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的裂變> 五 一場精彩紛呈的篡漢大戲

五 一場精彩紛呈的篡漢大戲

2024-09-26 04:57:07 作者: 王覺仁

  平帝無嗣。王莽就在漢宣帝的二十三個玄孫中,挑了一個最小的劉嬰立為皇帝。

  當年立九歲的劉衎為帝,王莽覺得事後來看,年紀仍嫌太大。所以,這次被選中的劉嬰有夠年輕,才二歲,被稱為孺子。

  也是在這一年冬天,「天降祥瑞、萬民稱頌」的造神運動達到了高潮——武功縣的一個小官吏挖井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了一塊白色的石頭,上圓下方,有紅色的字刻在石頭上:告安漢公王莽為皇帝。

  王莽立刻授意眾人上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此時已經很老了,可她並不糊塗。讓王莽上公、當宰衡她都沒意見,可要是篡位稱帝,就突破老人家的底線了。

  

  老太后冷冷地說:「這是欺罔天下,斷不可施行!」

  太保王舜說:「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您縱然想要阻止,恐怕也是力不從心。再說了,王莽並非有什麼企圖,只不過是以『稱攝』來加重權威,鎮服天下而已。」

  老太后至此終於明白,漢室的氣數已盡了。如今朝野上下,只知有王莽,又有誰記得劉氏呢?恨只恨,自己沒有及早看穿他篡奪天下的狼子野心!就如王舜所言,事到如今,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他了,包括自己在內。

  太保王舜一直注視著太皇太后,直到看見她那驕傲的頭顱最終無奈地垂下。王舜當即逼迫老太后下詔,詔書稱:「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後。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漢公莽,輔政三世,與周公異世同符。……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雲『為皇帝』者,乃攝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

  是年,王莽「居攝」,改年號為居攝元年,稱「假皇帝」。服飾、儀禮、出處、祭祀、稱謂等,一如天子之制。

  這一年,王莽五十歲,正是知天命之年,而王莽也終於看見了屬於他的天命。

  劉氏宗廟無聲地傾圮了。一座嶄新巍峨的王氏宗廟,已然呼之欲出。

  這劉姓江山果然就完了嗎?

  不。有人不相信。於是,在劉氏宗廟坍塌的廢墟上,便相繼有人揭竿而起。

  王莽「居攝」第一年(公元6年),不願坐以待斃的宗室子弟、安眾侯劉崇率先舉事。可是他勢單力孤,僅率隨從百餘人進攻宛縣,旋即兵敗身亡。

  第二年,同情劉氏的東郡太守翟義聯絡嚴鄉侯劉信、其弟武平侯劉璜、其子東平王劉匡等人,起兵討伐王莽。翟義立劉信為天子,自任大司馬、柱天大將軍,隨後發布討莽檄文:「莽鴆殺孝平皇帝,攝天子位,欲絕漢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罰!」

  翟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義軍人數很快發展到十多萬人。

  一時間,舉國震驚。王莽頓時寢食難安。老太后聽到叛亂的消息,冷笑著對左右說:「人心不相遠啊,我雖是婦人,也知道王莽終有這玩火自焚的一天。」

  王莽當即派遣孫建、王邑等人出兵平叛。

  長安的精銳部隊傾巢而出,京師防衛頓時空虛。於是,長安附近的二十三個縣接連發生叛亂。其中,槐里縣人趙朋、霍鴻迅速糾集了十幾萬人,大軍直逼長安。

  站在未央宮中的王莽,看見叛亂的烽火瞬間映紅了未央宮前殿的天空。王莽一邊倉促布置防務,一邊抱著孺子嬰在郊廟中日夜祝禱。群臣趕緊安慰他說:「不遭此變,不彰聖德!」

  十二月,翟義在圉縣(今河南杞縣南)被王邑擊潰。次年春,王邑又回師剿滅了趙朋、霍鴻。叛亂遂告平息。軍隊凱旋之日,王莽大舉犒賞,共封侯三百九十五人,隨後刨掉了翟義的祖墳,燒毀棺柩,誅滅三族。

  王莽「居攝」第三年(公元8年),又有期門郎張充等六人合謀劫持王莽,擁立楚王劉紆。結果事情敗露,旋被誅殺。

  至此,反莽勢力終於偃旗息鼓。王莽覺得,建立王氏宗廟、成就萬世帝業的時候到了。於是,持續數年的造神運動便在這一年順理成章地達到了它輝煌的終點——上天降下了一連串祥瑞和符命,諭示王莽必當皇帝。

  七月中旬,有一個臨淄縣的小亭長一晚上做了好幾個夢,每次都夢見上天的使者告訴他:「攝皇帝當為真皇帝!」

  然後,巴郡(郡治今四川閬中市)發現了石牛。

  緊接著,雍縣(今陝西鳳翔縣南)又發現了石文。

  十一月,巴郡石牛和雍縣石文都運到了未央宮的前殿。王莽後來向太后的奏報里說,就在他和群臣前往探視的那一刻,忽然間狂風大作,塵土飛揚,天色晦暗。等塵埃落定時,石頭前忽然又出現了銅製的符命和有圖的布帛,上面寫著:「天告帝符,獻者封侯」。

  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的最後一幕,是由一個小混混一手炮製的。

  這小混混名叫哀章,是個到長安遊學的外鄉人。哀章平日裡不學無術,遊手好閒,喜歡假大空。他眼見假皇帝王莽大有弄假成真之勢,豈肯放過這個飛黃騰達的機會,於是早早製作了一個銅櫃,在裡面裝了二卷天書。一卷署名「天帝金匱圖」,另一卷署名「赤帝劉邦傳予皇帝金策書」。

  書中備言王莽當為真天子,同時附有十一位輔國大臣的名單。

  為什麼是十一個呢?這可不是老天爺的意思,而是哀章的意思。他先寫了八個名字,都是那些當朝顯貴、王莽的心腹。然後,為圖個吉利,哀章又胡扯了兩個名字,一叫王興、一叫王盛。最後一個名字當然就不用想了,叫哀章。

  冬日的一個黃昏,天地間籠罩著一片肅穆而神聖的金黃。哀章一襲黃衣,手捧銅櫃,神色莊嚴,步履沉著地走到了高廟,鄭重其事地獻上了銅櫃和天書。高廟的官員一看,豈敢怠慢,立刻稟報了王莽。

  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高廟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禪讓典禮。假皇帝王莽就這樣跪在高廟裡,從一個小混混的手裡頭接過了神聖的天命。

  假皇帝站起來的時候,輕輕抖了抖肩膀,一個字就從他的頭上落了下來。

  那是個「假」字。

  邁出高廟的那一刻,王莽戴上了真皇帝的冠冕,隨後登上未央宮,詔告天下:「……承蒙皇天上帝隆顯大佑,使我完成天命、繼承帝統,並且頒下符契、圖文、銅匱、策書,和神靈的詔告,將億萬人民託付給我。我極度敬畏,敢不恭謹地接受嗎?趁此良辰吉日,我戴帝王冠、登天子位,定天下之號曰『新』。從此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以十二月初一作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初一……」

  就在這一天,歷時二百一十四年的西漢王朝壽終正寢。

  一座嶄新的王氏宗廟巍然屹立在天下人的眼前。

  這一年,王莽五十三歲。

  一場精彩紛呈的篡漢大戲即將圓滿結束的時候,王莽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全都齊了。可還差一件小小的器物。

  那就是國璽。

  國璽不在未央宮,而在老太后的長樂宮裡。

  自己刻一個還不成嗎?可王莽偏不。天下必須是新的,可國璽他必須要舊的。因為,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要的,就是這顆讓天下人供奉了二百一十四年的小東西。

  於是,心腹王舜便攤著一雙空手站在了老太后的面前。

  知道來者不善,憤怒的老太后破口大罵:「爾等蒙漢家力,富貴累世,非但無以報答,還趁人託孤寄國之時篡奪其國,不再念及恩情道義。做人如此,豬狗不如。天下哪有你們兄弟這樣的人呢?!王莽既然當了這個『新朝』皇帝,還改了正朔、易了服色,也應該自己刻一個傳之萬世的新國璽,何苦向我要這顆亡國不祥的呢?我一個漢家的老寡婦,早晚會死,想與此璽一同埋葬,為何終不可得!」

  老太后說到最後聲淚俱下,左右之人皆跟著掉淚。連王舜都被感動得差點心軟了。他俯首良久,才抬頭對太后說:「臣等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王莽一定要得到國璽,太后怎麼可能不給呢?」

  老太后知道,今天的新朝皇帝王莽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孝順侄子王莽了。她無奈地取出國璽扔到了地上,說:「我老了,也快死了,可我知道,你們兄弟遲早有一天要被滅族!」

  老太后的最後一句話,仿佛一句不祥的咒語,附著在了這顆國璽之上。

  短短十五年後,它就應驗了。

  得到國璽的王莽如獲至寶,當即在未央宮的漸台大宴群臣。此刻的王莽當然不會知道,十五年後,自己也將被殺死在這座漸台之上。

  數日後,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正月初一,王莽在朝堂上命人頒讀策文,封孺子嬰為定安公,享食邑一萬戶,地方百里。新皇帝還允許孺子嬰在自己的封國里建立漢朝宗廟。也就是說,曾經的小皇帝還可以待在迷你型的小王國里,祭拜相當於微縮景觀的自家宗廟。

  策文讀完,王莽親自握著孺子的手,流淚嘆息說:「從前周公旦代居天子之位而行其事,最後還是能夠將明君之政還給成王。如今,我卻被上天威嚴的命令所逼迫,不能按照本意去做啊!」

  王莽一副黯然神傷之狀,在朝堂上哀嘆良久。群臣無不悚然動容,陪著這個非常人性化的皇帝長吁短嘆。

  在這場經典的政治秀中,五歲的孺子嬰自始至終都呵呵地張著嘴。他清澈的目光中映現著王莽渾濁的老淚。有人把他從龍椅上抱了下來,面對著王莽向北稱臣。

  孺子嬰呵呵笑著。

  在這樣的時刻,無知顯然是一種幸福。

  這場舉國歡騰的喜劇,還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尾聲。

  王莽把上天賜給他的十一位輔國大臣依次任命為「四輔」、「三公」和「四將」。除了他那八個心腹重臣之外,小混混哀章這回可混大了,被任命為「四輔」之一的國將,並封美新公,位在「三公」之上。而哀章憑空杜撰的「王興」和「王盛」在哪呢?

  找到一個守城門的小吏叫王興,就讓他當了「四將」之一的衛將軍,封為奉新公。

  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小販叫王盛,就讓他當了「四將」之一的前將軍,封為崇新公。

  當然,王莽讓相學大師替他們看過相,覺得還不錯。

  只不過,去年剛剛為大新帝國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的王邑,居然位列哀章之下,而孫建也僅僅與守門小吏和賣餅小販相併列,未免讓人有些啼笑皆非。不過王莽也沒辦法,因為這是神的旨意。於是,當這場篡漢大戲落下帷幕、「難忘今宵」的歌聲響起之時,我們便可看見,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攜手並肩地站在台上向觀眾頻頻謝幕。

  這就叫皆大歡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