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顧誠明清史大全集(全六冊)> 關羽是怎樣捧起來的[11]

關羽是怎樣捧起來的[11]

2024-10-09 12:08:16 作者: 顧誠

  在我國封建時代,有兩個最吃得開的人物,就是孔子和關公。各地祭祀孔子的廟宇稱為文廟,關帝廟稱為武廟。他們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兩個護法神。用意是文以治國,武以安邦,文武合璧,相得益彰,可以保佑統治者們長治久安。年紀大一點的人都知道,過去走過任何一個較大的城鎮,總有一座關帝廟。裡面的塑像大抵有三個,中間坐著的紅臉綠袍大漢就是關羽,姿勢是一手捋著長髯,一手持書一卷,表明正在聚精會神地讀《春秋左氏傳》。兩旁侍立的一個白面書生模樣的是關平,另一個皮膚黝黑手裡拿著青龍偃月刀的則是周倉。這種場面現在已經不大容易看到了,但是在幾十年以前還是司空見慣的。

  魯迅先生說過,孔子是由權貴們捧起來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關公。讀一讀《三國志》里的記載,關羽不過是一員比較平凡的將軍。作為劉備麾下的大將,他當然也有些過人的地方。例如斬袁紹的大將顏良於萬軍之中,說明曹操的謀臣程昱等人說他和張飛是「萬人敵」並不是溢譽。刮骨療毒時仍然是飲酒吃肉,言笑自若,在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也算是歷史上的一件美談。棄曹歸劉,也說明他不忘舊恩,對劉備是忠心耿耿的。可是,就將才來說,他同我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軍事家相比,無疑是略遜一籌。拿鎮守荊州來說,這是關係到蜀漢發展前途的一項重要使命。由於他對外缺乏戰略眼光,絕婚辱使,得罪了孫權;對內又盛氣凌人,不能搞好內部團結。終於辜負了劉備的委託,失掉了荊州,自己也被孫權的軍隊擒斬於臨沮。

  關羽的本來面目大致就是這樣。在他死後的700多年裡,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只是保持著《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里同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平起平坐的地位。就事跡而言,還不如排在這五虎大將最後一名的趙雲。

  關羽被抬起來,是相當晚的。宋朝大中祥符年間,由於契丹族的進犯使漢族統治者遇到嚴重威脅,關羽就在當時的政治需要下開始交上了好運,被追封為忠義神武王。這以後封號經常變換。我不想占用過多的篇幅為關羽的「發跡史」列出一個年譜,只選擇一些重要的勾畫一個輪廓。宋徽宗宣和年間,金人南侵,關羽又被抬了出來,改封為義勇武安王。宋室南渡後,高宗建炎二年封為壯繆義勇王。元代加封為顯靈威勇武安英濟王。大概就是從這時起開始塑像祭祀,一些封建文人也著手把關公的事跡和靈異編輯成書。明朝初年朱元璋在位時期統治力量較為穩固,希望關公保佑的心情自然不那麼急切,所以關羽的封號又降回三國時期的舊稱——漢壽亭侯。明中期以後,隨著整個封建地主統治階級趨於沒落,關羽的地位卻迅速上升。嘉靖中恢復了宋徽宗時的義勇武安王稱號。神宗萬曆十八年加封帝號,四十二年十月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關聖帝君。據福王朱常洵(就是李自成起義軍1641年攻克洛陽時處死的那個福王)在《序刻洛陽關帝廟簽簿》中說:「前歲,關公以單刀伏魔於皇父宮中,托之夢寐間,果驗。是以大隆徽號,由是敕聞天下而專顯之。」可見,關羽被推崇為神力非凡的主管「三界伏魔」事務的帝君是在萬曆末年搞起來的。清代順治九年敕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康熙時改封為協天伏魔大帝;雍正時覺得光是尊崇關羽本人還不夠,於是追封關帝三代為公爵,並且再一次下令全國各州縣一律建專祠春秋祭祀。乾隆時又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到了咸豐年間,由於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民族危機逐步加深,國內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愛新覺羅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關公的地位也就越抬越高。「護國」「保民」「加封三代為王」等尊號紛至沓來,達到了空前的頂點。

  查考一下關羽被神化的過程是很有意思的。它說明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可以把一個本來比較普通的人物抬入雲霄,讓人們頂禮膜拜。

  為了抬高,就百般地美化。明清時期各種稗官野史里「關公顯聖」的記載屢見不鮮。《三國志》引《江表傳》說「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看來只是一般愛好者的水平。後來的封建文人忘了關羽「驕於士大夫」的記載,反而戰戰兢兢地獻上「志在春秋」的大匾,謬引為知己,連塑像時也硬給這位武將手裡塞進一本《左傳》。

  為了抬高就竭力地捂,不准談關羽的失策和毛病。連他的覆軍失地也在忌諱之列。這就是俗話所說:「只講過五關斬六將,絕口不提走麥城。」

  抬的本意是嚇唬對方,愚弄人民,給自己壯膽。有時卻因為抬得昏頭昏腦,把自己也嚇倒了。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皇帝身邊的侍衛由於頗得聖心被加恩任用為荊州將軍。朝命下達之後,賓客盈門祝賀。不料這位新任的荊州將軍卻嚇得大哭,把來賀者弄得莫名其妙。再三請問,才說:「我為朝廷效勞多年,本想博得個榮妻祿子,沒想到派我到荊州去。這地方關瑪法(據說滿語「瑪法」是祖爺的意思)都守不住,皇上讓我去不是要我的命嗎?」這個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至少反映了當時一些人的精神狀態。

  歷史已經證明,統治者拼命抬高關羽,不是表明他們力量的強大,而是證實他們的虛弱和腐朽。為了逃脫自己覆滅的命運,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關帝顯靈」。結果總是事與願違,被神話的關羽並起不到人們寄予希望的那種神奇的作用。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偶像化了的關羽終於隨同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而從那高高的寶座上摔了下來。「神鬼無靈香火衰」,明清以來各地奉敕命建立的關帝廟由於無人問津逐漸傾廢了。現存的一些關帝廟大抵改作了小學、街邊工廠或者居民住宅。

  

  那麼,關羽從神聖的寶座上摔了下來是否粉身碎骨、蕩然無存了呢?並不是。摔碎的只是統治者出於自己利益給他加上的神聖光圈。關羽其人的功過是非仍然回復到他本來的面目中留待我們去分析評價。於是,我把關帝君等一套虛幻的東西推到一邊,重新捧起了《三國志》。

  (原載於《蒲公英》雜誌,1979年第5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