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大哉乾元> 三、「不求形似」的文人畫

三、「不求形似」的文人畫

2024-09-29 11:47:55 作者: 姜若木

  1. 文人畫

  文人畫是在元曲之外能夠反映元朝時代特徵的另一藝術門類。文人畫,是指作畫者「不求形似」,不注重對客觀對象的著意摹寫,而是注重映射自身的審美趣味、思想情感的一種繪畫形式。

  文人畫出現在宋代,到元代開始盛行。說起來,這種盛行的現象卻是在一種悲憤情緒下產生的。元代朝廷不設宮廷畫師,知名畫家多是民間士人。而這些士人又多懷亡國之恨,深受民族壓迫之苦,在這種環境下,繪畫便成為他們抒發不滿和抑鬱的一種途徑,所以寫意就成了文人畫的首要特徵。南宋遺民鄭所南的《蘭花》就是這樣,畫中的蘭花根部裸露,暗喻國亡土失,無所憑依。

  文人畫主要以水墨畫為主,在技法上將書法的運筆技巧用於作畫,畫與題款、印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些也都影響了明清時期中國畫的發展。元代文人畫的代表畫家主要有趙孟及「元四家」。「元四家」是指黃公望、吳鎮、倪瓚和王蒙,他們都是江浙人,對南宋有著一定的感情。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趙孟將書畫藝術巧妙地結合到了一起,被稱為「畫入神品」。

  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位畫家同處於一個時代,年齡相近,都崇尚「雅潔淡逸」的繪畫風格,但各自的風格又各有千秋。黃公望的特點是山川深厚,草木華滋;王蒙的繪畫則很細緻,很大氣,山水多至數十種,樹木不下數十種,千岩萬壑,迦環重疊;吳鎮的山水蒼茫沉鬱,與王蒙完全不同;倪瓚的山水則具有一種荒涼空寂、疏簡消沉的趣味。「元四家」的畫不僅對中國後代水墨山水的寫意風格影響極大,而且通過中日的文化交往,對日本繪畫的發展也有一定影響。

  2. 趙孟

  趙孟是元朝成就最高的書畫家。他精通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諸體,更開啟了一代繪畫新風,後來的元四家及其他畫家都以他為楷模。

  趙孟,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人,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十一代孫,因此在他的心中隱藏著極強的亡國傷痛。

  趙孟多才多藝,這和他的勤奮是分不開的。他5歲就開始讀書、練書法,幾十年如一日,總是每天清晨起床,盥洗完畢後,點好香,開始練字。一天下來,少則幾千,多的時候要寫上上萬個字。趙孟從小愛畫馬,就是一張廢紙,也要畫一幅馬才把它扔掉。因此他畫的馬,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他作起畫來,起先看似漫不經心,只是在紙上隨便點點染染而已,可漸漸地,一幅精美絕倫的山水畫就躍然紙上了,真是達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

  趙孟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是名揚海內外的藝術家了,不僅中國人喜歡他的畫,在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僧侶和商人來到中原地區後,也會將他的畫購買回去。曾經有個印度和尚,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就是為了請趙孟為他寫字。後來,趙孟的字被他帶回到印度,成了珍貴的藝術品。當時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書畫風格,有的甚至還仿冒他的作品。

  趙孟也在元朝做過官,但由於他的身份背景,仕途自然不會順利。

  趙孟在元朝最後做的官職是沒有實權的翰林學士承旨,上任3年後他就去世了,死時69歲。

  趙氏書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