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三國不演義(全三冊)> 第六章 政變進行時--權臣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第六章 政變進行時--權臣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2024-09-26 04:11:04 作者: 王覺仁

  自從幹掉諸葛恪、奪取了東吳的軍政大權後,孫峻專權跋扈的程度,絲毫不亞於諸葛恪。《資治通鑑》便稱其「驕矜淫暴」,以致「國人側目」。

  正如魏國朝野不滿於司馬家族的擅權,因而屢屢發動叛亂一樣,東吳的許多文臣武將自然也不會任由孫峻為所欲為。

  東吳五鳳元年(公元254年)秋,孫峻上位還不到一年,時任司馬的桓慮便召集了一幫文武將吏,準備發動政變,幹掉孫峻,然後擁立孫登之子孫英為帝。不料密謀泄露,桓慮及其追隨者被孫峻全部誅殺。

  時隔僅一年,即五鳳二年(公元255年)七月,吳國將領孫儀、張怡、林恂等人,便再度密謀刺殺孫峻,但同樣功敗垂成,共有數十人被殺。

  全公主孫魯班因與妹妹孫魯育(世稱朱公主)的政治立場一向相左,早就勢同水火,便趁此機會誣陷孫魯育參與了孫儀等人的未遂政變。孫峻本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態度,就把朱公主孫魯育也殺了。

  通過一輪又一輪清洗,孫峻手上沾染了越來越多的鮮血,而權臣的地位也愈加鞏固。東吳朝野固然還有不少反對他的人,但基本上都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五鳳三年(公元256年)九月,歸附東吳的文欽為了立功,獻上了不少關於曹魏的軍事情報,極力建議攻魏。孫峻採納後,遂命驃騎將軍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咨率領水軍,從江都出發,準備經淮河、泗水北上,進攻魏國的青、徐二州。

  大軍揚帆啟航之際,孫峻親臨建業西北的石頭城,為諸位大將餞行。

  然而,沒有人料到,這個一手遮天、殺人如麻的權臣孫峻,竟然在回程中突發急病,旋即暴斃,年僅三十八歲。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也許,這就叫報應。當舉國上下沒人奈何得了他的時候,老天爺只能親自出馬,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把他收了。

  孫峻臨死前,把後事交代給了自己的堂弟、時任偏將軍的孫。

  這個孫,時年才二十六歲,當時擔任的「偏將軍」一職也不過是中下級武官,此前也從未建立任何戰功,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只能算是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一個。

  可就是這麼一個嘴上無毛的傢伙,僅憑權臣孫峻的臨終指定,就突然掌控了東吳帝國的軍政大權,以火箭速度躥上了權力之巔——九月十四日,即孫峻暴斃當天,朝廷便任命孫為侍中、武衛將軍,並都督中外諸軍事。

  如此荒誕的一幕,頓時令吳國臣民目瞪口呆。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孫上位後,擔心呂據等大將統兵在外,易生變故,便在第一時間發出詔令,命呂據等人即刻班師回朝。

  呂據得知區區孫竟然成了輔政大臣,頓時勃然大怒——你小子算哪棵蔥?老子上陣殺敵的時候,你還在穿開襠褲呢,居然也敢竊據大權?!

  隨後,呂據一邊往回趕,一邊與劉纂、朱異、唐咨等大將聯名上表,舉薦滕胤出任丞相。

  孫聞訊,立刻任命滕胤為大司馬,然後命他出鎮武昌,打算以明升暗降的手段把他排擠出權力中樞。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事關東吳最高權力的生死博弈已不可避免。

  按理說,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因為鬥爭的一方是堂堂託孤大臣呂據和滕胤,一個手握兵權,一個位居中樞,不論從身份、地位、威望,還是從功勳、資歷、年齡來看,跟毛頭小子孫比起來,都具有壓倒性優勢,博弈的結果應該沒有任何懸念。

  遺憾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呂據和滕胤遠遠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強悍,而毛頭小子孫也絕非常人想像的那般孱弱。

  呂據回軍的同時,命人給滕胤送去口信,約定回朝之日,便與他一同廢黜孫。

  孫的反應極為迅速,馬上展開了一連串行動:命堂兄孫憲率軍鎮守江都,抵禦呂據;又派出中使,以皇帝名義,敕命文欽、劉纂、唐咨等大將共同討伐呂據;同時派出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前往滕胤府邸,對他發出最後通牒,命其即刻離京,前往武昌。

  滕胤意識到一場惡鬥已在所難免,只能與孫針鋒相對:他一邊劫持了華融和丁晏,勒兵自衛,一邊派人聯絡禁軍將領楊崇、孫咨,說孫作亂,然後強迫華融寫信給孫,勸其收手。

  孫當然不可能收手。他見信後,立刻上表少主孫亮,奏稱滕胤謀反,同時命將軍劉丞率騎兵圍攻滕胤府邸,並許諾事成之後,封他爵位。

  此刻,滕胤手中的兵力只有侍衛親兵數十人,根本無法抵擋劉丞。眼看禁軍將領楊崇等人毫無回音,而呂據又遲遲未至,滕胤只好強迫華融和丁晏偽造詔書,欲發兵討伐孫。可華、丁二人抵死不從,滕胤只能把他們殺了。

  形勢危急,侍衛向滕胤建議,趁府邸還沒被包圍,索性直接殺到皇宮,據守蒼龍門。他們說:「到時候禁軍將士們看到明公,定會拋棄孫,支持明公。」

  可直到此刻,滕胤仍然不願邁出這決定性的一步。

  一方面,他是想等呂據大軍回朝,再一舉除掉孫;另一方面,則是他不敢做出「兵逼皇宮」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哪怕孫的屠刀已經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於是,寶貴的時間就在滕胤的等待中飛快流逝。

  據說當天晚上,凜冽的北風在建業上空呼嘯了一夜,仿佛預示著某種不祥,而滕胤則「顏色不變,談笑如常」(《資治通鑑·魏紀九》)。他鼓勵身邊的侍衛,說呂據的大軍就快到了,而侍衛們也皆願為他效死,沒有一個人離去。

  直到次日破曉,呂據大軍仍然毫無蹤影,而孫派出的劉丞等部,則已將滕胤府邸團團包圍。幾乎沒費什麼工夫,軍隊便突破防禦,沖入了滕胤府中,將他和數十名侍衛全部砍殺。

  同日,孫夷滅了滕胤的三族。

  當滕胤身死族滅的噩耗傳出,呂據頓時萬念俱灰。部眾勸他索性投奔曹魏,可呂據卻說:「吾恥為叛臣。」然後就揮刀自盡了。

  這一文一武兩位託孤大臣,就這樣出人意料地敗給了一個剛出道的年輕人。

  究其失敗的原因,滕胤是死於迂腐,呂據是死於愚忠,二者可以說如出一轍。

  滕胤若是果斷一些,採納侍衛的建議,直接兵逼皇宮,以他輔政大臣的身份及威望,說不定真的能爭取到禁軍的支持,那麼最終身死族滅的就是孫了。但滕胤寧可在家裡坐著等死,也不敢在這非常時刻採取非常行動,實在令人扼腕。

  再來看呂據,哪怕滕胤死了,大事其實尚有可為。畢竟在眼下的東吳帝國,像他這種資歷深厚的大將已經屈指可數,何況他手裡還有一支現成的大軍,本身又是孫權指定的顧命大臣,不論從哪方面來講,他都可以名正言順地打出一個「清君側」的旗號,率大軍踏平建業,誅殺孫,然後撥亂反正,重振朝綱。

  要說忠,這才是對家國社稷真正的「大忠」,這才對得起孫權當年的託孤之任。

  只可惜,呂據竟然以不願做叛臣為由一死了之,這就是典型的愚忠,是拘守小節而忘卻大義的愚蠢之舉!

  反觀孫,這個看上去資歷淺薄、毫無經驗的毛頭小子,卻自始至終表現得十分沉著冷靜,出手也異常迅捷狠辣。難怪孫峻臨死前會把大權交給他,說明孫本來就是深藏不露的博弈高手——單純從政治鬥爭的角度來看,孫峻選他做接班人還是頗有眼光的。

  有人說:「邪惡的彈冠相慶,只源於善良的無所作為。」相比於心狠手辣的孫,滕胤和呂據似乎都顯得挺「善良」,但這樣的善良,不但於己不利,而且於事無補,絲毫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稱道。

  這一年十月六日,東吳朝廷大赦天下,改元太平。

  至此,孫權臨終前為幼子孫亮指定的五位顧命大臣——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三人死於非命,一人自殺,一人暴斃,已無一存世。

  同年十一月,孫晉位大將軍,正式成為東吳的實際執政者。

  權臣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東吳的歷史,就這樣在接二連三的陰謀、殺戮和死亡中,翻開了新的一頁。

  而這一頁剛剛翻開,熟悉的血腥味就再度撲面而來了。

  史稱,年輕的孫上位後,便「負貴倨傲,多行無禮」(《資治通鑑·魏紀九》),即自認為地位尊貴,所以十分倨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言談舉止驕慢無禮。

  孫的暴發戶嘴臉,讓另一個姓孫的十分不滿。

  這個人就是他的堂兄孫憲。

  當初孫峻刺殺諸葛恪時,孫憲也曾參與其事,因而事後頗受孫峻重用,官至右將軍、無難督(禁軍總督)等。而孫峻臨死前,竟然沒把權力交給他,而是給了資歷淺、官職低、年紀輕的孫,這自然令孫憲很不平衡。此外,孫上位後,又眼高於頂,牛皮烘烘,給孫憲的待遇遠不如孫峻在位之時,更是讓他懷恨在心。

  這兩個因素一疊加,迅速催生了孫憲內心的殺機——你小子可以當權臣,我憑什麼不能?!

  於是,孫憲暗中聯絡了將軍王惇,準備伺機刺殺孫。可正如孫峻在位時,多起未遂政變都提前泄密了一樣,孫憲和王惇的密謀也沒能瞞過孫的耳目。事情敗露後,孫誅殺了王惇,孫憲只好服毒自盡。

  東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四月,令孫有些始料未及的是,時年十五歲的少主孫亮,忽然親臨朝會正殿,躊躇滿志地準備親政了。

  虛歲十五,放到現在也就剛上初二,還是個半大孩子。可孫亮卻表現出了遠遠超越其年齡的聰明、睿智和早熟,下面幾個例子就足以證明。

  當時,每逢孫上表奏事,孫亮都會反覆詢問,有時還會提出犀利的質疑,讓孫頗有些吃不消。除了過問朝政,孫亮還做了一件事——培養自己的武裝力量。

  他親自從軍隊將士的子弟中,選拔了三千名十五歲到十八歲的壯士,組成了一支近衛軍,然後又從大將子弟中遴選了一批年輕勇猛的來擔任將領,並讓他們每天都在御苑中進行軍事訓練。孫亮對左右說:「我建立這支部隊,是想讓他們跟我一起成長。」

  另外,孫亮還屢次前往中書監,調閱孫權時代的政務檔案,然後對左右侍臣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先帝理政,時常乾綱獨斷,可如今大將軍處理政事,卻只讓我簽字畫可而已,這是為何?」

  雖然這樣的質問顯得稚氣未脫,但卻十分犀利,直指「皇權旁落,權臣當道」這一要害。可想而知,當孫聽到這句話,內心會生出怎樣的擔憂和恐懼。

  還有一件事,也非常生動地體現了孫亮的細緻和聰明。

  有一次,孫亮在吃生梅,因為怕酸,就讓身邊的小黃門去宮內府庫取些蜂蜜來。不料蜂蜜拿來後,裡面竟然有一顆老鼠屎。孫亮立刻把管理府庫的官吏叫來問話。府庫官嚇得磕頭不止,卻無從解釋他的瀆職行為。

  孫亮分別觀察了一下府庫官和小黃門的表情,便已察覺到了什麼,便問府庫官:「此前,小黃門是否曾私下向你討要蜂蜜?」

  府庫官答:「確有此事,只是臣實在不敢給。」

  如此一問一答,孫亮就很清楚那顆老鼠屎是哪來的了。可是,旁邊的小黃門卻大為不服。畢竟這只是府庫官的一面之詞,既無法證明小黃門曾私下索要蜂蜜,又無從證實老鼠屎的來源和真相。

  孫亮見狀,便命人對那顆老鼠屎進行了「解剖」。結果剖開一看,裡頭還是乾燥的,尚未被蜂蜜浸濕。孫亮朗聲大笑,對一臉懵懂的左右說:「如果老鼠屎早就掉進了蜂蜜,里外必然都是濕的;可現在只有外面是濕的,裡面還很乾燥,說明它剛掉進去不久。換言之,此事正是小黃門所為!」

  然後,孫亮一審,小黃門就一五一十全交代了。

  不出孫亮所料,那顆老鼠屎正是小黃門扔進去的,目的是陷害府庫官。而他的動機,就是之前索要蜂蜜被拒,所以伺機報復。

  當「案情」水落石出後,左右人等無不驚異,都對少帝的聰明佩服得五體投地。

  通過上述事件,足以證明兩點:

  第一,當初孫權之所以對幼子孫亮情有獨鍾,的確不是沒道理的,這孩子果然與眾不同。

  第二,孫亮顯然遺傳了孫權的高智商,假以時日,極有可能跟青年時代的孫權一樣,成為一位精明強幹、雄才大略的英主。

  對此,剛剛坐上權臣交椅的孫當然是寢食難安了——才十五歲、剛準備親政就如此聰明,又是建立軍隊又是過問政事,大有乾綱獨斷的苗頭,若是再過幾年,那還了得?!

  為了保住權臣之位,孫不得不從這一刻就開始未雨綢繆了。

  就此而言,孫亮的聰明和早熟對他來講非但不是幸事,反倒成了禍根。因為很多時候,一個普通人太過「聰明外露」,尚且會遭人嫉妒和打壓,更何況一個想從權臣手中奪回朝政大權的小皇帝?

  所以,孫亮的未來,註定充滿了危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