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安逸,你的生活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
2024-09-28 18:42:06
作者: 李世強
人都是有惰性的,你也許會想:做完這件事,還有另外一件事,所有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是沒完沒了的,什麼時候才能做完?很可能你現在所處的環境很安逸、很舒適,這樣的環境讓你產生懶惰的想法也是比較正常的。但是你們需要做的卻是擺脫這種安逸的環境,摒棄眼前的這種現狀。
我妹妹小玲就一直都被親友同事稱為「拖拉大神」,因為她做事實在太能拖了。周三,小玲原本和媽媽說好了回家吃飯,結果卻賴在辦公室上網到晚上七點多,直到最後實在不想動了,就放了媽媽的「鴿子」。
周日晚上,小玲發現本該在周五寫的計劃卻還沒有寫,而這個計劃下周一上班時必須要交。她糾結了半天,終於坐到了電腦前,可一打開電腦她就忍不住上網,一會兒刷微博,一會兒兒聊QQ,結果不知不覺一下到了零點,最後不得不打著哈欠熬夜到凌晨三點才弄完。
小玲愛漂亮,希望自己能有好身材,也知道運動減肥對自己有好處。然而,她的拖延症總是讓她很難自覺地去做運動。於是,她找了我來督促她減肥,不過我的監督對她的拖延起不了一點作用。她總是會找到各種藉口和理由來逃避,繼續拖延。
為什麼拖延症患者不會主動去做一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呢?因為每個人都願意處在一個安逸的狀態里,不願意去改變,即使自己知道現在的選擇不是最好的。
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並不難去驗證。回憶一下,當你意識到該去做某件事的時候,你有了拖延的想法,然後你就開始拖延。而當你拖延時,你一般都在做什麼呢?答案是,你一屁股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久坐不動的壞處,我們應該都有所了解。多年前,歐洲的醫學專家就發現,人類的慢性疾病與久坐不動有關,而9%的慢性疾病與吸菸有關,也就是說「沙發猛於煙」。
為什麼你遲遲不能踏出第一步?這是你強烈地維持現狀的心理在作怪。你不想從現在愜意的狀態里走出來。舉個經常發生在拖延症患者身上的例子。你現在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劇,但你有一項明天必須要交的策劃文案,需要你到辦公桌前開始工作,可你就是不想起身。為什麼呢?原因就是,你完全沉浸在安逸的生活中了。現在這麼舒服,為什麼要去做那些痛苦的事情呢?你的潛意識裡越是這麼想,你越是懶得動。這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讓你直接從電視機前站起來去工作,你肯定不願意,甚至會有逆反心理。如果是這樣,你應該試著「扔掉舒適度」。
我們知道,做到從「關掉電視」,到「開始投入工作」這兩個動作,需要很大的心理跨度,對拖延症患者來說這是難以做到的。這時應該先關掉電視,不要去想你接下來做什麼,腦海中也別有「要工作了,關掉電視吧」這樣的想法,更不要有馬上要做痛苦的事情這種念頭。如果被這種消極思維占據,你就怎麼也不想動了。現在,要把你的思維都集中在「關掉電視」這個動作上,其他的想法都拋掉。關掉電視,從舒適、快樂的狀態中擺脫出來,離開椅子,把自己置於一個中立的位置,你才能做接下來的事情。當然,接下來絕對不應該是「打開電視」。
大多數人是總沉溺於「現狀」,逃避「現狀之外」的事情,因而不可能去改變,所以在維持現狀的狀態下去循序漸進地改變。這是因為不少人做一件事都是憑著衝動,希望一鼓作氣地完成它。但是,這在現實生活中並無效果,尤其是對一些需要日積月累的事情。一些人失敗之後,反而會更加依賴現狀,就好比減肥失敗後大吃特吃一樣。
想要做出一些改變是可以的,但要講方法。你討厭出外跑步,可以先嘗試離開椅子,去外面走走。當去外面走走成為習慣,慢慢接受跑步這個觀念,就能一點點改變現在的生活或工作方式。
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自己沒有辦法改掉這種習慣是正常的。但是,我們都忽略了拖延和懶惰並不是先天的。這就像是自己收藏的古董在市場上終於有了一個買主,對方每次來買的時候你都不想賣,總想著這東西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值錢,而且買主每次來的時候都會加價。可等到突然有一天市場上這樣的古董價格下跌了,你就會後悔自己當初如果早就把這古董賣了,現在也就不會這麼虧了。
人都有貪圖安逸的思想,這也是拖延的根源之一,要想提高執行力,就要學會從安逸的現狀中解脫出來,進入「勤於執行」的工作模式,這樣,你就能擺脫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