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王陽明心學> 二、正能量的開啟、擴充、運用

二、正能量的開啟、擴充、運用

2024-09-26 05:02:31 作者: 王覺仁

  致良知是學問大頭腦,是聖人教人第一義。……大抵學問功夫只要主意頭腦是當,若主意頭腦專以致良知為事,則凡多聞多見,莫非致良知之功。蓋日月之間,見聞酬酢,雖千頭萬緒,莫非良知之發用流行。除卻見聞酬酢,亦無良知可致矣。

  ——《傳習錄·中·答歐陽崇一》

  良知是一種正能量

  致良知,是陽明心學的無上心印,也是他一生修學與智慧的結晶,所以他才會說這三個字「是學問大頭腦,是聖人教人『第一義』(佛教用語,意謂根本智慧、終極真理)」。在其他地方,王陽明也曾講過,「致良知」就是「吾聖門『正法眼藏』(佛教用語,意謂徹見真理、含藏萬德之究竟法門)」,更是「千古聖賢相傳一點骨血也」。

  我在第二章說過,如果把陽明心學看成一把寶劍,那麼「心即理」就是劍柄,「知行合一」就是鋒利的劍刃。現在,我要加上一句話:「致良知」三個字,就是這把寶劍上,那個直指蒼穹、寒光凜冽的劍鋒!

  雖然良知是人皆有之、本自具足的,一般人的良知卻湮沒不彰。究其原因,就在於「私慾的障蔽」。用王陽明常說的話就是:良知如明鏡,「全體瑩徹」,然而私慾卻如灰塵,「一日不掃,便又有一層」。所以,良知必須去「致」,才能體認其「廓然大公」之本體,擴充其「常覺常照」之功用,並踐行於「見聞酬酢」的日常生活中。

  致,就是體認、擴充、踐行之意,三個層面的意思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必須指出的是,在陽明心學中,良知具有兩層含義:一、它是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二、它是內在於人卻又超越萬物的宇宙本原。

  第一層含義較為淺顯,它歸屬於心學的功夫論範疇(用);第二層含義比較抽象,它歸屬於心學的本體論範疇(體)。第一層含義我們前文談得很多,下面主要來看第二層含義。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關於良知的本體論含義,王陽明曾經在很多地方闡述過。

  「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傳習錄》卷下)良知就是創造宇宙和生命的精神本原,這個精神本原,可生成天地,可化育鬼神,萬物皆從其出,其又超越萬物。

  「此良知之妙用,所以無方體,無窮盡,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者也。」(《傳習錄》卷中)這就是良知的妙用,空間上無形體,時間上無窮盡,說它大,它可以無窮大,連宇宙都不能承載;說它小,它可以無窮小,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打破。

  綜上所述,良知顯然具有這樣的特徵——既內在又普遍,既平凡又神聖。

  說它內在,是因為每個人都擁有它;說它普遍,是因為它並非哪個人所獨有,而是遍布虛空、超越萬物的;說它平凡,是因為它是連販夫走卒也會運用的,儘管普通人不知其所以然,卻經常用「良心」「天良」指稱它,故說「百姓日用而不知」(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用到它,卻從未自覺體認它的存在);說它神聖,是因為它是所有古聖先賢畢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真理,故說「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就算千百年後的聖人來驗證,它也依然是顛撲不破的)。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良知」在陽明心學中的地位,恰如「道」之於老莊,「空性」之於佛禪。因為無論是「良知」「道」還是「空性」,都具有化生萬物而又超越萬物、演化時空而又超越時空的根本特徵;而且,這三者看似玄妙,其實又都很平實:「良知」就在「日用」中,「道」就在「屎溺」中,「空性」就遍布在你身邊的任何一樣事物中,即《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謂也。

  所以,如果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們也可以說,良知就是一種「正能量」,而致良知就是「開啟、擴充、運用正能量」。

  為什麼可以把良知看成能量?

  因為在今天的語境中,只有「能量」這個概念,堪與「良知」的上述特徵相似或對應,如能量創造宇宙(大爆炸),能量守恆,能量在宇宙中無所不在,能量與物質的相互轉換,每個人身上都具有一定能量,等等。

  當然,把良知視為能量,並不是要消解良知的傳統意義,也不是要顛覆它在心學體系中既定的思想內涵,而是為了讓今天的讀者更好地理解把握,並且在生活中有效實踐。此外,我們這裡說的「正能量」,與物理學或生物學中的能量概念也是不同的,在本書中,正能量指的是能夠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安頓、心靈得以成長、人格得以完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並與宇宙本體始終保持緊密聯結的一種精神力量。

  如何開啟正能量?

  為了開啟正能量,在初始階段,你必須認識到: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就在於人不僅要活著,還要知道為什麼活著。換言之,外在的物質生活雖然能夠維繫我們肉體的存在,卻無法向我們提供人生的意義。要獲得這個意義,你必須超越日常生活。也就是說,你必須與燈紅酒綠的現實生活暫時拉開距離(這裡是指心理距離,不是指物理距離),打造一間屬於自己的心靈密室(這裡是說要培養一種獨立的精神生活,而不是讓你躲進深山老林)。

  接下來,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進入「心靈密室」,開始你的修行之旅。所謂修行,並不需要採取什麼特定的形式,也不一定要按照什麼規範的方法來「靜坐」。事實上,一切外在形式都只是輔助手段,都是為了幫助你達成精神轉化。用孟子的話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所謂「放心」,就是向外放縱、向外追逐、向外發散的心。而精神轉化的過程,就是要把這顆習慣外放的心收回來,使之內斂、內觀、內省。

  這個轉化的過程,差不多就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階段。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與流俗和大眾的不太一樣。但你無須為此擔心,因為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在此期間,你必須有勇氣活得與眾不同,也必須有勇氣活在世俗生活與修行生活的兩極張力之中。

  一旦成功開啟了正能量,你就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進入到「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境界了。就像前文講過的那樣,這時候,世界雖然還是原來的世界,但是在你眼中已經全然不同;生活雖然還是原來的生活,但是你的體驗和整個存在狀態也已經全然不同了。因為,體認和開啟正能量的過程,就是把你整個人的認知系統和意識結構全然轉換的過程,同時也就是把外在的物理自然「意義化」、把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價值化」的過程。

  然後,你就活在正能量發用流行的意義世界裡了。這時候,你雖然與70億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但你自己心裡清楚,你其實已經活在與宇宙能量同頻共振、與終極實在緊密聯結、與所有生命息息相通的一個新天地里了。無論你管這個新天地叫天堂、淨土、大同世界還是別的什麼,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你醒來了。

  是的,開啟就是醒來。

  而醒來之後,並不是無事可做了。恰恰相反,你仍然還是要投入到原來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中,只是變得比以前更有覺知、更有力量、更能自作主宰而已。這,就是禪宗所謂的「只異舊時人,不異舊時行履處」。現在,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一個去喚醒身邊所有人的正能量,讓所有人的正能量一一匯入宇宙能量的無限脈動之中!

  這時候,活著就是在不斷擴充、運用正能量;而擴充、運用正能量也就是生活本身。所以王陽明說:「蓋日月之間,見聞酬酢,雖千頭萬緒,莫非良知之發用流行。除卻見聞酬酢,亦無良知可致矣。」

  王陽明之所以將「致良知」作為他畢生學問的總綱和修行的終極指歸,就是因為,這三個字可以統攝心學所有的概念、範疇、觀點和思想。所以,如果有人問你:陽明心學是在講什麼?你大可以給他這個最簡單的答案——致良知。

  若他再問:致良知是什麼意思?

  你就告訴他:致良知就是開啟、擴充、運用你的正能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