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的裂變> 三 王莽謙恭未篡時

三 王莽謙恭未篡時

2024-09-26 04:57:00 作者: 王覺仁

  成帝因為王莽首先揭發淳于長的罪狀,對他的忠心大加讚賞。王根於是推薦他接任自己的職務。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秋,王莽繼王鳳、王音、王商、王根之後,任大將軍大司馬輔政,成為王氏一門的第五位大司馬。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這一年,王莽三十八歲。

  大司馬的位置,在王莽的四位叔伯父那裡,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或許已經是人生的巔峰,可王莽並不這麼想。他知道,自己還在路上。眼前的漢室宗廟雖然形同虛設,可樑柱仍在,氣數仍在,群臣百姓仰望的目光仍在。所以,王莽不敢絲毫倦怠。他延攬了更多的賢能之士擔任自己的下屬和幕僚,所得的朝廷賞賜和封邑的賦稅收入,也全部用來奉養士人,而自己的生活則比以前更為儉約。

  當初的王氏列侯競相以奢侈為尚,可王莽卻從一開始就反其道而行之,以克勤克儉揚名立萬。他的為官之道,歸結起來就是八個字:官爵愈顯,恭謹愈甚,儉樸愈甚。

  朝野上下的人們對王莽越來越仰慕,有關他如何謙恭儉樸的諸多事跡很快就在長安城傳為美談。比如剛當上大司馬不久,善於為自己塑造美譽度的王莽馬上又為仰慕他的人們貢獻了一則佳話。

  有一天,王莽的母親生病,公卿列侯的太太們紛紛展開「夫人外交」,絡繹不絕地來到王府看望老夫人,想藉此結交王莽的妻子。可讓這幫貴婦頗感失望的是,她們最想見到的人竟然沒有露面,匆匆而出迎接她們的,只是一個衣不曳地、腰間還圍著一條大布巾的傭人。還沒等這些盛裝華服、珠光寶氣的太太們噘嘴表示不滿,就有人告知她們,眼前這個簡樸得幾近邋遢的女傭,就是堂堂的大司馬夫人。

  貴婦們一齊咋舌,半晌無語。

  這則逸事堪稱經典,馬上在長安城傳得婦孺皆知。

  看著自己的道德形像在天下人心目中熠熠生輝,王莽滿意地笑了。只是他這麼做,實在是苦了他的太太。不知道,每逢夜深人靜的時候,當大司馬夫人在繡房中看著自己盈箱滿篋的華服和珠寶只能當擺設,卻一件也披戴不到身上,內心到底會作何感想?

  王莽擔任大司馬的第二年,漢成帝劉驁忽然無疾而終。成帝無嗣,朝廷便迎立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登基,是為漢哀帝。

  漢朝自開國之初便與外戚擅政相伴隨:惠帝時是呂氏,昭帝時是上官氏、霍氏,成帝時是王氏。至哀帝一朝,外戚規模更是盛況空前。因為年少的哀帝身後,足足有四位太后。光記住她們的尊稱就是一個讓人傷腦筋的問題:王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哀帝的祖母傅昭儀被稱為恭皇太后(後又稱帝太太后),哀帝的母親丁氏被稱為恭皇后(後又稱帝太后),成帝時的趙皇后被稱為皇太后。

  太后一多,外戚自然就少不了。哀帝劉欣一即位,傅家和丁家的一大串外戚就在朝堂外列隊等著封侯了。或許是因為當年他父親曾遭到王鳳排擠,所以劉欣從小就對專權跋扈的王氏一門深為不滿。於是,人小志氣大的哀帝劉欣一上來就大肆封侯,給了王莽一個下馬威。

  劉欣四月初八登基,五月十九就封傅太后的堂弟傅晏為孔鄉侯、傅喜為高步侯、右將軍;封舅父丁明為陽安侯,表兄丁滿為平周侯;就連死去的傅太后之父也被追封為崇祖侯,丁太后的父親被追封為褒德侯。

  原本一覽無餘的帝國政局,因為這些外戚的到來而變得撲朔迷離。看慣了政治風雨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顯得寵辱不驚,雍容大度。她立刻下了一道懿旨給王莽,讓他辭官,退居私第。王莽對老太后以退為進的策略心領神會。他很清楚,如今以傅氏為首的這幫外戚來勢洶洶,目標就是他的大司馬之位!而咄咄逼人的年輕皇帝似乎也充滿個人的政治抱負。眼看自己已經落入旋渦的中心,馬上就將變成眾矢之的,那麼最穩妥的應對策略,莫過於暫時離開這個權力鬥爭的旋渦,避敵鋒芒,保存實力。

  於是王莽便上疏辭職。

  哀帝劉欣一看王莽的辭職報告,大感意外。

  這也太快了點吧?朕剛剛即位,你王莽就鬧辭職,這不是陷我於不仁不義之地嗎?誰不知道朝野上下都是你的人,朕要是現在准你辭職,豈不是要被千夫所指?你王莽這招以退為進雖然高明,可朕也不傻,這大司馬你是肯定要辭的,但不是現在。

  劉欣決定跟王莽打太極,於是下了道詔書,重新起用王莽。為表誠意,他還特意派遣了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將軍師丹、衛尉傅喜等四個朝廷重臣代表他去進見太皇太后,情真意切地說:「皇帝聞知太后懿旨,非常悲傷!大司馬如不起用,皇帝就不敢治政!」

  王老太后沒想到,這劉欣小小年紀,玩起政治來卻是一把好手。這種時候,如果硬要叫王莽辭職,就顯得太過矯情了。於是,老太后就告訴王莽,這大司馬的帽子暫且先拎著,過些日子,看準機會再撒手也不遲。

  不久,哀帝劉欣打算在未央宮舉辦一場酒宴,有關人員把傅太后的座帳陳設在太皇太后旁邊,王莽一看,知道機會來了,便指著那人的鼻子罵:「定陶太后是藩臣之妾,怎麼能和尊貴的太皇太后並列呢?」隨後便將其座位撤到了後面。傅太后聞訊,勃然大怒,於是拒絕赴宴。

  王莽此舉,顯然是把傅太后往死里得罪了。隨後,王莽便趁勢再度請辭。哀帝沒轍了。因為傅太后現在恨不得扒了王莽的皮,若執意挽留王莽,老祖母傅太后那裡定然無法交代。於是,哀帝不得不准奏,給了一大堆賞賜後把王莽送出了朝堂。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七月初一,火辣辣的太陽直射著長安城,未央宮的琉璃瓦上一片熱氣蒸騰。王莽緩緩步出朝堂,內心卻淡定而清涼。因為他知道,他很快就會回來。

  哀帝劉欣是懷著重振朝綱的中興之志登上帝座的,然而,他空有武、宣之志,卻苦無武、宣之才。在他執政的六年之中,政令無常,舉措乖張。前三年就接連更換了四個大司馬、四個丞相,後來又以不學無術的弄臣董賢為大司馬,搞得朝野上下人心離亂,怨聲載道。在這亂象紛呈的局面中,滿朝文武和天下百姓,無不深深地懷念當年那個高風亮節、主動辭官的大司馬王莽。

  遠離廟堂的王莽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可他卻不動聲色。下野的這幾年裡,他深居簡出,謙恭下士,矢志不渝地堅守著他的道德節操,保持著他的光輝形象。

  他很清楚,自己雖然淡出了權力中心,可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還牽動著人們的目光。所以,當次子王獲有一次殺了一個奴隸之後,王莽竟然大義滅親,逼令兒子自殺。此舉更為有力地博得了人們的崇仰。只是兒子王獲恐怕到死也弄不明白,何以自己的這條命,居然跟奴隸一樣不值錢呢?!

  可在王莽看來,兒子毋寧說死得其所,死得重如泰山。因為,在締造王氏宗廟的宏圖大業中,他不愧為一件最有價值的神聖祭品。

  朝野上下都殷切期盼著王莽的復出,紛紛上書為他鳴冤叫屈。最後,哀帝劉欣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復征王莽還朝。

  王莽復任的第二年,壯志未酬的皇帝劉欣就死了。中興之業功敗垂成,還扔下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等著王莽來收拾。

  當王莽重新站在漢室宗廟的門前時,他一定感到非常驚喜。因為在這短短的幾年中,傅太后死了,丁太后死了,趙太后也死了,只有最年長的太皇太后依然健在,而傅喜、丁明這些有實力的外戚也早已落馬。如今竊據高位的,只有一個年僅二十三歲的不值一哂的佞臣董賢。因此,王莽有理由認為,自己不但是人心所向,而且是天命所歸。

  劉欣駕崩的當天,在後宮中隱忍數年的王老太后就迫不及待地登場了。她親自駕臨未央宮,收取了天子璽綬,隨即召見大司馬董賢。

  「皇帝的喪事籌備得如何?」老太后銳利的目光直逼董賢。

  哀帝一死,董賢就知道自己完蛋了。他擔憂自己的身家性命還來不及,哪有心思去想什麼喪事。面對老太后刀子一樣的目光,董賢只好顫抖著摘下頭上的官帽,伏地謝罪。

  老太后不屑的看著他,冷冷地說:「新都侯王莽,以前的大司馬,曾經主辦過先帝的喪事,很懂規矩,我讓他來幫幫你,你看如何?」

  「那太好了,太好了。」董賢伏在地上,磕頭如搗蒜。

  是日,太皇太后召王莽入宮,命他總攬朝政。第二天,一紙免職詔書便遞到了董賢跟前。董賢知道,自己逃不過這一劫了,與其遭人屠戮,還不如自我了斷,於是和妻子雙雙自殺。當天夜裡,下人們便將屍體埋葬。王莽懷疑其為詐死,讓人掘開墳墓,把棺材送到監獄中去開棺驗屍。後來雖然驗明了正身,可沒人去理會了,只把屍體草草掩埋在監獄之中。有一個小官吏朱翊曾受過董賢厚待,於心不忍,便偷偷買了棺材壽衣去給董賢收屍。王莽得知,便捏造了一個罪名把朱翊殺了。

  中樞空虛,大司馬的位置當然非王莽莫屬。可老太后還想走走形式,就裝模作樣地讓公卿們推舉。文武百官異口同聲地推薦王莽。只有前將軍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兩人不識時務。他們認為大臣應該制衡外戚,不能讓外戚獨霸朝政,於是兩人相互推舉。可他們忘了,這所謂的選舉純粹是走走過場而已。他們這麼做,無異於往王莽的刀口上撞!隨後,何武與公孫祿便被雙雙罷免,遣返原籍。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八日,王莽再度出任大司馬。此時距離哀帝駕崩,僅僅時隔兩天。

  隱忍多年的王莽復出後,馬上對帝國政壇展開了一場大清洗。

  這年秋天,京城的百姓們看見,朝堂上的一幫老臣就像落葉一樣紛紛飄零。許多公卿大夫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平頭百姓。功名富貴恍如昨夢,偌大的京城再也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長安城外的官道上,充斥著他們落荒而去的背影。

  與此同時,一批新貴則騎著高頭大馬,從帝國的四面八方呼嘯而來,迅速占據了舊臣們餘溫尚在的官位。在同一條官道上,新貴與舊臣擦肩而過。新人的馬蹄濺起的污泥,紛紛粘著在舊人的車輿上,伴著他們走上落寞迢遙的返鄉之路。

  對於這場政治清晰,班固在《漢書?王莽傳》中給了八個字的評價:「附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其實,這是每一個覬覦皇權的人都會幹的事情。為了早日坐上金鑾殿,大司馬王莽必須為自己掃清道路。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初一,年僅九歲的中山王劉衎登基,是為漢平帝。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大司馬王莽輔政。

  這一年,王莽四十五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