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道德經》其實很好懂> 第十八章 越缺什麼,就越會炫耀什麼

第十八章 越缺什麼,就越會炫耀什麼

2024-09-26 11:38:10 作者: 度陰山

  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①;智慧出,有大偽②;六親不和,有孝慈③;國家昏亂,有忠臣④。

  注釋

  ①大道廢,有仁義:大道,老子想像出的最初社會中人和人沒有矛盾,沒有鬥爭,大家處於自然、自由的狀態,它是老子理想社會的最高原則;仁義是儒家的旗幟,仁是愛人。大道如同太陽,仁義如同燭光。太陽在時,燭光微乎其微不可見,太陽消失,才見燭光。老子不是拒絕仁義,他提倡的「慈」就是「仁」,他提倡的「果」就是「義」。蘇轍說:「大道之隆也,仁義行於其中,而民不知。道既廢,而後仁義見矣。」

  ②智慧出,有大偽:李隆基說:「用智慧者,將立法也。法出而奸生,則有大偽矣。」

  ③六親不和,有孝慈:六親,即父子、兄弟、夫婦。黃茂材舉例說,舜的老爹、繼母總想害死舜,舜總是以仁心對待,大家這才知道了舜是大孝子。

  ④國家昏亂,有忠臣:黃茂材認為,商紂王時代昏亂,才有比幹這樣的忠臣。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譯文

  大道破壞,社會出現矛盾和鬥爭,才有了拯救這些弊病的仁義;出現矛盾和鬥爭後,人們就需要用小聰明取得勝利,小聰明的出現帶來了欺騙、奸計等詐偽;六親之間出現了矛盾,才有人要求父慈子孝;國家混亂後出現「不忠」現象,才有了所謂的「忠臣」。

  度陰山曰

  魏斯(魏文侯)常常和大臣們飲酒談國事。一次,他喝多後感慨道:「我怎麼就沒有豫讓那樣的臣子呢?」

  豫讓是晉國權臣智伯瑤的家臣,智伯瑤被趙襄子擊殺後,豫讓多次刺殺趙襄子欲為主人報仇,是被司馬遷高度讚許的人臣之一。

  魏斯才發感嘆,大臣蹇重馬上說:「大王,您應該罰酒一杯。」

  魏斯很奇怪地問:「為什麼?」

  蹇重回答道:「命運好的父母不知孝子,有道的君主不知忠臣。大家知道豫讓是傑出的臣子,說明他的君主不怎麼樣,您覺得呢?」

  魏斯恍然大悟,自罰一杯後說道:「沒有管仲那樣的臣子,才會有豫讓那樣的功勞。」

  魏斯的意思是,如果有管仲這樣的臣子在,就不可能發生君主被殺的情況。君主不被殺,當然就不會出現豫讓復仇的事,自然不會有刺殺的功勞。

  與「蹇重論」類似的是魏徵的「良臣忠臣論」。魏徵對李世民說:「古代堯和舜的臣子稷和契是良臣,而商紂時的比干則是忠臣。良臣不只會使自身享有美名,還會讓君主有好聲譽,從而讓國家昌盛。忠臣不但會有殺身之禍,也會讓君主落得一個昏庸殘暴的罪名,最終,國破家亡。」

  在老子看來,自然而然的事物如果被我們特意強調、高度關注,那就證明從前的平衡狀態已失衡。

  蹇重說,命運好的父母不知有孝子,有道的君主不知有忠臣。反之,一旦到了孝子被我們高度關注、忠臣被我們特意強調時,那一定是忠孝的德行嚴重衰退,失去平衡了。忠孝的德行衰退,強調忠孝的那些人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另一些人專制。這是非常恐怖的事。

  知曉一個人或社會本質的最佳方法,就看他在高度強調什麼、炫耀什麼。他越是炫耀什麼,意味著他越缺什麼。

  前面我們談到過,老子的辯證法本身就是一種頂級智慧,將它運用得當,其效如神,劉備就是這方面的高手。

  著名的長坂坡之戰中,劉備兵團慘敗於曹操,他本人僅率二十餘人逃離戰場,而他的夫人和唯一的孩子阿斗被困曹營。此時,大將趙雲義無反顧地返回戰場。如你所知,趙將軍在亂軍之中殺進殺出七次,救出了老劉的夫人和阿斗。

  當趙雲抱著阿斗衝出重圍,把他交給劉備時,劉備突然把阿斗丟到地上說:「為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眾人都被感動,尤其是趙雲,從此對劉備是死心塌地,絕沒有半點非分之想。劉備這一舉動為我們創造了一句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趙雲七進七出亂軍救出劉備唯一的孩子,劉備當時拿不出讓趙雲感動的賞賜。如果按直線思維,劉備讓趙雲坐二把交椅都不為過。劉備必須獨闢蹊徑「賞賜」趙雲,於是老子的辯證法登台:用自己最愛的兒子和趙雲的功勳比對,摔最愛的孩子就是給趙雲最大的封賞!

  如果直線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曲線式的對比,就能毫不費力地解決問題,這就是老子辯證法的神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