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風雲大周> 四、周武雄風之牧野之戰

四、周武雄風之牧野之戰

2024-09-29 11:31:01 作者: 姜若木

  周人遷都岐山後,經過古公亶父、季歷和文王三代君臣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天下三分有其二的局勢。武王即位,積極進行滅商的準備工作。

  

  他任命姜尚為師,負責軍事建設,命自己的弟弟周公旦為輔,佐助日常政務,又任命了召公、畢公等人作為助手,共同籌劃伐紂滅商的方略。

  為了探察諸侯的意向,看他們是否會聚集在周的周圍共同東討商王朝,武王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閱兵演練。周軍在姜尚的統率下,浩浩蕩蕩地開到了孟津,並在此渡過了黃河。各諸侯國聽說武王向商朝進軍的消息後,不期而至的諸侯有八百多個。他們紛紛勸說武王伐紂,但是武王和姜尚覺得伐紂的時機還不成熟,商王朝的統治雖已陷入內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可內部還沒達到土崩瓦解的狀態,如果貿然興師伐紂,即便會勝利,也必然會遭到頑強抵抗,於是便以天命為由退兵還朝了。但在退兵前,武王姬發發表了討伐紂王的檄文,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這次出兵,武王雖然沒有滅商,卻顯示了周人代天而立的聲威,在諸侯國間產生了強烈影響,使更多諸侯聽命於武王,為不久以後的滅商戰鬥打下了基礎。

  「孟津之誓」後,在姜尚、周公等人的輔助下,武王又經過了兩年的精心準備,周人的勢力進一步壯大。這一時期,商王朝內部則發生了諸多變故。殷商良臣比干被紂王殺死挖心,箕子被囚為奴,微子懼禍出逃,太師疵、少師強則投降周武王。武王問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是否可以討伐紂王了?」

  姜尚答道:「上天給予你,你不去取得,反過來,自己就會受到懲罰;時機成熟了,你卻不採取行動,失去機會以後,自己就要遭殃了。」

  就在這個時候,周國遭遇饑荒,為取得口糧,周地百姓多願意出去作戰,於是武王決定滅商。據說,在出兵前,周人先派間諜到商察看國情。

  探子回來後說:「商王朝內壞人執政當權,昏亂極了。」武王聽了沒有表態。探子又來報告說:「善良的人全被斥逐。」武王聽了仍在考慮。直到探子報告:「百姓閉口不敢說話了。」這時武王才作出伐商的決斷,向天下諸侯發布了討紂命令。

  武王姬髮帶著文王的木主,以姜尚為主帥,統領兵車三百乘,虎賁三千名,甲士四萬五千人,以「弔民伐罪」為號召,聯合各國諸侯,以摧枯拉朽之勢率軍向朝歌挺進,開始了滅商之戰。在出兵前,占卜是必須經過的程序。占卜的結果卻很不吉利。周軍行到汜水牛頭山時,突然間風雷大作,戰旗被狂風吹折,這在極其迷信的商周時期可是絕對的凶兆。大臣們看到後都非常恐懼,有的人甚至請求還師。在進退兩難的關鍵時刻,姜尚發揮了重要作用。姜尚對眾人說那些占卜用的龜甲和蓍草根本就不懂什麼吉凶,武王聽從了他的意見,親自擊鼓助威,率眾將士搶先渡過黃河,將這場風波化解於無形之中。

  公元前1046年農曆二月甲子這一天,紅日自地平線的盡頭升起,武王的將士會集自西南地區及江漢流域遠道趕來的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少數民族的部隊,在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與紂王臨時拼湊起來的七十萬大軍相遇,戰爭一觸即發。

  戰前,武王在牧野向所有官兵發表了慷慨演說,即「牧誓」。他指出紂王聽信婦言,不祭祀祖宗,不信任親族,濫殺無辜,召集四方罪人和逃奴等諸多罪狀,說明伐紂的舉措是在代天行罰,同時宣布了戰法和紀律,要求戰士們在作戰時要勇猛果敢,不可後退。「牧誓」引起了各國諸侯、上下官兵對商紂的共憤,激發了聯軍的鬥志。隨即武王將全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姜尚。兩軍對峙,姜尚首先率領百名精銳勇士,即「致師」向商軍發起了挑戰。跟著指揮兵車三百、虎賁三千,從正面展開突擊,一舉打亂了商軍的陣勢。而後姜尚指揮四萬五千名甲士與其他諸侯的聯軍與商軍展開了猛烈的搏殺。戰鬥最初,由於商軍在人數上占優,進行得異常激烈。就在戰鬥進入到膠著狀態時,歷史上有名的「牧野倒戈」發生了。被紂王徵集來做垂死掙扎的七十萬官兵本來對紂王就懷有恨意,交戰中眼見著自己的同伴在血泊中一個個倒下,對暴君的仇恨迅速上升到了無法遏制的程度,終於摒棄了家國觀念,倒向了周人。商軍士兵掉轉矛頭,前軍指向後軍,後軍沖向商都,為周人開道。牧野之戰僅僅持續了一天時間,經歷六百年風雨的商王朝就被徹底擊敗了。

  紂王眼見大勢已去,棄陣逃回朝歌,牽著妲己的手登上鹿台,點燃熊熊烈火自焚而亡。

  武王率大軍順利挺進朝歌后,將紂王儲存的錢糧散發給了窮苦百姓,為商朝忠臣比乾的墓添加了封土,釋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從而深得商王朝遺民的擁戴。牧野之戰後的第二天,武王還下令修復朝歌城中被破壞的道路,將社壇修繕一新。隨後武王在朝歌舉行了受天命代商的祭天大典,正式宣告天下——周王朝已經建立。歷史上把自武王滅商到犬戎攻破鎬京的這一段歷史時期稱為「西周」。

  西周建立以後,武王將全國的政治中心遷到岐山腳下的周原,在鎬京定都。為有效地統治幅員遼闊的疆土,武王採取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除了分封周氏子孫和伐商功臣外,紂王的兒子武庚也被封為諸侯。為防止武庚作亂,武王將朝歌附近的商地分為三部,命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各踞一部,對武庚進行監視,稱為「三監」。位居開國功臣之首的姜尚在武王逝世後被周公封為齊侯,以營丘為都(今山東臨淄)。

  《史記》中記載,姜尚赴齊國就任時並不是很痛快,因為當時的山東地區是東夷各族的居住地,屬於邊境地帶,還很不開化。周公封姜尚到這裡可能有兩個原因:一來可以將他從中央排除,使政權集中到周氏子孫手中;二來也可以讓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在那裡繼續施展他的才能,為周人擴張勢力。姜尚當然明白周公的用意,所以心裡不痛快,走得很緩慢。這天,他住在一家客棧里。店裡的人認識姜尚,對他說:「我聽說時機是難得而易失的。您睡得這麼安穩,大概不想去齊國赴任吧!」姜尚聽後,馬上起床,連夜登程,黎明時分就到達了營丘。正趕上萊國夷人(東夷人的一支)趁周商更替,想要渾水摸魚,攻打營丘。姜尚很快就組織起了防禦,將萊人及時擊退了。可是一個酒館裡的普通人又怎麼會看出位高權重的姜尚的心思呢?看來周公對姜尚真的不是很放心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