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藝術

2024-09-26 10:40:56 作者: 羅振宇

  美是什麼

  靈感好像非常神秘,即使是藝術家也做不到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那它到底是什麼?朱光潛先生說,其實就是人的潛意識活動。

  我們經常說「距離產生美」,離我們遠的東西才可能是美的東西,這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

  比如,有一次我從北京到桂林玩,跟當地的船夫聊天,我就誇他們桂林好,住在這裡很幸福。沒想到他說:「你在這裡住一輩子試試?我倒是覺得你們北京挺好的。」

  所以有人就說了,所謂旅遊,就是一群在一個地方住膩了的人,跑到另外一群人住膩了的地方去感慨「真美」。這不就是距離產生美嘛。

  但是,我總是感覺這話沒說透。第一,多遠才算遠?我身邊的美女,我也覺得很美;我掛在家裡的畫,我也覺得很美;第二,遠在紐約的髒亂差街道,我眼裡看來,還是覺得髒亂差。

  看來,「距離產生美」不是一個真正有洞察力的表達。

  最近,我在看朱光潛先生的《談美》這本書時,才找到了精確的表達——脫離現實用途才叫美。真正產生美的,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和你實用性上的距離。

  城裡人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覺得美,是因為他們不靠山和水吃飯。如果是當地鄉下的農戶看到同樣的景色,想到的卻可能是翻山越嶺的勞累、耕作的辛苦和對收成的擔心。這個時候,美感也就沒有了。

  更典型的例子是語言。為什麼中國產品經常會用英文字母做品牌名字?過去我們都覺得這是因為崇洋媚外。為什麼很多外國人會在身上做一個中文的文身?過去我們都覺得這是中華文化有魅力。其實,用朱光潛先生的這個美學理論,可以有另一種解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我們中國人聽到有人在說中文的時候,會立刻不可遏制地去理解其中的含義,它是實用的。所以,我們永遠沒法欣賞中文的語音美還是不美。

  當企業在設計log o時,如果用英文字母,就是在利用我們對於外文的陌生感。它不實用,所以人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字母的形態、輪廓等設計元素上,設計的美感會就突出了。反過來,西方人在自己身上文幾個漢字,也是一個道理,脫離實用性,讓美感凸顯出來。

  如果繼續追問,為什麼脫離實用性就有美感呢?所有物種,產生一種感情,都不會是沒有作用的,都對它的生存繁衍有實質性的好處。

  一種生物,在大千世界中能夠利用到的資源是很少的。但是,對那些它暫時用不到的、脫離了它當下實用性的資源,它必須有一種感應的能力,讓它不脫離自己的視野,能對自己保持誘惑,作為備用資源。

  這種能力對生物的生存當然有好處,這就是最原始的美感。為什麼齊白石說,畫畫是「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就是這個道理。太不像的畫,脫離了人的感應能力,是瞎畫,是欺負大家。太像某個東西,像到讓大家感覺很實用,又媚俗了,沒有了美感。有美感的東西,是在似與不似之間。

  這樣想,我心裡又解開了一個疑團。很多人說,藝術就是純粹的藝術,沒有實用性。其實,按照我們剛才說的這個理論,藝術和審美確實沒有切實的、當下的實用性。但它是實用性的預備,它在衡量我們對於大千世界本身、對眼下實用之外的資源的感應能力。只要稍稍放開視野就會知道,這種能力對我們的生存其實更為重要。

  朱光潛先生這本小冊子《談美》給我的第二個啟發是,藝術不僅是精神世界的事,它更是身體的事。這個說法可能有點奇怪,藝術難道不是一種精神文化活動嗎?其實不然。任何藝術都是一種身心合一的活動,包含種種身體的習慣和記憶。學習一種藝術,就是通過反覆練習掌握其身體的技巧。比如,書畫家揮動手臂的運筆技巧遠超一般人,鋼琴家的手指格外靈活,舞蹈家身體各部位的活動能力令人嘆為觀止,等等。

  那你可能會說,寫詩總算是純粹的精神活動了吧?不對,就連詩歌,其實也是一種身體的運動。所謂詩歌的氣韻,說白了,就是喉舌的運動給人帶來的氣息感受。詩歌的節奏感,正來自於人的呼吸有節奏感。詩歌不能默讀,而一定要大聲朗誦,因為只有通過全身心的運動,才能再現詩人創作時的完整身體活動,充分感受到詩歌內在的音律之美。

  我有一位指揮家朋友叫余璐,他跟我講,如果純粹講音樂的技巧,十幾歲的孩子就可以練到純熟,但是為什麼器樂演奏家往往要到四十歲之後才功成名就呢?因為他對音樂的理解,還有他的身體對音樂的表現力需要到那個歲數才能出得來。器樂家在演奏的時候,他的身體表現力本身就是音樂的一部分。

  朱光潛先生的《談美》給我帶來的第三個啟發,就是靈感的本質。靈感好像非常神秘,即使是藝術家也做不到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那它到底是什麼?朱光潛先生說,其實就是人的潛意識活動。

  當人思考某個問題或者從事某種創作時,大腦會同時開動意識和潛意識。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意識層面遇到了種種阻礙,思考沒有結果,只好放棄。這時,從人的主觀感受來看,思考陷入停滯或困境。

  但是這時候潛意識並沒有停止活動,甚至可能在高度興奮地活動——人自己感覺不到而已。這就像是計算機的多程序運算,你在專心處理文字,後台的殺毒程序在幫你默默地監控網絡環境,殺毒、查木馬。

  於是,在某個你自己也想不到的時刻,潛意識思考就會突然有了結果。這個時候,藝術家就感覺靈感來了!

  理解了大腦活動的這個機制,對我們的日常學習其實也有幫助。還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一個考試技巧。考語文的時候,發下卷子,先看最後一道作文的題目,然後丟開去做前面的題目。

  不要以為你沒有在思考作文,你的潛意識一直在替你打腹稿。等你把前面題目做完了,這個時候再寫作文,你會發現效率高很多。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啟發,後來我工作的時候,如果一時間很多事忙不開,我都會先抽時間了解一下,那些沒時間處理的事到底是什麼,然後丟開。我心裡知道,我雖然還沒空處理這事,但是我的潛意識早就在忙開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