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憤怒

2024-09-26 11:44:56 作者: 岸見一郎、周穎琪

  岸見一郎:剛才我們提到「憤怒」這個話題。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都必須避免發怒。只不過,剛才我也說了,源於名譽心的憤怒是有必要的。當自己的人權即將受到威脅,那就不可以保持沉默。不能有私憤,但必須要有公憤。從這一層意思上來說,不是所有憤怒都應該排斥。

  對眼前的人發泄的怒火是突發性的,非常單純。這種憤怒不會超出當下的場合。三木清認為,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這種憤怒是精神層面上的。我和三木清不一樣,並不贊同突發性的憤怒。

  與此相對應的是,三木清反對憎惡。因為憎惡是習慣性的。也就是說,憎惡會發展成一種針對一切的感情。憎惡是不需要理由的。

  仇恨言論就是這樣的。仇恨言論不針對哪個特定的人,而是憎惡「這個國家的所有人」。不是憎恨某個自己交往過的人,而是憎恨不確定的人。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憤怒也會變成習慣。如果一個領導不管員工做什麼都對他們發火,那他的憤怒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在有些情況下確實必須發火,但感情用事的發火是有問題的。明明只要條理分明地反駁對方就好,沒有必要感情用事。

  如果對方不在場,也能持續感到針對這個人的憤怒,那這就不是憤怒,而是憎惡。

  A:您為什麼不贊同突發性的憤怒呢?感情用事不是不可避免的嗎?

  

  岸見一郎:前面我也說過,突發性的憤怒並不能解決問題。有人認為,如果表露出憤怒,對方就會心生恐懼,會無可奈何地接受自己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對方聽從了自己,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就算產生了憤怒,也不代表可以發火。有人在衝動之下殺了人,卻說這是因為他感到憤怒,沒有辦法,你也能贊同嗎?

  A:這的確沒法贊同。所以,日積月累的憤怒就會變成憎惡嗎?

  岸見一郎:不,這是兩回事。憤怒並不一定會變成憎惡。

  A:那憎惡是怎麼產生的呢?

  岸見一郎:最初可能只是憤怒,是對某個人抱有不滿或者負面的感情。但後來在自己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形象,變成了對這個形象抱有負面感情。

  C:虛構的形象開始不受控制了是吧?

  岸見一郎:有的領導會對員工抱有憎惡情緒。不管員工做什麼,領導都覺得火大。員工對領導也會有同樣的情況。

  其實,對方可能並不像自己想的那樣壞,但一旦心中的負面形象形成,那麼從今以後,無論是在工作場合發生的事情,還是只打了個照面,都只會增強這種負面印象。再看待這個人的時候,就只能從他身上找出有助於強化負面形象的因素。

  就像這樣,持續認為這個人果然不行的話,就不能說是憤怒,而是憎惡了。

  這樣的想法會持續不斷地湧現出來:「都是因為這個人在,我才不能開心地工作。」但是,如果一個人能止步於憤怒這種僅限於當場的感情,那麼在必要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針對某種言論本身做出反駁,但決不會針對對方的人格產生「這人真討厭」的想法。

  因此,如果你的領導對你很過分,攻擊你的人格,讓你覺得討厭,那麼你也有可能在對領導做著同樣的事情。

  員工也不應該攻擊領導的人格。領導針對每一件員工搞砸的事情,要求員工改進是理所當然的。如果領導的批評沒有錯,那就只能去接受,而且必須去努力改變。

  被領導人身攻擊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比如被說「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之類的。但實際上,員工對領導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這是不對的。因此,如果覺得領導這個人很討厭,那就已經超出了憤怒的範圍,而是憎惡了。

  改變世界的第六十一步

  不要混淆憤怒與憎惡。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