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決定時刻
2024-09-30 22:03:20
作者: 熊顯華
1
腓力二世是決不能容忍像約翰·霍金斯和弗朗西斯·德雷克這樣的人肆虐的。他把這樣的行為看作是持久性的挑釁,況且,伊莉莎白一世還在1584年簽署了《無雙宮條約》。當然,這也是女王對腓力二世與亨利·德吉斯領導的法國天主教同盟簽署的《茹安維爾條約》的回應(詳情可了解法國宗教戰爭與西班牙入侵英國計劃相關的內容)。這一時期的英國和西班牙處於「冷戰」階段。
腓力二世在跨過「冷戰」階段後,決定以公開衝突的形式來解決兩國爭端。
一段時期以來,強勢的伊莉莎白女王站到了荷蘭的叛亂分子一邊,不僅為他們提供財政援助,還派出英國軍隊給予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帝國已經對這些叛亂實施了將近20年的血腥鎮壓,但收效甚微。本來兩國之間就矛盾未解,現在伊莉莎白女王又公然支持叛亂分子,這就加速了腓力二世向英國開戰的步伐。
伊莉莎白女王不可能沒有感受到威脅的存在,鑑於兩國關係日益緊張,她和她的顧問們已經將西班牙軍事力量出現在運河沿岸港口的任何可能性視為致命威脅。這種高度的戒備心理,讓英西兩國的關係不可能得到緩解。
作為報復,1585年5月腓力二世對英國實施貿易禁運,所有外國船隻都要交由西班牙港口暫時封存。同年秋天,他決定進攻英國,這不是他第一次做出這樣的決定,但這次卻顯示了前所未有的決心。很快,腓力二世進攻英國的決心就得到了西班牙駐荷蘭陸軍總司令帕爾馬公爵、聖克魯茲侯爵阿爾瓦羅·德巴桑等人的支持,這些人都參與了進攻計劃的制定。
作為勒班陀海戰的老將,德巴桑是那個時代極負盛名的海軍將領之一。面對英西兩國不斷升級的衝突,他在1583年就忠心耿耿地向國王建議對不列顛群島發動攻擊。早在1586年春天,他就以火一樣的熱情投入到籌劃工作中。根據當時一位艦隊官員的描述,德巴桑向腓力二世提供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不僅在方案中提及了船隻和火炮、人員和馬匹、風帆和步槍,也提及了索具、船用應急餅乾和火藥桶,還有一支艦隊為進行兩棲攻擊行動所需要的一切。」196
值得一提的是,德巴桑的方案是西班牙近代早期保存下來的重要文獻之一。實際上,這份方案更引人注目的在於它高估了像腓力二世這樣的君主所擁有的實際能力。因為,提供給侯爵用以入侵英國的總共510艘船、3萬名水手和5.5萬名士兵根本沒有經過遠航檢驗,更不用說裝備和供應了。偏偏國王置若罔聞。
好在侯爵本人發現了方案的不足之處,很快,一個新的計劃產生了,這也再次印證了聖克魯茲侯爵的火熱工作態度。新計劃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拋棄了單向作戰的模式,轉而與駐紮在荷蘭運河沿岸的帕爾馬公爵所率部隊進行聯合進攻。
這個新計劃本身沒有什麼毛病,唯一的環境局限在於新計劃的成功實施需要以兩軍的精確配合作為前提,但受限於當時不甚可靠的通信條件,協調工作始終很棘手,因而效果很差。儘管如此,該計劃還是得以推進了。整個1586年,西班牙帝國的資源和裝備不斷流向這支登陸艦隊,其規模在世界上前所未見。
不久,這個計劃就泄密了。
警惕的伊莉莎白女王以及她的智囊團會盯住西班牙人的任何風吹草動,正如馬丁利在《無敵艦隊》一書中的描述:「憂慮的伊莉莎白女王很快就與她的樞密顧問和將軍們一起考慮對策。同時,她向帕爾馬公爵派出代表,尋求進行和平談判。」
不得不說伊莉莎白女王非常厲害,一方面尋求和平談判,另一方面繼續進行著「燒焦國王鬍子」的計劃。而弗朗西斯·德雷克繼續籌備一支私人艦隊對西班牙艦隊實施襲擾,他希望用這種方式「燒焦國王鬍子」。由於該計劃十分划算、效果顯著,很快就得到了倫敦商人一如既往的投資,也得到了伊莉莎白一世的支持。
1587年4月29日,由德雷克組建的以劫掠為主的艦隊成功突襲了加的斯港,西班牙損失了30多艘船。隨後,他還毀掉了西班牙艦隊用於裝備作戰艦隊的至關重要的物資,可謂效果顯著。接下來的行動中,他獲得了比之前要大得多的戰果。
1587年6月,德雷克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劫掠了葡萄牙商船「聖腓力」號,這艘滿載貨物的商船價值高達14萬英鎊,全部為他所得。帶著戰利品安全返回英國的德雷克讓伊莉莎白女王十分滿意。
德雷克作為海上戰略家的威望是毫無爭議的,而西班牙人品嘗到的苦果無疑與那份作戰計劃有關。
無論如何,腓力二世都必須給予英國人狠狠的回擊了,他無法壓制心中的怒火。
2
腓力二世萬分惱怒,因為英國人的「下三爛」手段讓他頭疼不已。他敦促聖克魯茲侯爵對英國人發動決定性一擊。但是,聖克魯茲侯爵依舊擔心,他不停地強調著各種煩惱和問題,要求推遲行動。由於壓力極大,聖克魯茲侯爵被累垮了,躺在病床上的他口授了最後指令,於1588年2月9日逝世。
忠心耿耿的聖克魯茲侯爵死在了巨大的壓力之下,而腓力二世也失去了他最好的海軍將領。替代聖克魯茲侯爵的是錫多尼亞城公爵,如前文述及,他起初很不情願,且憂心忡忡。但是,他最後還是上任了,願意為國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擺在錫多尼亞城公爵眼前的棘手問題太多。學者邁克·德莫特在《英格蘭》一書里描述,這些棘手的問題莫過於「要使艦隊裝備能夠達到有幾分勝算的程度,需要近乎超人的工作熱情;要實現這支艦隊預計的裝備規模,即便當時最強大的君主國資金也有些短缺。這一時期,根本沒有一個歐洲主權國家能夠使一支大型艦隊在更長時間內做好戰鬥準備」。
如果不是西班牙擁有較多的海外殖民地,那裡有大量的白銀流入,腓力二世將會對艦隊的開支毫無辦法。直到1588年春天,這支艦隊終於初具規模了。這一切能夠得以實現,除了擁有財富上的支持,更重要的一點是西班牙人在地中海地區長達數個世紀的海戰中所積累的經驗。
考慮到之前的艦船大都是槳帆式的,不適合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上作戰,因此在組建這支艦隊時,只裝配了4艘槳帆戰船,大部分還是先進的蓋倫帆船。西班牙人採用這種新式的艦船,主要是考慮到接舷戰中的血肉搏鬥一直在此前的海戰中起決定作用。只是,西班牙船隻的火炮裝備不論數量還是口徑都相對較弱,蓋倫帆船則大大加強了近戰效果。具體來說,這支艦隊的士兵數量與水手數量比例接近3∶1;在船體結構上,蓋倫船的船艏與船艉都修建了如城堡般巨大的上層建築,士兵可以用步槍在上面向對手進行射擊,然後再打接舷戰。不過,西班牙的造船師可能忽略掉了一個重要的弊端,高大的上層建築會對船隻航行的穩定性能產生災難性影響。不論颳起微風還是風暴,航行速度和抗壓性都會減少許多。誇張點說,這和卷不動的船帆沒什麼兩樣。
從腓力二世的角度來看,這支艦隊肯定是龐大又無敵的。從這支艦隊的智囊團內心來講,他們是想在海上打一場陸戰,即用接舷肉搏戰解決戰鬥,最終擊敗英國艦隊。
困擾西班牙人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英國人。有一點不同的是,英國的港口中產生了一支與西班牙海軍截然不同的艦隊,它的形態、裝備和戰鬥技術都承載了遠洋航海條件下獲取的經驗。英國人考慮的不是通過個人勇氣來進行戰鬥,他們考慮的是用技術來彌補艦隊的缺陷。依照他們的標準,英國船隻必須具備速度快、機動性強的特點,這樣才可以利用眾多的大口徑火炮在較遠距離對敵人實施齊射,而不需要進行接舷肉搏戰。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英國艦隊中人員的配備比例完全和西班牙艦隊相反,其比例為1∶3。
繼續分析,我們一定不能忽略掉艦隊指揮官:
其一,英國艦隊總司令、埃芬漢姆男爵查爾斯·霍華德(Charles Howard, 2nd Baron Howard of Effingham)海軍上將具備一些海事經驗。另外,他能給予屬下的將領們廣泛的行動自由,而錫多尼亞城公爵在這一方面做得要差一些。
其二,英國艦隊的將領大都出身比較卑微。換句話說,他們大都是一群以海為家的「海狗」,他們從社會下層能平步青雲完全取決於航海技能和豐富的海上經驗(否則也不會成功劫掠西班牙貨船了)。這些「海狗」能夠將船隻按照和西班牙對手不同的作戰原則進行建造及裝備。
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回到前文所說的觀點,西班牙的進攻計劃泄密了——只有這樣,對手才可能知己知彼。
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這場具有重大意義的海戰。西班牙艦隊在出發前,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它對無敵艦隊駛向毀滅或許有著不易被發現的關係。
1588年4月24日,里斯本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典祈禱儀式。鑑於這場祈禱儀式的重要性,教皇西克斯圖斯五世(Sixtus Ⅴ,1585—1590年在位)的特使也親臨現場。就在幾天前,他與西班牙艦隊中一位頗有經驗的高級軍官進行了談話。
他說:「一旦在英吉利海峽爆發一場海戰,是否有理由堅信能夠擊敗英國艦隊?」
對方回答「當然」。
他接著問:「你的把握從何而來?」
這時,對方的回答讓他很吃驚,對方說:「這很簡單。誰都知道我們要為上帝的事業而戰。當我們遇上英國人的時候,上帝肯定會指引我們向他們靠近並展開接舷戰。他要麼突然送給我們一場不可預知的壞天氣,要麼更有可能的是——英國人的頭腦一下子錯亂了。當我們開戰之後,西班牙的勇敢和刀刃,還有我們船上的無數士兵肯定會給我們帶來勝利。如果上帝並沒有幫助我們創造奇蹟的話,英國人的船隻速度比我們快,機動性比我們好,尤其是火炮射程比我們遠,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清楚這些優勢,不會與我們進行近戰,而是會在一個安全得多的距離上排成長列向我們射擊,我們沒法對他們造成絲毫傷害。因此我們滿懷著出現奇蹟的希望向英格蘭駛去。」197
既然西班牙人知道自身的弱點,也了解英國人的優勢,居然沒有去尋求破解的方法,反而如此輕描淡寫地把勝利寄託到上帝身上。或許,從上帝的角度來看,無敵艦隊就是這樣走向悲劇之路的吧!
真是悲劇,這位高級軍官的話如預言一般被證實了。
1588年7月29日晚上,的確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在西班牙艦隊面前。阿內爾·卡斯滕和奧拉夫·拉德在《大海戰:世界歷史的轉折點》中寫道:「本該利用迎風面朝著一部分尚未進入戰鬥位置、一部分甚至還停泊在普利茅斯港的敵船發動衝擊,不需要上帝使英國人頭腦錯亂就能迫使其進入近戰與接舷戰的時候,他們的指揮官卻並沒有憑藉老練水手的大膽直覺,而是按照出身、傳統和指揮形勢所註定的那樣做出了決定,考慮冷靜、充滿責任感——然而卻是錯誤的。」
這兩位學者特別強調了兩點:一是風向;二是冷靜、充滿責任感的瞻前顧後在那樣的情況下是錯誤的。也就是說,西班牙人一旦失去這樣的機會,失敗就成定局了。需要說明的是,這絕不是草率做出的分析。對此,我們可以從學者湯姆森對無敵艦隊的諸多研究中得到證實,他說:「似乎可以確定的是,在兩項重要火力參數中,西班牙無敵艦隊無論射速還是射程都處於劣勢,這就使得它不管打多久都可能無法在海戰中取勝。」198
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從一位匿名的荷蘭藝術家創作於1605年的名為《三桅帆裝炮艦和蓋倫帆船》的油畫中發現明顯問題——畫面中呈現的是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激烈戰鬥場景,且誰強誰弱一目了然:西班牙一方的戰船大都是巨型的(船槳為動力的三桅帆裝炮艦和擁有高大上層建築的蓋倫船),英國一方大部分風帆戰船的船體都比較小,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還未等西班牙人的艦船靠近,英國人的炮火就擊毀了許多艘敵方艦船。
從1588年7月30日至8月6日的7天中,西班牙無敵艦隊向西緩緩航行,目的是在加來附近與帕爾馬公爵的軍隊會合。學者湯姆森在有關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論述中說:「期間,英國人也從西邊迎著風不斷向對手靠近,使其進入火炮射程中,並向其實施一場西班牙人無法有效回擊的射擊。」也就是說,英國人利用炮火的遠程優勢優雅地避開了所有打算實施接舷戰的西班牙戰船,而西班牙人想要充分利用的跳幫戰術幾乎不可能實現了。
就這樣,一場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就見分曉的海戰開始了。
3
西班牙的船長們由惱怒到越來越心灰意冷的情緒變化加劇了己方失敗的步伐,而且這種情緒的變化讓整支艦隊失去了應有的紀律性和協調性。
第一階段的戰鬥中雙方損失都很小。英國人沒有損失一艘船,西班牙人只損失了2艘:其中一艘的彈藥艙爆炸,另一艘的沉沒則是由於與己方船隻發生碰撞。
根據錫多尼亞城公爵的回憶記錄我們可以看出:8月6日那天,他命令艦隊在加來海峽沿岸拋錨,並實現了任務的第一個主戰術目標,集結起來的英國海軍也沒有能夠阻止他快速突破英吉利海峽。阿內爾·卡斯滕和奧拉夫·拉德則認為公爵的回憶是出於對之前發生的事帶來的勝利感而寫。顯然,這樣的記錄只能說明完成了所謂的「第一個主戰術目標」不過是通往毀滅之路上短暫的喘息之機。錫多尼亞城公爵做夢也沒有想到,多支軍隊的成功會合併能發揮出成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致命的一點是,他的船隻幾乎將彈藥儲備消耗一空,尤其是炮彈。他立即向帕爾馬公爵寫信,要求帕爾馬公爵解決彈藥問題。可惜,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更糟的是,他並沒有在約定時間和約定地點做好戰鬥準備。這一點可以從馬丁利在《無敵艦隊》中的描述得到印證:「根據原來的計劃,帕爾馬公爵的部隊在海峽沿岸與無敵艦隊會合後,應做好登上運輸船的準備,以便在西班牙艦隊的保護下朝英國海岸實施橫渡。但是,無論軍隊還是運輸船都未能出現。」
造成這樣的局面,有學者認為是西班牙陸軍司令帕爾馬公爵糟糕的合作態度所致,因為像他這樣富有經驗的陸軍指揮官肯定清楚這一點。不過,這樣的分析未必就是最接近真相的。首要的一點,他對國王腓力二世的忠誠和軍事能力都是無可置疑的。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帕爾馬公爵覺察到無敵艦隊從籌備到啟程沒完沒了地拖延,所謂「兵貴神速」,這樣的拖延不知道有多少不利局面等待著無敵艦隊;還有就是帕爾馬公爵在了解了英國海軍的優勢之後已經對入侵成功失去了信心,他不想讓自己久經沙場且忠心耿耿的部隊做出無謂的犧牲。換句話說,帕爾馬公爵從大局出發,儘可能讓帝國的損失減少到最小。
8月7日晚至8月8日凌晨,錫多尼亞城公爵內心十分憂慮,又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他面前:缺少可供西班牙艦隊停泊的大型深水港。這樣一來,船隻不得不停泊在海邊,成為小型縱火船的絕佳攻擊目標。
很快,危險就來了。英國人發動了一場火攻,令西班牙船隻驚慌逃命。這是自海戰開始以來艦隊第一次喪失了秩序,並在第二天遭受到慘重的、同時也是決定性的失敗。錫多尼亞城公爵長嘆,回天乏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