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其實很好懂> 第七十四章 要想讓人怕死,就讓他好好活著

第七十四章 要想讓人怕死,就讓他好好活著

2024-09-26 11:40:53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①?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②者吾得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③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④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注釋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陳景元說:「不畏死有二義,達者得其常理而不畏死,愚者失其常理而不畏死。」常理是什麼?生存、生活、真理而已。

  ②為奇:奇,奇詭,為奇指為邪作惡的行為。

  ③司殺者:這裡指天道,專管殺人的。劉驥說:「司殺者,造化也。萬物之自生自殺,有造物者主之,不假人手。」

  ④大匠:木匠,這裡喻指道。

  譯文

  人民不怕死,還能用死亡恐嚇他們?如果人民怕死,那捉拿幾個為邪作惡的人殺掉就好,看誰還敢為非作歹?經常有違背道的人被道所殺,如果你「替天行道」,就如同代替木匠去砍木頭。代替木匠砍伐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的。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度陰山曰

  想讓光腳的怕穿鞋的,那就想辦法讓光腳的穿上鞋。

  前209年農曆七月,一支奉命去駐守漁陽(北京)的九百名民工,被持續的大雨困在了大澤鄉(安徽宿州埇橋區西寺坡鎮),此時離規定抵達漁陽的日子越來越近,雨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大家都知道一定遲到。而大秦帝國的法律嚴苛,倘若遲到就要斬首。

  民工頭陳勝和二把手吳廣在雨夜商議說:「即使現在雨停,我們也不能按時抵達,終究是個死。與其等著辛苦趕過去被處死,不如造反,或許還能拼出一條活路來。」

  吳廣點頭同意說:「去了是死,造反也是死,不如選擇造反,死得也不窩囊。」

  於是二人偷偷準備,在大雨最猛烈的那天,以監督官的名義集結隊伍,說要去漁陽。民工們怨聲載道,陳勝趁機斬殺監督官,發表造反宣言說:「我們已經耽誤行程,即使抵達漁陽也不能免死。與其這樣,還不如造反,或許可以光宗耀祖。大家想想,總有人認為那些王侯將相,從出生就享盡榮華富貴,難道是註定的嗎?而我們來到世界上就是朝夕不保,同樣都是人,難道他們就天生比我們高貴?」

  這番話激起了眾人的求生欲和壓抑多年的情感,於是他們揭竿為旗,斬木為兵,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開始。後來雖然失敗,但動搖了秦帝國的根基,撬開了秦帝國滅亡的墳墓。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農民起義,它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後一次。在之後的兩千多年帝制時代,農民起義不絕如縷,成為糟糕王朝統治者最頭痛的問題。許多統治者都搞不明白一件事,那些在平時看起來人畜無害、懦弱無能的平民百姓,為什麼會突然不怕死地造反。

  俗話說,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乎?任何動物都有怕死的基因,這是動物們與生俱來的,人更是如此。那麼,在什麼情況下,人居然改變了與生俱來的本能而變得不怕死了呢?

  大體而言,人在三種情況下是不怕死的:第一,對生活沒有任何指望時;第二,擁有價值觀並能升華價值觀時;第三,不想窩囊地死。

  第一種不怕死的人在對生活沒有任何指望時,會選擇不由自主地活著或者不由自主地死去。《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費蘭克爾是心理醫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送到集中營里,那裡常常有人自殺。後來他發現,若想挽救這些自殺者,必須讓他們認識到生活有指望,也就是說,讓他們牽掛一件事,擁有明確的目標,激起他們的希望。

  第二種不怕死的人是擁有正確的價值觀,當他們認為可以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時,他們絕不會恐懼死亡。

  而第三種人則是如陳勝吳廣這樣的人,不想窩囊地死掉,希望能換個活法,殺出一條生路。即使殺不出來,也沒有關係。

  老子所說的「民不畏死」的民,其實包含了以上三種人。按照老子思想,人來到世界上,就應該壽終正寢,而不是橫死。但對生活沒有任何指望的人選擇自殺,雖然沒有死在當政者的手中,卻很大程度上是當政者逼迫的。至於如陳勝、吳廣那樣的「亡命之徒」,還有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都是橫死,而非自然死亡。

  老子說,任何人的生命都應順應自然、順理成章地生,自然地死去。即是說,每個人的生死都屬於天道管轄範圍。而主動結束生命和被動結束生命都不符合天道,被動地被他人結束更是如此。比如那些斬殺百姓的集權者,他們竟然「替天行道」,提前結束人的生命,這叫截和。代替木匠去砍木頭,註定會傷到自己的手。

  當一個人不畏懼死亡時,你還用死亡來威脅他,這是飲鴆止渴。想讓一個「亡命之徒」乖乖聽話,不是用死亡來威脅他,而是要用死亡的對立面生存來解決他。當你讓一個人吃飽喝足,略有財產時,你就會發現,他非常恐懼死亡。對於恐懼死亡的人,治理起來當然輕而易舉了。

  這就是老子的辯證法:若要讓人恐懼死亡,別在死亡上下功夫,而是在死亡的對立面——生存——上下功夫。一個人生存得越好,就越恐懼死亡。此時用死亡威脅他時,他必恐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