本書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2024-10-02 02:58:15
作者: (日)讀書猴
關於本書
1 本書是一個自學的工具箱。自學者可以將本書放在手邊,反覆查閱其中的內容。
2 如圖所示(參見第33頁),我們可以從「流程」和「內容兩個維度對自學進行解析,而本書的編寫順序就是按照自學的「流程」。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自學者的學習內容應該都被包含在橫軸上所列出的這些學科領域之中。我從中選取了對自學來說最為關鍵的3個基礎學科,並在本書的第4篇中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3 自「學者」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既然本書自稱是大全,就不能只為一部分的自學者服務。因此,本書將重點放在了普適性上,書中收錄的學習方法對各個學科的學習都會有一定的幫助,並不是按照學科的內容來劃分章節。
4 無論您是剛剛打算開始自學的新人,還是已經自學了許多年的老手,我都希望本書能夠為您提供一定的參考。因此,本書的編寫順序是按照上圖中縱軸的時間順序(自學的流程順序),先從立志自學(產生自學的想法)開始,再介紹如何選擇學習的內容以及如何收集必要的資料,最後再告訴大家如何去閱讀、記憶和理解這些資料。
5書中的各個章節不必按順序閱讀。如果其中有需要參考其他章節的內容,我會標出對應的頁碼。
如果您在自學的過程中產生了煩惱
6 無論是已經開始自學的人,還是讀過本書後才開始自學的人,只要是遇到了煩惱,都可以查閱書後的「自學煩惱索引」,找到一些有用的方法或是信息。
本書的結構
7本書採用了「3+1」的結構模式。
第1篇中介紹的方法主要是關於自學的心理準備,以及自學所需要的非認知能力,對「Why to learn」(為什麼學習)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
第2篇中介紹的方法主要是關於自學所需要的外部資源,讓自學者能夠接觸到外界的知識,對「What to learn」(學什麼)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
第3篇中介紹的方法主要是關於知識的吸收與理解,對「How to learn」(如何學習)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第4篇則是介紹了幾個自學的案例,將前三篇中介紹的各種方法進行組合,應用在了實際的自學中。
第1篇
8如果您正打算開始自學,那麼我建議您從頭開始閱讀本書。本書中介紹的方法大體是按照效果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開始學習」和「堅持學習」才是自學的重中之重,而相關的方法都被收錄在本書的第1篇中。
第2篇
9自學者不僅需要自己來決定學習的內容,還需要自己選擇學習資料和教材。第2篇主要介紹了這方面的方法和相關信息。
第3篇
10本書第3篇的內容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習方法」。我在編寫時主要選取了一些效果比較好的方法,並且還會在解說的部分介紹一些其他的相關方法。
第4篇
11本書在第4篇中介紹了三個具體的自學案例,用來向大家展示如何在實踐中組合與應用前三篇中介紹的方法。之所以選擇了語文、英語(外語)和數學這三個學科,是因為這三個學科是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基礎。
各章的結構
12本書在各章的開頭都設有對話。如果您的時間比較緊張,或是不擅長閱讀長篇大論,那麼我建議您先閱讀一下對話部分。只要看了對話,就能夠了解這一章的大概內容。
13各章的主要內容就是方法的介紹。在這部分中,我會對方法的實行步驟進行說明,還會加上一些使用案例以及詳細的解說。
[1] 將兩膝、兩肘和額頭按順序貼到地面上,向地位比較尊貴的人或是佛像行禮,是尊敬程度最高的禮儀。
[2] 研究者把節食減肥起到反作用的原因歸結為4點:1.減肥者為了使體重減輕而做出的努力(節食行為)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與養成運動習慣、規律性地吃早飯和徹底改變飲食結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2.減肥者會陷入一種名叫節食循環的惡性循環(節食→身體處於飢餓狀態→產生強烈的空腹感→過量飲食→再次節食)。3.有意識地控制飲食容易引發去抑制效應。4.節食減肥會使身體的新陳代謝減緩,變成易胖體質。
[3] 代指所有披著「腦科學」外皮的偽科學理論。比較著名的有「人類的大腦只開發了10%」「男性和女性的大腦構造不同」「人類可以分為右腦思維者和左腦思維者兩種」「幼兒時期的學習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等。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曾將與教育有關的腦科學觀點全部總結在了一本書中,而書中用了整整一章來揭露「神經神話」。詳細內容可以參考OECD教育研究和革新中心編,小泉英明監修,小山麻紀、德永優子譯《從大腦的角度看學習:新學習科學的誕生》,明石書店,2010。
[4] 只以倖存下來的案例作為基準,導致做出錯誤判斷的一種認知偏誤。例如當我們想要判斷一種藥是否有效時,如果只以倖存患者的數據為樣本,將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5] 自古以來,人們就會將人的內心分為兩個部分來思考,例如理性與感情的相剋等。現在的雙系統理論源自20世紀60年代後心理學的多個分支所積累下來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對記憶與學習中的內隱學習(implicit learning)的實驗證明、演繹推理中受信念偏見影響的非邏輯性進程與邏輯性進程之間的競爭關係的發現、社會心理學中利用可控進程和自動進程來解釋人們明確表示出的態度與實際的社會行為相悖的原因,還有牽涉到行為經濟學的卡尼曼與特沃斯基的決策研究等。這些各個領域的知識和見解綜合起來後,才形成了雙系統理論。
[6] 即「進化適應環境」(Environment of Evolutionary Adaptedness,EEA),大概是指從200萬年前到數萬年前的這段時間(更新世、舊石器時代)。
[7] 人在第一次吃某種食物後,如果身體出現了不適,就會長期記住該食物的味道,以後絕不再碰。這種現象被稱為加西亞效應(Garcia effect),或是條件性味覺厭惡(taste aversion conditioning)。實驗證明,這種現象是人在一次食用經歷後獲得的學習效果,源自味覺信息與內臟感覺信息在腦內的聯合。
[8] 將知識看作認知層面的生態位構建,這是我從植原亮的著作《實在論與知識的自然化》的第7章中獲得的啟示。
[9] 在西方的民間信仰中,銀質的子彈能夠擊退狼人和惡魔。後來人們就用「銀彈」來比喻「一種萬能的解決方式」,認為其能夠「一舉消滅所有靠正常手段無法解決的困難」。比較廣為人知的是,弗雷德里克·P.布魯克斯曾在其著作《人月神話》(Addison-Wesley Publishers Japan,1996)中,用「世界上不存在銀彈」來比喻「世界上不存在萬能的解決方式」。
[10] 羅伯特昷A.海因萊因曾在其科幻小說《嚴厲的月亮》中寫到「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後來成為一句著名格言。但是這句話並非海因萊因本人創作,而是在1949年就已經有人使用過。
[11] 例如,當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與其去背誦那些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份和順序,不如像真正的歷史學家一樣,翻閱史料,提出假說,論述自己的看法,推導出合理的結論,這樣才能夠學習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比起死記硬背得來的表層知識,這些深層次的知識在考試後也能夠長久地保存在記憶中,且更容易應用到現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