姤 巽下乾上

2024-09-26 11:51:02 作者: (宋)程顥,程頤

  《姤》,《序卦》:「夬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遇也。」決,判也,物之決判,則有遇合,本合則何遇?姤所以次夬也。為卦,乾上巽下。以二體言之:風行天下,天之下者萬物也;風之行,無不經觸,乃遇之象。又一陰始生於下,陰與陽遇也,故為娠。

  姤:女壯,勿用取女。

  一陰始生,自是而長,漸以盛矣,是女之將長壯也。陰長則陽消,女壯則男弱,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取女者,欲其柔和順從,以成家道。姤乃方進之陰,漸壯而敵陽者,是以不可取也。女漸壯,則失男女之正,家道敗矣。姤雖一陰甚微,然有漸壯之道,所以戒也。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

  姤之義,遇也。卦之為姤,以柔遇剛也。一陰方生,始與陽相遇也。

  

  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

  一陰既生,漸長而盛,陰盛則陽衰矣。取女者,欲長久而成家也,此漸盛之陰,將消勝於陽,不可與之長久也。凡女子、小人、夷狄,勢苟漸盛,何可與久也?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陰始生於下,與陽相遇,天地相遇也。陰陽不相交遇,則萬物不生。天地相遇,則化育庶類,品物咸章,萬物章明也。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以卦才言也。五與二皆以陽剛居中與正,以中正相遇也。君得剛中之臣,臣遇中正之君,君臣以剛陽遇中正,其道可以大行於天下矣。

  姤之時義大矣哉!

  贊姤之時,與姤之義至大也。天地不相遇,則萬物不生;君臣不相遇,則政治不興;聖賢不相遇,則道德不亨;事物不相遇,則功用不成。姤之時與義,皆甚大也。

  《象》曰: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

  風行天下,無所不周,為君後者,觀其周遍之象,以施其命令,周誥四方也。風行地上,與天下有風,皆為周遍庶物之象,而行於地上,遍觸萬物,則為《觀》,經歷觀省之象也;行於天下,周遍四方,則為《姤》,施發命令之象也。諸象或稱先王,或稱後,或稱君子大人。稱先王者,先王所以立法制建國,作樂省方,敕法閉關,育物享帝皆是也。稱後者,後王之所為也,財成天地之道,施命誥四方是也。君子則上下之通稱,大人者王公之通稱。

  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

  姤,陰始生而將長之卦。一陰生,則長而漸盛,陰長則陽消,小人道長也,制之當於其微而未盛之時。柅,止車之物,金為之堅強之至也。止之以金柅,而又系之,止之固也。固止使不得進,則陽剛貞正之道吉也。使之進往,則漸盛而害於陽,是見凶也。羸豕孚蹢躅:聖人重為之戒,言陰雖甚微,不可忽也。豕,陰躁之物,故以為況。羸弱之豕,雖未能強猛,然其中心在乎蹢躅。蹢躅,跳躑也。陰微而在下,可謂羸矣,然其中心常在乎消陽也。君子小人異道,小人雖微弱之時,未嘗無害君子之心,防於微則無能為矣。

  《象》曰:繫於金柅,柔道牽也。

  牽者,引而進也。陰始生而漸進,柔道方牽也。系之於金柅,所以止其進也。不使進,則不能消正道,乃貞吉也。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姤,遇也。二與初密比,相遇者也。在他卦則初正應於四,在姤則以遇為重。相遇之道,主於專一。二之剛中,遇固以誠,然初之陰柔,群陽在上,而又有所應者,其志所求也,陰柔之質,鮮克貞固,二之於初,難得其誠心矣。所遇不得其誠心,遇道之乖也。包者,苴裹也。魚:陰物之美者。陽之於陰,其所悅美,故取魚象。二於初,若能固畜之,如包苴之有魚,則於遇為無咎矣。賓,外來者也。不利賓:包苴之魚,豈能及賓?謂不可更及外人也。遇道當專一,二則雜矣。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二之遇初,不可使有二於外,當如包苴之有魚,包苴之魚,義不及於賓客也。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二與初既相遇,三說初而密比於二,非所安也,又為二所忌惡,其居不安,若臀之無膚也。處既不安,則當去之,而居姤之時,志求乎遇,一陰在下,是所欲也,故處雖不安,而其行則又次且也。次且,進難之狀,謂不能遽舍也。然三剛正而處巽,有不終迷之義。若知其不正,而懷危懼,不敢妄動,則可以無大咎也。非義求遇,固已有咎矣;知危而止,則不至於大咎也。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其始志在求遇於初,故其行遲遲未牽,不促其行也;既知危而改之,故未至於大咎也。

  九四,包無魚,起凶。

  包者,所裹畜也。魚,所美也。四與初為正應,當相遇者乜,而初已遇於二矣,失其所遇,猶包之無魚,亡其所有也。四當姤遇之時,居上位而失其下,下之離,由己之失德也。四之失者,不中正也。以不中正而失其民,所以凶也。曰:初之從二,以比近也,豈四之罪乎?曰:在四而言,義當有咎,不能保其下,由失道也。豈有上不失道而下離者乎?遇之道,君臣、民主、夫婦、朋友皆在焉。四以下睽,故主民而言。為上而下離,必有凶變。起者,將生之謂。民心既離,難將作矣。

  《象》曰:無魚之凶,遠民也。

  下之離,由己致之。遠民者,己遠之也,為上者有以使之離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九五,下亦無應,非有遇也,然得遇之道,故終必有遇。夫上下之遇,由相求也。杞,高木而葉大。處高體大,而可以包物者,杞也。美實之在下者,瓜也。美而居下者,側微之賢之象也。九五尊居君位,而下求賢才,以至高而求至下,猶以杞葉而包瓜,能自降屈如此;又其內蘊中正之德,充實章美,人君如是,則無有不遇所求者也。雖屈己求賢,若其德不正,賢者不屑也,故必含蓄章美,內積至誠,則有隕自天矣,猶雲自天而降,言必得之也。自古人君至誠降屈,以中正之道,求天下之賢,未有不遇者也。高宗感於夢寐,文王遇於漁釣,皆由是道也。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所謂含章,謂其含蘊中正之德也。德充實,則成章而有輝光。

  有隕自天,志不捨命也。

  命,天理也。舍,違也。至誠中正,屈己求賢,存志合於天理,所以有隕自天,必得之矣。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

  至剛而在最上者,角也。九以剛居上,故以角為象。人之相遇,由降屈以相從,和順以相接,故能合也。上九高亢而剛極,人誰與之?以此求遇,固可吝也。己則如是,人之遠之,非他人之罪也。由己致之,故無所歸咎。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既處窮上,剛亦極矣,是上窮而致吝也。以剛極居高而求遇,不亦難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