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不等於本質
2024-09-26 11:42:40
作者: 岸見一郎、周穎琪
A:總之,是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活著,決定了人能不能幸福生活,能不能真正變強大。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岸見一郎:沒錯。
A:但是我覺得在這個國家,很多人的成長環境是以他人為中心的。我上中學的時候是網球部的成員,每次快要輸掉比賽的時候都會肚子疼。
岸見一郎:這是因為你覺得必須拿出成績來才行吧。畢竟老師和學生都是在這種觀念下被培養出來的。
人生就是會經歷失敗。體育比賽就是會有輸有贏。我希望大家成為這樣的人:做不到的事情就必須承認自己做不到,如果有必要的話,要連道歉也做得到。
然而,現在的社會不是這樣的。首先,成年人就沒有做到這一點。身為一國首腦的人,甚至在做完全相反的事情。
A:做什麼事情失敗了,或者有什麼事情做不到,周圍的人就會認為你沒有價值。如果一直被這樣對待,人是很難繼續保持自信的。
岸見一郎:他人的評價,與自己的價值或本質沒有任何關係。
他人會對你做出「你這個人怎麼這麼不行啊」之類的評價。年長者覺得,年輕人受過這樣的批評式激勵,就會努力,因此會特意說討人嫌的話。「你這傢伙已經沒救了」「你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啊」,年長者會這樣說。
但是,這些話只不過是某個人對你的評價而已。我們必須明白,某個人的評價,並不會左右自己的價值。
找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在這個過程中總會受到指摘。接連幾天受到指摘的話,肯定會泄氣。然而,那只不過是公司對你的評價罷了。你自己的價值並不會因為這種評價而下降。你只不過是被人評估為「公司不需要」罷了。
雖然只要是工作就會受到評價,但這種評價並不可靠。我認識一位編輯,一進出版社就做出了暢銷書。但後來我打聽了一下,才知道這位編輯參加過好幾家出版社的考試。其實,很多公司沒有看人的眼光。
如果公司看人有眼光的話,那麼哪怕對五年、十年都沒做出什麼特別成績的員工,也不會做出辭退處理。剛才我也說過,儘管現代社會追求的是即時戰鬥力,用人單位也必須能去評估員工身上的可能性。
我一直都跟年輕人說:年長者說你不行,你肯定不好受,但你一定要知道,他們的評價可不一定合理。
不過,我們要能夠下定決心:「世界上一定有人能發現自己的能力。為了等到那個人,現在先磨鍊自己,努力去做現在的自己能做到的事。不要每天稀里糊塗地過日子。」
我聽說,有的公司不管員工的能力和期望如何,都一定會讓他去做一下特定部門的工作。我認識的一個年輕人,他進出版社以後等了好幾年,終於得以進入編輯部,但才編輯了幾本書,就因為公司的安排調去了別的部門。他對此非常不情願。
就像這樣,年輕人都會經歷不如意的事。這種時候,我希望大家能明白,這只不過說明「自己沒有得到公正的評價」,只要自己繼續努力,就總會遇見公正評價自己的人。
而且還有一類人:他們就算碰上了不得已的調動,也會把這件事當成一個機會來利用。我剛才說的那個人調動以後,和海外打交道的工作增加了,學生時代學習的中文用上了,他開始覺得和海外公司的交涉變得有趣起來。
A:也就是說,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評價一喜一憂,對吧?但我擔心像有這種自信的人,難道不會變得傲慢,或者變得不會反思自己嗎?
岸見一郎:剛才那樣的話,我只會對那些自我評價比較低的人說。「被討厭的勇氣」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有點一意孤行的意思,但這並不是說可以去做惹人討厭的事情。
聽到「被討厭的勇氣」這樣的說法,不考慮他人感受的傲慢的人會理解為:「只要我願意,我說什麼話都可以」「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只要貫徹自己的想法就好」。他們會做出這樣的解釋。但是,這樣的人本來就不需要「被討厭的勇氣」,且不能有「被討厭的勇氣」。
是這麼一回事:我想對一直以他人為中心活著的人說,該說的話就要說出來,不要害怕被人討厭。我希望這些人能有勇氣好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不要讓別人決定自己的人生,要有勇氣活出自己的人生。雖然提出自己的主張可能會造成意見分歧,但請不要害怕被人討厭。
這些話的大前提是,人必須首先是謙虛的。人必須時刻意識到「有可能是我錯了」。所以,毫無來由的自信是不可取的。至於不自信的人,完全不用擔心他們會產生這樣那樣的誤會。但如果百分之百的人都對自己有負面評價,那麼他人的評價就有可能是正確的,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
因此,他人的評價並不是無足輕重的,我們有必要時不時回顧一下自己。只不過,就算是百分之百負面的評價也有可能是錯誤的。他人的評價並不能改變你的根本價值。
我希望年輕人有氣勢,能夠說得出「大叔們靠邊站,接下來是我們的時代」這種話。就算地位更高的人不理解你也沒關係,不要去迎合他們。
改變世界的第十四步
不受好評,也並不能降低你的價值。
[1] 動線是建築與室內設計的用語之一。在店鋪、商場等商業地產中,指的是通過建築布局,讓顧客自然走動、購物的線路。好的動線設計可以誘導顧客選購商品,更好地促進商品交易。——譯者注(本書注釋如無說明,均為譯者注)
[2] 1903年5月22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的學生藤村操(1886—1903)在日光國立公園的華嚴瀑布投水自殺,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自殺前藤村操在旁邊的樹上刻有一篇辭世文《崖頭之感》:「悠悠哉天壤,遼遼哉古今。小小五尺之軀,想不透如此大哉問,霍雷肖之哲學有多少權威?萬物之真相,一言以蔽之,曰『不可解』。心懷此恨,煩悶,終決一死。既立崖頭,心中了無不安。始知,世間最大悲觀、最大樂觀,實為一致。」
[3] 「猴學」這個詞由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前所長河合雅雄(1924—2021)創立。河合雅雄通過對猴子的觀察,不斷思考著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4] 《日本刑法典》第二百零二條規定:教唆或者幫助他人自殺,或者受他人囑託或得到他人承諾而殺之的,處六個月以上七年以下懲役或者監禁。
[5] 指的是2016年7月26日凌晨,日本一男子持刀闖入神奈川縣相模原市一家殘障人士療養院殺死19名殘障人士,並導致25名殘障人士受傷的事件。嫌疑人在接受審訊時表示,「殘疾人之類的最好都消失……現在把他們殺死是在拯救他們」。
[6]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理解人性》《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