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圖進取,坐以待斃
2024-09-28 17:43:39
作者: 張大可等
劉表平定四境後,在「政績」上也下了些功夫,他曾「起立學官,博求儒士」(《後漢書》本傳);又延聘學者綦毋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影響所及,關西、兗州、豫州一帶的學者都慕名而來。劉表的文治武功使荊州一度出現相對安定的局面。
在這有利的形勢下,假如他能審時度勢,利用矛盾,積極進取,統一北方的功勞說不定能有他一份。但後期的劉表逐漸喪失了早年的銳氣,他滿足於荊州這塊暫時太平的天地,只想坐觀虎鬥,不在發展中求生存,結果一次又一次喪失了良機。
本章節來源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建安五年(200),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袁紹曾派人向劉表求援,此時劉表如果全力支持袁紹,戰局有可能改觀,劉表的勢力也會擴展到北方。但他臨事不決,態度曖昧,「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見劉表徘徊觀望,一致勸說他早拿主意,或者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兩雄之間「乘其弊」;或者看清形勢,量力而行,擇其善者而從之,千萬不能把兩雄都得罪了。他們認為當今只有曹操深孚眾望,因此主張歸附曹操,說這是「長享福祚,垂之後嗣」的「萬全之策」(《三國志·劉表傳》)。歸附之後,劉表真能「長享福祚,垂之後嗣」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韓嵩、劉先等人只看到其有利的一面,沒有看到其不利的一面。但他們批評劉表「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這些見解還是非常中肯的。此時的劉表哪怕是在策略上暫時與一方聯合,也比「安坐而觀望」強得多。但劉表並未認真思考這個建議,只是決定派韓嵩到曹操那裡探聽一下虛實。韓嵩追隨劉表多年,深知他「外貌儒雅,心多疑忌」,臨行前心懷不安地對劉表說:「我這次去京師,天子很可能任命我官職,那樣一來,我就成了皇上的臣子,不再是您的現職官吏了。做皇上的臣子就得聽從皇上的命令,也就不能再為您效死了。請您三思。到那時候,千萬不要怨恨我。」劉表以為他是害怕出使才這麼說,便強令他去。不出所料,韓嵩到了京師,漢獻帝果真拜他為侍中,遷零陵太守。回來向劉表報命,「深陳太祖威德,說表遣子入質」(《三國志·劉表傳》)。劉表大怒,懷疑韓嵩有貳心,召集群僚,要當眾殺他。幸虧劉表的妻子蔡氏極力勸阻,再加上拷問隨行人員,並未發現韓嵩有什麼背叛行為,才收回殺機,但仍把韓嵩囚禁獄中。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殺了袁譚,占領冀州,為了追殲袁熙、袁尚,親自率領大軍北征烏桓。這對劉表來說,又是一次擴展實力的好機會。劉備建議他乘虛而入,襲擊許都;曹操的部下們也都擔心劉表會派劉備抄後路。但曹操的謀士郭嘉早把劉表的弱點看透了,他一針見血地說:「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三國志·郭嘉傳》)曹操也贊同這個看法,說「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三國志·武帝紀》裴注引《魏書》),於是曹操放心大膽地遠征去了。劉表果然沒有接受劉備的建議,待到清醒過來時,曹操已揮戈南下,直奔荊州來了。
劉表不但遇事遲疑不決,而且對傑出的人才心存疑忌。劉備本來與劉表有親屬關係,稱他為兄長。初投荊州時,劉表還親自到郊外迎接,待之以上賓之禮,並且撥出一些軍隊,讓他駐紮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荊州的北大門。可是,當他看到荊州豪傑紛紛結交劉備時,又產生疑心,竟暗中提防劉備,當然更談不上什麼重用了。
劉表既然疑忌人才,自然也就不能廣泛地發現人才。諸葛亮輔佐劉備前居住於襄陽城西的隆中,他所結交的朋友崔州平、徐庶等也都居住在荊州,對於劉表來說他們都是難得的人才,可惜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寶貴的人才白白埋沒。只有劉備慧眼識英雄,一到新野便發現了他們,千方百計挖了去。
劉表曾規勸袁譚兄弟不要自相殘殺,可是他在兒子繼承問題上卻又重蹈袁紹的覆轍。本來劉琦是長子,又非常「慈孝」,繼承荊州刺史是理所當然的,但少子劉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毀譽之言日聞於表」(《後漢書·劉表傳》)。而劉表又非常寵愛蔡氏,對蔡氏言聽計從,因而決定廢嫡立庶。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舉進攻荊州,劉表背上長疽早已癱在床上,又吃這一驚嚇,一命歸天。十四歲的劉琮承繼了荊州牧,劉琦被排擠到外地,做了江夏太守。
劉琮剛一上台,身邊的蒯越、韓嵩、傅巽等人便慫恿他歸附曹操。在一片主和聲中,劉琮無計可施,只好舉州投降。後來,曹操又把他調離荊州,做了青州刺史。劉琦則跟隨劉備南征,赤壁之戰結束後病死江南。至此,統治荊州近二十年的劉表,終於被曹氏所取代。(宋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