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的正面溝通 開口之前,先學會傾聽
2024-09-28 17:30:02
作者: 王金梅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想和男孩溝通,給他講道理時,發現他根本不願聽你講,不願理你,甚至躲避和你談話?如果確有其事,父母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每次是如何和孩子開始談話的,是否一開口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忘記傾聽男孩的心聲?
當男孩遇到困難、心情沮喪或犯了錯誤時,他需要一位友善、有同情心、有耐心的傾聽者,使他內心的苦悶得以宣洩,並在聆聽後幫他消除困惑。想讓男孩接受父母的意見,父母應先學會傾聽並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空杯狀態」下才能接受新的東西。
俗話說:「要使別人對你感興趣,首先要對別人感興趣。」同樣的道理,如果父母想讓男孩傾聽自己的意見,就要先傾聽男孩的心聲。那些從來不認真聽男孩說什麼,而只在意自己接下來要說什麼的父母,會因為缺乏傾聽的能力而不能與男孩好好溝通。
專心致志地傾聽男孩說話,並且鼓勵男孩繼續說下去,這是父母與男孩良好溝通的開始。
晚飯後,4歲的丁丁慢悠悠地晃進媽媽的臥室,他坐到媽媽的床邊,眼眉低垂,噘著小嘴。媽媽看出丁丁的不悅,連忙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衣物,也坐到床邊,輕聲問丁丁:「寶寶,你看起來不太開心呀,怎麼了?」丁丁低著頭不說話,依舊噘著小嘴。媽媽接著問道:「寶寶,是不是發生什麼讓你傷心的事了?能告訴媽媽嗎?」這回丁丁終於開口了:「奶奶不喜歡我了。」媽媽疑惑地眨了眨眼:「寶寶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奶奶打我了。」說話的瞬間丁丁的眉頭皺在了一起。媽媽繼續問道:「奶奶為什麼打你呀?」「因為我做錯了事,我……」丁丁看到媽媽對自己的話題很感興趣,突然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地講起自己的「光榮史」。媽媽認真地聽完,微笑著說:「哦,原來是這樣啊!既然寶寶知道自己做錯了,我相信寶寶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知錯能改就是好寶寶。而且呢,奶奶和媽媽一樣都很愛寶寶,不然奶奶晚上怎麼會給你做那麼多好吃的菜呢,都是你愛吃的,對不對?」丁丁像是想到了什麼,故意伸出舌頭舔舔嘴唇說:「嗯,晚飯很好吃,明天還讓奶奶給我做好吃的。」說完丁丁蹦蹦跳跳地跑出媽媽的臥室,去自己的房間裡玩去了。
男孩遇到麻煩想找媽媽吐露心聲,但又礙於小小男子漢的面子,不願主動說出自己的心事,這時他們需要一個「媽媽給台階下」的過程,慢慢說出問題所在。
男孩犯錯之後,他們的內心其實是自責的,但男孩漸漸覺醒的自我意識又不允許他自我否定,所以男孩會感到擔心、沮喪和煩躁。4歲的男孩不會排解這種情緒,所以想找媽媽幫忙,宣洩內心的苦悶。這時媽媽就是他最忠實的聽眾,也是最好的引導者。當媽媽引導男孩說出心事並幫他消除心中的疑慮後,男孩便能立刻投入到屬於自己的快樂中。
在傾聽男孩訴說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用一些話語引導男孩繼續說下去,比如「你看起來不太開心,怎麼了」「然後發生了什麼,我很好奇」「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你是怎麼想的呢」之類的話語,讓男孩自然而然地說下去。
需要警惕的是,父母在傾聽時,一定不能因為生氣而強行打斷男孩的講話,轉而進行責怪,這樣不僅無法了解事情的原委,而且不能真正了解男孩內心的想法。此外,這種強行打斷孩子講話的粗暴方式還會造成男孩溝通上的心理障礙,下次再想與男孩好好說話,將會變得十分困難。
溝通大師卡耐基說過:「不要忘記與你談話的人,對他自己、他的需要、他的問題,比對你和你的問題要感興趣100倍。」真正的溝通是心與心的交流,父母在傾聽男孩傾訴時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情,用心聆聽孩子講話,而不能只是敷衍地說「我聽著呢」。父母是否在認真聆聽男孩說話,可以通過父母說話的語調以及身體語言表現出來,男孩感覺不到父母的傾聽,也就不會傾聽父母的講話,更不會接受父母的管教。
所以,父母與男孩溝通時,開口之前一定要先學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