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六十八回帝范十二章盡著王者風範建言十二事彰顯政治才華

第六十八回帝范十二章盡著王者風範建言十二事彰顯政治才華

2024-09-29 12:03:47 作者: 暮淺安

  上元元年(674年),天后提出了十二條政治主張,史稱《建言十二事》,後人也把它看成武則天的施政綱領,從中可以看出武后的政治素質。

  當年,唐太宗曾制定過一個文件,叫《帝范十二章》,共說了十二件治國的大事。其內容為:一、君體;二、建親;三、求賢;四、審官;五、納諫;六、去讒;七、戒猛;八、崇儉;九、賞罰;十、務農;十一、閱武;十二、崇文。

  經過她的反覆思考,把前朝與當今相比照,總結唐太宗的經驗和教訓,總結自己輔佐高宗二十年的經驗教訓。終於制定出了自己的施政大綱十二條,請高宗定奪和實行。因為自己不是皇帝,仍然以「建言」方式提出。

  第一條:勸農桑,薄賦徭。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一方面大力鼓勵農民加重耕織,發展農副兩業,一方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徭役。這是歷代明君的富國強民之策,如西漢初期、「貞觀」前期皆實行此策,

  第二條:給復三輔地。

  即免除三輔——京畿長安附近地區京兆、馮翊、扶風——的徭役。關中地區向來地狹人眾,徭役又比較重,稍遇饑荒就會造成重大災難。武后和高宗經常因為關中饑荒問題往東都洛陽逐食,因此被民間譏諷為「逐食天子」。提出這條綱領,是出於安定民心、穩定京都附近的形勢的目的。

  第三條:息兵戈,以道德化天下。

  當時唐軍幾乎是四面出擊,周圍都不太平,軍費的開支已經成了國家的重大負擔。武后建議暫時慎重用兵。

  第四條:南北中尚禁浮巧。

  浮巧是指一些華而不實的工藝奢侈品。杜絕朝廷各部門的奢侈浮華風氣。南北中尚泛指中央各機構。

  為倡節儉,武則天帶頭捐出自己的脂粉錢救災,把按皇后服飾制度規定的十二道褶的羅裙,改為七道褶。在她的號召和帶動下,宮中嬪妃也不再使用高檔奢侈品。這種節約所減輕的開支雖然有限,但對勤儉風氣的興起是有作用的。可惜,到了武則天執政後期,這成了完成得最不好的一條綱領。

  第五條:省工費力役。

  意思是精減土木建設,各種不必要建設能少建就少建,節約開支,減輕百姓勞役。先時對東都的營建,已造成開支和勞力負重,臣民已有怨言。

  第六條:廣開言路。

  鼓勵臣民議政,對國家大事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大多數朝代,除了官員,百姓們不允許私下議論朝政,否則就是大罪。清朝時規定除三品以上官員,不准允參議國事。

  第七條:杜讒口。

  這條實在有些難以實施。讒言到底是什麼?有個什麼標準?誰來證明這是讒言?如何處分?

  讒言這東西,統治者也知道它不好,可為何沒有好法子禁絕?因為在政治運作中,有一條定律就是「讒言絕對有效」律,有效的東西人們當然要用。再透明的政治,也總有一部分必須是黑箱操作,讒言的生存空間,就在這黑箱中。

  讒言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在上者不可能隔三差五到第一線找人了解情況,他要靠聽匯報來掌握下情。而讒言就與真實情況具有平等身份,上面怎麼能一下就察覺?等到真相大白時,為時已晚。

  統治者名義上反讒言,但實際上並不痛恨,他們知道讒言對所有的官員都有威懾力,有了這個東西,大家就會老實點兒吧。讒言有利於控制官員,這就是皇權制度下讒言不絕的最根本原因。武則天雖然是比較善於納諫的,但是也免不了要聽信讒言。

  第八條:王公以下皆習《老子》。

  不可否認,《老子》一書中確實有許多至理名言及博大精深之處,但武后的目的很明顯,她知道高祖建唐時曾附會老子李聃是李家鼻祖,因此投其所好。

  第九條:父在為母服縗三年。

  本來,如父親已去了,寡母去世時,兒子為母親守孝三年;不過如果父親還在世,而母親先去世,只需要為母親服喪一年。這明顯就是區別對待女性,所以現在有新規定:父親在,也得為母親守孝三年。

  第十條:上元前勛官已給告身者無追覆。

  是說在上元年以前,就是說今年以前已經取得勛官身份的人,不再審查追繳勛官的身份(包括證件)了。所謂「勛官」就是戰鬥功臣,他們可以獲得一定的「勛田」。

  唐初時規定:對取得勛官資格的要進行特別審查,有問題的要取消勛官資格。武則天取消審查,是對榮譽軍人的照顧。

  第十一條:京官八品以上者增加俸祿。

  這一條也是在籠絡官心,穩定官僚隊伍,獲取他們支持。

  第十二條: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皆得進階。

  意思是對那些有了些資歷的人進行升官,總之,對那些老是難以出頭的官員進行安撫。後面這三條顯然是武后在對官僚隊伍進行整頓,以便得到更多的支持者,鞏固自己的地位。

  這十二條建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制度等等方面。看看後來,武后稱帝時很少有官員百姓反對她的行為,顯然是因為許多措施都得到了實際效果。

  這十二條,歸納起來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國強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籠絡百官,四是提高婦女地位。

  武則天縱有千條錯誤,但唯有國之根本她看得准,抓得也很牢。

  歷代君王,自誇英明的比比皆是,沒有幾個人肯承認自己是無能的。但是,英明不英明,只有一條檢驗標準——民是否富,國是否強。用這條來檢驗武則天,她起碼是心繫百姓的執政者。

  高宗見後非常高興,史書稱「詔書褒美」,批准立即執行。

  上元二年(675年)春天,高宗的病情加重,頭暈目眩,渾身疼痛。他撐不住了,打算把國家大事直接交給武后去辦,讓她正式攝政!

  有的史料上更記載說,他想遜位,把皇位讓給武后,讓她直接當女皇帝!高宗的這個思想在當時簡直驚世駭俗。

  可惜就算皇帝想遜位給皇后也不行,阻力太大了,當時的宰相之一同中書門下三品郝處俊就強烈抗議:「自古以來,天子理外,後理內,天之道也,從前魏文帝說,就算有幼主也不許皇后臨朝,這是為了阻斷社稷亂於萌芽之中。李唐天下是高祖太宗建立起來的,陛下怎麼能不傳給子孫而傳給皇后呢?」中書侍郎李義琰也附和郝處俊的意見,他搶著說:「處俊之言至忠,陛下宜聽之!」

  當時不是在背後徵求意見,而是「朝議」,「天后」武則天也在。

  完全可以想像武則天是多麼氣憤和委屈。政權只能交由李家的子孫,如今夫病子弱,二十年來不正是她苦力支撐、輔佐高宗,才出現如今的大唐盛世嗎?如今這些腐儒又跑出來指手畫腳。

  自古以來,女人只能做男人的附屬物,沾上點禍事就是紅顏禍水。這些年她干出了那麼多男人也做不到的事,讓丈夫唐太宗都不得不服氣,仍然被人瞧不起。女人優秀就是錯嗎?這是誰規定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