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2024-09-26 05:00:37
作者: 王覺仁
弘治六年(1493年)春,王守仁參加會試,不幸落第。弘治九年(1496年),他第二次應試,再度落榜。一些跟他一樣好幾年沒考上的同學深感沮喪,都以寒窗十載卻屢屢落第為恥。王守仁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同學們一聽,不得不佩服王守仁的涵養。
古人所謂的涵養,放在今天來看,其實就是內心強大。所謂「動心」,是指一個人因外在的遭遇而產生了負面情緒,然後又讓這種情緒左右了心態。所以,王守仁說他「以不得第動心為恥」,就是指無論有沒有考上,他都不動心,一旦動心,對他而言就是一種恥辱。換言之,在王守仁看來,科舉的失敗並不算失敗,只有因這種失敗而引發挫折感,進而導致內心的痛苦和煩惱,才是真正的失敗。
一言以蔽之,「不動心」就是要求一個人無論面對怎樣的境遇,都要保持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永遠做自己心靈的主人和情緒的主宰者。孟子對此的表述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庸》的說法是:「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這是儒家的一種修行功夫,也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不過,有必要指出的是,儒家聖賢這種「無入而不自得」的淡定,絕不是一種逆來順受的犬儒哲學,更不是阿Q似的精神勝利,而是一種把握事物真相的智慧,一種重心在內、不假外求的生活態度,以及由此而生的一種自由而強大的精神力量。
這種自由而強大的精神力量,就是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正是因為這種不動心的境界不是一種僵化窒礙或者自欺欺人的東西,所以王陽明日後在給學生講解孟子之「不動心」的時候,才會在「浩然之氣」前面加上八個字——「縱橫自在,活潑潑地」。
人之所以比動物高貴,首先是因為人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其次就是人擁有自由意志。也就是說,對於外界發生的種種事情,我們始終有權選擇自己的態度、看法和反應。如果是巴甫洛夫實驗室里的那條狗,一看見肉骨頭,唯一的反應只能是流哈喇子,可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擺脫外在環境的支配,超越條件反射的動物本能,自由決定我們的反應和行為。
作為一個人,面對別人指責或謾罵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從容面對、理智化解,而不是暴跳如雷或大打出手;作為一個人,當你開車在上下班高峰被堵得不可動彈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放鬆、深呼吸,聽聽音樂,而不是抱怨、詛咒和拼命按喇叭;作為一個人,當股市熊途漫漫、市值嚴重縮水的時候,你也可以選擇翻開巴菲特的書,把「長期持有、價值投資」這八個字當成解脫痛苦的心靈咒語,然後靜靜等待牛市的到來,而不是選擇「上天台」。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們活在這世上,既控制不了別人的嘴,也控制不了紅綠燈,更控制不了股市漲跌,但是無論何時,我們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所以,「不動心」絕不是儒家聖賢的思想專利,而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修煉的人生功課。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的負面情緒,其實都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源於我們對事情所抱有的看法。美國著名的整形醫生和心理學家馬爾茨,就曾經談到他保持內心強大的秘訣,那就是——把事實與看法分開。
馬爾茨說:「當我宣布想當一名醫生時,有人說我的願望不會實現,因為我家裡很窮。是的,我母親是很窮,這是事實,但說我永遠不會成為醫生,這只是一種看法。後來又有人對我說,我不可能在德國讀研究生,一個年輕的外科醫生不可能在紐約掛牌營業,靠自己從事整形醫學事業是不可能的。而這些事情,最後我都做到了,因為我始終提醒自己:所有這些『不可能』,都只是看法,而非事實。」
馬爾茨還告訴我們:要想有效控制心理,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就必須把事實與看法、真實情況與放大的障礙分離開,然後把我們的反應和行動,牢固地建立在事實本身而不是自己或他人的看法之上。
對於王守仁來講,不得第是事實,但是把「不得第」當成恥辱,只是一種看法。王守仁之所以屢屢落第而不動心,就在於他用智慧看穿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