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產生於人際關係中
2024-09-26 11:42:55
作者: 岸見一郎、周穎琪
岸見一郎:關於不安,我們還必須思考一點。不安不是單單一個人自己的內心就能產生的現象,而是在人際關係中產生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人際關係之中。不安是一種指向某個人的情緒。阿德勒把這裡說的某個人叫作「對象」。
A:憤怒之類的其他情緒也是這樣嗎?為什麼呢?
岸見一郎:憤怒也是一樣的。無論是憤怒還是不安,都是為了促使他人行動。
A:「促使他人行動」是什麼意思?
岸見一郎:如果一個人感到不安,別人肯定沒法放著他不管吧?還有,如果有人對自己發脾氣,自己可能會因為害怕而聽從對方。
C:我工作的地方就有這樣的人,感情用事,亂發脾氣,周圍的人都很怕他。但是,人發脾氣或發泄其他情緒的時候,能意識到自己的這種目的性嗎?難道不是一不留神就發怒了嗎?
岸見一郎:沒錯,阿德勒說這就是「有計劃的」。比如,有的人在氣頭上會破壞東西,但不會破壞自己真正珍惜的東西。那些喝了酒就說自己什麼都不記得了的人,也是騙人的。
A:記得我小時候在夜裡醒來,看到父母不在身邊就會哭。我以為這是因為自己感到了不安。這種不安也有目的嗎?
岸見一郎:小時候的你,是為了什麼而哭的呢?
A:我也不知道。
岸見一郎:你當然不知道。如果問一個人他哭的「目的」是什麼,對方通常答不上來。假設你現在處於同樣的情境下,設想一下你就明白了。現在的你不會再哭了吧。
A:哭的目的,是為了呼喚父母到自己身邊。是這樣嗎?
岸見一郎:是的。但是,感到不安又是「為什麼」呢?
A:因為父母不在自己身旁。
岸見一郎:並不是這樣。感到不安是為了哭。
A:為了哭所以感到不安,為了呼叫父母所以才哭,是這樣嗎?
岸見一郎:就是這樣。孩子哭了,父母肯定不會不管。他們會立刻來到孩子身邊,說著「沒事吧」「別擔心」之類的話,拼命地安撫孩子。
要問「為什麼哭了」「害怕什麼」,說不定會得到「因為太黑了」這樣的回答。但是,如果真的是因為怕黑而感到不安哭了起來,那自己去打開燈就可以了。
然而,恐怕就算開了燈,不安也不會消失的吧。不安的「原因」,並不是一個人在一片漆黑中睡覺這件事,而是為了讓父母來照顧自己這個「目的」,才製造出了不安這種情緒。為了讓父母來照顧自己才製造出不安情緒,這個思路才是合理的。
因此,就算房間裡亮起來,孩子還是會抓著父母不放。不能因為周圍亮了,就放棄不安。想想不安的目的,就會理解孩子的行為了。
只要弄清不安背後的緣由,就會明白其實不哭也是可以的。
A:那應該怎麼做呢?
岸見一郎:你想要怎麼做呢?
A:想要父母陪在自己旁邊一起睡。
岸見一郎:那麼用語言表達出來就好了,不哭也可以。
我認識一個年輕人,他從中學時就開始在家閉門不出,已經十年了。當得知母親想要去做諮詢後,他就訴苦說自己感到不安。他說,你去做諮詢的時候,我可能會去死。這樣一來,母親在做諮詢的時候,就會對孩子擔心得要命。
這個年輕人感到不安的目的是很明顯的,就是為了把母親留在自己身邊。如果父母不予回應的話,他恐怕會做出更過激的行為。
但是,如果想要父母待在自己身邊,直接說「可以陪在我身邊嗎?」不就好了。「希望你能陪著我,今天就不要去做諮詢了吧。」如果能像這樣直接用語言表達出來,不安的情緒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改變世界的第十九步
不要用情緒去控制他人,要用語言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