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24-09-26 06:22:38 作者: 吳思

  陝西糧道的日常工作是收發軍糧。發放軍糧的程序中包含了重大的利害關係,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就是糧食質量。這方面的衝突,張集馨剛剛到任就領教了。

  張集馨的前任叫方用儀,為人貪婪,卸任前他的子侄和家人在大雁塔下的市場上買了四千石麥殼攙入東倉。這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如果用這批麥殼替換出小麥賣掉,用載重量三噸的卡車運,大概要裝一百車,價值高達數十萬人民幣。按說,規模大了便難以掩人耳目,作弊也就不容易得逞——後任不肯替前任背這麼大的黑鍋,聽到風聲後通常會拒絕簽字接手。但是與張集馨辦理交接手續的不是方用儀本人,而是代理督糧道劉源灝。代理督糧道是公認的發財機會,如果劉源灝和方用儀辦交接手續的時候拒絕簽字,顯然會失去這個好機會,於是他簽了字,方用儀作弊得逞了。我估計方用儀所以敢如此大規模作弊,正因為他算透了劉源灝的心思。當時有一個流行比喻,叫做「署事如打搶。」署事就是代理的意思,連打帶搶則是標準的短期行為特徵。這個比喻所描繪的可以叫「署事潛規則」。

  張集馨到任後訪知此事,便拒絕從劉源灝那裡接手簽字。劉源灝苦苦勸說,說倉糧肯定沒有其他方面的虧損短缺的問題,再說方用儀已經回了江西老家,還能上奏皇帝將他調回來處理此事麼?細品劉源灝說服張集馨的理由,其中包含了一個暗示:如果漏洞確實就這麼幾千兩銀子,為了等待方用儀回來重辦交接,公文往來加上路途花費的時間恐怕需要好幾個月,張集馨因等待而蒙受的物質損失恐怕還要超過這幾千兩銀子。如果再算上得罪人的損失,算上在官場中不肯通融的名譽損失呢?換句話說,等待公事公辦的代價太大,不值得,還是認帳合算。張集馨果然被說服了,認了帳。由此反推回去,方用儀離任前決定摻一百卡車麥殼,而不是五十卡車,也不是二百卡車,這分寸實在拿捏到了老謀深算的水平。

  

  按照常規,滿營八旗的官兵每個月分八天領糧。到了領糧的日子,張集馨叮囑部下說:我這是初次放糧,絕對不許像方用儀任上那樣摻假,讓眾官兵輕視我,以後的公事反而不好辦。他指定用好糧倉放糧。

  領糧的官兵們來了,他們早就知道方用儀摻麥殼的事,警惕性很高,斷定倉吏帶他們去的倉是麥殼倉。倉吏極力辯解,官兵更加懷疑,「圍倉大嘩」,堅決不肯在張集馨指定的糧倉領糧。於是糧道方面請官兵自己指定倉庫,沒想到官兵們指定的倉庫,恰好是摻了麥殼的倉庫,開倉一看,官兵們臉色變了,開始互相抱怨。張集馨下令打開剛才指定的倉庫讓他們看,裡面裝的果然是圓淨好麥。最後張集馨下令把這四千石麥殼篩了出去,鋪在糧倉的路上,解除了眾兵的懷疑。

  八旗的驕兵悍將並不是好惹的。激軍隊鬧事,在任何時代都是很難遮掩的大罪過,糧道不能不小心伺候。

  按照程序規定,八旗每月領米之前,糧倉要派官員將米樣送到將軍那裡檢驗。這裡說的將軍是各省駐軍的最高領導,省軍級幹部,糧道的伺候對象。他對糧食質量的態度,對領取糧食的官兵影響極大,將軍稍微挑剔兩句,在第一線領糧的八旗驕兵就能鬧翻天。張集馨說,糧道必須應酬將軍,因為怕他從中作梗。

  應酬將軍的方式早有成規。首先,按照規定,將軍和兩個副都統本人的月糧是大米和小米並放,而大米貴小米賤,將軍自然不願要小米,糧道便全給他們大米。這是小事,算不了什麼。其次,將軍和副都統推薦家人在糧道工作,甚至只掛個名,到時候領錢,糧道也照例接受。再次,就是按常規給將軍和其他高級軍官送禮。

  清朝官場通行的送禮名目叫「三節兩壽」。三節是指春節、端午和中秋,兩壽是指官員本人和夫人的生日。陝西糧道送給將軍的三節兩壽數目如下:銀子每次送八百兩,一年五次總計四千兩;表禮、水禮每次八色;門包(給門政大爺的小費,由他分發給將軍的私人助手)每次四十兩,一年二百兩。我不清楚八色表禮和水禮的價值幾何,但每年給將軍的陋規尺寸當在五千兩銀子以上。

  在糧食問題上有權說話的軍官還有副都統和八旗協領。糧道也送兩個副都統三節,但沒有兩壽。三節的陋規是每節二百兩銀子,一年六百。此外還有四色水禮。八旗協領有八位,每節每位送銀二十兩,上等白米四石。

  我們已經知道,直接到倉庫領米官兵有理由保持警惕,不能太老實了。話又說回來,他們並不老實,從來就不是省油燈,也需要糧道方面小心應酬。張集馨說,每到放米的日子,滿營的一位低級軍官率士兵來領糧,按照規矩,糧道要備一桌酒席,叫做「送倉」,由糧道方面的官員陪同帶隊的低級軍官吃一頓。滿營八旗,一連要陪八天。遇到挑剔的旗人,倉庫方面的人員必須忍氣吞聲,鬧大了還要請將軍和副都統推薦來的家人從中做工作,好言安慰勸說,才能不鬧出事來。

  糧道在軍隊方面的固定應酬,還有每年春秋年節的宴會。請將軍、副都統的筵席必須有戲班子唱戲,叫做「戲筵」。駐紮在西安城裡的滿營和綠營(漢族軍隊)的中級軍官,每年春秋也要宴請一次。這些聯絡感情的工作顯然是有成效的。在張集馨之前,一個叫豫泰的官員曾當了半年督糧道代理,代理期間專收壞糧,希圖民間踴躍交糧,以便得到過手的好處。這位官員收下的壞糧最後自然要到士兵及其家屬的肚子裡,卻又沒見到張集馨關於軍隊方面為此鬧事的記載,想必糧道把軍官們糊弄得不錯。

  與軍界有關的陋規大體如此。下邊我們再換一層樓,看看糧道與地方官員的關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