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宏圖遠略
2024-09-30 21:59:58
作者: 周明河
當項羽在彭城大敗漢聯軍時,趙國的陳餘也得悉張耳其實並沒有死,所以立即宣布趙、漢雙方進入敵對狀態。這真是禍不單行。
劉邦算是個厚道人,起碼錶面功夫要做足。既然張耳好心好意來投奔自己,所以萬不能做那落井下石的勾當,以免壞了自己的名聲。這個代價可不小,但又非常值得,而且這也是張良、陳平等謀臣的意思。張耳及其後人都銘記在心,劉邦還把自己的長女魯元公主嫁予張敖。所以後來當劉邦像使喚奴婢一樣使喚已經成為趙王的張敖時,儘管張敖的手下對劉邦咬牙切齒(並且私下還派了刺客去刺殺劉邦),但是張敖卻毫無怨言,只求盡心竭力服侍老丈人。
當韓信打下整個魏國時,他的兵鋒直指魏國北面的代國與東北的趙國——此非常時刻,不是友便是敵,沒有中間轉圜的餘地。因此,韓信必須拿下代、趙,以及趙國北面的燕國,然後再集數國之力,以此為跳板東向攻取齊國。一旦順利拿下齊國,則漢已得天下的大半,如此便對楚國形成半包圍的夾擊之勢,使中原的楚軍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至此,漢軍可以派出騎兵部隊南下截斷楚國的糧道,抄了項羽的後路,到那時即使項羽再神勇也無力回天。
韓信這個設想非常大膽,具有極大的風險跟難度,他已經思考了很久。當他還在中原戰場苦於無法迅速扭轉局面時,就發現漢軍若試圖通過與楚軍重兵集團當面廝殺,且不問犧牲多少,必然達不到徹底消滅楚軍的目的。鷸蚌相爭可能被其他敵人藉機得利。中原地區地勢較為平坦、開闊且堅城眾多,不利於漢軍設伏取勝,最終只會形成反覆的拉鋸局面。所以,那裡不可能是他理想的人生舞台。
對於一個真正的軍事家而言,機斷專行非常重要,後世將帥的悲哀即在於此——他們處處受皇權、君權的高壓和抑制。
韓信是幸運的,所以他必須要獨立闖蕩一番,爭取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他一方面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知劉邦,另一方面向劉邦請求調撥三萬精兵,他要拿這點資本去完成一項無比偉大的使命——「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
此番宏圖遠略最終驗證了韓信高明的戰略[5]眼光。
就在焦急等候漢王批示的時候,韓信帶領著三五親隨去魏國東面的長平一帶,這裡已經是漢軍的勢力範圍,作為一軍主帥的韓信就是要來憑弔一下這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戰場。
等到他們一行人到達時,韓信心潮澎湃、浮想聯翩。對於每一個用兵之人,這裡都足以令他們終生魂牽夢縈,他們都應該到此處好好觀覽、深思一番。縱觀中國古代歷史,長平之戰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加上後來趙、秦兩方的援軍,直接參戰的總兵力合計已超過百萬。這也顯示出戰國時代列國驚人的軍事動員能力,以及讓後世咋舌的戰爭潛力。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說起來,五六年前年輕的韓信隨著廣陵商幫途經三晉大地時,他就有來這裡的衝動,可最終還是忍住了。
而今,強秦已經灰飛煙滅,所以他從容地來了。
韓信喜歡從高處俯瞰四野,這是他的性格使然。
此地關山帶河,的確是一處兵家必爭的險要之地。靜靜地站立在制高點上,韓信正在試圖推敲出當年長平之戰到底如何一步步進行。由於他並不怎麼熟悉此地,只能在頭腦中想像了。遺憾、傷感之餘,韓信也認為:趙軍之所以慘敗,乃至於六國的軍隊之所以慘敗,其實冥冥之中也當是天命作祟——為什麼完成天下一統的偏偏是後起之秀的秦國,而不是昔日威風一時的魏國、齊國或者趙國?東方諸國人才濟濟,最後又為什麼都流失到秦國手中?除了商鞅以外,公孫衍、張儀、司馬錯、甘茂、陳軫、范雎、蔡澤、樓緩、王翦、蒙驁、李斯、韓非、尉繚等文武才俊之士接踵至秦國,「若蟬之走明火也」,絕非「功利」二字就可以解釋的,實在有些讓人想不通。
難道,這就是使人敬畏的天命嗎?《呂氏春秋》曰:「凡兵,天下之兇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舉兇器,行兇德,猶不得已也。舉兇器必殺,殺,所以生之也。」難道正是因為勇武兇悍的秦國能殺人?
而今,一個甲子的輪迴快過去了,長平一帶的人們除了時不時會從土地里挖出武器、殘甲之類,少不得也會挖出些死人骨頭來。據說下大雨的時候,會沖刷出更多觸目驚心的屍骨,還有那經夜不息的鬼哭聲,所以到了夜間幾乎沒有人敢來這一帶。
血色殘陽就快要沉下去了,韓信帶著一身的沉重返回駐地,此行讓他清楚地體會到:兵者,兇器也,只當以殺止殺,而不當妄動干戈。但這只是一般的情形,特殊情況下也許只有殺人、大量地殺人、殺得乾乾淨淨才可能解決問題——後世有些儒生悟出了這一點。
因此,韓信又生出了自私、可怕的想法:人活一世,究竟為了些什麼?不就是應該轟轟烈烈一場嗎?而何種輝煌不是建立在眾多的犧牲和痛苦之上呢……
現在韓信已經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
正有些矛盾的時候,他們一行人來到長平西面一座名叫「八義村」的小村子附近,據說這座小村子的得名就與那場著名的長平大戰有關。
想當年,秦軍佯敗,趙軍統帥趙括命令趙軍全線追擊。當趙軍行至此村,突然就有八個當地人站出來攔住趙括的馬對他說,據他們所見,秦軍一點也不慌亂,輜重、旗子都沒有亂丟亂棄,想來這其中一定有詐,這八個人一致勸說趙括不要再行追擊,而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根本沒有理會他們,仍舊下令趙軍全力追趕秦軍。最後,這八個人一起在趙括面前自殺,試圖用生命喚醒他,可是趙括最終還是執迷不悟,八個人的死諫絲毫未能挽回趙軍的慘敗。因此,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這八位忠義之士,就將他們合稱為「八義」,將這八位義士生活過的村子命名為「八義村」。
這個故事的確夠悲壯,可是韓信聽完後只是一陣輕笑,繼而大搖其頭:「難道堂堂一國統帥真會如此無能嗎?哈哈,難道武安君(白起)演個戲也如此拙劣?笑談,笑談啊……」
他懷疑這個故事是那些讀過《左傳》中「曹劌論戰」篇的好事之人故意編造出來的。韓信雖然還不能確信長平大戰到底是怎麼演化成最後的悲劇(這方面的史料太缺乏了,而趙國方面的當事人幾乎沒有存活下來的),但他就是感覺事情絕不是人們想像得那般簡單。
跟隨在身旁的衛士甘陽接口道:「大將軍,小的倒覺得這個故事很可信!想想後來昏庸的趙王遷,不也是因為聽信被秦國收買的寵臣郭開的話而處死名將李牧嗎?換上了那個無能之輩趙蔥去統帥趙軍……」
「哦,連這個你都曉得,不錯嘛!不過趙蔥也未必是無能之輩,誰讓他的對手是秦軍名將王翦呢!楚將項燕就是項王的祖父,如此英明神勇之輩,不一樣也是王翦的手下敗將嗎?切不可聽取民間笑談啊……什麼事情到了百姓嘴裡都會變味……」對此,韓信深有體會。
「對啊,還是大將軍講得有理!嘿嘿,小的們在大將軍面前還是外行!」
「什麼時候學會逢迎了!不過民間傳聞也並不純為無稽之談,它到底還是一面知悉民心的鏡子!趙括讓趙人送了那麼多條命,實是千古罪人,無情撻伐自然有理!這可給我們這些帶兵者敲響了警鐘……」
「大將軍所言極是,」衛士申龍也忍不住發話,「勝敗常有,可關係著千萬條人命啊……」
「所以,用兵之道也貴在順民心、得民心,萬不可輕易言兵,戰端一開更當慎之又慎。如項王一般濫行殺伐,長此以往必定會使百姓們困頓厭惡,失敗是遲早的事。」韓信最後總結道。
沉沉的夜幕已經拉開了,他們加快了前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