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謙恭仁孝太子得人心子少母壯武氏積人氣
2024-09-29 12:03:44
作者: 暮淺安
當初,武則天身懷六甲,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為了給自己一個保障,她千方百計擠走了王皇后,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這個孩子就是太子李弘。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病情加重,令太子監國。太子李弘已經十六歲了,具有一定的處理政事的能力。從記載上看,李弘是個不錯的接班人。
李弘酷似高宗,性格忠厚仁儒,身體虛弱,多病多災。但他生性好學,對儒家經典具有宗教信仰般狂熱的信任。他幼年時學習《春秋左傳》,師傅讀到「楚世子商臣弒其君」,他聽不下去,覺得太血腥、太殘酷,認為這不是人幹得出來的事情,要求換別的書讀。於是師傅們改教《禮》。
他早年就熟習政務,有主見,能「持正諫諍」(敢說真話),且體恤民情。平定高句麗後,「二聖」下令讓逃亡的士卒限期自首,否則施以斬刑、妻子兒女沒為奴。李弘知道後大為不忍,上表勸說取消罪涉妻子兒女這一條,表里有語:「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咸亨三年(672年)冬,因夏季旱災引起饑荒,高宗出幸東都洛陽,留太子在京師監國。李弘看見兵卒的糧食里摻雜著榆樹皮和草籽,大為憐憫,馬上吩咐把自己倉庫里的糧食發給士兵們吃。同時上奏父皇,請將近畿閒地分給饑民耕種,以渡過難關。
高宗很喜歡李弘,認為太子能賓禮大臣,心存仁孝,正是他所希望的。
大臣們也很喜歡太子,他謙恭、仁慈,將來做了皇帝,臣子們才可以隨意勸諫。武則天掌權,別的先不說,先是說話就不能太隨便,她聰明睿智、明察秋毫、剛毅果敢,做她的臣子不怎麼舒服。
李弘對母后的抓權行為不滿,但是出於孝道,他又不能與母后衝突。但是有一天,他的正義感被一件事給打破了——咸亨二年(671年),他無意中得知,蕭淑妃生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被幽禁在掖庭中已經十幾年了!
《資治通鑑》上說年逾三十不嫁,《新唐書》更誇張,竟說是四十不嫁,可是這一年高宗本人才四十四歲。根據義陽公主李下玉的丈夫權毅墓志銘推算,她當時的年齡應該在二十五歲左右;至於宣城公主,史書上明確記載她生於貞觀二十三年,到咸亨二年是二十三歲,在當時確實算得上大齡女子,但並不是三四十不嫁。
李弘心裡很難過,上奏請求為二位公主辦理嫁事。高宗准奏,武后也答應了,立即給兩位公主選擇了駙馬權毅和王勖——兩位當值的翊(yì)衛。這兩位駙馬出生都不低,因為唐朝的翊衛是天子的近衛部隊,規定必須由官員的子弟擔任。
娶了二位公主之後,兩人都被拜為駙馬都尉,權毅被任命為袁州刺史,王勖則是熲州刺史,和其他駙馬們相比,這兩位駙馬的仕途並未被刻意壓制,婚姻上也都稱得上恩愛和睦。二位公主隨夫同行,過了幾年清靜的好日子。
在挑選駙馬上武后並沒有特別打壓二位公主,但是命令二位公主必須隨夫同行,則顯出她的不滿。因為在初唐時,大多數公主都不會隨夫下到地方生活,首都的日子當然比地方上好過些。
過了兩年,太子自己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經過一番鄭重的考察後,咸亨四年(673年)十月,高宗與武后納左金吾將軍裴居道的女兒為太子妃(本來選中的是楊思儉的女兒,但大婚前夕傳來她失貞的消息,只好取消,詳情見賀蘭敏之一節)。
按武則天意思,大災之年,不宜鋪張浪費,婚禮儘量從節儉的角度出發,也不通知外國使臣,也不允許四方州府上貢。只是簡單地舉行個儀式,在宮裡小範圍地擺幾十桌酒宴。高宗覺得有些寒酸,但耐不過武則天的據禮相爭,只得同意了禮部一切從儉。
裴妃雖然不如楊氏漂亮,但更溫柔嫻淑,進入東宮後,裴氏以禮服侍太子,把太子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太子弘也漸漸地喜歡、信任這位端莊賢明的女人,兩人的關係日益融洽,高宗對太子妃十分滿意。
太子的進步無疑是可喜的;可是另一方面,他的母親武則天的精力和權力也在迅速增長。
上元元年(674年),李治自封天皇,尊武則天為天后。據記載,武則天是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正式參與朝政的,由開初的權宜之計漸變為常例,至上元元年(674年),已經有十五個年頭。高宗手裡的權力,像沙漏一樣,一點一滴「滑落」到武后手中。
這一年,武則天正好五十歲。
一個長於理政、沉穩多謀的女政治家,已在大唐政壇上鍛打成型。
這一年,為了紀念武則天的五十壽辰,高宗下詔,追尊父親李世民、母親長孫氏以上四代雙親以顯赫的皇帝皇后名號。文皇帝李世民為太宗文武聖皇帝,文德皇后長孫氏為文德聖皇后。因為李世民與長孫氏的新名號中都有一個「聖「字,為避諱其稱號,才把先前的「二聖」改尊為「天皇」和「天后」的。這極有可能是出於武則天的主意,它是進一步確認武則天參政合法性的重大宣示。
高調褒揚自己的同時,她也出人意料地使出了懷柔政策,試圖消除部分朝臣心中的敵對情緒。
昨日之冤案,她要親手來翻。本年九月,她請高宗追復長孫無忌官爵,令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國公。並准許將長孫無忌的靈柩迎回長安,陪葬昭陵(李世民陵墓)。這在唐代,是大臣死後無上的榮耀。就讓他們君臣在地下好好敘舊吧。
武則天是冉冉升起了,她丈夫李治的身體卻是越來越壞。實際上,朝中大小政務都是武后處理。後宮的改革,也使高宗不被女色侵害,自從立了武后,高宗只同皇后生過五個孩子,和以前的加起來共八子三女。武則天進宮後,除了和韓國夫人、魏國夫人的緋聞,他幾乎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
然而,儒家傳統、男權觀念和王朝正朔觀念是十分頑固的。
朝中擁護武則天的重臣許敬宗已於咸亨三年(672年)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許敬宗雖不像李義府那樣公開賣官鬻爵,但是也是個非常貪財的人物,為了錢他兩次將女兒嫁給番邦族長為妻,換來巨額結婚費,為了色慾,他將一位非常卑賤的女子收為填房,賜姓虞氏。可是虞氏早就與他的兒子許昂情根深種。
得知這事後,許敬宗又醋心大發,趕走虞氏,上奏自己的兒子不孝,許昂被流放嶺南。後來,突然開竅的許敬宗又上奏召回許昂,但許昂不久就病死了。許昂的兒子許彥伯因為受到婢女的讒言,也被許敬宗奏請流放,在被召回之後不久也病死了。
他死後太常博士袁思古曾提出為他諡「繆」號,這顯然是對許敬宗的極大侮辱。高宗下詔讓五品以上的官都參加議論,最後才改為「恭」。《諡法》說「既過能改也曰恭」。
許敬宗死後,武則天失去了一個堅定的支持者,依然要尋找「外援」。其實她早有準備,早在廢后事件發生後,武后對宰相等大臣就不再信任,她另有一套自己的班底,那就是「北門學士」,不但能閒聊解悶,而且能出謀劃策,行使職權。
幾年前,武后就親自召集一批文人學士進入禁中,從事著述。命令他們編了不少書,共千餘卷,如《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等,以武后的名義發表,為她爭取政治資本。
武則天還讓他們參與朝政,起草詔令,分宰相的權力。他們出入北門,與政府辦公的「南衙」無涉,形同武則天的私人秘書。
當時知名的北門學士有元萬頃、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賓等人。領銜人物就是劉禕之和元萬頃(此人寫討伐高句麗檄文時,譏諷他們「不知守鴨綠之險」。淵男建大受啟發,移兵固守鴨綠江,使唐軍不得渡江)。
起初這些人沒有名號,人員也不固定,到乾封元年(666年),武則天特許一批文士從北門(玄武門)出入禁中,朝中大臣譏之為「北門學士」,這才算有了個稱號。
武則天升為「天后」之後的第四個月,北門學士就拿出了「建言十二事」,拋出了一整套政治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