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這個三國史很上頭> 二、鷹揚河朔,虎視中原

二、鷹揚河朔,虎視中原

2024-09-28 17:43:25 作者: 張大可等

  袁紹一旦廁身於朝臣之間,便全力為維護皇帝的地位與權力而奮爭。他巧妙地利用各個政治集團的矛盾,擴充自己的實力,迅速崛起,組建起天下數一數二的政治集團,顯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靈帝死後,袁紹決心誅滅宦官。他派說客張津去遊說何太后之兄大將軍何進,要他對黃門、中常侍動手。此事正合何進之意,他便找袁紹商量具體行動計劃。不料事機泄露,中常侍、黃門前往何進處謝罪求饒。袁紹認為這是斬草除根的好機會,再三勸諭何進就此動手。何進缺乏舉大事的決斷和魄力,臨事猶豫,不願下手,到頭來宦官搶先發動,何進被殺。而袁紹此時臨危不亂,先是矯詔斬殺宦官所署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接著,率領家兵百餘人,捕殺中常侍趙忠;又關閉北宮門,「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而後得免」「死者二千多人」(《三國志·袁紹傳》)。可見其決心之大,手段之果斷決絕。中常侍段珪劫持少帝及帝弟陳留王逃往小平津,袁紹窮追不捨。後護衛皇帝回京,立了大功。這一行動,大大提高了袁紹的政治地位。

  董卓率關西軍進入洛陽,要廢掉少帝劉辯,恐眾心不服,找來商量大事的也是袁紹,為的是借重袁氏的影響以控制朝野內外。袁紹堅決反對廢立之事,聲言:「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於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眾議未安。」(《後漢書·袁紹傳》)他這樣做,一方面是恪守臣子之節義;另一方面是別有深意,昭示天下袁氏敢於抗強橫,捍衛皇室。於是,袁紹與董卓發生衝突,毅然橫刀長揖出走京師。董卓立了九歲的漢獻帝,頤指氣使,但仍懼於袁氏勢力,為利用袁紹,拜其為渤海太守,封邟鄉侯。

  公元190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十路人馬同時而起,結為聯軍,共同推舉袁紹為盟軍領袖,口號是反對董卓廢立皇帝。董卓因此而盡殺袁氏一族在洛陽和長安者,太傅袁隗以下五十餘人皆下獄死。董卓殘忍地對待袁氏家族,反使袁紹更有號召力,「當是時,豪俠多附紹,皆思為之報,州郡蜂起,莫不假其名」。天下人都以袁紹為旗幟,把他看作反對董卓擅自廢立的領袖。袁紹憑藉這種政治優勢,不失時機地奪占地盤,擴充實力。

  公元191年,袁紹聽納部下謀臣逢紀之計,首先巧取冀州。冀州牧韓馥生性膽小怕事,雖然參加了關東協軍,卻從中作梗,不滿意袁紹為盟主。袁紹對此懷恨在心,照逢紀計策行事,寫信給公孫瓚,要他領兵南下,威逼冀州。公孫瓚兵臨城下時,袁紹派外甥高幹同荀諶勸誘韓馥拱手交出冀州。袁紹兵不血刃就輕易得到了這個戰略要地,「帶甲百萬,谷支十年」,進可爭天下,退可守一隅,可以說是逐鹿中原最具戰略意義的根據地。

  冀州是農民起義軍活躍的地區。袁紹殘酷地鎮壓了農民起義軍,黑山起義軍領袖於毒及部下一萬多人被殺害。又相繼鎮壓了左髭丈八、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農民起義軍,殺害數萬人之多。同時,他大量收編投降的農民起義軍,擴大自己的武裝,爭取和招徠塢堡首領及地主自衛武裝,充實自己圖王稱霸的實力。

  公元199年,袁紹並滅公孫瓚,兼有青、幽、並、冀四州之地,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者。至此,他已積聚了爭天下的優勢。首先,是政治資本。周毖等人說:「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三國志·袁紹傳》)沮授說:「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三國志·袁紹傳》)荀諶說袁氏「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寬仁容眾,為天下所附」(《後漢書·袁紹傳》)。其次,袁紹比公孫瓚、袁術、呂布、劉表等人的智慧和謀略都要高一著。同時,他的寬仁待人也聚集了一批人才,其中不乏忠實而智勇雙全的幹將:文才如沮授、審配、王修、韓珩,武將如顏良、文丑。袁紹所據四州,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單冀州就可徵發精兵三十萬人,這是地利資本。另外,「撫有三郡烏桓,寵其名王而收其精騎」,既無後顧之憂,又可借為外援,專心南向以爭天下。這些就是袁紹在官渡之戰前的實力。正由於此,袁紹在並滅公孫瓚後,不顧士卒疲勞,不聽田豐、沮授勸諫,迫不及待地要跨過黃河,入據中原。於是,在公元200年發動了官渡之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