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的裂變> 六 天堂的幻滅

六 天堂的幻滅

2024-09-26 04:57:10 作者: 王覺仁

  大新帝國建立了。

  偉大領袖王莽率領萬千臣名,開始大張旗鼓地建設他夢想中的天堂。

  曾經飽讀經書的王莽,自從書生時代起,心中就有一幅美麗的願景:一方面,他要遵經復古;另一方面,他要締造前所未有的理想政制。為了這個一半復古一半前衛的烏托邦,王莽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緣飾經義,依據周官禮改革官制。

  首先,廢王號,復五等爵。王莽認為自古「天無二日,土無二王」,漢朝有那麼多諸侯稱王是不合古制的,所以廢除王號,恢復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其次,改革官名與地名。上至中央,下至地方,花樣繁多的新官名和新地名陸續出籠,令人目不暇接。

  二、改革土地與奴隸制度。

  由於漢朝是土地私有制,因此到了西漢末年,土地兼併、貧富不均的現像非常嚴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於是,王莽便依據他所憧憬的古代井田制進行改革,將土地收歸國有,不許私人買賣,然後依照井田制將土地重新分配。另外,奴隸雖仍私屬,但禁止像貨物一樣自由買賣。

  三、改革經濟與貨幣制度。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經濟領域,王莽興辦了六種國營事業,稱為「六筦」。亦即將鹽、鐵、酒、礦藏開採、貨幣鑄造等五種產業的經營管理權收歸國有;第六種叫「五均賒貸」,亦即:平抑物價、政府放貸、徵收所得稅、徵收荒地稅、懲罰無業游民。而無論是「六筦」還是「五均」,王莽的依據都是古代經典《周禮》和《樂語》。

  另外就是幣制改革。漢朝所通用的貨幣叫「五銖錢」。王莽攝政之初,即附會經義,說《周書》上講「錢有子母」,於是加造重十二銖的大錢與五銖錢並行。稱帝之後,又將大小錢一律廢止,發行了金、銀、貝、泉、布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貨幣。至元鳳元年,又改做貨布、貨泉。前後不到十年,貨幣制度改變三次,名目多達數十種。

  王莽忘情地締造著他的烏托邦。可他斷然沒有想到,自己的銳意進取與勵精圖治,最終換來的卻是經濟崩潰和民不聊生。

  王莽到底錯在哪呢?

  首先我們來看官制改革。

  王莽的所謂官制改革,根本不是從內在制度上改進,而純粹是在表面形式上花樣翻新,並且朝令夕改、更易無常。因此,改制的結果只能徒然增加行政上的麻煩。比如某個郡的名稱,在一年之間變更達五次之多,最後又變回原來的名字,不但老百姓被搞得一愣一愣的,就連政府自己都稀里糊塗。朝廷每次下詔,都不得不在新名稱之後,附註一串舊名稱,其結果就是錯誤百出,行政效率大為降低,官民牢騷滿腹。

  其次,是土地與奴隸制度的改革。從初衷來看,它們本是無可厚非的。把土地私有改為公有,目的是抑制兼併,消除貧富兩極分化的現象;而禁止奴隸買賣,也是保障與尊重人權的表現。問題在於,王莽太過於理想化了。自秦以後,土地與奴隸的自由買賣已經實行了一百多年,要在短時間內禁止談何容易?無奈王莽又急於求成,法令嚴苛,致使民間因田宅奴婢買賣而獲罪者不計其數。此項改革勉強推行了四年,最後終因阻力太大而一朝廢止。

  再來看經濟領域「六筦」、「五均」的改革。這本是一項好政策,執行得好足以富國利民。只可惜,王莽所用非人。主持其事的是一批貪官和姦商,他們相互勾結,上下其手,利用百姓對新法的無知徇私舞弊、巧取豪奪,致使民怨沸騰,經濟秩序一片混亂。

  最後,在所有的改革中,幣制改革當屬最荒唐的一項。試想,幾十種名目的貨幣捏在手上,先別說使用不便,是否認得清楚都成問題。改來改去的結果,只是令百姓頭昏眼花、無所適從,因而幾乎每一次改制,都有無數人破產和失業。於是,幣制改革的最終結果就是:朝廷發放的貨幣層出不窮、漫天飛舞,而民間卻哀鴻遍野、餓莩載道……

  其實,王莽並非昏君。從某個角度來看,他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譬如,當整個帝國都在黑夜中沉沉入睡的時候,惟有未央宮中一燈如豆,從黃昏燃到天明;當近侍的宦官和宮女們都站在旁邊打盹垂涎的時候,雙眼紅腫的皇帝卻仍然不知疲倦地撲在案上批閱層層疊疊的奏章……

  為了那近在咫尺又仿佛遙不可及的美麗烏托邦,王莽駕馭著他的帝國日夜不停地朝前奔馳。然而,疲憊不堪的帝國馬車早已悄然脫離他的韁繩,正向不遠處的深淵滑落。

  王莽看不到。

  或許看到了,他也不願相信。

  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人王匡、王鳳等人率眾嘯聚湖北綠林山,點燃了滅莽的第一把烽火。人稱「綠林軍」。

  天鳳五年(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逄安等人聚眾起事。凡與官兵做戰時皆塗紅眉毛。人稱「赤眉軍」。

  地皇二年(公元21年),青州、徐州、荊州等地發生大規模蝗災。蝗蟲過境,遮天蔽日。當地百姓顆粒無收,數十萬災民源源不斷地湧入關中,沿途倒斃者不計其數,致使饑民人人相食。

  地皇三年(公元22年),漢宗室劉縯、劉秀兄弟在南陽起兵,擁立劉玄為帝,改元更始,署置百官,揚起興漢滅莽的旗幟。

  整個天下叛亂蜂起的奏報像雪片般飛進了未央宮。

  王莽從如山的卷宗中抬起頭來,他一貫堅定而自信的目光中終於閃過一絲惶惑。我為了天下蒼生的福祉而廢寢忘食,為了帝國美好的明天而通宵達旦,你們為什麼還要造反呢?!

  回答他的,是一片撲面而來的廝殺和吶喊。剎那間,王莽看見未央宮中的燈火,在鋪天蓋地的喊殺聲中顫慄不止。

  王莽想起了五十年前的一盞燈火——當年的書生王莽寒窗苦讀的那一盞燈火,不也是微弱而暗淡的嗎?可最終,它卻把自己燃燒成了一顆普照萬民的太陽!

  於是,王莽仿佛又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

  於是他說:我不相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把自己早已斑白的鬚髮全部染黑。他要讓時光倒流,一切重來。這一年,王莽站在銅鏡前顧影自盼。他身邊站著一個霞帔鳳冠的年輕女子,那是他剛剛冊立的皇后。

  可史書其實並不承認「地皇四年」。更準確地說,歷史把這一年叫做「更始元年」。這一年秋天,王莽派出的四十二萬大軍在河南昆陽與劉秀會戰,結果全軍覆沒。王莽的軍隊伏屍百里,河水為之雍塞不流。

  噩耗傳來,王莽率領臣子們來到長安的南郊,仰望蒼天,痛哭流涕。他向蒼天一聲一聲地哭訴他接受符命的始末。就仿佛一個被上帝遺忘在人間的孤兒,又像是被負心漢拋棄的怨婦,王莽向蒼天發出痛切的呼告:「巍巍皇天啊!您既然授天命予臣莽,為何不殄滅遍及天下的叛賊呢?倘若臣莽果真違背了天意,那就祈求您降下雷霆之怒吧,將臣莽誅殺!」

  蒼天無語。

  最後,聲嘶力竭的王莽依然長久地跪伏在天地之間。

  他的身後,是一片秋日的蕭瑟與蒼涼。

  在天子的號哭聲中,誰都知道天命已喪,可仍舊還是有很多人,爭先恐後地簇擁到皇帝身邊,懷著仿佛比他更為沉痛的心情嚎啕大哭。那幾天,長安城外哭聲震天,日夜不絕。

  一艘行將滅頂的沉船,在葬身海底前的最後一刻,還有很多乘客去賄賂船長,企求得到一個頭等艙的座位。這似乎很奇怪,可也並不奇怪。反正大新帝國這艘豪華巨輪,有的是頭等艙的座位。所以,那些日子裡哭得最為悲傷的人,都被王莽任命為郎官。

  一夜之間,長安城遍地郎官。據《漢書》記載,竟然多達五千餘人。

  是年秋,更始皇帝劉玄由宛城向西攻入武關,一路勢如破竹,大軍直抵長安。一時,京師內外暴動四起。長安城陷入一片空前的大混亂。

  此刻,長安監獄中的那些囚徒紛紛涌到狹小的囚窗前,激動不已地望著外面的沖天火光。那是自由的火光。他們迫切期待著沉重的牢門被轟然砸開的一刻。

  不久,牢門果然打開了,走進來的卻是皇帝王莽。

  囚徒們身上的鐐銬枷鎖忽然間都被卸了下來,一把把鋥亮鋒利的兵器交到了他們手上。王莽高高地端起一碗豬血。囚徒們聽見蒼老的皇帝用盡他最後的威嚴和力量向他們宣布:「朕赦免你們的罪,賜給你們自由!如果你們不為大新帝國效忠盡力,鬼神將不會饒恕你們!」

  王莽宣誓之後,將碗裡的豬血一飲而盡。囚徒們三三兩兩地端起了碗。皇帝的誓言在空洞的牢房裡迴蕩。

  隨後,將軍史諶便率領著這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軍隊」浩浩蕩蕩地開出長安監獄。行經渭橋之時,史諶忽然聽見隊列中響起一聲唿哨,這群烏合之眾頃刻間作鳥獸散。他們逃得真快,等史諶回過神來時,空蕩蕩的橋面上只剩下他一個人。

  去他的大新帝國!去他的的誓言!去他的鬼神吧!白撿了一條命的囚犯們可沒這麼多忌諱。他們在重獲自由的道路上狂奔。一個灼熱的復仇欲望,在他們的胸膛里燃燒,驅使著他們奔向皇室陵園。

  王莽的妻子、兒子、父親、祖先的靈魂都在這裡靜靜地安息。這一天,王莽的親人們先是聽到頭上傳來人群的呼嘯聲,繼而是兇狠雜沓的腳步聲,然後是刀劍亂舞的鏟土聲。最後,一絲可怕的光明撕破了地宮中寧靜的黑暗,暴露在陽光下的骸骨發出一聲慘白的驚叫。

  這一天,亢奮的囚犯們掘開了墳墓,焚燒了棺槨。

  在滾滾朝天的濃煙中,王莽的親人們魂飛魄散。

  九月初一,更始皇帝的先頭部隊由宣平門攻入長安。將軍王邑等人率部做最後的抵抗,在城中與劉玄的軍隊展開巷戰。一個又一個士兵在王邑的身邊倒下。王邑且戰且退。

  這一天黃昏,長安城那些達官貴人的府邸和私宅里已經沒有半個活人的身影了。死的死,逃的逃。昔日的官府豪宅中只剩下一具具血淋淋的屍體。

  初二,一幫惟恐天下不亂的少年竄進未央宮四處縱火,嘴裡高喊:「叛賊王莽,為什麼不出來投降!」

  熊熊大火在皇宮裡迅速蔓延。王莽倉惶的身影在火光中閃避和輾轉。他身上依舊穿著當年「禪讓典禮」上的那件禪衣。可今天這件衣服,再也不像十五年前那般華麗光鮮了。此刻,它上面有陳年的霉味,有淋漓的汗漬,還有煙燻火燎的污痕。

  王莽在熾熱的火焰中踉蹌而行。他不斷回頭去看。讓他感到無比恐懼的是,無論他走到哪裡,火焰仿佛就跟到了哪裡。逃到宣室前殿,王莽終於在迷離的煙霧中看見了自己的帝座。這位新朝皇帝最後一次坐在帝座上喃喃自語:「上天既然賦予我高貴的品德,漢軍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九月初三黎明,滿目斷壁殘垣的未央宮在一片荒涼中醒來。臣子們攙扶著王莽離開前殿,登上漸台。此刻跟隨他的,還有公卿侍從等一千多人。

  他們是他最後的臣民。

  王邑經過整整一個晝夜的浴血奮戰,已經精疲力竭,手下的士兵也已傷亡殆盡。他策馬疾馳回宮。到達漸台的時候,他遠遠看見擔任侍中的兒子王睦正脫下官服準備逃亡。王邑大聲斥罵,命令他回去。

  父子遂登上漸台。最後的時刻,王邑決定要戰死在皇帝身邊。

  攻入未央宮的漢軍像潮水般湧向漸台,把王莽包圍了幾百層。漸台上箭如雨下。前面的漢軍倒下了,更多的漢軍沖了上去。漸台上的守軍箭射光了,就抽出刀劍與漢軍展開近身肉搏。王邑父子與其他幾個將軍、大臣相繼戰死。

  最後的一千多個臣民全都倒下了。亂兵一擁而上,刺死了王莽。有人砍下他的首級。數十人爭相砍斫他的屍體,並將其亂刀肢解,切成塊狀……

  在這個血雨腥風的秋日早晨,一個書生的烏托邦終結了。

  王莽三十八歲任大司馬,五十歲居攝,五十三歲稱帝,建國十五年而亡。

  死的時候,王莽六十八歲。

  數日後,王莽的首級被送到宛城,懸掛在鬧市之中。百姓紛紛以石頭擲擊,有人甚至切下他的舌頭炒著吃了。更始皇帝劉玄站在憤怒的人群中,抬頭默默地凝視著那顆血肉模糊的頭顱。

  王莽斑白的鬚髮在風中亂飛。

  這一次,他再也沒機會把它們染黑了。

  【知識點】白居易有詩云:「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就是用王莽的典故來說明:要檢驗一個人的品行,最好的辦法就是時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