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男孩的正面管教> 改掉男孩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壞毛病

改掉男孩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壞毛病

2024-09-28 17:31:25 作者: 王金梅

  周末,爸爸媽媽和小姨帶著淘淘去公園玩,沒逛一會兒淘淘就開始喊累,爸爸說背著他,他又吵著說逛公園沒意思,非要玩媽媽手機里的遊戲。媽媽一開始不同意,對淘淘好好說教了一番,誰知淘淘一聽不讓玩,立即大哭大鬧起來。周圍好多人都在看他們,最後媽媽只好妥協,把手機拿出來給淘淘玩。

  一旁的小姨對淘淘的媽媽說:「淘淘才6歲,已經戴上近視眼鏡了,你怎麼還讓他玩電子產品呢?」

  淘淘的媽媽無奈地嘆了口氣:「我也知道老玩手機不好,可是他已經養成習慣了。小的時候他一哭鬧,我們就用動畫片和遊戲來哄他,他立馬就安靜下來了。當時我們也忙,覺得這個辦法省事,就一直這樣哄他,可是沒想到他後來對手機越來越迷戀,不讓他玩就打滾耍賴。」

  在生活中,像淘淘這樣對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痴迷的男孩有很多。他們有的不開電視就不吃飯;有的不讓玩手機遊戲就大哭大鬧;還有的看起動畫片或打起遊戲來就沒完沒了,把其他事情一股腦全忘掉。

  男孩沉迷於電子產品,很多家長擔心男孩的視力出現問題,其實男孩沉迷於電子產品的危害不只是容易造成近視,還容易引起肥胖、大腦發育不良、做事注意力不集中、遠離現實世界、社交障礙等問題。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介紹,根據調查,來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平均每天在電子屏幕上花費的時間為8小時左右;而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同齡人,大約只花費5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大部分用在學習和社交上。從總的趨勢來看,精英家庭正在引導孩子理性地使用電子產品。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微軟公司的一位主管皮埃爾?洛朗說:「生活在矽谷的人很清楚,大數據、人工智慧是未來發展的核心。但這些不是你從小開始玩手機,長大後就能擅長的。」

  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家長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現代社會,大部分人有「手機上癮症」:白天微博、小視頻刷不停,晚上朋友圈、電視劇看不停。這其實是一種「行為成癮」,即一種能讓你暫時快樂,但會損害長期正常生活的行為。「行為成癮」能激活人大腦中滿足社會交往和精神刺激等基本需求的部位。有研究表明,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人的大腦影像和吸食海洛因者的大腦影像極為相似。

  很多家長難以抵制手機的誘惑,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也是手機不離手,給予孩子負面的影響。還有一些家長平時工作特別忙,而男孩又比較頑皮,這些家長早早地給男孩買了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只要孩子能保持安靜,不吵不鬧,就讓孩子隨便玩。這些父母明明知道玩電子產品對孩子不好,但當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面臨選擇時,他們更傾向於「圖一時之方便」,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

  男孩喜歡電子產品的原因之一是社交需求,為了引導男孩改正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壞毛病,家長必須在現實生活中滿足他的社交需求。父母不要天天抱著手機刷屏或者丟給男孩一個手機讓他自己玩,而是要抽出更多的時間陪男孩玩耍,讓男孩的內心獲得滿足,充滿快樂,這樣他就不需要去虛擬的世界裡尋求快樂了。

  在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的資訊時代,讓男孩與電子產品完全隔絕是不可能的,畢竟男孩在社交和學習中都要用到電子產品。就像大禹治水一樣,堵是堵不住的,關鍵在於正確地引導。

  一、合理控制「屏幕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對兒童的「屏幕時間」有明確的建議:1歲半以下的寶寶禁止使用任何電子設備,除非是與家人視頻通話;2—5歲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每天的「屏幕時間」應限定在兩小時左右。

  對於上小學的男孩和學齡前男孩,父母不應該給他們買手機和平板電腦,需要用的時候找大人,在大人的監管下嚴格控制使用時間。父母可以為這個年齡段的男孩佩戴電話手錶,一方面便於聯繫,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男孩的時間觀念。

  對於上了中學的男孩,由於學習和社交需要,父母很難嚴格控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而且他們對電子產品的了解程度遠遠超過父母。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激發男孩的自律精神,引導他們有效地利用電子產品,學會自我管理,即自己控制上網、看視頻、打遊戲的時間。父母可以與男孩「約法三章」,比如約定男孩做完作業後可以有半小時用來打遊戲或者上網,這樣學業和娛樂兼顧,男孩更容易堅持,一段時間後男孩就能養成先做作業後娛樂的習慣。父母還可以和男孩一起制定日常活動計劃表,規劃好寫作業時間、遊戲時間和戶外活動時間,讓男孩的生活豐富多彩、井然有序。

  二、合理選擇電子產品

  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和社交軟體的一大特點就是特別吸引人的眼球,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讓人慾罷不能。基於這一設計,各種應用軟體、小程序、視頻、遊戲都非常炫目,能及時滿足人的感官需求。判斷力和自控力較弱的男孩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電子產品誘惑,所以男孩下載什麼程序,看什麼節目,玩什麼遊戲,父母不能不聞不問,要盡到監管和引導的責任。

  父母可以引導男孩選擇那些有利於他成長、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有幫助的電子工具,比如可以教男孩學會使用各種搜尋引擎查閱學習資料、獲取最新信息,使用學習類軟體拓展知識,使用電子書進行閱讀,使用地圖、天氣預報等生活工具獲取生活信息。

  娛樂方面,那些讓男孩坐著不動也不動腦的純娛樂視頻,比如搞笑的動畫片、重複性的機械小遊戲是不建議選擇的。因為重複的行為會使大腦處於休眠狀態,可能把男孩的大腦變成「傻瓜機」。父母可以選擇如電視桌球或帶體感設備的遊戲軟體,讓男孩在室內玩耍、運動,即使在冬天也可以讓男孩鍛鍊身體。

  創造性方面,可以為男孩選擇輸出多、需要動手動腦的電子產品,比如用平板電腦塗色、畫畫、練字,模擬彈奏各類樂器等。

  總的來說,電子產品讓男孩沉迷於虛擬世界,不利於男孩正確地了解現實世界,所以父母可以選擇貼近現實的節目,儘量讓男孩了解現實世界的本來面目。比如給男孩看《人與自然》《動物世界》《航拍中國》等紀錄片,激發男孩對大自然的熱愛,從而吸引男孩主動走進自然、探索自然。

  三、增強男孩的判斷力

  在信息社會有個詞叫「信商」,和智商、情商一樣,信商也是當今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培養男孩的信商就是培養男孩判斷信息的能力,使他能夠區分有價值的信息和垃圾信息。

  資訊時代,男孩即使在上網查資料時也容易被各種信息干擾,往往一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拖了幾個小時還未完成,這時父母就要教男孩如何主動尋找和選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屏蔽無用信息。比如和男孩一起分析,為什麼幾個小時還完不成作業,時間都浪費到哪兒了?找出最浪費時間的部分仔細分析,教男孩學會放棄那些重複推送的信息和與自己需求不符、混淆視聽的信息。告訴男孩,一次只專注地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告訴他提高專注力、提高學習效率是多麼重要。

  四、幫助男孩擺脫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電子產品吸引男孩沉迷於虛擬世界,削減男孩社交活動的同時,也使男孩的課餘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為此,父母要堅定且溫柔地鼓勵男孩多接觸現實世界,增強男孩的現實感知能力,比如可以帶男孩參加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主動結交朋友,參加團體活動;或者陪男孩一起玩玩具、讀書、畫畫等。這些活動不僅能阻斷男孩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也能讓男孩養成良好的習慣,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五、父母以身作則,戒掉「手機上癮症」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整天抱著手機玩,卻指望孩子能在一旁認真學習。當男孩沉迷於電子產品時,父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為男孩做了一個好榜樣?如果自己花費很多時間刷屏、玩遊戲,那麼男孩耳濡目染,也會患上「行為癮症」。

  有些父母說自己也控制不住,上班太累,下了班就想玩會兒手機放鬆一下。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是過度玩手機,則會讓人虛度生命。手機上癮的父母不妨試試以下幾個辦法,慢慢戒掉「手機上癮症」。

  首先,回家後將手機調成振動或靜音模式,每隔半小時看一下有無需要辦理的事情,或者將重要的信息設置成消息提醒模式,對於QQ群、微信群等聊天群可以設置成免打擾模式,這樣能避免一直看手機。其次,要養成健康使用手機的習慣,比如晚上睡覺前1小時不動手機,睡前一直刷屏會刺激睡眠系統,導致失眠;可以將手機放到客廳,入睡前用看書代替玩手機;還可以在周末設置一天或半天的「無手機時間」,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大人控制自己不沉迷於電子產品尚且不容易,何況是自制力和判斷力更弱的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和恆心,在引導男孩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上花費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教育,不只是教育孩子,也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只有與孩子一同成長,才能用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