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2024-09-26 11:53:03 作者: (宋)程顥,程頤

  子曰:萬物之始,氣化而已。既形氣相禪,則形化長而氣化消。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子曰:人以累物為患,必以忘物為賢,其失一也。

  子曰:物固有是理,因而充長之,不俟乎造為,故曰「益長裕而不設」,設則偽矣。

  子曰:觀物理,於察己之理明,則無往而不識矣。

  子曰:君子循理,故常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

  子曰:時者,聖人之所不能為也,而人之智愚,世之治亂,聖人必示以可易之道者,豈徒為教哉?蓋有其理也。

  子曰:物形有小大精粗之不同,神則一而已。

  子曰:物相入則相說,說則相入。說以正為貴。君子之道,致說於民,如天地之施焉。

  子曰:君子之自尚,蓋非一致:有抱道不偶,而高潔自守者焉;有知止足之戒,退而保身者焉;有最能度分,安於不求者焉;有清介遠引,不屑世故者焉。孔子所謂志可則者,進退合道者也。

  子曰:二氣五行,剛柔萬殊,聖人由一理復其初也。

  子曰:非仁無以見天地。

  子曰:感慨殺身,常人之所易;處死生之際,雍容就義,君子之所難

  子曰:觀物於靜中,皆有春意。

  子曰:聖賢之處世,莫不於大同之中有不同焉。不能大同者,是亂常拂理而已;不能不同者,是隨俗習污而已。

  子曰:一行非所以名聖人。

  子曰:有志之士,不以天下萬物撓己;己立矣,則運天下,濟萬物,必有餘裕。

  或問:「凡人辨論,自直其說,求勝人而無含容之氣,何也·」子曰:「識量狹也。聖人之有量,天資也;君子之有量,學識也。聖人與日月並明,故天地同量。下此者,猶之江海也,鐘鼎也,釜斛也,斗筲也,其涯雖異,其受也不齊,而未有不滿者也。惟道無限量。知道者量必宏,學而充之,則亦隨其知之所至而已。人有受一薦而滿者,有得一官而滿者,推而上之,至於為公輔而滿者,方其未滿,猶可蔽也,既不能承,則必盈溢,不可掩也。鄧艾位登三公,年七十矣,其自處亦善,及破蜀有功,則心動矣。謝安聞苻堅之敗,不形喜色,及折屐齒,則心動矣。有飲酒既醉而執禮愈恭者,雖賢於顛沛,而為酒所動,一也。富貴公子折身過于謙抑,視驕傲者亦賢矣,亦為富貴所動也。」

  或問:「視朋友之過,不告則不忠,善告之不聽,則當何如·」子曰:「誠意交孚於未言之前,雖不言而人信之矣。不信者,誠不至也。」

  子曰:匹夫悍卒,見難而能死者,多矣。惟妻孥之牽,情慾之愛,能斷而不惑者,鮮矣哉!

  子曰:勇一也,而用不同。勇於氣者,小人也;勇於義者,君子也。

  劉安節問:「人有少而勇,老而怯,少而廉,老而貪。何為其然也·」子曰:「志不立,為氣所使故也。志勝氣,則一定而不可變也。曾子易責之際,其氣微可知也。惟其志既堅,則雖死生之際,亦不為之動,況老少之異乎·」

  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子曰:天下之聚,貴以正。聚不以正,於人則為苟合,於財則為悖入。

  子曰:學者必識聖賢之體;聖人猶化工也,賢人猶巧工也。翦彩以為花,設色以盡之,非不宛然肖之,而欲觀生意之自然,則無之也。

  子曰:不以己待物,而以物待物,是謂無我。

  子曰:聖人之明猶日月,不可過也,過則不明矣。

  子曰:一介之士,苟存心於愛物,亦必有所濟。

  子曰:氣之所鍾,有偏正,故有人物之殊;有清濁,故有智愚之等。

  劉安節問:「太古之時,人物同生。」子曰:「然。」「純氣為人,繁氣為物乎·」子曰:「然。」「其所生也,無所從受,則氣之所化乎·」子曰:「然。」

  子曰:物窮而不變,則無不易之理。易者,變而不窮也。

  子曰:萬物始生也,鬱結未通,則實塞於天地之間,至於暢茂,則塞意亡矣。

  子曰:哲人知幾,誠之于思乎!志士勵行,守之於為乎!順理則裕,而從欲則危乎!

  子曰:君子之教人,或引之,或拒之,或各因所虧者成之而已。

  張子曰:「洪鐘未嘗有聲,由扣乃有聲。聖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知。」子曰:「謂聖人無知,則當不問之時,其猶木石乎·」張子曰:「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故曰聖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知也。」

  或問:「天民與大人之道何以異·」子曰:「順天而行道者,天民也;順天而為政者,天吏也;大人則進乎此矣。」

  子曰:君子處難,貴守正而不知其他也;守正而難不解,則命也。遇難而不固其守,以自放於邪濫,雖使苟免,斯亦惡德也。知義命,不為也。

  子曰:先儒「母弟」之說,非也。《禮》雲立嫡子,母弟者謂嫡也,非以同母為加親也。以同母為加親,是知母而不知父,非人道也。

  子曰:聖人之德,無所不盛。古之稱聖人者,自其尤盛而言之。尤盛者,見於所遇也。而或以為聖人有能有不能,非知聖人者也。

  子曰:厚責於吾所感,薄責於吾所應,惟君子能之。

  子曰:聖人責人緩而不迫,事正則已矣。

  或問:「君子之與小人處也,必有侵陵困辱之患,則如之何·」曰:「於是而能反己,兢謹以遠其禍,則德益進矣。《詩》不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子曰:人各親其親,然後能不獨親其親。

  子曰:君子常過於厚,小人常過於薄。君子常過於愛,小人常過於忍。

  子曰:欲利己者必損人,欲利財者心斂怨。

  子曰:今之世,稱曰善人者,豈如無惡可欲也哉?殆亦昏棄無立之異名。

  子曰:聖人之心未嘗有,志亦無不在,蓋其道合內外,體萬物。

  子曰:聖人之心,雖當憂勞,未嘗不安靜,其在安靜;亦有至憂,而未嘗勞也。

  子曰:萬物之理皆至足,而人於君臣、父子之間,不能盡其分者多矣。

  子曰:無物無理,惟格物可以盡理。

  或問:「聖人之道,其難知也·」子曰:「聖人未嘗言易以驕人之志,亦未嘗言難以阻人之進,蓋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是言也,涵蓄無窮之旨,學者宜深思也。」

  子曰:羈靮以御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羈靮之制在人,而不知羈靮之用本於馬也。聖人之化亦如之。

  子曰:君子之道,貴乎有成。有濟物之用,而未及乎物,猶無有也。

  子曰: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

  子曰:聖人,天地之用也。

  子曰:聖人盡道,以其身之所行者教人,是欲天下之人皆至於聖人之域也。佛氏逃父棄家,毀絕倫類,獨處山林之下,乃以所輕所賤者施諸人,豈聖人君子之心哉?

  子曰:凡物有形,則聲色臭味具焉。四者之虛實均而實勝也,意言數象亦然。

  子曰:夢之所接無形聲,而心所感通則有形聲之理。物生者氣聚也,物死者氣散也。

  子曰:君子在蹇則有以處蹇,在困則有以處困,道無時而不可行也,不以蹇而蹇,困而困也。

  子曰:元者物之先也。物之先,未有不善者。成而後有敗,興而後有衰,得而後有失,事無不然者。故孔子贊之曰:「元者善之長也。」

  子曰:凡人有己,必用才。聖人忘己,何才之足言?

  或問:「符瑞之事有諸·」子曰:「有之。」聖人不道焉,何也·」曰:「因災異而修德則無損,因禎祥而自恃有害,是以不道也。」

  子曰:堯夫云:「能物物,則我為物之人也;不能物物,則我為物之物也。」夫人自人,物向物,其理昭矣。

  子曰:合而生,非來也;盡而死,非往也。然而精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謂之往亦可矣。

  子曰:與昧者語,如持掖醉人,左扶之則右仆,右扶之則左仆,欲其卓立中塗,不可得也。

  子曰:莊周言神人者,非也。聖而不可知,則不可得而名,故以神稱之,非謂神人加於聖人一等也。

  子嘗言:昔游乎雍、華之間,關西學者六七人從予行。一日亡千錢,仆者曰:「非晨裝遺失,必涉水沈之矣。」子曰:「惜哉!」有謂子曰:「是誠可惜也。」又有曰:「微哉千錢,亦何足惜也·」又有曰:「水中囊中,人亡人得,可以一視,何嘆可惜也·」子曰:「人苟得之,則非亡矣。今乃墜諸水,則無用,吾是以嘆之。」及語呂與叔曰:「人之器識,乃如是之不同也!」與叔曰:「夫三子之言如何·」子曰:「最後者善。」與叔曰:「善則善矣,觀夫子之言,則見其有體而無用也。」予因善志之。既十有五年,閱故編見之,思與叔不幸而蚤死,為之隕涕。

  子曰:君子之學,必日進則日新,不日進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惟聖人之道無進退,以其所造者極也。

  子曰:聖人之言,其遠如天,若不可階而升也,其近若地,則亦可以履而行也。

  子曰:有求為聖人之志,然後可以共學;學而善思,然後可以道。

  子曰:多權者害誠,好功者害義,取名者賊心。

  子曰:君子好成物,故吉;小人好敗物,故凶。

  子曰:萬物皆備於我。心與事遇,則內之所重者更互而見,此一事重,則此一事出。惟能物各付物,則無不可矣。

  子曰:為有為而以無為為之,是乃有為耳。聖人無為異於是。

  子曰:元氣會則生聖賢。

  子曰:凡物參和交感則生,離散不和則死。

  子曰:君子之於義,猶小人之於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篤好。

  子曰:聖人濟物之心無窮,而力或有所不及。

  子曰:聚為精氣,散為遊魂;聚則為物,散則為變。觀聚散,則鬼神之情狀著矣。萬物之始終,不越聚散而已。鬼神者,造化之功也。

  子曰:才高者多過,過則一出焉,一入焉。才卑者多不及,不及者殆且弛矣。

  或曰:「凡物之出,各自其氣之所勝而化焉。」子曰:「何以見之·」曰:「如木之生,新根既大。則舊根化矣。」子曰:「是克也。」或曰:「克則木化為土而何·」子曰:「非化也,克也。物無一定,盛衰相因,古之人以迭王言五行,盡之矣。」或曰:「五行一氣也,其本一物耳。」子曰:「五物也。五物備,然後生。猶五常一道也,無五則亦無道。然而既曰五矣,則不可渾而為一也。」

  子曰:物有本末,而本末非二道也。

  子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曰致、曰位,非聖人不能言,子思蓋得之云爾。

  子曰:聖人無私無我,故功高天下,而無一介累其心。蓋有一介存焉,未免乎私己也。

  子曰:聖人之心,如天地之造,生養萬物而不屍其功,應物而見於彼,復何存於此乎?

  子曰:輕浮巧利之人,去仁遠矣。

  子曰:天理無私。一入於私,雖欲善其言行,皆非禮。

  子曰:不履聖賢之行,則亦不能入其閫奧。

  子曰:不可為而為之,聖人無忘天下之心也。

  子曰:「隘與不恭,君子不由」,拔本塞源之教也。

  子曰:因是人有可喜則喜之,聖人之心本無喜也。因是人有可怒則怒之,聖人之心本無怒也。譬諸明鏡試懸,美物至則美,丑物至則丑,鏡何有美醜哉?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今人見可喜可怒之事,必容心其間,若不啻在己者,亦勞矣。

  子曰:上下一於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四靈何所不至?此聖人修己以安百姓之道也。

  子曰:為惡之人,原於不知思,有思則心悟。

  子曰:物未嘗不齊也,強欲齊之者,非物不齊也,汝自不齊耳。

  子曰:上竿而戲者,自數尺至於百尺,習化其高也,況聖人至誠妙物之功乎?

  子曰:聖人一言,即全體用,不期然而然也。

  子曰:人之所以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則與禽獸何異矣?

  或問:「於《傳》有言,太古之時人有牛頭蛇身者,信乎·」子曰:「謂之人,則無是矣。或言其賦形之有肖焉,則可謂云爾已矣。」

  子曰:物我一理,明此則盡彼,盡則通,此合內外之道也。語其大,至天地之所以高厚;語其小,至於一草木所以如此者,皆窮理之功也。

  子曰:窮物理者,窮其所以然也。天之高,地之厚,鬼神之幽顯,必有所以然者。苟曰天惟高耳,地惟厚耳,鬼神惟幽顯耳,是則辭而已,尚何有哉?

  子曰:惟聖人凝然不動。

  子曰:惟聖人善通變。

  子曰:五行在天地之間,有則具有,無生出先後之次也。或水、火、金、木、土之五者為有序不可也,然則精、神、魂、魄、意之五者為序亦不可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