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公輔政成周室王道
2024-09-29 11:31:04
作者: 姜若木
武王滅商後,僅過兩年就因病去世了,這時候被擁立起的成王姬誦還只是個十三歲的孩子。西周初立,統治基礎十分薄弱,一代英主就撒手逝去,那些對王朝存有覬覦之心的殷商遺民,以及割據各方的邦國勢力開始蠢蠢欲動。在這危機四伏的多事之秋,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地承負起了穩定社稷、鞏固新王朝的重任。
《荀子·儒效》中說:「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就是說,在成王還在不明是非的幼年時期,周公姬旦為安定天下,防止奸佞賊臣窺伺九鼎,便將周王室的所有權力都直接集中到了自己手中,代替天子號令天下。
周公的做法馬上就引來了非議。被武王封到原商地的弟弟管叔和武王的其他一些大臣都互相議論說:「看來周公姬旦要對成王不利了!」
這些話可說是「一石擊起千層浪」,流言很快就產生了連鎖反應,一時間剛剛統一九州的周王朝上下人心惶惶。對於世人的非議,周公早就預料到了。他明白要想平息這場風波就一定要取得朝中重臣的支持。於是周公將姜尚和召公找了去,語重心長地說:「我知道,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說我的不是,這些我都已經想到了,但我無法迴避天下人的指責。決定攝政,這是因為我怕人心再次分裂,背叛我大周,到那個時候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太王,去見王季歷,去見我的父親文王!他們三代帝王憂勞天下,歷時百年,到今天才一統山河,使萬眾歸心,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可沒想到武王去得太早了,留下了幼小的成王,這是上天對大周的考驗啊!我要繼承先王的遺志,我要成就大周,這就是我代天子攝政的原因。」周公的話感動了姜尚和召公,得到兩人的支持後,流言雖仍然不斷,但局勢多少得到了緩和。
周公一面處理政事,一面還要教導幼小的成王。《禮記》中說:「成王有過,則撻伯禽。」伯禽是什麼人呢?他是周公的兒子,魯國的始祖。
成王小的時候,周公讓自己的兒子陪成王一起讀書。小孩子嘛,當然是會做錯事的。可成王是天子,總不能責罰天子啊!結果小伯禽的屁股就遭罪了,天子犯錯,伴讀受罰,周公雖然是在勸導成王,打的卻畢竟是自己的骨肉,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周公秉政一年後,唐國發生叛亂,周公帶兵順利地平息了叛亂,消息傳回鎬京時,成王正在與弟弟叔虞一起遊戲,聽到消息後非常高興。也是孩子貪玩時的心境,成王順手從地上拾起了一片梧桐葉,剪成令符的形狀,然後挺直小腰板兒,滿神氣地對叔虞說:「現在我就以天子的名義封你去做唐國的諸侯。」史官在旁聽見後,馬上記錄了下來,即請成王選吉日立叔虞為唐侯。成王聽了很不高興,不以為然地對史官說:「這不過是我和叔虞開玩笑!」周公回朝後,史官把這件事情和他說了。周公馬上找到成王對他說:「君無戲言,說了就應該命史官記錄它,典禮成全它,音樂歌頌它才是啊!」成王聽了點了點頭,下令把叔虞封到唐國去做諸侯了。史書上稱此事為「桐葉封地」。通過一次玩笑似的封侯,成王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天子的威嚴。
周公的封地是魯國。周公秉政後為處理政務一直滯留在鎬京。等兒子伯禽長大後,他就讓伯禽代他到魯國去赴任。伯禽臨走時問周公還有什麼囑咐。周公說:「我作為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你看我現在的地位怎麼樣?」
伯禽回答說:「父親的地位已經很高了。」
周公聽後語重心長地說:「不錯,我的地位確實已到了巔峰,可就是這樣,當我洗頭的時候,如果有人向我稟告政務,我也要立即停止洗髮,把頭髮握在手裡去處理朝政;吃飯的時候,如果有人求見,我也要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我的人。即使如此勤政,我仍然擔心被天下賢人背棄。你到了魯國,身份上不過是一方諸侯,可千萬不要驕縱啊!」伯禽聽從了父親的教導,去魯國赴任了。周公的話,在《史記》的原文是「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這也是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由來。
儘管周公勤於理政,在紂王的兒子殷侯武庚的挑唆下,被武王分封到朝歌附近的管叔和蔡叔兩人還是發動了反叛。武庚策劃的這次反叛規模很大,他不但策反了「三監」,還聯合了東方諸侯,包括准夷、俆、奄及蒲姑等國。一時間新興的西周王朝內憂外患並起,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對這次旨在顛覆新政權的叛亂,周公給予堅決回擊。他以成王的名義率軍東伐,首先討滅了參與叛亂的「三監」,殺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對霍叔也予以貶黜。周公又率大軍討伐武庚,武庚戰敗,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戰後,周公將康叔封衛,為保存殷商的祭祀,將微子封宋,於是有了春秋初年的衛、宋兩國。平定「三監」叛亂後,周公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敏銳地感覺到,沒有經過戰爭征服的廣大東部地區才是周朝最大的隱患,在那裡殷商殘餘勢力仍十分頑固。周公下令乘勝揮師東進,經過三年苦戰,滅數十個東方小國,終於徹底擊敗了參與叛亂的殷商殘餘力量。周公的這次東征,是周人繼牧野之戰後的第二次重大勝利,經此一役,西周王朝在全國的統治才得到了完整實現,新興政權也得到了徹底鞏固。
在周公東征時,一大批反叛周朝的殷商貴族被俘。周人稱他們為「頑民」。為預防「頑民」再次作亂,周公將他們從東向西遷移。同時,為方便控制東部地區,周公又在東方新建了一座都城,即洛邑(今河南洛陽市),將「頑民」都安置到了那裡,並派兵進行監視。從此周朝就有了西東兩座都城,西部的鎬京稱為宗周,東部的洛邑則被稱為成周。
七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成王已經二十歲,到了能夠獨立理政的年齡,周公便將王權歸還給了成王。周公秉政時,西周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還政成王時則是典章制度健全的穩固江山。然而成王臨朝後,聽信了一些朝臣對周公的讒言,認為周公確實存在野心。周公聽說後被迫逃亡到了楚地。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時,發現了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為他所做的禱辭,上面寫著:「我王年少還不懂事,索命的鬼差們,請來找我姬旦吧。」成王讀後,被周公的忠心與品質深深感動,不覺流下了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了鎬京。
周公回朝後繼續為周室奔忙。他擔心自己死後成王會變得驕奢淫逸,便寫下了《多士》和《毋逸》兩篇文章。其中在《毋逸》中有這樣的話:「為人父母,為業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周公為周室操勞一生,輔佐武王、成王兩代君主,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鞠躬盡瘁。直到周公臨終時,他仍念念不忘周王朝的安危,要求將自己葬在成周,意在永不離開成王。成王沒有滿足周公的遺願,在他眼中,周公像父親,是像他祖父文王一樣可敬的人。為表示對周公的崇敬,成王將周公安葬在了畢邑,文王的身邊。
點 評
古往今來,成由勤儉敗由奢。看周人從興起到取代商,再到立國穩定社稷的過程,不正是遵循著這樣簡單且樸素的道理嗎?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生活困頓時,要麼墮落,要麼發憤圖強,有志向的人往往選擇後者。紂王因奢靡而喪國,周三代君主因勤儉而興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的心態各不相同。
相關連結
周武王姬發小傳
周武王姬發是文王的次子,西周第一代王。他繼承了西周三代先王的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滅亡了商王朝,奪取了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他是歷史上一位具有卓越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明君。
周國本是商王朝西陲的一個屬國。武王的父親文王在位50年,進行了諸多革新,使周國的國力迅速提升。到文王逝世時三分天下周已得其二,為武王滅商奠定了基礎。武王繼位後,繼續以姜尚為師,並用弟弟周公姬旦為輔,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得到重用。周國人才雲集,實力進一步增強,並採取了孤立商王朝的策略。
武王即位九年後,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將都城由豐遷至鎬,同時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觀兵」。通過這次觀兵,武王使人心向周,商王朝則變成了孤立無援的形勢。又過了兩年,武王探知商紂王更加昏庸腐朽。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出逃,太師疵、少師強則歸附了周國;百姓皆側目而視,緘口不言。於是武王同姜尚經過研究,認為滅商條件已完全成熟,便遵照文王「時至而勿疑」的遺囑,果斷決定,通告各諸侯國,發兵伐商,向朝歌進軍。公元前1046年農曆二月甲子這一天,武王經牧野一戰徹底擊敗了商軍,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死。
商朝滅亡。
滅商後,武王建都於鎬。為了收服人心,鞏固新王朝政權,武王採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他採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辦法。武王滅商後就下令釋放了被紂王囚禁的百姓和賢臣箕子,修整了商朝賢臣比乾的墳墓,將供紂王淫樂奢侈的財物、糧食,分發給了饑民和貧弱的百姓,由此得到了殷商遺民的愛戴。此外,武王為安撫殷商遺民,還封紂王之子武庚為殷侯,繼續治理殷民。但為了防止武庚作亂,他又將殷商王畿分封給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別治理,負責監視武庚,號稱「三監」。
在國政上,武王吸取了商朝滅亡的教訓,他專門把箕子接到鎬京,向箕子虛心請教安邦治國之方略。根據箕子講述的道理,武王又同姜太公、姬旦等重臣商議後,決定將古時已有,但還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確定下來,採取了封邦建國的方略,以實現對全國的統治。武王的這一方略在當時是進步的,確有統天下於一尊的意義,起到了鞏固和加強新興王朝的作用。可惜武王只將西周的國策規劃出一個大致的雛形,在兩年後就染病去世了,將眾多棘手的問題留給了他的弟弟周公與後繼的成王。
西周·利簋
華夏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