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轍
2024-09-26 04:57:38
作者: 王覺仁
趙王司馬倫和孫秀擅權攬政,惠帝之弟、時任驃騎將軍兼中護軍的淮南王司馬允看出了他們的篡位之心,便密養死士,準備誅除趙王和孫秀。司馬倫和孫秀知道司馬允生性沉穩剛毅,軍中將士皆敬服他,內心深為忌憚,便改封他為太尉,外示尊崇,實際上是奪其兵權。司馬允託病不受。孫秀命人持詔收捕他的部下,並彈劾他拒絕詔命、大逆不道。
司馬允接詔,一看就知是孫秀的筆跡,遂勃然大怒,斬殺來使,厲聲對左右說:「趙王欲破我家!」當即率領帳下士兵七百多人衝出王府,一路高呼:「趙王造反,我將攻之,佐淮南王者袒露左臂!」一路不斷有軍人響應。
司馬允本欲率兵攻入皇宮,先控制中樞,無奈大門緊閉,守衛森嚴,一時難以拿下,於是轉而圍攻司馬倫的相府。司馬允手下皆精兵,司馬倫倉促迎戰,衝殺數次皆敗,死了一千多人。司馬允又於承華門前結陣,萬箭齊發。一時間,相國府中飛矢如雨。司馬倫險些中箭,手下挺身遮擋,隨即倒地,剩下的人全都躲在樹後不敢動彈,每顆樹都中了幾百箭。
形勢對司馬允非常有利,如果不出意外,司馬倫和孫秀必死無疑。
可是,意外偏偏出現了。
原因是中書令陳淮幫了倒忙。陳淮和司馬允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他擔心司馬允短時間內拿不下趙王府,萬一司馬倫的救兵趕到,事情就麻煩了,於是就命禁軍將領伏胤率四百名騎兵去助司馬允攻打趙王府。
伏胤率兵剛到門下省,就遇見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司馬倫的兒子、時任侍中的汝陰王司馬虔。司馬虔本來是想去搬救兵的,一看到伏胤,立馬計上心來,當即把伏胤叫到暗處,勸他臨陣倒戈,並許諾說:「富貴當與卿共之!」伏胤在心裡一拿捏,若助司馬允,只不過是在執行陳淮的命令,屬於秉公辦事,並無功勞;若助司馬倫,就挽救了這個當朝首輔的全家性命與一世功業,憑著這份天大的人情,自己轉眼便可飛黃騰達。
剎那的權衡,伏胤內心的天平便倒向了司馬倫。
電光石火之間,一個普通軍官的念頭就改寫了西晉帝國的歷史。
伏胤隨即折回宮中,去弄了一道空白詔書,然後率兵出宮。司馬允見宮中詔使率援兵抵達,大喜過望,立刻開陣讓伏胤進來,並從兵車上跳下,跪地接詔。說時遲,那時快,伏胤手起刀落,淮南王的人頭就滾落到了地上。
淮南王的士兵一下子全懵了。他們緊緊盯著伏胤。可是,他手上有皇帝的詔書,而且四百名騎兵皆已刀劍出鞘地圍在他們身邊。
沒有人做出反應。一場勝利在望的政變就此流產。
本來,司馬倫被箭雨困於相國府時,洛陽的百姓就爭相傳告,說司馬倫已被擒拿,大夥無不拍手稱快。可轉瞬之間,就傳來了司馬允被殺的消息,人們紛紛搖頭嘆息。
司馬允死時,年二十九歲。三個兒子亦隨之被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淮南王司馬允是第二個。
司馬允敗亡後,司馬倫和孫秀旋即展開政治清洗。一時間,被株連夷滅者多達數千人。其中,有兩個是西晉時期的重量級人物:一個是天下無雙的美男子潘岳,還有一個是富可敵國的公子哥石崇。
孫秀說他們參與謀反,實際上是在公報私仇。幾年前,孫秀還只是潘岳門下的一個小吏,多次因瀆職而遭到潘岳鞭打,遂懷恨在心。而孫秀之所以跟石崇結下樑子,是因為石崇的一個愛妾綠珠。孫秀得勢後,看上綠珠,就派人索要。石崇對來人說,我的侍妾都在這,任你選。來人說不行,孫大人就是要綠珠。石崇勃然大怒:「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這一來,就把孫秀往死里得罪了。
趁著大清洗之機,孫秀大筆一揮,就把潘岳和石崇的名字圈進了司馬允一案的株連名單。
石崇被捕,巨額財產被悉數抄沒。臨刑那天,石崇仰天長嘆:「這些奴才,不過是貪圖我的財產罷了!」
身邊的捕吏瞥了他一眼,忽然說:「知財致害,何不早散?」
石崇啞口無言。當年與皇親國戚鬥富的時候,石崇絕對想不到,他最終帶進墳墓的竟然只是這麼一句簡單而平凡的真理——知財致害,何不早散?
通向帝座的道路全都掃清了,司馬倫和孫秀一刻也不願再等待。永寧元年(公元301年)正月,司馬倫派義陽王司馬威入宮奪取了皇帝璽綬,簽署了禪位詔書,並把惠帝囚禁在了金墉城。初九,司馬倫登皇帝位,改元建始,並尊惠帝為「太上皇」,改金墉城為永昌宮。
孫秀、司馬威等人全都加官晉爵,其餘黨羽,皆為卿將,超階越次,不可勝記,乃至奴僕兵卒也都雞犬升天。由於官爵封得太多,印章來不及鐫刻,時常用白板應付了事。
司馬倫當上了皇帝,可他篡奪的只是一個名號,孫秀才真正篡奪了一個皇帝的實權。
孫秀專執朝政,司馬倫所出的詔令經常被他隨意更改,有時乾脆作廢,由孫秀自書詔令。所以往往朝令夕改,百官像走馬燈似地輪換。
天下似乎成了孫秀一個人的。
然而,那些擁兵自重、坐鎮一方的親王還是讓他心存忌憚,尤其是坐鎮許昌的齊王司馬冏、坐鎮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和坐鎮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為了控制並安撫他們,孫秀一方面將親信不斷地安插在他們左右,進行嚴密監控;另一方面加封他們大將軍名號,加緊籠絡。
可親王們不吃這一套。
這一年的三月,司馬倫剛剛做了兩個多月的皇帝,齊王司馬冏便突然傳檄天下,發兵討伐司馬倫。檄文稱「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一時間,天下諸王紛紛響應。齊王司馬冏自許昌發兵北上,成都王司馬穎自鄴城(今河南安陽市北)引兵南下,呈兩面夾攻之勢。司馬倫大為恐慌,急忙分兵抵抗。交戰伊始,朝廷軍兩路皆有小勝,尤其是北路軍,在黃橋殲滅了司馬穎的軍隊一萬多人。捷報傳來,司馬倫和孫秀大喜,立即為北路的士猗、許超與孫會三個將軍慶功,讓他們都秉持符節。
然而,驕兵必敗。三個將領各自居功,而且手上都有號令軍隊的符節,誰也不服誰,號令不一,再加上麻痹輕敵,遂被整兵再戰的司馬穎打得大敗而逃。司馬穎乘勝追擊,大軍渡過黃河,直逼洛陽。
前線失利,洛陽守軍頓時群情洶湧,準備誅殺司馬倫和孫秀。孫秀惶惶不可終日,躲在中書省,不敢出門半步,與敗將士猗、許超、孫會等人日夜商討對策。有人說要聚集殘部決一死戰,有人說要焚燒宮室、挾持司馬倫逃亡南方,還有人乾脆勸孫秀乘船東逃入海……
正在眾人各執一詞、莫衷一是之際,一場兵變就突然降臨了。
這一年的閏三月初七,左衛將軍王輿率禁軍七百多人從南掖門進入皇宮,直接殺進中書省。孫秀、許超、士猗等人猝不及防,被亂刀砍殺。王輿逼迫司馬倫發布退位詔書:「吾為孫秀所誤,以怒三王。今已誅秀,其迎太上皇復位,吾歸老於農畝。」
初九,惠帝司馬衷復辟,改元永寧。
十三日,惠帝下詔賜死司馬倫及四個兒子。凡司馬倫和孫秀任命的官員絕大多數被罷免。此後,三王相繼進入洛陽。齊王司馬冏最後一個到來,身後是旌旗蔽日、浩浩蕩蕩的數十萬軍隊,京師大為震動。
這次政變引發的戰役歷時僅六十餘日,傷亡就將近十萬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趙王司馬倫是第三個。
復辟成功,諸王大受封賞。齊王司馬冏獲封大司馬,加九錫,輔政;成都王司馬穎為大將軍,加九錫,都督中外一切軍務;河間王司馬顒為太尉、侍中,加九錫;長沙王司馬乂為撫軍大將軍,兼領左軍;新野公司馬歆進封為王,都督荊州一切軍務,加鎮南大將軍。
一個驕橫的王爺倒了下去,可更多的王爺站了起來。而且,還是三個「加九錫」的少壯派軍人。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錫」意味著什麼。從西漢末年的王莽,到東漢末年的董卓,再到篡漢的曹操、篡魏的司馬昭,直至最近的趙王司馬倫,一旦「九錫」加身,接下去要做的就是篡位稱帝。而今,居然有三個少壯派親王「加九錫」,明眼人不用想也知道,更多的流血事件還在後面。
親王們躊躇滿志,紛紛懷著微妙的心情去祭拜祖陵。
其間,新野王司馬歆對齊王司馬冏說:「您與成都王司馬穎同建功勳,按說應該留他在京城輔政,如果您並無此意,應該削去他的兵權。」
與此同時,在同一片山陵的另一面,長沙王司馬乂也正在對成都王司馬穎說:「天下者,先帝之業!王,您應該匡正維繫它!」司馬穎是司馬衷之弟,同屬武帝司馬炎這一正脈,司馬乂言下之意,接下來做皇帝的應該是司馬穎,而不是齊王司馬冏。
司馬穎當然想當皇帝,問題是司馬冏實力太強,暫時還無法與他抗衡。因此,幕僚盧志遂勸司馬穎以退為進,暫避齊王鋒芒。司馬穎採納了他的建議,以母病為由,歸返鄴城。
是年底,司馬冏的三個兒子都被封王。
第二年,即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五月,司馬冏為杜絕司馬穎依序繼位的可能性,就立年方八歲的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然後自封為太子太師,以東海王司馬越為司空。
司馬冏總攬大權後,開始大興土木,終朝宴飲,不進宮參加朝會,卻安坐府中接受百官朝拜。一時間,群臣側目,朝野失望。
很顯然,此時的齊王司馬冏,正在亦步亦趨地重蹈司馬倫之覆轍。
危機正在醞釀。而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危險的,對於另一些人則是機會。
比如翊軍校尉李含。
這是又一個出身低微的寒士。他原本是河間王司馬顒手下的一個長史,被徵召入朝,在司馬冏帳下參預軍機,本欲大展宏圖,不料卻發現司馬冏的左右數人皆是他的舊仇家。李含整日戰戰兢兢,生怕仇家伺機報復,深感出頭無日。有一天,他忽然從洛陽出走,暗中來到長安,找到了他的舊主子司馬顒。
李含撒了一個彌天大謊,說自己帶來了天子密詔,命司馬顒舉兵討伐司馬冏。
司馬顒不理會密詔是真是假,當即一口答應。因為,他自己早就在覬覦輔政之位,李含此來,無疑給了他起兵的藉口。隨後,司馬顒發出檄文,歷數司馬冏的罪狀,並聲稱已勒兵十萬,將與成都王司馬穎、新野王司馬歆等人一同起兵,會師洛陽。同時,司馬顒還派遣李含、張方率領軍隊向洛陽挺進,並讓李含給身在朝中的長沙王司馬乂送了一封密信,讓他在京師做內應。
司馬冏得知司馬顒欲與司馬乂裡應外合的消息,大為震駭,便先下手為強,派兵攻襲司馬乂。司馬乂旋即率百餘名勇士飛馳入宮,關閉諸門,挾持惠帝,詔命禁軍反攻司馬冏的大司馬府。
這天夜裡,洛陽城殺聲四起,火光沖天,雙方軍隊展開激戰。大司馬稱「長沙王矯詔」,長沙王稱「大司馬謀反」。惠帝被挾持到上東門的城樓上。司馬冏軍隊飛矢如雨,紛紛射到皇帝面前。臣子們簇擁著他左閃右避,不斷有人被箭射死,屍體層層疊疊地堆積在皇帝腳下。
大戰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最終,司馬冏的軍隊被打敗,其手下長史趙淵趕緊倒戈,把司馬冏捆起來押進了宮中。傻皇帝掛念他讓自己復位,起了惻隱之心,想留他一條活命。司馬乂立刻命左右把他拉了出去,斬於閶闔門下,把頭顱傳遍六軍。隨後,又將司馬冏的所有黨羽全部捕殺並夷滅三族,死者達二千多人。
在八王之亂中喪命的,齊王司馬冏是第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