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晚明軼事:國難中的風花雪月> 四、明末清流和姦佞的對抗

四、明末清流和姦佞的對抗

2024-09-29 11:56:44 作者: 陸幸生

  歷史上那種對於皇權的無恥諂諛和亢直批判的相對抗,上下的博弈也是對應官場等級從上到下相對應而存在的,形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場景,黨爭在朝廷和市曹之間形成各種派系顯示了兩股勢力在文官集團內部造成的分化,這就是所謂清流和濁流對立。

  此番清濁之分,不再是科舉和舉貢之間尊卑之分,而是政治道德和情操的高下之別,有時往往帶有你死我活的殘酷。加上更加接近帝王權力中心的外戚和宦官集團的介入,形成龐大的奸佞集團對少數清流的圍剿之勢,所謂清流的黨人就成了專制集團龐大國家機器碾壓下的道德犧牲品,他們或許在歷史上流芳百世,但是在現實中卻往往淪於悲劇性的噩運,甚至殃及整個家族。所以當時大部分聰明的官僚也只是趨炎附勢地隨大流,或者成為皇權政治的附屬物,甘當沉默者,苟全性命於亂世,或者充當幫凶走狗耀武揚威於一時。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朝堂一片諾諾聲中,那一聲諤諤之言也就如同大音希聲那般具有黃鐘大呂般效果,乃至成為歷史的回聲,久久地在中華民族的宏偉殿堂激盪,啟迪著後來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地追隨著他們的足跡,去開啟光明美好的未來。當然,這種開啟必然帶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重複,歷史就是這樣螺旋形發展,在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中,開拓對真理的漫漫求索之路,那就是在充滿血腥的荊棘叢中以生命的犧牲換取來的歷史進步。

  黨錮之禍從東漢末期對於李固、李膺、陳蕃、范滂等儒家官僚的殘酷迫害,延續到明末王振、劉瑾、嚴嵩、魏忠賢等人對於文官集團和東林黨人的打壓,殘酷迫害乃至於成批加以剿滅,株連到妻子孩子及其家族其他成員,成就了王朝統治末期一聲聲特別血腥的特別振聾發聵的絕響。

  然而,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文人們,以道統為武器,前仆後繼大義凜然,生生不息地以死抗爭著奸佞們的殘酷迫害,顯示了漢儒精神的傳承續接,儼然成為明末一道血腥而靚麗的風景。黨錮之禍對於正義之聲的扼殺是導致王朝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淫威濫施,雜音消失,朝堂一片靜默,統治者也就在一片歌舞昇平的虛假繁華中墮落著直至走向滅亡。

  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皇帝卒,年僅15歲的太子朱厚照即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頑童皇帝明武宗。孝宗皇帝在彌留之際對朱厚照能否擔當重任很不放心,他對顧命大臣說:「東宮年幼,好逸樂,卿等當教之以讀書,輔導成德。」

  這位朱厚照在東宮讀書時並沒有顯露出頑劣的天性,給大臣們的感覺是聰明伶俐的,對輔佐他讀書的儒學太子太傅們相當尊重,每次下課都拱手相送,老師布置的背誦聖賢之書的任務也能按時完成,唯一有些遺憾的是作為儲君,喜歡武功經常在宮城內騎馬射箭。當然,作為君主文治武功都是不可偏廢的,似乎可以理解。小孩子嘛,貪玩似乎也可忽略不計。然而,登上大寶後天性不加約束就失去了人君之體統,也就危害到江山社稷的本身。

  狂野的天性不受拘束地迅速膨脹,形成颶風,就將摧折原本大臣們誓死捍衛的朝綱。之後的王族內部安化王、寧王的先後謀反都和君主失德,奸佞橫行有關,他們打出的旗號,都是「清君側」,剷除奸逆。

  小皇帝一登基就顯示出頑劣的天性來,很快將神聖的權力完全化解在聲色犬馬的沉溺中,不可自拔。一個15歲的少年對於紛繁複雜的朝政完全懵懂,對於堆積如山的奏疏根本看不進去,每天還要應付早朝,處理政事,不勝其煩,簡直苦不堪言。於是常常不上朝,有時很遲才來,大臣們天不亮就起床恭候著,常常到深夜才下朝,群臣侍衛睏倦至極,便在朝堂縱橫坐臥,好不容易下朝,一鬨而散,一次竟將一名侍衛踩踏致死。按照規矩皇帝還必須在經筵聽老師講解儒家經典,而他很厭煩,經常以各種理由罷免。朱厚照好飲酒,宮中到處備酒罈,經常喝得酩酊大醉。一次竟然叫人將猴犬牽入祭祀祖先的奉先殿,猴騎犬身,逗笑取樂,然後四面燃放爆竹,驚得猴犬在祖宗畫像面前四處亂竄。正當樂而忘憂之時,突然電閃雷鳴,當場擊壞殿檐,天象示警,大臣開始警告小皇帝了。

  偏偏最能夠滿足他四處遊蕩尋歡作樂的就是他身邊的太監,尤其是和他從小一起做遊戲長大的太監,這時一位王振式的人物粉墨登場了,他就是劉瑾。當時京師民謠有:「一為做皇帝,一為立皇帝。」與太監馬永成、高鳳、羅翔、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結成死黨,人稱「八虎」。為迎合武宗愛好,他們弄來鷹犬、歌姬、角觝等供武宗玩樂,並帶著他到宮外到處遊玩。外廷官員見武宗和太監嬉遊無度,交章論諫,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戶部尚書韓文等都是弘治時期孝宗託孤的老臣,聯合疏請誅「八虎」。武宗見疏,驚泣不食。

  劉健等人執意要殺八虎,一天往返三次,武宗不能決定。劉健推著桌子大呼:「先帝臨崩,拉著我的手託付大事,今陵土未乾,就被這幫傢伙敗壞到如此地步,我怎麼有臉去見先帝啊。」太監王岳、范亨、徐智連等也贊成大臣們的意見,武宗答應次日下令殺劉瑾。

  由於吏部尚書焦芳告密,「八虎」連夜求見,圍著皇帝哭訴,武宗已動惻隱之心,他們又告狀說:「害奴等人的是王岳,勾結閣臣,想制約陛下出入,所以要除我們這些眼中釘。」一番話說得朱厚照勃然大怒。次日事件逆轉,王岳等三太監被逮捕,劉瑾坐上太監頭把交椅出任司禮太監,三名參與彈劾「八虎」之大臣劉健、謝遷被罷免。劉瑾入掌司禮監,重新設置西廠。並立內行廠由劉瑾親自掌握,其殘酷程度超過東西二廠。王越等被抓的太監貶謫去了南京,後來被害。北京的大臣自顧不暇,不敢再有多言。而留都南京的官員被激怒。

  以南京戶科給事中為首的六科給事中二十一人交章挽留閣臣,這些人全部被飛騎押解北京,集體實施廷杖,戴銑當場被打死。南京官員押解北京之際,兵部主事王陽明冒死上書彈劾「八虎」,上了一道用語委婉暗藏玄機的《乞宥言官去權奸以張聖德疏》,被廷杖五十,貶官貴州龍場驛。

  南京的官員不屈不撓,再次頂風而上,以蔣欣、薄彥輝牽頭的十三道御史又跳了出來聯名上書要求罷免劉瑾。朱厚照一律以「廷杖除名」處置。蔣欣三疏三杖被折磨致死,青史留名。這是正德元年(1506年)發生的事。

  按祖宗留下的規矩,大臣受廷杖一般是在午門或者大獄,行刑前公布朝堂,昭示其罪,廷杖時可以穿棉裹氈,合衣而刑。行刑時也是很溫和的,不必扒衣脫褲,甚至還會在大臣的屁股上蓋一塊厚厚的棉布,僅僅示辱而已。借這種刑罰向天下宣示大明皇帝對冒犯他的官員的態度,大概意思便是,你敢得罪我,我就當眾打你屁股羞辱你。劉瑾改了規矩,廷杖要扒下褲子打。據說劉瑾訓練打手很有一套,做個皮人,裡邊塞入磚頭。練狠的,就要平平常常地打下去,打完後看那皮子依然完好,裡邊的磚頭卻要粉碎;練輕的,就在皮人外邊裹上一層紙,重重地打下去,打完後連紙都不許破。行刑時,只要監刑太監的腳站成外八字,就輕打。如果站成內八字,就往死里打。

  然而,就有那些不怕死的文官,蔣欽屬於這類堅決捨生取義的人。蔣欣,南直隸蘇州府常熟人,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授衛輝府推官,擢南京御史。蔣欽等人被押解進京後未去午門受刑,而是直接被悄悄押去了西城靈濟宮道觀前,那裡便是西廠的總部,成化年間權閹汪直開西廠時便將這裡定為西廠的總署衙門,數十年後劉瑾復開西廠,總署衙門仍舊定在這裡。蔣欽被廷杖三十,削職為民。但他心猶不甘第二次跳出來後上書:

  劉瑾,小豎耳。陛下親以腹心,倚以耳目,待以股肱,殊不知瑾悖逆之徒,蠹國之賊也。忿臣等奏留二輔,抑諸權奸,矯旨逮問,予杖削職。然臣思畎畝猶不忘君,況待命衽席,目擊時弊,烏忍不言。昨瑾要索天下三司官賄,人千金,甚有至五千金者。不與則貶斥,與之則遷擢。通國皆寒心,而陛下獨用之於左右,是不知左右有賊,而以賊為腹心也。給事中劉蒨指陛下暗於用人,昏於行事,而瑾削其秩,撻辱之。矯旨禁諸言官,無得妄生議論。不言則失於坐視,言之則虐以非法。通國皆寒心,而陛下獨用之於前後,是不知前後有賊,而以賊為耳目股肱也。一賊弄權,萬民失望,愁嘆之聲動徹天地。陛下顧懵然不聞,縱之使壞天下事,亂祖宗法。陛下尚何以自立乎?幸聽臣言,急誅瑾以謝天下,然後殺臣以謝瑾。使朝廷一正,萬邪不能入;君心一正,萬欲不能侵,臣之願也。今日之國家,乃祖宗之國家也。陛下苟重祖宗之國家,則聽臣所奏。如其輕之,則任瑾所欺。

  疏入,再杖三十,系獄。又被打了三十廷杖,打完後關入監獄。第二天,又在獄中動筆寫上疏,大意如下:昨天臣因為上疏受杖,血肉淋漓,伏在獄中的枕頭上,終於還是難以沉默不語。請陛下將臣與劉瑾比較一下,是臣忠呢,還是劉瑾忠呢?忠不忠,天下人都看得明白,陛下也很清楚,為什麼如此仇恨臣,而信任那個逆賊呢?臣的骨肉都打爛了,涕泗交流,七十二歲的老父親也顧不上贍養了。但我死了並不足惜,陛下隨時可能遭到亡國喪家之禍,那才是最大的可惜!希望陛下殺掉劉瑾,懸首於午門,使天下都知道臣蔣欽直言敢諫,知道陛下英明誅賊。如果陛下不殺此賊,就請先殺了臣,使臣能夠與龍逢、比干同游於地下。臣不願與此賊同時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據《明史》和《明通鑑》共同記載,蔣欽在獄中起草上疏時,燈下微聞鬼聲。蔣欽猜測這是祖先之靈在警告自己,怕他上疏之後遭遇奇禍,於是整頓衣冠道:如果是我的先人,何不大聲告訴我。果然,牆壁中傳出更加悽愴的聲音。蔣欽嘆道:我已經獻身國家了,按照忠義的要求不得再顧私利。如果從此沉默不語,對不起國家,那才是對先人的羞辱,是更大的不孝!說完繼續奮筆上疏,說,死就死,這份奏章不可更改!於是鬼聲停息。上疏遞了進去,又換來三十廷杖。三天後蔣欽死於獄中,終年四十九歲。[1]

  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劉謹以皇帝名義發布詔書,令群臣跪金水橋南聽旨,定劉健、謝遷、韓文等五十多人為奸黨,先後受到迫害。

  後來歷史的發展是安化王朱寘鐇企圖效仿前輩朱棣打著「清君側」名義起兵造反,發布檄文討伐劉瑾,都御史楊一清和太監張永奉命平叛,寧夏遊擊將軍仇鉞已率兵先行平息了叛亂。楊、張二人在寧夏處理善後期間,順便將朝廷劉瑾的善後工作一併討論了,回到北京後只是悄悄地將安化王的討劉檄文呈遞武宗,再悄悄打上幾句小報告編造些企圖造反的謠言。劉瑾即連夜被誅。劉瑾開始還咆哮著說:「滿朝公卿皆出我門,誰敢審我?」被駙馬都尉蔡震連甩兩個大耳刮子,才打掉了他的威風,結果被一刀刀凌遲處死。

  在這個時候,中國的聖人王陽明先生已經在艱難困苦中挺了過來,在窮困的蠻荒之地貴州的苗寨完成了龍場悟道的精神涅槃。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造反,明武宗藉機以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的身份再次打著平叛的旗號出遊,這年朝臣諫阻被挺杖者146人,杖死者11人。這位大將軍還是義無反顧地帶著他的寵臣和宮監一路尋歡作樂南遊至揚州、南京。這時提督南贛軍務的都御使王陽明已經輕而易舉地巧施「圍魏救趙」計平復了叛亂。儒臣王陽明註定走進了歷史,被公認為明代第一流的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首位。此刻的王陽明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成熟,懂得了和姦佞們同朝共存的巧妙周旋,懂得了在蠻橫的帝王面前明哲保身的潛規則,他毫不猶豫地接受太監張永的建議,為了避免功高震主,不但在捷報上寫上:「奉威武大將軍的方略」之語,而且還附上了其他武宗嬖倖的名字,讓功於皇上和他的寵幸們。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無奈,至尊的皇上即使是白痴瘋子也必然是有韜略的戰略家,這種自貶帶有虛偽性,也是專制形態下人格的扭曲,就是王守仁這樣的聖人也不能倖免。他秘密將已經生擒的朱宸濠監押至正德皇帝的南京行宮,次年秋季讓皇帝在廣場伐鼓鳴金舉行隆重的受俘儀式,當著身穿鎧甲騎著高頭大馬的威武大將軍的面,將赤膊只穿褲衩的寧王釋放,再由皇帝像是老鷹捉小雞那樣親手捉拿了自己的遠房叔叔朱宸濠。滿足了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那點虛榮。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二月正德皇帝在通州處死朱宸濠。

  皇帝哪裡知道樂極生悲呢?在南征北還途中,九月份在淮安清江浦積水池捕魚時不慎落水,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骨的「大將軍」重病不起,從此一蹶不振,並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二月十四日抱病祭祀天地時突然倒地,嘔血不止,三個月後死於他曾經晝夜淫樂的豹房,結束了自己31歲的生命。[2]

  1521年興獻王朱厚熜繼位,是為嘉靖皇帝。合該中國民眾生活在倒霉的明帝國,哀樂聲中送走了一位半瘋癲狀態的大將軍皇帝,又迎來了一位半痴狂狀態的道君天師。聖君皇帝的雄心被長生不老的痴心所替代,就像是中了邪魔那般成天昏昏沉沉睡在夢魘之中,他倒是從來不出去瘋跑,只是躲避在深宮裡靜心修道企圖成仙長生不老。以往宮廷的胡鬧終於被齋醮聲所取代,臣工們精心編撰的青詞在煙香繚繞中化為符乩使靈魂在虛空的青天上遊蕩,嘉靖皇帝就這樣做著長生不老的夢。於是一個個青詞宰相搖頭晃腦地登台表演,直到有一位詩文出眾為人圓滑的68歲老官員在內閣刀光劍影的權爭中勝出,擔任首輔,此人父子專權14年也是貪污受賄打擊異己壞事做絕。他們就是嚴嵩和嚴世蕃父子。

  [1] 見《明史·卷一百八十八·列傳第七十六·蔣欽傳》,線裝書局,第1021頁。

  [2] 見《明史·卷十六·本紀第十六·武宗》,線裝書局,第42—45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