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等公平的由來
2024-09-26 06:21:34
作者: 吳思
說到驛站事務方面的第一等公平標準,儘管只是名義上的標準,我們也不能不懷念明末豪傑李自成。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李自成與驛站有特殊的關係。一說他本人在造反之前就是驛卒,因為驛站裁員,下崗失業了,於是造反。一說他的爺爺和父親攤上了給驛站養馬的義務,賠累破產了,而李自成造反則由於還不起債務。這兩種說法都與驛站事務有關。清朝的開國元勛是和李自成交過手的,至少他們親眼見到李自成推翻了明朝這個龐然大物,想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清朝皇帝和大臣眼裡,驛站和驛馬是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問題,處理起來便有了面對未來李自成的意思,不敢把百姓當成好欺負的冤大頭。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體現出第一等公平的正式規定。
康熙皇帝決定,改革明朝向民間攤派養馬任務的制度,將民養官用改為官養官用。同時,改革明朝在民間無償僉派夫役的制度,夫役由官方出錢僱傭。皇帝如此規定,也是下了大決心的。清朝全國有兩千多個驛站,使用的牛馬驢騾將近七萬,每年開支三百多萬兩銀子,這還不算遍布全國的一萬四千多「鋪遞」——靠步行傳送郵件的官方組織。皇帝真怕製造出李自成來,對政府的權力做了價值連城的約束,而這些改革和制度都載入了《欽定大清會典》,屬於行政法規性質的最正式的制度。
按照《大清會典》的規定,驛站的每年費用是有定額的,每年都要上報考核。而養馬用的草料開支就是額定費用中的一個大項[10]。《大清會典》規定,驛站的額定費用從州縣徵收的田賦正額和地丁銀子中撥給,這就是說,州縣百姓已經在交納皇糧國稅的時候為馬草掏過一次錢了。在這個意義上,再讓百姓無償交納號草,等於是一件東西賣兩次,在現代術語裡,這叫「重複收費」。
如果不討論「家天下」的制度是否公平,《大清會典》的這些規定在技術上是無可指責的。驛站是國家的神經網絡,是國防和行政信息的通道,無論如何都是必要的。而支撐這個網絡的,最終必然是百姓的賦稅。只要百姓的賦稅水平合理,國家的神經系統不腐敗變質,我們就得承認這個標準很公平。這就是我們應該感謝李自成的道理。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應該感謝秦始皇,至少要感謝陳勝吳廣。秦始皇橫行霸道,把老百姓當作可以任意踐踏的冤大頭,徵發數十萬上百萬的老百姓給他本人建造宮室陵墓,給他的帝國修建圍牆,結果他設計的萬世江山不過二世就完蛋了。這個教訓想必也給漢朝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沒有秦朝短命的暴政,恐怕就不會有漢朝的「獨尊儒術」。這個前車之鑑使得儒家的威脅顯得比較可信,仁政和王道的主張也顯出了皇帝認可的好處。因此,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儒生才有資格與皇上討價還價,達成一個雙贏的協議:皇上獲得儒生的支持和代理天道的地位,儒生也獲得了表述天道的特權。儒家經典很像我們在《大清會典》中看到的關於驛站的漂亮規定,說起來相當公平合理,其地位也很像如今的憲法。
當然,儒家並不反對「家天下」。因此皇親貴族就應該當純粹的寄生蟲,百姓就應該掏錢給皇上供養眾多的後宮佳麗,供養伺候她們的成千上萬的宦官。但王道畢竟比秦始皇的不加掩飾的霸道上了一個台階,這也是流血犧牲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