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的裂變> 四 偉大領袖的造神運動

四 偉大領袖的造神運動

2024-09-26 04:57:03 作者: 王覺仁

  公元元年,也是漢平帝元始元年,王莽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看見帝國的未來就像一席等待他揮毫的白絹。

  此刻,通往帝座的道路已經沒有任何障礙,可王莽卻沒有任何動作,只是一直反剪著雙手凝望蒼天。

  他在等待什麼?

  滿朝文武匍匐在王莽高大的背影下,暗暗交換了一下眼色,忽然間若有所悟。

  此刻,大司馬需要的只有一個東西,那就是「天意」!於是,和大司馬心靈相通的臣子們立刻挽起袖子,締造了一場規模浩大的「上天降祥瑞、萬民頌功德」的運動。

  

  元始元年正月,有自稱越裳氏的塞外蠻夷入朝晉獻了一雙白雉、兩雙黑雉。群臣立刻上書大頌功德,稱王莽有「安國定漢」之大功,應賜尊號為「安漢公」。

  王莽上書辭讓。太皇太后下旨:「君有安定宗廟的功勞,不可因為至親的緣故而遮蔽隱藏得不到顯揚,君大可不必推辭!」

  王莽連續四次上書,堅決辭讓,甚至稱病不上朝。太皇太后不得已,只好先封賞了幾個王莽的心腹,最後下旨說:「派大司馬、新都侯王莽任太傅,稱號安漢公,增加封邑二萬八千戶。」

  幾番惺惺作態的謙讓之後,王莽終於誠惶誠恐地接受了太傅和安漢公的尊號,但卻拒不接受封邑。王莽說:「等百姓們都富足了之後,我才會接受封賞。」聽見這句話,上至太皇太后,下至群臣百姓,都不禁為王莽的高尚情操而感動不已。

  元始二年(公元2年)春,又有遠在南方的黃支國進獻犀牛。同時,又有西南邊陲的越巂郡上書奏言,說有黃龍在長江里遊動。群臣立刻說:「王莽的功德可媲美周公旦,應該祭告宗廟才是。」只有大司農孫寶一個人發出了不和諧音:「如今風雨失調,人民貧困,每有一事,臣子們就眾口一詞歸美王莽,這樣的讚美妥當嗎?」

  當舉世皆醉的時候,惟孫寶一人獨醒。這樣的人,必定要為他的清醒付出代價。孫寶隨即被罷免,不久就在老家抑鬱而終。

  是年,關東大旱。王莽率先垂範,當即捐錢一百萬,獻田三十頃,用以救濟災民。公卿們紛紛效仿,捐獻田宅者凡二百三十人。此後,凡遇水旱災情,王莽就馬上吃素,以示珍惜物力、與民共患難之意。老太后再度被感動了,派出使臣詔令王莽說:「聽說公常吃素,為人民深深憂慮。今年秋季幸將豐收,公須按時吃肉,為國家保養身體。」

  是年秋,王莽上書要求皇帝立後。

  這一年,王莽的女兒正值嫁齡。所以,他此項提議的用意不言自明。隨後,朝廷舉辦了一場皇后海選。負責海選的官吏心領神會,便把很多王氏女子列入了候選名單,其中自然包括王莽的女兒。王莽心中暗喜,可表面上還是一再推辭,說:「臣無德,女兒才能低下,她和眾王氏女都不該入選。」老太后一看,這王莽真是太高尚了,就下旨說:「王氏女是朕的外戚,(為了避嫌),可不必採納。」

  這下子弄巧成拙了,王莽趕緊示意手下亡羊補牢。

  隨後的日子,京城百姓、太學諸生和基層官員們,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向有關部門上書,力挺王莽之女;而公卿大夫們則乾脆匍匐在朝堂之上,異口同聲地說:「安漢公功勳赫赫,如今應立皇后之時,為何偏偏捨棄他的女兒呢?天下人將要歸順誰?我們殷切希望,安漢公的女兒能母儀天下!」

  王莽馬上又站了出來,苦口婆心地曉諭眾人,叫大家不要再堅持立他女兒為後了,應該廣選眾女。可公卿們卻仍然不依不饒:「不應該廣選眾女而使正統混亂!」

  王莽終於長嘆一聲,說:「好吧,那就讓我女兒出來拋磚引玉吧。」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選美大賽。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經過一幫大臣們「辛辛苦苦」的遴選,王莽的女兒終於從如雲的美女中脫穎而出,獲得大賽評委會全票通過。

  朝廷下了二億錢做為聘禮。視金錢如糞土的王莽只留下十分之一,大部分歸還朝廷,其餘數千萬全都布施給了貧民。

  大司徒陳崇立即上書,為王莽歌功頌德。此文洋洋數千言,大引《論語》和諸經為王莽一人做注,歷數王莽的生平事跡,激情澎湃,文采蜚然。

  文章從王莽的學生時代說起,說他從小就「折節行仁,克心履禮,拂世矯俗,確然特立」,「清靜樂道,溫良下士,惠於故舊,篤於師友」。這一切正如孔子說的「貧而樂,富而好禮」。接著,說王莽誅殺淳于長,就像是「周公誅管、蔡,季子鴆叔牙」。然後,說王莽不讓定陶太后坐在太皇太后身邊,是「以明國體」,正如《詩經》所謂的「不侮鰥寡,不畏強圉」。接下來,說王莽誅殺董賢叫做「敏則有功」;說王莽迎立中山王為帝,就是《尚書》說的「知人者哲」;王莽一再辭讓安漢公的稱號,就是孔子說的「能以禮讓為國」;王莽「事事謙退」,為自己女兒立後的事情一再辭讓,最後才「迫不得已然後受詔」,這就像《尚書》說的「舜讓於德,不嗣」。總而言之,《詩經》里說的「溫溫恭人,如集於木」,「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孔子說的「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等等,皆乃「公之謂也」,說的都是我們偉大光榮正確的安漢公啊!

  最後,陳崇慷慨激昂地說:「揆公德行為天下紀,觀公功勳為萬世基!」他的意思是,觀諸「偉光正」王莽的一生德行和功勳,皆乃聖賢風範,足為萬世師表!

  一個人就是這樣變成了「神」。

  從古到今,人類的任何造神運動都不是偉大領袖一個人所能成功的。沒有庸眾與群氓死心塌地的崇拜與擁戴,「神」就不會誕生。然而,芸芸眾生似乎永遠需要為自己塑造一個神,然後對他頂禮膜拜,對他惟命是從,並且心甘情願地交出自己的尊嚴,連同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無論何時,老百姓似乎總需要一位英雄來引領他們進入天堂,但他們並不知道,最後等待他們的,往往是萬劫不復的地獄。

  若干年後,萬千臣民心目中的這個偉光正,就把大漢帝國搞得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當然了,這是後話。此刻,王莽頭上的光環正在頻繁閃耀,沒有人懷疑他是天下百姓最終的依歸和福祉。所以,陳崇的這篇美文其實是頗能代表民意的。它不僅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造神運動的宣言書,也是老百姓質樸情感的一種精緻表達。換言之,陳崇只是幫不善言辭的老百姓們,說出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肉麻話而已。

  元始四年(公元4年),太保王舜與吏民八千人聯名上書,頌揚王莽之功勝過伊尹與周公。去年,他還只能與聖賢比肩,今年就高出一頭了。可見,上級的指示精神在基層貫徹落實得相當到位。

  朝廷立即作出反應。由於伊尹曾為「阿衡」,周公曾為「太宰」,遂拜安漢公王莽為「宰衡」,位在「上公」,亦即在三公之上;並賜王莽的母親為「功顯君」;封兒子王安為褒新侯、王臨為賞都侯。太皇太后親至前殿,進行加封和任命。

  王莽當然又謙讓了一回。而他的推辭當然又被太后的旨意駁回。於是,王莽只好又「迫不得已然後受詔」。

  元始五年(公元5年),如火如荼的造神運動再度升級,共有吏民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頌揚安漢公;王公列侯們紛紛磕頭請願,要求賞賜安漢公。五月,策書下達,特加王莽以「九錫」之隆典……

  這一年冬天,有皚皚的白雪自蒼旻深處緩緩落下,飄在大漢山河之上,飄在長安城頭,飄在未央宮中,最後一片搖曳著落在王莽的眼前。

  王莽伸出手去。雪花在他溫熱的掌心中瞬間融化,仿佛倏忽即逝的時光。

  五年了,彈指一揮間。平帝劉衎從無知的頑童變成了一個心事沉沉的少年。位列三公的王莽從大司馬變成了安漢公,又從安漢公變成了上公、宰衡。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天下到底是誰的?

  王莽沉吟了一下。

  冬至之後的第三個戌日,按例向天子進獻椒酒。這一年的椒酒,有白色的粉末簌簌落下,像極了那落了整整一冬的雪花。十二月的某一日,白雪覆蓋的未央宮的宮人們,忽然在一夜之間都換上了白色的孝服。

  平帝劉衎駕崩了。

  瑞雪兆豐年。王莽說,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