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眼睛,就能挖出對方內心想法
2024-10-07 18:08:05
作者: 江潮
眼睛是反映內心的窗口,一個人的心裡在想什麼,通過對其眼睛的觀察就能夠明白。一個人的語言可以說謊,但是眼睛卻不能欺騙他人。因為眼睛的運動是獨立、自覺、不受意志控制的。一個人眼睛所傳遞的信息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有價值的。
琳琳從老家北上,到北京打工。一開始在一家百貨公司的化妝品專櫃做銷售。
有一次,她遇到一個客戶在她們專櫃看了很久,對某些化妝品很感興趣。這位女士拿著一套化妝品不停地翻看。琳琳看到後很高興,她認為這位女士一定是准客戶。於是,她認真地為這位女士介紹這款化妝品。
琳琳連續講了十幾分鐘,這位女士依舊無動於衷,僅僅是睜大眼睛盯著她看。等琳琳講完後,這位女士拿著化妝品考慮了一會兒後就還給了琳琳,並且轉身走了。
琳琳不明白,明明看到這位女士非常喜歡這款化妝品,而且自己還詳細地向她做了介紹,可為什麼最後她離開了呢?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在銷售過程中,銷售員想要抓住客戶的眼神並不難,但是,正確解讀客戶眼神里反映的心理活動就很困難了。從不同的眼神中了解到對銷售有用的信息,有助於我們達成交易。實際上,這位女士睜大眼睛一直盯著琳琳看,就已經表現出了她的態度和情緒。琳琳雖然注意到了,但是,她根本就沒有正確解讀出其中的意思。
眼神能反映一個人的心靈,心靈是眼神之源。就算是人的眼神轉瞬即逝,我們也可以從中觀察到很多信息,看到對方豐富的情感和意向,從而掌握他們內心深處的秘密。眼球的轉動,眼皮的張合,視線的轉移速度和方向,以及眼睛與頭部動作的配合,這些動作都在不斷地傳遞著信息。所以,在同一個人交談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對方的眼睛裡找到有用的信息。
保險推銷員小周拜訪一位客戶時,是一個中年婦女出來開的門。她一看是個陌生人,就沒有多說話,只是用充滿敵意的眼神看著他。小周馬上將自己的名片遞上,並主動做了自我介紹。女主人僅僅說了一聲:「進來吧!」小周感覺這個客戶的眼神很冷漠,告誡自己一定要小心交流。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進屋後,小周簡單地對自己的業務做了介紹。女主人用懷疑的眼神看著他,並且態度很冷淡,雖然她沒有說什麼,但是她對小周有些害怕。小周知道客戶對他很警惕,因此,他試圖消除客戶的這種態度。於是,他說:「我們是有信譽的企業,在這個小區里,已經有很多客戶買了保險。最近,我們公司又推出了新的業務,特別適合您這樣的家庭。您考慮一下。對了,前幾天您樓下的張太太也買了一份,您問一問她就知道了。」
聽小周這樣說,女主人才慢慢放心。就在這個時候,女主人的小孩放學回來了,於是小周便同孩子一起玩。女主人看到小周對自己的孩子很好,很會哄孩子,就對他的看法有了改變,認為小周是個真誠而負責的人。於是,她看小周的眼神也變得友好多了。小周抓住時機再次對女主人進行了推薦,最後,女主人決定購買他的保險。
在銷售中,銷售員難免會遇到一些防備心理很強的客戶,也會遇到和藹的客戶。通過眼神判斷客戶的心思,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開展銷售活動。下面,就來解讀幾種不同眼神的含義。
首先,直盯著銷售員看。
銷售員在同客戶交流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的人會直盯著自己。這個時候,很多銷售員都理解錯了客戶的想法,以為客戶對產品感興趣,但是,最後客戶並沒有購買。事實上,客戶在盯著你看的時候,是他們對你說的話或你的產品有質疑。假如這個時候你理解錯了客戶的意思,銷售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就像開頭案例中的那位客戶一樣,她一直盯著銷售員琳琳看,就說明她對所介紹的產品有懷疑的態度,但是,這個時候琳琳卻暗自高興,以為客戶對產品很關注,結果卻導致客戶離開。
其次,眨眼的頻率。
在人際交往中,當一個人不贊同另外一個人的觀點時,他通常會擠一下眼睛,頻率非常慢,以此來表達他的蔑視和嘲笑。在銷售過程中也是如此,當你發現客戶眨眼的頻率很慢,那就說明客戶對你的東西沒有興趣,假如這個時候你依然繼續講下去,一定會引起客戶的反感。這個時候要積極地改變策略,轉移話題,通過另一種方法來說服客戶。如果你發現客戶的眨眼頻率變快了,那就表示客戶在思考你的產品,你的話起到了一定的說服作用,客戶有點動心了。
最後,斜眼看銷售員。
當客戶的目光變得游離,從你的身上轉移到了其他地方,或者斜著眼睛看你,那麼就說明客戶對你或你的產品有了興趣,希望進一步合作。當然,也有可能是客戶對你很厭煩,有警惕的心理。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你細心地觀察和分辨。通常來說,假如客戶斜著眼睛看你,他們的眉毛輕輕上揚,或者是微笑著就可能是認可你,並對你的產品感興趣。這個時候,銷售員一定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促成交易。假如客戶的眉毛壓低,眉頭緊鎖,或者嘴角下拉,說明客戶對你的敵意增強了,此時,你就要想辦法消除客戶心中的疑慮,重新將客戶的興趣吸引過來。
總之,客戶的眼神更能反映出他們的想法,要比他們的語言可靠得多。銷售員應該學會準確判斷客戶的眼神,從他們的眼神中不斷地獲取信息,以便在洽談業務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