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提里盧斯-格隆事件併發症
2024-09-30 22:02:09
作者: 熊顯華
1
公元前8世紀初,腓尼基人在西西里島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殖民點有3個,它們分別是帕諾爾莫斯(Panormus,今巴勒莫)、索拉斯(Solus,今聖弗拉維婭)和莫提亞(Motya,今聖潘塔萊奧島)。腓尼基人在殖民點大搞建設,像莫提亞城,倉庫、工房、住宅和宗教建築相繼拔地而起。在這些當中最有名的當數卡比達祖(Cappidazzu)聖殿。
在西西里島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腓尼基人,很快就遭受到了紛至沓來的希臘殖民者的窺伺。西西里島位於地中海貿易線的關鍵位置上,並且還擁有大量肥沃的沿海土地。這些都是吸引希臘人前來的最大動因。同腓尼基人友好地與西西里島當地人——西坎人(Sican)、艾利米亞人(Elymian)、西庫爾人(Sikeloi)——建立和諧的關係不同,希臘人則在殖民中經常使用暴力。這樣一來,當地人就與腓尼基人建立聯盟,以抵禦來自希臘人的入侵。因爭奪珍稀資源而導致的衝突時常發生,它也成為西西里殖民初期的特點之一。從很大程度上講,西西里島上的當地人、腓尼基人與希臘人之間由此而產生了仇恨。即便如此,他們依然會因共同的貿易利益時友時敵,這是一種以殖民式的「折中之道」為特點的、以商業文化為前提的融合。
不過,迦太基或許最關心的是在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22的商業貿易。腓尼基人這樣的決策並不意味著放棄了對之前殖民地的經營,他們還是在維持著這一地區的貿易,並修建了一些新的移民點。但是,希臘人的野心已經讓腓尼基人有了防備,不能讓這個可怕的競爭對手的觸角伸向西班牙的銀山。然而,腓尼基人的這一決策讓原先的貿易點出現了商業真空地帶,特別是位於愛琴海海岸地區小亞細亞的那部分正在被希臘人填補。此外,讓腓尼基人沒有想到的是,希臘人通過在小亞細亞的商業活動,設法在西班牙東北部的安普利亞斯(Empúries,今赫羅納省東北部布拉瓦海岸萊斯卡拉鎮附近)建立了一塊殖民地。
事實的確如此,希臘人在後來控制了西西里東部與義大利南部的許多地區。在公元前6世紀,更多的希臘殖民者在地中海北部海岸的馬西利亞(Massilia,今法國馬賽)、昂蒂布(Antibes,舊譯安提比斯)、尼西亞(Nicaea,今法國尼斯)、科西嘉東部海岸和伊奧尼亞群島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殖民地。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面對勢頭兇猛的希臘人的擴張,腓尼基人當然不會置之不理。譬如公元前580年,來自尼多斯(Cnidus,今土耳其達特恰)和羅得島的希臘殖民者試圖在莫提亞城對面的大陸地區建立一個新的殖民地,腓尼基和艾利米亞的聯軍攜手作戰,驅逐了這批希臘殖民者。
希臘人一方面著手西西里島的殖民問題,另一方面也在地中海中部和西部進行殖民入侵活動,他們不時地襲擊迦太基帝國的商船。作為回應,迦太基帝國表現出了強硬的態度。以公元前535年為例,一支因當年波斯帝國入侵小亞細亞而流亡到科西嘉島阿拉利亞(Alalia,今阿萊里亞)的希臘人在此建立了一塊殖民地後,一直不甘寂寞,他們攻擊了迦太基帝國的商船隊。很快,迦太基帝國就派出一支由200艘三列槳戰艦組成的艦隊給予還擊。這次海戰雙方都損失慘重,但希臘人最終還是被擊退了。這次海戰也被稱為阿拉利亞海戰或撒丁島海戰,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描述道:「勝利方得意揚揚地將戰俘運往伊特魯里亞,並在那裡用石頭砸死了他們。」
為了保護在地中海中部的商業利益,公元前509年,迦太基帝國與這一地區的另一新興勢力羅馬簽訂了一份互惠互利的協議。當時,羅馬人一度(公元前5世紀)因嚴重缺少糧食,不得不從西西里島的迦太基防區里購買——對迦太基而言,這正是簽訂協議的一大籌碼。
這份協議對迦太基帝國而言非常重要——可保護「遍布於地中海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迦太基商業中心的安全(協議中有一條款規定羅馬人及其盟友的船隻禁止通過迦太基北部地區,即邦角半島)」。協議對羅馬人也很重要,除了解決糧食危機,更重要的在於它得到了迦太基帝國的重視。因此,雙方還將協議刻在一塊青銅書寫板上。根據古羅馬歷史學家波里比阿的描述,他找到了這塊青銅板,協議是在羅馬市政官財務部簽訂的,由於內容是用古拉丁文書寫的,他說太難理解(翻譯)了。不過,後來的學者們還是將這份協議的部分內容大致翻譯出來了——「任何不得不從這裡(指邦角半島,封住這個區域就等同於封住了進入大瑟提斯,即今天的突尼西亞薩赫勒中心地帶以東地區的道路)經過的人,除了必要的船隻維修用品或獻祭用品以外,禁止強行購買或帶走任何東西,而且他必須於5天之內啟程離開。貿易者不得在沒有傳令官或城鎮辦事員在場的情況下達成任何交易,倘若在利比亞或撒丁島進行貿易,任何出售物品的價格在上述人員在場的情況下都應由國家向賣主擔保。任何一個來到迦太基西西里行省的羅馬人都應享有與他人同等的權利。」
作為條約另一方的迦太基,它也將履行條約規定:「迦太基不能去危害拉丁姆的沿海城市,主要包括拉維尼姆(Lavinium)、阿爾代亞(Ardea)、奇爾切伊(Circeii,今義大利奇爾切奧山腳)和泰拉奇納(Terracina),或任何其他隸屬於羅馬的拉丁城市。」
當時的羅馬力量薄弱,只是亞平寧半島眾多勢力中很不起眼的一股。但是,羅馬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有必要為上述羅馬人與迦太基帝國簽訂協議的內容做一補充:羅馬城的位置在台伯河河畔,且台伯河屬於內陸河(深入內陸20千米),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羅馬城成為拉丁姆北部的主要商業中心之一。羅馬城還產生了七個國王,公元前753年產生了第一個國王羅慕路斯(Romulus)。當時,羅馬人還嘗試了推行君主制。不過,君主的貪婪、專制和野蠻最終導致羅馬人尋求另一種政治體制。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元老院貴族議會,它既具備諮詢機構的特質,也對平衡君主的專制權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前509年,羅馬公民拋棄了君主政體,取而代之以「執政官」。執政官成為這個共和國的領頭人,它從眾多貴族中選舉產生,時間定為一年一度。從此,羅馬從眾多的城邦中嶄露頭角,如一顆耀眼的新星,並最終在歷史車輪的推動下形成一個強大的、幾乎無可媲美的帝國。
2
迦太基人更多地插手撒丁島事務時,也對西西里島進行軍事干預。於是,迦太基威脅論就逐步產生了。其實,這或許是一個帝國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須經歷的。萬物皆有根源,超級商業帝國迦太基在之前有諸多優秀表現,現在卻插手他國事務,自然會引起敵對勢力的高度重視。
引發迦太基威脅論的導火索是與西西里島北部城市希梅拉的希臘獨裁者有關的「提里盧斯-格隆事件」。當時西西里島最強大的希臘城市錫拉庫薩統治者格隆聯合盟友對島上的其他希臘城市進行入侵。公元前483年,不甘待宰的希梅拉統治者提里盧斯(Terillus)向在迦太基擁有重要政治地位的馬戈尼德(Magonids)家族的領袖哈米爾卡(Hamilcar)求助。作為密友,哈米爾卡不可能對提里盧斯無家可歸(已被格隆趕出了希梅拉)袖手旁觀,加之馬戈尼德的母親是錫拉庫薩人,兩國頗有淵源。不過,更深層的原因是,西西里島西部的港口對迦太基人的商業活動大有裨益,因此,馬戈尼德家族同意採取軍事行動給予援助。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軍事援助不是國家行為,是馬戈尼德家族的私人行為。因此,馬戈尼德家族與希梅拉共同組建了一支來自敘利亞、西班牙、科西嘉等地區的僱傭軍團。另外,提里盧斯的女婿、亞平寧半島南部利基翁(Rhegium,今雷焦卡拉布里亞)的統治者、著名的希臘暴君安那西拉斯(Anaxilas)也實施了增援行動。
公元前480年,一場戰爭開始,這也是迦太基帝國命運急轉而下的重要節點。
哈米爾卡為了讓這次軍事行動具有雷霆萬鈞的效果,他率領軍隊悄然地直撲希梅拉。他希望能給格隆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最好能突然俘獲他,從而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然而,這一計劃泄密了——一封寫有作戰計劃的給提里盧斯的密信被格隆截獲了。由於進軍倉促,哈米爾卡根本來不及做好戰鬥準備。雙方在希梅拉相遇,戰鬥隨即打響。戰鬥結果顯而易見,哈米爾卡一方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殺死。這個顯赫的家族由此遭受到慘痛的打擊。
希臘作家波利艾努斯(Polyaenus)在《戰爭中的詭計》一書中描述道:「格隆命令一名長相與他酷似的弓箭部隊指揮官假扮自己。這位指揮官帶領一隊打扮成祭司並將弓藏在桃金孃樹枝後面的弓箭手出列,而後自己前去獻祭。當哈米爾卡走出來做同樣的事時,弓箭手們取出弓箭將這位正在朝天神敬酒的迦太基將軍擊殺。」
希羅多德的講述則與波利艾努斯大相逕庭,他在《歷史》中寫道:「哈米爾卡在戰役爆發期間待在自己的軍營里,在那裡,他把一具完整的動物屍體放在一大堆獻祭用的柴堆上焚燒,想藉此謀求神靈的襄助。然而,儘管他收穫的是吉兆,手下的敗兵卻正從戰場上潰逃,該事實有力地表明這些神聖的預兆是騙人的。眼看著自己已輸得精光,哈米爾卡為神靈送上了一道新的祭品——自投於熊熊燃燒的火焰之中。」
無論哪一種版本,不容更改的事實是馬戈尼德家族在希梅拉所遭受的失敗,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Diodorus)在其著作《歷史叢書》中寫道:「在知悉這場慘敗後,迦太基人嚴密守衛著自己的城市,唯恐格隆如今會進攻該地。在這種杞人憂天般的預感下,他們迅速派出了最能幹的人作為使者奔赴西西里島。這些使節尋求格隆的王后達瑪瑞特(Damaretê)的幫助,在他們締結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和平協議後,使者們送給她一個用100塔蘭特黃金打造的王冠,用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格隆本人接見迦太基使團的場景在日後被描述成這位錫拉庫薩獨裁君主的一場凱旋儀式:他的迦太基來客們淚眼婆娑地乞求前者對他們的城邦高抬貴手。」
狄奧多羅斯繼續描述:「這場勝利給格隆及其盟友帶來了豐厚的物質財富,不僅有大量戰利品可供分配,而且為數眾多的戰俘也可作為勞工用於一些規模宏大的建築工程。」學者阿舍里(Asheri)這樣描述這場戰爭失敗後的惡劣影響:「在阿克拉加斯城,一排排巨大的圓柱被用來支撐一座獻給奧林匹斯山上眾神神廟的柱頂過梁,圓柱上刻著被認為是迦太基奴隸的浮雕。」23
由此可見,「提里盧斯-格隆事件」給迦太基人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迦太基支付了2000塔蘭特白銀作為戰爭賠款,還被迫建起兩座神廟,將和平協議的抄本保管在那裡。希梅拉如今被公認為錫拉庫薩聯盟的一部分」。
至於廣大的希臘世界,他們對這場戰爭(他們稱作希梅拉大捷)的勝利大書特書,大肆宣揚,起到了影響深遠的作用,就像同年希臘人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戰勝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艦隊一樣。錫拉庫薩為此還豎立了紀念碑,希望它能傳遍整個希臘。
在錫拉庫薩擁有重要政治地位的狄諾墨尼德斯(Deinomenids)家族利用這場戰爭的勝利,專門委託詩人品達(Pindar)為格隆以及格隆的繼任者塞隆寫下激情昂揚的詩篇:「我祈求,克洛諾斯(希臘神話中巨人之一)之子,讓腓尼基人和伊特魯里亞人的戰鬥吶喊聲消失在他們自己家裡。因為他們在庫邁之戰(錫拉庫薩海軍於公元前474年擊敗了伊特魯里亞艦隊)前,就看到了傲慢給他們的船隻帶來的災難。他們在被錫拉庫薩的君主征服之後遭遇了這樣的命運:錫拉庫薩君主將他們的年輕人從他們輕捷如飛的船上拋進大海,讓希臘人擺脫了奴隸制的桎梏。」24
亞里士多德對錫拉庫薩君主的這種行為做出了評論,他在《政治學》中認為:「他們很可能仍在宣揚迦太基就是地中海西部的波斯王國……」言下之意,錫拉庫薩把這場戰爭的失敗者等同于波斯帝國,反過來,錫拉庫薩打敗了如此強大的海洋帝國——這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反諷?
錫拉庫薩君主的確一度強大而不可一世。其擴張、獨裁之心一度膨脹。事實上,在這場戰爭過去數十年後,雅典人試圖以中間人的身份促成一個與迦太基的同盟以對抗錫拉庫薩。
3
「提里盧斯-格隆事件」的影響力是可怕的,整整70年,迦太基都未敢再干涉西西里島的事務。直到公元前410年,錫拉庫薩的力量迅速衰落,西西里島再度陷入各自稱雄的混亂局面。這時的迦太基對外政策突然大變,決定向塞傑斯塔(Segesta)提供幫助。當時,希臘的一個城邦塞利農特(Selinunte)與塞傑斯塔發生衝突。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轉變不僅是因為對方力量嚴重削弱,還出於一種擔憂——錫拉庫薩與塞利農特結盟,極有可能再度對迦太基形成威脅。
公元前478年格隆去世,錫拉庫薩的後繼者們無法擁有像格隆那樣的領袖氣質,也不具備他的冷酷無情——格隆在世的時候執政嚴正,並對臣民肆意推行流放制度。格隆去世後,憤怒、壓抑已久的人們更願意讓這個獨裁的國家成為民主國家。中央集權的嚴重削弱和後繼統治者的無能,是錫拉庫薩衰退的重要原因。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力量迅速衰落的政權竟然在公元前410年擊敗了入侵的雅典人,重新成為西西里島上最主要的勢力。錫拉庫薩的東山再起,應該是利用了西西里島內部的爭鬥。
迦太基為什麼會如此害怕錫拉庫薩與塞利農特結盟呢?本來塞利農特與迦太基沒有什麼瓜葛,而塞利農特也不是迦太基商業活動的主要對象。但是,塞傑斯塔和塞利農特位於西西里島的西部,與腓尼基城市莫提亞、索拉斯和帕諾爾莫斯相鄰。儘管這三座城市在政治上獨立於迦太基,但它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產生了重要的戰略價值——這些城市坐落在北非的大都市同義大利和希臘的貿易航線的關鍵位置上。
根據狄奧多羅斯的觀點,由於迦太基帝國在地中海的經濟霸權是建立在掌控商業貿易的基礎上的,這意味著帝國獲利的來源除了親自參與貿易活動,還有那些願意接受帝國提供的商業保護的外國商人繳納的稅賦。針對大有重新崛起之勢的錫拉庫薩,迦太基人不可能感覺不到潛在的危機。另外,之前遭受重大挫折的迦太基馬戈尼德家族出於私心,也試圖通過介入塞利農特與塞傑斯塔爭端事務重振家族聲望。這一觀點絕對不是臆測而來,因為這時馬戈尼德家族的領袖正是在希梅拉身亡的哈米爾卡的孫子漢尼拔·馬戈(Hannibal Mago),他正是通過元老院內部的支持提出了「援助塞傑斯塔」的議案。公元前410年,迦太基通過這項議案,並任命漢尼拔·馬戈為遠征軍指揮官。
畢竟錫拉庫薩與塞利農特是盟友,出於周全考慮,迦太基派出外交使團前往錫拉庫薩,希望對方能出面調停。但是,塞利農特表現得特別強硬,拒絕任何調停。錫拉庫薩當即決定與迦太基保持和平相處,重新修訂了與塞利農特的盟約——錫拉庫薩對這次爭端保持中立。
一支由5000名利比亞人、800名坎帕尼亞人組成的僱傭軍隨即出發前往塞傑斯塔。在這支軍隊的支援下,塞傑斯塔很快就擊敗了一支塞利農特軍隊。這時候,富有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塞利農特立刻向盟友錫拉庫薩求援,塞傑斯塔也希望迦太基能繼續給予援助。於是,兩個城邦之間的衝突演變為兩大強權的戰爭。
漢尼拔在隨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中大獲全勝,包括在希梅拉城,他為祖父找回了榮耀。不過,對於這一時期迦太基軍事行動的勝利,希臘歷史學家們更多的是採用了希臘籍西西里歷史學家提麥奧斯(Timaeus)帶有仇視性的記載,包括著名的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他也認為迦太基的軍隊在攻破城市後進行了大屠殺,據說在塞利農特被破城後,迦太基軍隊開始屠城,殺死了所有的人,包括婦女、老人和兒童。依據狄奧多羅斯《歷史叢書》的描述,這座城市的街道被「1.6萬具屍體堵得水泄不通,許多建築被燒成一片白地」。
關於希梅拉城的記載,狄奧多羅斯《歷史叢書》中的描述讓人恐懼不已:「希梅拉被夷為平地,城內著名的神廟遭到劫掠。漢尼拔可能將3000名戰俘驅趕到一起,在那個據說是哈米爾卡戰死的地方屠殺了他們,用這種血腥方式祭奠了他的祖父。」
迦太基插手西西里事務,因漢尼拔·馬戈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而產生了貨幣上的變革。迦太基人發現使用僱傭軍後,軍隊戰鬥力大大提升,但是必須要支付一大筆費用給僱傭軍才行。而且,僱傭軍大都願意接受具有高價值的希臘特色的貨幣。因此,迦太基以馬和棕櫚樹為裝飾圖案重新鑄造了貨幣。由於這支僱傭軍主要招募於非洲,因此貨幣通過迦太基的艦隊航運而來,就連補給也是。這也表明,迦太基當時在西西里島缺乏永久性的據點。可能這也是軍事介入後無法解決的問題,畢竟僱傭軍不可能永久駐紮在那裡,就算永久駐紮,當據點越來越多,如何支付高昂的費用呢?
事實上,迦太基的軍事行動不但沒有讓西西里島的局勢平穩下來,反而更加動盪了。錫拉庫薩的叛將赫莫克拉提斯(Hermocrates)毫不畏懼地攻擊了西西里島西南部的迦太基城市,迦太基不想讓軍隊疲於奔命,只能尋求與他國結盟,獲取外部力量的支持。根據在雅典發現的一段不完整的銘文記載,迦太基與雅典成功結盟。但雅典人忙於同斯巴達的長年累月的戰爭,根本無法顧及盟友迦太基,因此,也不會給予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無奈之下,迦太基只能採取招募更多的僱傭軍的方法。依據狄奧多羅斯的記載,這一次與漢尼拔·馬戈一同前往的還有一個名叫希米爾卡(Himilcar)的年輕同僚。然而,戰局從一開始就不順利,艦隊遭到了錫拉庫薩人的襲擊,損失了不少船,剩餘船隻不得不逃入遠海。當部隊成功登陸西西里島,準備圍攻極為富有的城市阿克拉加斯的時候,突然爆發了一場可怕的瘟疫,包括漢尼拔·馬戈在內的許多人染病喪命。不過,這樣的描述是令人懷疑的,狄奧多羅斯利用的是提麥奧斯的記載。提麥奧斯說,漢尼拔的同僚希米爾卡將軍為了戰爭勝利做了兩件極不光彩的事:首先他為了平息天神之怒,將一名男孩獻祭給巴力哈蒙(Baal Hammon);其次,迦太基人在吃了敗仗後居然成功挽回了局面,迫使阿克拉加斯城中的百姓全部撤離該城,贏得了戰爭勝利。
無論真相如何,最終是迦太基取得了勝利,錫拉庫薩人不得不接受了和平協議。迦太基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他們在西西里島西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的統治權得到了承認,這些城市每年向迦太基繳納一次貢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