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泥石流> 第027章 從中斡旋

第027章 從中斡旋

2024-10-01 17:22:24 作者: 秋予岸

  「晚生去了趟河州衛,路過秦州,所見所聞,慘不忍睹!」

  楊道煥說道:「聽聞山西也遭遇旱災,如果想要調糧賑災,只能從湖廣調糧。」

  鄭時點頭:「確實如此。」

  「晚生是安陸州人氏,走漢水到漢中的石泉,然後從子午道抵達西安府,用了五十天。

  如果再加上上奏朝廷,再由朝廷下旨,調湖廣糧倉之糧,至少需要三個月。到那時,一切都晚了。

  整個陝西餓殍遍野,易子而食,慘不忍睹!大人飽讀聖賢之書也不願意見到這一幕的發生吧。」

  這一番分析頭頭是道,讓鄭時不禁跟著憂心忡忡。

  不過,這些話他早就想過,也不算感到意外。

  楊道煥道:「晚生有一個策略,可以獲得賑濟糧,也不需要問朝廷要一粒米一兩銀。」

  鄭時眉毛一挑:「願聞其詳!」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晚生的策略就是……」楊道煥做了一個往下砍的手勢,「請大人將陝西士紳豪強全部殺之!」

  這席話事先沒有徵兆,內容過於驚悚,再加上楊道煥特有的如金屬般剛硬銳利的嗓音,使得效果極其震撼。

  鄭時完全被嚇到,險些傻乎乎地應了一句:「你說什麼?」

  還好他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嘴收得快,才沒有出醜。

  如果不是楊道煥在幕後指揮贏得對西番勝利,鄭時差點以為眼前的少年是瘋子。

  將陝西的士紳全部殺光,這是什麼鬼主意。

  鄭時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問道:「士紳何罪之有,你竟建議將他們殺光?」

  「他們都想置大人於死地,不殺怎麼行。」

  這場對話,已經按照楊道煥預想的那樣,進入他的節奏。

  他在自己的節奏里,遊刃有餘。

  「這話好奇怪!」鄭時努力按捺住心頭怒火。

  「遠水難救近火,想要拯救陝西,還得從本地入手。如何能讓本地士紳慷慨解囊,唯一的辦法只有……援例入監。」

  「說下去。」

  「賑災迫在眉睫,而遠水救不了近火,請問大人能阻止例監這件事嗎?」

  「阻止不了。」

  「我朝有科舉以來,陝西進士極少,多少人盼著開捐。朝廷一旦開捐,多少人踏破門檻。

  例監會導致國子監人滿為患,更有無才無德的監生入朝,大人會心安嗎?」

  「心裡難安!」

  例監,始於景泰元年,當時朝廷遭逢「土木堡之變」,國庫資源枯竭,這才被迫開例。

  這屬於權宜之計,於是在景泰四年停止。

  但是,自此之後,或大興土木、或賑災,就拿出來作為開捐的例子。

  這些無才無德的監生入朝,導致國子監人滿為患,教學質量直線下滑。

  鄭時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對國庫空虛的情況,鄭時也心知肚明,但他不敢殺士紳。

  他計較已定:「你的話有道理,但我不能那麼做。」

  「晚生明白。」楊道煥淡淡地道。

  鄭時心中一動,不由得問道:「莫非你有兩全之策?」

  楊道煥一笑,道:「一旦賑災不及時,內有饑民作亂,外有韃靼入侵,再加上例監一事,大人這個巡撫該怎麼做下去!」

  「賢侄,請教我如何化解。」

  鄭時已經完全陷入了楊道煥的話術,為自己的處境深深擔憂。

  楊道煥也不賣關子,直接道:「既然無法阻止,不如選擇因勢利導。不能讓朝中大臣提出例監一事,還是得從地方上提。

  但是提這個事的人,偏偏不能是大人。眼下最合適的人,正是大勝歸來的歐爺。」

  鄭時回過味來,原來楊道煥剛才說的「靠他們」是這個意思。

  「大人主動上門支持歐爺上奏朝廷,大人可獲得實處。」

  楊道煥從容道:「靠支持的恩情,將例監所得糧食,用到百姓的實處。既解了民生之厄,又能不被天下讀書人咒罵。」

  「這……」鄭時有心理障礙。

  楊道煥知道病根在哪裡。

  王越與汪直勾結,不僅得了罵名,還在汪直出事後被貶。

  鄭時是怕重蹈覆轍。

  「大人,歐爺在西番取得大勝,該論功升賞。按照慣例,應該是鎮守太監和巡撫一起討論。」

  楊道煥輕描淡寫的說道:「大人是不是該找個時候,去和歐爺議一議?」

  「是該議一議!」鄭時點頭贊同,「賢侄,你來西安府,可有故人書信?」

  「沒有。」

  「哦?」

  「千真萬確。前輩只讓晚生來見大人,說真金不怕火煉,不然寫再多也沒用。」

  「這樣啊,賢侄暫時回客棧歇息,容我閒了,再考慮此事。」

  「晚生告辭。」楊道煥起身離開。

  書信這件事,他毫不猶豫的選擇隱瞞。

  通過今天的會面,他敏銳地察覺到鄭時有意無意的選擇和王越切割。

  嗯,還是等一等再做決定。

  當天再沒別的事。

  第二天,楊道煥被小宦官接到鎮守太監府。

  到的時候,歐賢正在把玩瓷器,眼中滿是喜愛。

  而被他把玩的瓷器,正是鬥彩雞缸杯。

  聽到腳步聲,歐賢頭也不抬地道:「真是個好物件!」然後抬頭看向楊道煥:「人比物件還好。」

  「歐爺……」楊道煥作揖。

  歐賢放下瓷器,笑道:「是你說服鄭巡撫,支持咱家奏請朝廷開捐吧。」

  「歐爺怎麼會認為是草民的意思。」

  「鄭宗楊此前刻意疏遠咱家,卻在昨日見過你之後,突然提起開捐一事。」

  「既然歐爺都知道,草民不再隱瞞,確實如此。」

  「你知道,傳奉、例監,為朝中清流、濁流都深惡痛絕,你這是讓咱家遭天下讀書人的唾罵?」

  「此事與天下讀書人而言,不過閒著無聊過個嘴癮。但對於歐爺而言,卻是生死攸關。」

  「你這話未免過於危言聳聽吧?」

  「非也。歐爺以為汪爺為什麼失敗?難道真的是縱橫不法,全都不是。汪爺是失去了聖心,他只顧著爭權奪利,忽視了伺候皇帝的事。」

  「你繼續說。」

  「歐爺試想一下,按照例監慣例,每位監生需捐五百石,方可入監讀書。三千人是多少,五千人又是多少!

  這麼多的糧食,災民吃不完,歐爺不就可以獻給朝廷。」

  說到這裡時,楊道煥理智的選擇閉嘴。

  剩下的事,不需要他教。

  歐賢一拍巴掌:「好,就按照你說的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