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六十九回眾說紛紜合璧宮夜宴穿越古今竇娥冤陳情

第六十九回眾說紛紜合璧宮夜宴穿越古今竇娥冤陳情

2024-09-29 12:03:50 作者: 暮淺安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太子弘突然死於合璧宮,時年二十四歲。

  《新唐書·孝敬皇帝弘傳》云:「上元二年,從幸合璧宮,遇鴆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高宗紀》里也說:「已亥,天后殺皇太子。」

  這就是撲朔迷離的「合璧宮命案」。

  那麼,持毒殺觀點的學者們,有什麼理由呢?

  一大證據就是太子挖出了武則天囚禁兩公主的猛料,讓武則天難堪。

  太子請嫁兩公主之事,兩《唐書》都說有,只是多有誇張之詞。可是,《新唐書》也記載,武則天後來曾經上表高宗,請求為義陽、宣城二公主的丈夫升官。不管是不是作秀,起碼能證明,太子即使請嫁公主,也不至招來殺身之禍。

  況且武則天並未反對,而是加以讚揚和肯定,也認同了兒子的提議。顯然母子倆沒有因為此事產生嫌隙。如果武后真的毒殺李弘,或者說,李弘死得非常蹊蹺,突然暴斃,再軟弱的男人、再畏服的百官都不會對此一聲不吭。

  那麼《新唐書》的作者宋人歐陽修先生,是從哪裡挖到「武后怒而鴆殺李弘」的猛料呢?

  據與他同時代的司馬光考證,此說有兩個來源。一是根據唐人柳芳編著的《唐歷》上的一句話,即李弘「不以壽終」而來。但是,不以壽終,是短命的意思,和毒殺不是一個概念。

  二是根據李泌和唐肅宗的一段對話而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這又是一個有趣故事了,涉及一首「黃瓜歌」。在《新唐書》里,有這樣一個記載,說是李泌對飽受皇嗣問題困擾的唐肅宗說到前朝事,講了一個故事——

  高宗時,李弘仁孝,而「(武)後方圖臨朝,鴆殺之」。李弘死後,李賢代立為太子,每日恐懼,不敢多言,就作了一首歌,叫《黃台瓜》。歌詞曰: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

  李賢叫樂工在宮中唱這首曲子,以期感悟父母雙親:可不要一再殘害兒子們了。

  李泌講完了這個故事後,正色告誡唐肅宗說:你現在已經一摘了,可不要再摘了!肅宗愕然曰:「公安得是言?」您怎麼說這樣的話?

  以皇子比瓜,不可一摘再摘,免得最後鬧個沒有接班人。這典故十分動人,歌詞也寫得好。可是,唐肅宗和李泌是什麼時候人?

  唐肅宗李亨,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的第三子。「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在馬嵬驛兵變後西逃入蜀,李亨就在靈武即位。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軍攻陷兩京之後,後來他病死於長安之時,「安史之亂」仍未蕩平,在位共六年。

  李泌則是個江湖異人,曾在衡山學道,後入朝為官,當到了宰相高位,算是肅宗的朋友兼軍師。他對平叛戰爭極富戰略眼光,出過不少好主意。

  算一算,兩人上面的那段對話,發生於李弘死後八十年。

  就在上面的那段對話後,《資治通鑑》中還記了肅宗的一句話,是說:「你把歌詞錄下來,我要寫給大臣們看。」

  也就是說,肅宗對這首歌一無所知!他身為皇子都不知道的多年前的宮廷秘事,外人是怎麼知道的?從哪兒聽說的?

  另一部史書《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與《新唐書》撰者為同時代人,沒有做出武斷的結論,只以存疑態度作結:「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云時人以為天后鴆之,疑以傳疑。」留給後人思考。

  《唐會要》對武則天歷史寫得最為客觀,其中作如是記錄:「孝敬皇帝諱弘,高宗第五子。永徽四年正月,封代王。顯慶元年,冊為皇太子。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薨於合璧宮倚雲殿,五月五日,贈諡曰孝敬皇帝。」同樣不言李弘遇鴆。

  那麼,太子李弘到底是怎麼死的?想要搞清楚,也不難。

  他很可能是得肺結核死的。

  白紙黑字,記載無誤,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舊唐書·孝敬皇帝傳》里載有一篇高宗皇帝的悼念文,明明白白說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

  這是什麼意思?

  「琰圭」是古代一種上尖下方的玉器。「自琰圭在手」,是指李弘當太子。「沉瘵嬰身」是說他得了一種「瘵」病。

  瘵,癆病也,就是肺結核。直至距今六七十年前,抗生素尚未普及的時候,這還是一種很難治的疾病。

  到太子弘十九歲的時候,據他自己講「比日以來,風虛更積」,也就是病情更加嚴重了。

  太子的身體狀況,高宗是清楚的。《舊唐書》記載,太子死後高宗制詔曰:「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顧惟耀掌之珍,特切鍾心之念。庶幾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弘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億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無微,俄遷上賓之駕……」

  意思是說:自從李弘做了太子,嚴重的疾病一直纏身。朕盼著他康復後,就把皇位禪讓給他。只要他病情減輕些,朕就讓位了。但這孩子天生忠厚仁孝,聽說朕要讓位給他後,再也不說話了,日夜想著怎麼能接這個重擔子。因此使舊病復發,陡然加重了百倍,終於夭亡了!

  兒子的身體、性格和心情,高宗太熟悉了,當年他做太子時,就感到擔子重,終日苦惱,也讓他虛弱的身子加了病。所以現在四十多歲就感到末日將到,和做太子、做皇帝的壓力關係太大了。想當初李弘十餘歲時就被留在京師監國,李弘的擔子重,又想念遠去洛陽的父母,經常哭泣,連那些急於求成的輔弼大臣也感到可憐,放他去洛陽父母身邊輕鬆輕鬆。

  由此可見,李弘自幼多病,長大了之後更嚴重,這是有他自述為憑的,他親爸也是知道的。他親媽就算想掌權,控制一個孱弱的兒子何其容易,何必毒殺親子?

  所以,李弘之死是疾病所致。如果非要找人為因素,也找不到他母親頭上去。

  太子英年早逝,高宗悲痛欲絕,大病了一場,破例追贈李弘為「孝敬皇帝」。

  高宗在《孝敬皇帝睿德記》里稱他具有「九德」:至德、至孝、至仁、至明、至儉、至正、至博、至直、至睦、至通。

  既然追諡了皇帝名號,這位沒登過基的皇帝,就要有相應的陵墓,命名為恭陵。原本打算葬在長安昭陵附近,但武則天考慮節約民力,就安葬在了洛陽。選址就在洛州的緱氏縣(今河南偃師)的景山,至今仍有遺址。

  李弘的妻子裴妃沒有多久也鬱鬱而終,死後被諡為哀皇后,與李弘合葬一處。因此現在當地人把這裡稱為「太子墳」和「娘娘墳」。陵前神道十分開闊,翁仲、天馬、望柱兩兩相對,氣勢不凡。神道一側,有高宗親撰的《孝敬皇帝睿德記》石碑,高約六米。

  歷經千年,恭陵至今完好無損。而娘娘墳卻在當代遭了厄運。1998年1月末,太子妃墓被一夥盜墓賊用炸藥炸開,盜走國寶級珍貴瓷器等六十餘件。此事驚動了國務院,所幸案件很快破獲,國寶追回,為首的幾名盜墓賊也在恭陵前被就地正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