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武則天傳奇> 第四十六回高陽公主傾吐怨中怨長孫太尉牽扯案中案

第四十六回高陽公主傾吐怨中怨長孫太尉牽扯案中案

2024-09-29 12:02:45 作者: 暮淺安

  高陽公主謀反案是在廢后事件之前,即永徽三年(652年)發生的一個大案,這個案子的處理者正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太尉長孫無忌。

  先來說說公主其人。她所有的罪行都來自無事生非,用句流傳了千年的名言就是:吃飽了撐的。

  說起這位「高陽姐姐」,絕對是大名鼎鼎、家喻戶曉、惡名昭著的離奇女人。她是唐太宗李世民庶出的女兒,人長得漂亮,又聰明活潑,也非常任性。小時候,她深得唐太宗的寵愛。唐太宗為了籠絡大臣,把她嫁給了擔任首席宰相和太子太傅的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在唐朝,娶公主可不是常人能夠「消受」的。果然,自從高陽公主嫁進房家,房家就一天也沒有消停過。受寵的高陽公主結婚之後,處處刁鑽好勝,調唆丈夫房遺愛和大哥房遺直分家。

  房遺直被逼無奈,告到唐太宗那裡。唐太宗不是護短的人,他主持公道,狠狠地責罵了高陽公主一番,才把這件事擺平。從此就不大喜歡這個惹是生非的女兒了。

  這回該安分守己了吧,沒過多久,高陽公主又出事了,這回鬥爭已經上了檔次:跟和尚辯機私通。

  有一次,高陽公主打獵,巧遇和尚辯機,兩人一見鍾情,高陽公主從此就包養了這個清秀的和尚。這完全可以理解,一個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空虛的貴婦,遇上一個精神需求圓滿、生理需求饑渴的高僧,正好天雷勾動地火,損有餘以補不足。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為了安慰老公房遺愛,她還送給他兩個絕色的婢女。房遺愛只能忍氣吞聲,不敢有什麼意見。然而,紙包不住火,這個事情終究還是敗露了。不久,因為追蹤一起盜竊案件;不巧,發現了宮中之物金寶神枕;不巧,順藤摸瓜又抓獲了小偷一名;不巧,小偷道出了在某某處偷得此物;不巧,搜查某某處發現是和尚辯機所在的寺院;不巧,辯機就被抓了個正著。審判官順藤摸瓜,找到了公主。唐太宗覺得很沒有面子,盛怒之下,腰斬了辯機。

  太宗嫌有高陽這樣的女兒丟了他的臉,高陽也惱恨太宗殺了她的情郎。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高陽公主一滴眼淚都沒有流。

  沒有了父親的管束後,高陽公主更加肆無忌憚,無法無天,包養了更多的情人。也許因為她的初戀是個和尚,所以她對這一類人總是情有獨鍾。和尚、道士這些方外人士在她的情人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不過,她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不是給丈夫戴綠帽子,而是掉進了政治的旋渦。

  起因是永徽三年十一月,被流放到均州的前魏王李泰死了。

  高陽公主的丈夫房遺愛在貞觀朝屬於魏王李泰一黨。前文講過,貞觀十七年,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因為爭位雙雙被廢,不久李治被立為太子。所以,到高宗時期,押錯了寶的房遺愛在政治上屬於失勢派,被貶為房州刺史。房遺愛是公子哥兒出身,宰相的兒子,公主的丈夫,本來也是嬌生慣養的,到了地方之後,他不大受得了艱苦的生活,就滿腹牢騷,和一群跟他一樣失意的皇親攪在一起,整天講怪話。

  這一伙人除高陽公主夫婦外,還有輩分較高、野心勃勃的荊王李元景、當年同屬魏王陣營的巴陵公主駙馬柴令武,被貶的丹陽公主駙馬薛萬徹等。

  這樣口沒遮攔按律已是死罪,在小圈子裡幾個人議論一下倒也罷了,偏高陽公主又去惹是生非,對象還是她一直看不順眼的大伯房遺直。

  房遺直因為是房玄齡的長子,所以由他繼承了房玄齡的爵位。而高陽公主的老公房遺愛是小兒子,當然沒他的份。什麼都要最好的高陽公主於是對他百般刁難攻擊,從太宗時代起就開始告惡狀,希望把他整倒讓自己老公承襲爵位,次次告狀,次次落空,反正她是公主,誣告大不了挨頓罵,久而久之,幾乎成為這個無聊少婦樂此不疲的遊戲。房遺直的一再忍耐不能收到任何效果。

  這次,高陽公主又出新招,再一次誣告他「無禮」的時候,房遺直終於忍無可忍——你可以質疑我的道德觀,但不能質疑我的審美觀。

  這年頭,惹不起你也躲不起,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也告密。

  一來他擔心自己總有一天會被這個比豬還蠢的婦人告倒,二來也是擔心這對無法無天的小夫妻總有一天會捅出什麼簍子連累整個房家,索性把房遺愛和高陽公主聚眾「圖謀不軌」一事揭發了出來。

  這可不得了!皇親國戚參與謀反,事關重大,李治像觸了電門一樣跳起來,立刻委託宰相長孫無忌調查。

  這回高陽公主算撞槍口上了。長孫無忌給這對夫妻定了一個「謀反」罪,還將事態擴大,把所有的政治反對派一網打盡。

  頭一波打擊對象主要針對魏王舊黨和不滿李治做皇帝的人。

  其中當世名將丹陽公主駙馬薛萬徹、巴陵公主及駙馬柴令武(柴紹和平陽公主之子)夫婦為李泰心腹,荊王元景一直覬覦李治皇位,太宗庶子吳王恪也被牽涉進來。此案審理結果,房遺愛、柴令武、薛萬徹(當世三大名將之一,根據記載,薛萬徹臨刑前高聲說:「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力死豈不佳,乃坐房遺愛殺之乎!」我薛萬徹堂堂男兒,留著我為國家效力而死難道不好嗎?沒想到竟然是因為房遺愛被斬!)三位駙馬均被處斬,元景、李恪二王及高陽、巴陵二公主賜自盡。

  其中吳王李恪之死,最是引得後人同情。他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血統非常高貴,李恪本人也英武果敢,有乃父之風。唐太宗曾經一度動念頭要立他為太子,後來因為長孫無忌的反對才沒有實現。所以在長孫無忌的心中,一直把他視為李治的潛在威脅;也因為當年自己曾經反對過立他為太子,當然對他非常防範。

  吳王既因長孫無忌的反對而奪嫡夢破,復遭陷害橫死,怨憤之情可想而知,臨死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

  如果說長孫無忌對這些人的處置還有維護政局穩定的考慮,那之後的進一步株連就有報私怨的嫌疑了。

  把現任門下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下獄致死;把李治的堂叔、江夏王、當世三大名將之一李道宗流放廣西象州致死;把李治的姑祖父、左驍衛大將軍、駙馬都尉執失思力流放嶺南;把李治的六哥、李恪的胞弟李愔廢為庶人,並軟禁於巴州(今四川奉節縣);把房遺直貶春州銅陵尉;萬徹弟萬備流交州;罷房玄齡配饗。

  事情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受牽連人數呈幾何倍數增長,這是李治沒有料到的。當他終於反應過來時,馬上想到:救人。

  當初他父親選他,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心慈,他老爸認為他能保全他那些兄弟們。他怎麼會不知道父親的願望呢?於情於理,他當然是要求情的。

  宣判前向長孫無忌求情:「荊王(李元景),朕之叔父;吳王(李恪),朕兄,欲丏(免)其死,可乎?」

  而長孫無忌串通兵部尚書崔敦禮等人一再上表:「陛下雖欲申恩,究竟不可枉法,如或謀反不誅,如何懲後?」陛下雖然想慈悲為懷,放他們一馬,但畢竟法不可徇私,如果連謀反都不判死刑,怎麼懲戒後人呢?

  當這場莫須有的謀反案落下帷幕,也許就註定了將來的很多故事。

  永徽四年二月結束的這次大案,讓天下人都見識了長孫的煊赫權勢和鐵血手段。在鮮血和白骨的映襯下,長孫無忌的聲勢,赫然已如日中天。然而月盈則虧,水滿則溢,也讓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的李治,第一次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來自舅父的震主之威。

  躊躇滿志的長孫無忌再也想不到,一向溫順聽話的小外甥,心頭的陰雲正在越聚越濃,只待一個女子的纖纖素手挑動,便將化為驚雷密雨,潑天富貴頃刻被雨打風吹盡。盈虧之間,禍福一發,又豈是凡夫俗子能夠勘破的呢?風水輪流轉,當年的翻雲覆雨,如今全成了請君入甕。高陽公主謀反案,卻在日後變成了處理長孫無忌謀反一案的先例。

  而此案發生的永徽三年(652年)到永徽四年(653年)之間,後宮中,武昭儀恩寵正濃。通過此案清楚地看出,長孫無忌貌似忠誠厚道,實為殘忍徇私;而高宗軟弱,眼瞪著長孫無忌等藐視君權,自作主張殺害忠良,殺害他的親族而不能相救。武則天看出了其中的門道,這更堅定了她勸高宗樹立天子威儀的信心。但她知道這事急不得,得慢慢來,先除掉長孫無忌的臂膀,才能瓦解他的權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