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六十六回任人唯賢武皇后不抓辮子抗擊突厥裴行儉屢立戰功

第六十六回任人唯賢武皇后不抓辮子抗擊突厥裴行儉屢立戰功

2024-09-29 12:03:42 作者: 暮淺安

  在這個前後,突厥的舊眾先後復叛,好在都被唐軍迅速平定。在平定東西突厥餘部的戰爭中,湧現了一顆新的將星,也隕落了一顆老的將星。

  隕落的老將就是薛仁貴。在永淳元年(682年),東突厥又有餘眾反唐,薛仁貴奉命前往雲州(今山西大同)征討,敵帥聞其大名而喪膽,不戰而逃。薛仁貴斬獲三萬餘人,大捷而歸。回到代州(今山西代縣),不久患病死去,終年七十歲。

  新星就是早年因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而被人告了密的裴行儉。這人文武兼備,被貶到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後,很快又被高宗、武后起用,後來一直上升,曾當過安西都護。

  裴行儉是隋朝名將之後,個人才藝兼優,名重一時。

  貞觀年舉明經科,裴行儉任左屯衛倉考軍的小官。但是大將軍蘇定方很欣賞他,加意培養他。很快,他便才能顯著,其謀略、戰陣、遠見都超出常人,被高宗升為長安令。自廢立皇后的爭鬥開始,他經常與長孫無忌等秘謀,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新唐書》為裴行儉立傳,首先突出他的也是他反對立後之事。傳文中說:「高宗將立武昭儀,行儉以為國家憂,從此始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秘議。」

  一次,他們又開會研究如何才能阻擋武則天被立為皇后,裴行儉態度堅決,情緒激昂,不顧安危地大聲說:「如立武氏為後,國家從此不得安寧了啊!」誰料在場的袁公瑜把他的話向武則天的母親敘述了一番。

  武則天得知後大怒,向高宗說裴行儉悖旨。高宗馬上下詔,把裴行儉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西州遠在西域之吐魯番,雖然官位級別沒有變,都是五品以上,但長安令近在京城,是當時所謂「京縣」六令之首(六令為長安、萬年、河南、洛陽、太原、晉陽),被貶至西域極邊,等於是被流放了。

  由於他文武皆優,是金子在哪兒都發光。裴行儉去西域後,很快名傳西域,京城也流傳著他的故事。

  

  麟德二年(665年),垂簾聽政的武則天聽說了裴行儉的才能,便升他為安西都護(都護府長官)。不久便又召入朝廷,升為吏部侍郎。任職期間,他與同僚所定的《銓注選人之法》《州縣升降》《資擬高下》等,都稱著朝廷,以其「能」被時人傳頌。

  調露元年(677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誘西域各國聯兵,叛唐附吐蕃,對安西都護府造成了威脅。

  朝廷欲發兵討伐。吏部侍郎裴行儉向二聖建議,西域連年用兵,國庫空虛,如今突厥又與吐蕃聯合,不可再度出師討伐了。今天有個兵不血刃的辦法——以護送波斯王子泥涅師回波斯為名,經過西突厥時順便解決。

  原來波斯(今伊朗,時稱薩珊波斯)唐初已與唐修好,派使來唐。後因大食(今阿拉伯)連年向波斯侵擾,國王卑路斯親來大唐求援,高宗封他為右武衛將軍,但不久他便去世了,他的兒子泥涅師還留在唐朝京師。

  二聖同意了裴行儉的意見後,裴行儉奏請肅州刺史王方翼為自己的副使,以送泥涅師歸國為由,間取西突厥。

  裴行儉曾貶為西州長史,對那裡的情況相當熟悉。這次他們護送著波斯王子途經西州時,很多原來的屬下都到郊外迎接,裴行儉召集了千餘人隨他走,並揚言:「現在天氣太熱了,不可長途跋涉,等天氣涼了再走。」

  西突厥的間諜把這話報告了他們的首領阿史那都支,他聽後麻痹大意,遂不設防備。

  滑頭裴行儉便趁機召集龜茲、毗沙、焉耆、疏勒四部首領,向他們說:「昔在西州,騎馬射獵真快活啊!今天還想再去遊獵玩一玩,誰能陪我呢?」各部落的酋長、子弟都爭著跟隨,一下子集中了近萬人。

  於是,調露元年(679年)七月,裴行儉仍以狩獵為名,抓緊訓練他們。幾天後便率領這些訓練好的戰士快速西進,來到了離都支僅十餘里的地方。還派人去敵營中問候阿史那都支,請他們一起打獵,阿史那都支以為他們真是來打獵,放心地率子弟五百餘人,去見裴行儉。裴行儉佯表歡迎,暗中已安排停當。

  等到阿史那都支率眾入營後,伏兵四起,來了個瓮中捉鱉。緊跟著大兵壓進,突襲阿史那都支別部將領李遮匐軍營,李遮匐也毫無準備,只好束手就擒。大功告成後,便令泥涅師自回波斯,留王方翼守安西,修築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馬克),自押兩個俘虜返回京師。

  武則天見他全勝而還,果然兵不血刃就擒住西突厥王,大喜過望!即使在先朝名將里也難找出這樣智勇雙全的大將來。於是,特設宴款待,嘉言褒獎:「卿有文武兼資,今授卿職。」任他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兼賦文武極品,在朝廷中已不多見了。

  調露元年(679年),西突厥剛消停,東突厥又出事了。阿史那伏念自立為可汗,與阿史德溫傅結盟,再犯唐邊。糾集單于都護府二十四州的酋長,據說共計十萬大軍。

  唐朝先遺都護府長史蕭嗣業率兵迎戰,起初唐軍節節勝利,後來被突厥在一個雪夜裡偷襲得手,唐軍大敗。

  開耀元年(681年)初,裴行儉臨危受命,被封為定襄道行軍大部管,領太僕寺卿李思文(李勣之子)、營州都督周道務(唐高宗的姐夫)率兵十八萬,同時又總領西軍檢校豐州都督程務挺、東軍幽州都督李文暕,總共三十萬大軍討突厥,史稱「旗幟亘千里」,「唐出師之盛,未有之也」。

  裴行儉率領大軍行到朔州,聽說蕭嗣業出兵時,運糧車經常被突厥劫掠,致使唐軍有的被餓死了。

  裴行儉告訴大家:「撫士貴誠,制敵貴詐。前日蕭嗣業糧運為突厥所掠,士卒凍餒,故敗。今突厥必復為此謀,宜有以詐之。」他想出一計:命令部下詐作糧車三百輛,每車內裝進五位壯士,各執陌刀、勁弩。以老弱兵士當護送隊,而暗伏精兵於險要之處。

  突厥人當然又來劫糧,老弱兵士邊打邊退,將突厥人引到險要的地方,然後逃走。突厥人解鞍牧馬,正準備到車中取糧時,伏在車內糧堆間的唐朝軍士突然躍出殺敵,把這隊突厥人幾乎殺絕。從此,唐軍的糧車行走,突厥人都遠遠避開,生怕遭到裴行儉設計伏殺。

  七月,裴行儉率軍在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縣)的陘口(即雁門關陘嶺關口),按兵不動,仍多以謀制敵。他先遣使與阿史那伏念申立盟約,勸他與自己一同攻擊阿史德溫傅;再致書阿史德溫傅,讓他預防阿史那伏念的進攻。整得二人暈頭脹腦,驚惶失措,都以為對方與裴行儉聯合,各懷異心。

  滑頭裴行儉乘敵混亂之際,派遣輕騎掩擊阿史那伏念的後路牙山,得其輜重和其家屬妻、子人等。阿史那伏念遭襲退走細沙。裴行儉根本不給他喘息機會,率大兵追擊。逼迫阿史那伏念派使講和,以擒獻阿史德溫傅本人為條件。裴行儉承諾他繳槍不殺,限期令他繳獻俘虜。果然在限期內,阿史那伏念執阿史德溫傅來降。裴行儉再度得勝,把二人押往京師。

  本來這是一次皆大歡喜的勝利,不過又出了點小插曲。

  裴行儉勸降時曾許伏念不死,可是侍衛中裴炎妒忌他的功勞,力勸斬殺伏念及德溫傅於市。裴行儉的功勞也不被表彰,僅封了個聞喜縣公了事。裴行儉對自己的榮辱倒還看得挺淡,只是認為朝廷殺降不祥,心灰意冷,遂稱疾不出。

  永淳元年(682年),突厥又出事了。這回換了個個兒:東突厥剛消停,西突厥阿史那車薄又反叛唐朝。二聖復命裴行儉為金牙道行軍大都督,掛帥西征。可還未出發,裴行儉就病故了,享年六十四,追贈為幽州大都督,諡曰「獻」。「獻」的意思是奉獻。

  裴行儉文武兼備,多才多藝。他的書法在當時極賦盛名,草書和隸書尤其佳絕。高宗和武則天都喜愛他的書法。高宗曾詔他書寫《文選》,讓他把文章書寫在綾絹上,欣賞模仿,並贈送予許多貴重之物,以示獎勵。武則天喜愛他的書法墨寶,裴行儉去世後,曾讓人到他的府上去要字帖。

  裴行儉不僅文武全才,而且深具知人之明。還在他剛當上吏部侍郎之時,後來名躁一時的王勮(jù,即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的哥哥)、蘇味道等人尚是無名小兒,裴行儉看出他們不凡,對他們說:「二位將來必掌中樞,請二位多多照顧我的幼子。」

  裴行儉還提拔了程務挺、張虔勖、李多祥、黑齒常之、王方翼等名將。他向朝廷推薦的官員,僅做到刺史的就有數十人之多。

  他對士兵更是寬厚,正如他自己所言「撫士卒在心誠」。打敗阿史那都支時,戰利品中有一隻二尺左右的瑪瑙盤,十分珍貴。裴行儉不免存了炫耀之心,想讓全營將士都來看看這件稀世之寶。一個叫王休烈的士兵奉命捧著瑪瑙盤,走上台階。可能是太緊張的緣故,竟然意外失足摔倒,瑪瑙盤也摔碎了。王休烈非常害怕,跪倒叩頭求饒,大家都替王休烈捏了把汗,可是裴行儉卻只一笑置之:「你又不是故意的,何必如此?」在場的將士們無不感動。

  皇帝賜的名馬、雕鞍,而部屬竟想試馳一番,結果馬倒了把雕鞍摔破,這兩個人都害怕得躲了起來。行儉知道他們躲在哪裡,讓人找到他們,並說:「你們不過是無心弄出點事來,這算得了什麼啊。」以後,對這兩個人同往常一樣。

  朝廷把滅都支獲得的戰利品賞賜給他三千餘件,他把這些賜物贈給偏將故舊,自己竟然不取一物。

  裴大將軍雖然去世,但朝廷對阿史那車薄的事兒也不能夠等閒視之。沒想到,還來不及發兵,就傳來了勝利的消息。

  原來,突厥阿史那車薄率軍猛攻弓月城,安西都護王方翼引軍救援,大破突厥於伊麗,斬首千餘。車薄又拉了援兵合攻王方翼,戰於熱海,戰事十分激烈,王方翼的手臂被弓箭貫穿,他用刀把箭杆砍斷,繼續作戰,左右竟然不知他們的將軍受了重傷。此戰活捉酋長三百餘人。就這樣,朝廷派遣的閻懷旦還未出師,西突厥已平。

  高宗封王方翼為夏州都督,親自召見,見他衣上有血漬,問起他在熱海的戰況,對他的忠勇十分讚賞。可惜因為王方翼是王皇后一族,高宗鑑於武后的威嚴,不敢重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