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吳楚大戰
2024-09-29 11:32:21
作者: 姜若木
吳王闔廬重用伍子胥和孫武后,便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和舒國。這時闔廬便有點兒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想要趁機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城。這一冒進的舉措立即就被孫武阻止了。孫武說: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不是舒國和鍾吾國可比的。我軍現在已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將盡,需要的是養精蓄銳,再等良機。被孫武這麼一說,闔廬也發現自己是有點兒衝動,於是下令回師了。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吳軍雖然撤退,但伍子胥和孫武在撤退後卻制定了一套擾楚、疲楚的策略。吳軍用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軍隊終日疲於奔命,屬國紛紛叛離。而吳國在如同蝗蟲過境一樣的戰鬥中搶掠了不少物資,完全占據上風。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蔡國。這時蔡國已經歸附吳國,這樣吳軍伐楚就有了足夠的藉口。吳王闔廬和伍子胥、孫武指揮3萬精兵,乘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軍交戰。春秋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吳楚大戰拉開帷幕。
吳軍的到來,迫使楚軍不得不放棄了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迎擊吳軍的進攻。這時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棄船走陸路,直插楚國縱深。因為孫武深深懂得,用兵作戰,最貴神速。他料定楚軍知道吳人熟悉水戰,一定會加強沿岸的防禦。所以他放棄了逆水行進的戰船,登陸前進,迅速突破了楚軍防線。孫武在3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人作為前陣,向楚軍展開了衝擊。當時楚軍20萬,而吳軍只有3萬,但在孫武迅猛的攻勢下,楚軍連戰連敗,而吳軍五戰五勝,最終楚軍大潰。公元前506年11月28日,吳軍攻入了楚國的國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吳楚大戰暫時告一段落。孫武在這次戰鬥中以少勝多,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進入郢都後,吳軍內部發生了意見分歧。伍子胥勸闔廬滅楚,孫武則不同意。孫武認為:滅楚的時機還不成熟,應立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為楚王,楚人大多同情太子建,如果立他的兒子為楚王,楚人自然會感激吳國,諸侯也會佩服吳王,公子勝更忘不了吳國的大恩。這麼一來,楚國就成了吳國的屬國,可說是名利雙收。但吳王闔廬貪圖楚國的土地,急於求成,結果採納了伍子胥的建議,決定滅楚。
伍子胥復仇的心愿終於得到了滿足。但這個時候楚平王已經死了,他為了泄憤竟到寥台湖刨開了楚平王的墳,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里扒了出來,用鋼鞭足足打了三百下。這時的伍子胥就像一隻發了瘋的惡狼一樣,他十多年的積恨一時間爆發了出來。對楚平王進行了鞭屍後,他的恨意仍然沒有消除,又找到吳王闔廬要了一支人馬,去擒拿楚昭王。伍子胥四處打探楚昭王的下落,但毫無頭緒,後來他聽說楚國的令尹跑到了鄭國,便猜想楚昭王也許跟令尹在一起,於是揮師攻鄭。鄭國被圍,無奈投降,楚令尹也自殺了,但楚昭王卻始終沒能找到。伍子胥沒有辦法,只好離開鄭國,回到了楚國。這時有人送來了伍子胥昔日的好友,楚國大夫申包胥的信。伍子胥拿來信一看,上面大致說:你的仇已報了,還是早點兒回吳國吧,你要是真想滅楚的話,我就一定會復楚。伍子胥看後,沉思了很久,然後對送信的人說:煩你告訴申大夫,我十八年的積恨,到今天做得也許有點兒不近人情,但現在我也沒有辦法了。
申包胥聽了送信的回報後,知道伍子胥滅楚的信念已經無法改變,只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挽救楚國了。他想到秦楚兩國曾聯姻過,論輩分楚昭王還是秦哀公的外孫,所以決定向秦國求救。楚國的所有財物都被吳國人搶走了,申包胥沒有馬匹,就步行前往秦國,一路上不分黑天白日,腳上生出血泡,就把衣裳撕下一條,纏上腳後繼續趕路。好不容易,申包胥到了秦國,哪知秦哀公並不願意攻吳救楚。因為楚國距離秦國實在是太遙遠了,對於秦國來說,無論是楚國還是吳國,哪一個國家統治江南地區都和自己關係不大,出兵攻吳,救了楚國,卻損失了秦國的力量,是得不償失的事情。申包胥見秦哀公沒有出兵的意思,就不斷地哀求,但總是被秦哀公敷衍過去。申包胥明白,中原諸侯都痛恨楚國,如果秦國都不幫忙,其他諸侯就更指望不上了,更何況,在當時也只有秦、晉、齊三個國家有能力擊敗吳國;齊國正處於內亂,晉國和楚國是世仇,申包胥只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秦國了。在這種情況下,秦國一再推託,申包胥下了狠心,他跪在秦國朝堂外痛哭流涕,懇求秦哀公出兵。秦哀公一天不同意,他就一天不起,一天、兩天、三天……申包胥的眼中不再流淚,而開始流血,到第七天,秦哀公終於被申包胥的誠意打動了,嘆息說:楚王雖然暴虐無道,卻有你這樣好的臣子,看來楚國是命不該亡啊!秦國由此出兵。
秦哀公派出兵車五百輛攻吳救楚,打亂了吳國軍隊的部署,秦吳兩國大軍在楚國邊界對峙。就在這個時候,吳王闔廬得到消息,他的弟弟夫概已率領一部分兵馬潛回吳國,自立為王了,而且夫概還派出了使者,向越國借兵,答應送越王五座城池,讓他攔擊吳王闔廬的軍隊回朝。吳王闔廬見後院「失火」,沒有辦法,只好和楚國講和,引兵返吳,楚國就這樣躲過了一劫。
吳王闔廬回到吳國後很快就平息了夫概的叛亂。以後吳國又多次伐楚,楚國為避免亡國,將國都由郢城遷到鄀城,才躲開了吳國的鋒芒。而由於吳王闔廬要報越國人趁吳國伐楚時偷襲吳軍之仇,開始興師伐越,吳楚大戰剛剛結束,吳越大戰又粉墨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