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基本演繹法> 並行的習慣與理性

並行的習慣與理性

2024-09-28 17:33:52 作者: 劉洪波;李媛媛;劉瀲

  人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學說話、學吃飯……都是學習,或從書本上學,或向身邊的人學,在這個過程中,按照學習的先後順序,肯定是首先向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最親近的人最容易接觸到的人學習,這是一個社會教化的過程,之後才會向書本學習,這是教育教化的過程;通過社會教化很容易形成習慣思維,而通過教育教化則會養成理性思維。於是,每一個人的思維中都會出現習慣思維和理性思維共同存在的情況,即習慣思維與理性思維並行。

  習慣思維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工作中汲取他人的經驗而形成的一種共識性思維。一般來說,習慣思維是一種經驗性思維,或者條件反射性思維,不需要思維者進行慎重而深入的思考。比如,我們感覺到天氣降溫,就會添加衣服;到了中秋節,就會懷念家和親人;看到遠處濃煙滾滾,就會懷疑那地方是不是著火了;等等。這些都是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有的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通常不需要問「為什麼」,也不需要去琢磨「怎麼會這樣做」或「怎麼會這樣想」。這就是習慣思維,或者是由習慣思維主導的行為。

  

  理性思維則不一樣,理性思維通常需要進行專門訓練而被人接受,是一種「知其所以然」的思維。這種思維在同一類人群中是共性思維,對不同人群來說就可能是非共性思維了。

  學校派小軍和小華在暑假期間一同到某單位實習。幾天後,小軍發現這個單位的領導總是安排自己去幹活,有時候,就算自己手裡還有工作,而同時小華在休息,領導還是叫自己。小軍非常不高興,乾脆也甩手不幹了,於是,單位領導就把小軍告到了學校。

  老師在與小軍談話時,小軍不忿地說:「憑什麼總喊我,小華明明什麼事情都沒有,甚至閒得睡大覺都不安排他幹活,當真我好欺負是不是?」老師耐心地開導他說:「你現在是學生,多干點活對你有好處,你現在多積累,今後工作了再遇到這些事情,不就輕車熟路了嗎?你現在干少了,今後工作中遇到這些事情,還得要從頭學起。」老師看到小軍一時思想還沒轉過彎來便繼續道:「事情總有兩面性,你認為領導在欺負你,但你有沒有想過,正是因為你辦事能力強,領導欣賞你才總是叫你呢?比如,集合的時候總是安排你站第一排,結果你在老師眼皮底下動都不敢動,非常不自在,是不是你覺得也是在欺負你?如果你換一個思路想,就是因為你帥,老師才總是讓你站第一排,那麼你還會覺得自己委屈嗎?」

  在這個例子中,小軍的思維就是習慣思維,而老師就在教導小軍要有理性思維,要理性地對待身邊所發生的事。

  對於普通人來說,習慣思維是「大於」理性思維的,原因在於習慣思維通常早於理性思維被人們所接受,只有經過思維訓練的人,才有可能時時處處理性地思考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和聽到的每一句話。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俚語: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習慣思維的必然反應是「你在罵我」。可是,罵你什麼呢?說你是狗嗎?是的,你的嘴裡當然吐不出象牙,狗的嘴裡也吐不出象牙,可是,吐不出象牙的嘴很多呀,虎嘴、馬嘴、鳥嘴、茶壺嘴,只有象嘴裡才有象牙,為什麼你的嘴吐不出象牙就一定是狗嘴呢?好吧,就算你吐不出象牙是狗嘴,那麼說這話的人的嘴裡就能吐出象牙來?若也吐不出象牙,豈不是自己罵自己?退一萬步說,就算他「一不小心」吐出了象牙,那又怎麼樣呢?不過就是象嘴而已,難道象嘴就比狗嘴高貴嗎?

  如果你覺得有人說你「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是在罵你,那麼你的思維就是習慣思維;如果你聽到這句話時一笑了之,那麼你的思維就是理性思維。

  這裡並不是說有的人只有習慣思維,有的人只有理性思維,也並不是說習慣思維就是不好的,而理性思維就是「高級」的。其實,在每一個人身上,都同時具有習慣思維和理性思維,只是表現多少有別、強弱不一而已,所以,我們才說「並行的習慣與理性」。

  某人請客,客人來了很多,但主人遲遲不開席。大家正等得不耐煩的時候,主人接了個電話,然後自言自語地說道:「嘿,怎麼回事,這該來的人這麼就不來了呢?」話音一落,在座的客人都不高興了,有的甚至起身離去。

  按照我們的習慣思維,所謂「該來的不來」,言下之意就是「不該來的反而來了」,這當然使已經來的人不高興。可是,主人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顯然不是,他只不過表達的是「還有該來的人沒來」。

  邏輯理論認為,語言中斷定的內容,只表達語言已經斷定的情況,而不能簡單地給沒有斷定的內容下結論。

  我們肯定聽說過這樣一句俚語:好狗不擋道。這話是在要求別人讓路時說的,說話人通過這句俚語表達對他人擋道的不滿,甚至帶有明顯挑釁的意味。當然,有時也可能只是朋友之間的戲語。

  當別人對你說這句話時,你應該怎樣應對呢?按照習慣思維,別人在對你說這句話的時候,顯然已經把你當作狗了,因此,你不可避免地會生氣。但是,你該怎麼做呢?是忍氣吞聲默默將路讓出來,還是就不讓路給對方一個憤怒的背影?你必然面臨屈辱地當一條「好狗」,或者不懼衝突寧願做一條「壞狗」的兩難選擇。

  習慣思維在這時已經把你固化在「狗」的範圍里了,區別只在於是好狗,還是壞狗。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好狗和壞狗都是狗,人怎麼可能去選擇做一條狗呢?

  把自己當人或是當狗,其實全在習慣與理性的一念之間。

  有人要外出旅遊,他先查了目的地的景點和特色小吃,然後預訂了入住的酒店便啟程前往。到了目的地發現,一是衣服穿少了,冷得有點受不了;二是陰雨綿綿,出行很不方便;三是景點分散,不好乘車。於是,只好先買衣服,然後休息了幾天,待天氣轉晴了後聯繫旅行社參加了跟團游。

  這種結果顯然不是此人的初衷。他開始的景點、特色小吃查詢和預訂酒店都顯得非常理性,而導致他只能跟團游的原因則是非理性思維。

  我們一邊嘲笑肥胖的小孩,一邊擔憂自己的孩子胃口不好;一邊高喊要解放小孩的天性,一邊又強迫自己的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嘲笑肥胖小孩時,我們通常會理性地分析肥胖的各種危害,卻習慣性地想把自己的孩子養得白白胖胖;高喊解放小孩天性的時候,我們總會引經據典地論證解放天性對於小孩成長的重要性,卻習慣性地與其他小孩比較,從而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孩子塞進興趣班。這便是習慣思維與理性思維並行的常態,當然,大多時候,習慣思維與理性思維還是並行不悖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