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基本演繹法> 思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思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2024-09-28 17:33:49 作者: 劉洪波;李媛媛;劉瀲

  大部分人會把自己對某事物的看法作為正確的結論。有的人知道對待事物必須客觀,但是當自己的看法被質疑時,客觀就被拋諸腦後,不容他人置疑;有的人儘管察覺自己的觀點有缺陷,但是仍然會在內心深處固執己見。同一個客觀對象在每個人眼裡都不一樣,於是我們的想法就會千差萬別,思維也就有了或然性、必然性和合理性。

  或然性就是「也許」「可能」的意思,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大多數時候其實都是不確定的,那麼在這種狀況下產生的思維結論就只是可能為真,即具有或然性,或者不確定性。必然性就是「當然」「必須」的意思,當我們的思維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獲得的結論符合客觀事實的時候,這個結論就是確定的、必然的。相對于思維的或然性,必然性就顯得底氣十足,它多了一份從容和篤定。然而,合理性卻沒有恰當的標準去界定,所謂「合理」,即是指「符合道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道理。因此,許多時候,這個道理其實並非公眾認可的道理,而只能意會卻不易言傳,成了人們思維中的「自由裁量」。在這裡,我們重點來說說「合理性」。所謂「合理」就是指符合當下的正在發生的事件的道理,抑或是處於事件涉及的每一個人認為的道理。如上所述,這裡的「合理」並非指人人公認的道理,而是當事人思維中的「自由裁量」。如是,我們可以通過下述例子去感受一下當事人自我認知中的「合理」。

  在一次會議上,有位邏輯學者說:「中國人真的應該學點邏輯學,因為中國人懂道理但不喜歡講道理,我絕沒有貶損中國人的意思,因為我就是中國人,我只能對自己相對熟悉的世界發表一點兒自己的觀點。」我理解的他口中的「講道理」就是思維的合理性。

  前段時間看到網上的一段視頻,某城市的書店裡一女子帶著孩子和別人拼桌看書。孩子吵鬧,於是和其拼桌的女孩提醒女子不要讓孩子影響別人。帶孩子的女子大罵該女孩,直至將女孩罵得憤然離去。

  在這裡,我們不用道德綁架任何人,不評價誰對誰錯,只客觀地分析一下當事人的思維。那個拼桌的女孩,據說正在寫論文,她來書店可能是因為書店查閱資料方便,也可能是因為書店比較安靜,能讓她安下心來寫論文。總之,她的目的是為了有個安靜的環境保證質量地完成論文。我們再來看一看帶孩子的女子,她帶孩子進書店,可能是想趁逛街時到書店查閱一點資料,或者是想帶孩子感受一下書店的氛圍。

  作為消費者,她們進書店的目的都是合理的。但是她們之間產生分歧的地方是什麼呢?女孩認為孩子吵到她了,帶孩子的女子認為孩子沒有吵到她。究竟孩子有沒有吵到女孩,做了什麼打擾到女孩,做到什麼程度算是打擾,我們真的不好評估。如果非要去糾結孩子是否打擾人的問題,估計女孩會說:「我需要專心寫論文,你的孩子敲敲桌子就算打擾。」帶孩子的女子會說:「我的孩子很乖,他不會打擾你,就算打擾你了,他也是個孩子,你作為成年人不應該這麼計較。」她們的爭論會沒完沒了。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從思維的合理性來看待這個問題。女孩來書店寫論文合理嗎?合理!女子帶孩子來書店合理嗎?不合理!書店是讀書的地方,也就意味著書店需要安靜。那麼,孩子該不該來書店?應該,但是要看孩子的年齡和性格,還有書店的要求。首先,孩子必須達到能夠懂得「書店不能大聲喧譁」這一常識的年齡,如果孩子太小不知道書店需要安靜,那麼母親是不應該帶孩子進入的;其次,孩子必須能夠克制住在書店大聲喧譁的衝動,如果孩子蠻橫、任性且不聽人勸,那麼母親是不應該帶孩子進入的。

  那麼,帶孩子的女子會問:「帶孩子有罪嗎?我帶孩子怎麼就不能進書店?你沒有孩子?你的孩子不吵不鬧?」母親的這些質疑都沒有問題,這些都是母親本能的思維,但是她忽視了思維合理性的問題。帶孩子怎麼會有罪呢?帶孩子很辛苦,正是因為自己帶孩子辛苦,更不應該把這份不容易轉嫁到不相干的人身上。帶孩子怎麼不能進書店呢?當然能進書店,甚至進書店還能讓寶寶受到知識的薰陶,但是母親必須基於對自己孩子的充分評估,來決定要不要帶孩子進書店。「你沒有孩子?」無論對方有沒有孩子,都不是帶孩子進書店打擾別人的理由。「你的小孩不吵不鬧?」女子如果如此發問,潛台詞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是這個樣子,保不齊別的孩子還要更調皮。如此下去,沒完沒了。

  很明顯,從思維的合理性上來看,整個事件是帶孩子的女子身上的問題。我們可能會疑惑,書店必須安靜明明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常識,那麼,為什麼帶孩子的女子卻偏偏不明白呢?她怎麼會不明白,我相信她一定是明白的,只是有點不講道理罷了。

  帶孩子的女子在書店的所有舉動正體現了思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關係。合理的思維不一定必然,必然的思維也不一定合理。女孩覺得書店應該安靜,這是合理的思維,但是在現實中不一定處處都是我們希望的安靜的書店,所以不必然。帶孩子的女子認為帶孩子進書店是應該的,所以在她的思維中認為這是必然的,但是孩子的舉動影響了別人,這恰恰是不合理的。

  所以,我明白為什麼邏輯學者建議我們都多學一點邏輯,學一點邏輯會幫助我們更客觀地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大腦中產生的思維,看待思維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處理好必然性和合理性之間的關係。我們要記住:合理的事物不一定必然,必然的事物當然也不一定就合理。我們都是平凡、普通的人,終其一生可能也不會有多麼傲人的貢獻,但是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起碼是我們能夠為社會進步做出的一點貢獻。凡事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進行思考,遇到事情的時候,多想想它的客觀標準是什麼,多想想思維的合理性在哪裡。人類不正是向著合理的方向進步的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