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三國不演義(全三冊)> 縱橫江東:孫策的巔峰時刻

縱橫江東:孫策的巔峰時刻

2024-09-26 04:06:41 作者: 王覺仁

  自從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歸取江東、占據曲阿等地後,孫策就一直按照自己的既定戰略在行動。

  他的目標,當然是據有整個江東。

  

  當時,孫策的主要對手有這麼幾個: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市)太守許貢、會稽(治今浙江紹興市)太守王朗、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市)太守華歆,以及盤踞在吳郡一帶的山賊嚴白虎、盤踞在丹陽郡的地方豪強祖郎等人。

  第一個被孫策擺平的是吳郡太守許貢。

  關於許貢的結局,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出自《三國志·朱治傳》。朱治是孫堅舊部,在孫堅死後與孫賁等人一起歸附了袁術,但朱治早就看出袁術這個人不靠譜,後來又見孫策在袁術手底下混得很不如意,就力勸他脫離袁術、歸取江東。所以,孫策最終能夠自立門戶,與朱治等父親舊部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按《三國志·朱治傳》的記載,孫策占據曲阿不久,即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冬,朱治便奉孫策之命征討許貢,將其擊敗,攻陷了吳郡。許貢逃亡,投奔了山賊嚴白虎。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採信了這一說法。

  第二種說法,出自《三國志·孫策傳》所引的《江表傳》。該書稱,孫策入據江東後,許貢懼不自安,表面上不敢與孫策為敵,背地裡卻使了一個陰招。

  他暗地裡給朝廷(實際上是曹操)上了一道奏表,說孫策驍勇,大有當年項羽的勢頭,這種人最好趕緊召他入朝,給他富貴尊寵(其實就是奪其兵權),否則放在外面的話,遲早必成大患。

  許貢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勸曹操在孫策羽翼未豐時把他除掉,不然等他在江東成了氣候,到時候必定成為曹操的大敵。

  這個借刀殺人之計十分歹毒,不過許貢也太小看孫策了。孫策其實早就安排人暗中盯住了他,所以這道奏表剛剛送出城,就被孫策的人截獲了。

  孫策看完奏表,不動聲色,找了個藉口約他見面。許貢不知奏表被截,欣然赴約。孫策當麵攤牌,質問他為何在背後捅刀子。許貢極力狡辯,矢口否認這道奏表是他寫的。孫策見他毫無悔意,便不再多言,當場命手下把他絞殺了。隨後,孫策任命朱治為太守,兼併了吳郡。

  這第二種說法,很可能才是許貢之死的真相。因為,幾年後行刺孫策的三名殺手,正是許貢的門客。如果按第一種說法,許貢是在戰場上被朱治打敗的,後來逃奔了嚴白虎,那麼這三個門客的復仇動機就被大大削弱了,似乎不太可能那麼強烈。正因為許貢只是寫了一道奏表就被孫策絞死,才會讓門客覺得主子死得太冤,所以矢志為他報仇。

  不管許貢是怎麼死的,反正吳郡是被孫策給拿下了。半年後,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夏,孫策便把目光轉向了會稽。

  當時,以嚴白虎為首的一眾山賊勢力都不小,各有部眾萬餘人,四處盤踞,所以將領們都認為,應該先剷除眼皮底下的嚴白虎等人,再南下去打會稽。孫策卻不以為然,說:「嚴白虎那幫人不過是強盜而已,並無大志,回頭再收拾他們也不遲。」

  隨後,孫策親自率部渡過浙江(今富春江),兵鋒直指會稽王朗。

  眼見孫策來勢洶洶,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勸他,說孫策善於用兵,應避其鋒芒,不要與他正面開戰。王朗不聽,親率重兵在固陵(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布防。孫策數度進攻,皆未能攻克,其叔父孫靜獻計,說:「王朗據守堅城,一時難以攻破,此去南邊數十里,有個地方叫查瀆(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西南),從此處切入,便可深入敵後,正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也。我自當率部作為前鋒,定可一戰破敵。」

  繞過堅城,斷敵後路,就等於把刀插在了王朗的後背上,這樣固陵城便不攻自破了。此計甚好,孫策當即採納。是日夜,孫策命部眾燃起無數火把,製造要進攻固陵城的假象,同時派出一支精銳騎兵,直撲查瀆,攻陷了此處的一座要塞高遷屯(今浙江諸杭州市蕭山區東北)。

  王朗得知後路被斷,大驚失色,立刻派部將周昕去截擊孫策。孫策回頭迎戰,將其擊潰,斬殺周昕。王朗擔心被包圍,只好與虞翻等人棄城而逃,然後登船渡海,準備避難交州,可剛跑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市),就被孫策截住了。王朗又跟他打了一仗,可惜又敗了,再也無處可逃,只好舉手投降。跟他一塊兒投降的,還有之前勸諫的虞翻。

  孫策遂自領會稽太守。

  至此,孫策先後占據了丹陽、吳郡、會稽三郡,江東大半已入其囊中,大體包括了今天的安徽東南部、江蘇南部、浙江和福建兩省,地盤著實不小。孫策覺得是時候跟朝廷(曹操)匯報匯報工作了,便派遣張紘拎著江東的土特產入朝進貢。

  曹操收下了孫策的禮物,也欣然接住了他伸過來的橄欖枝,然後投桃報李,十分慷慨地回贈了孫策一個大禮包,裡面的「禮品」包括: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即孫策堂侄女);並徵召孫權和另一個弟弟孫翊入朝為官;最後,還把張紘留在了朝中擔任侍御史。

  加官進爵,互相聯姻,這些當然都是孫策求之不得的好事。不過,徵召孫權、孫翊入朝這一條,卻暗藏著曹操的心機——目的無非就是把孫策這兩個弟弟留作人質。孫策當然不會把兩個弟弟往虎口裡送,所以這一條他就「選擇性失明」了,權當沒看見。至於把張紘留在朝中,則是利弊參半:壞處是孫策的身邊暫時少了一位重要的謀士,好處是張紘可以隨時了解朝廷和曹操的動向,從而獲取孫策所需的各種情報。

  孫策在江東勢如破竹,又跟曹操打得火熱,自然引起了一個人的嫉妒和不安。

  這個人就是他的前老闆袁術。

  本以為年輕人不可靠,沒想到這小子轉眼間就打下了好幾個郡的地盤,儼然成了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一方諸侯。袁術感到了莫大的威脅,於是就搞了一個小動作,派人帶著官員印綬前往丹陽郡,收買當地豪強祖郎等人,讓他們策動當地的山越土著,一同起兵造孫策的反。

  不過,這種小動作對孫策根本沒用。因為還沒等祖郎搞出什麼花樣,孫策已經帶兵打過來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冬,孫策攻至祖郎據守的陵陽(今安徽青陽縣),一戰便將其攻克,生擒了祖郎。

  當年孫策剛出道時,招募的第一支部隊就是被這個祖郎給團滅的,連他自己都險些丟了性命。此刻落到了孫策手裡,祖郎料定自己是必死無疑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孫策竟然命人打開了他的枷鎖,還對他說:「當初你襲擊我,用刀砍中我的馬鞍,可我現在要創立大業,所以不會記仇,只要是能用之才,不管是誰,都可以跟我一塊兒打天下,你不必害怕。」

  祖郎感激涕零,當即叩頭謝罪。孫策當天便任命他為門下賊曹,就是專門負責抓賊的治安官。

  搞定了祖郎,但此刻的丹陽郡還有一個對手。

  這個對手就是曾經跟孫策單挑的太史慈。

  自從劉繇敗逃後,太史慈就一個人單幹了。他先是逃進了蕪湖附近的山中,自稱丹陽太守,後來又跑到了涇縣(今安徽涇縣),在這裡得到了山越各部落的擁戴。太史慈本以為在山裡打游擊,孫策一定拿他沒辦法。不料,孫策收拾完祖郎後,立刻把矛頭對準了他,然後在勇里(今金壇市西北)一戰中將他生擒了。

  當太史慈被五花大綁地帶到孫策面前時,孫策微笑著親手替他鬆了綁,然後握著他的手道:「還記得神亭(今江蘇金壇縣西北,即二人單挑之處)那件事吧?假如你當時抓了我,會把我怎麼樣?」

  太史慈淡淡道:「那可不好說。」

  孫策大笑,說:「從今往後,你要跟我一起共創大業。我早就聽說,你是一位剛烈忠義之士,但你以前跟錯了人。我是你的知己,以後你不必擔心不如意。」

  當天,孫策便任命太史慈為門下督。班師之時,他又故意安排祖郎和太史慈在前面開道——這對軍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榮耀,自然令二人十分感激。

  通過這些舉動,孫策不僅招撫了他們的人,而且收攬了他們的心。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二人從此就死心塌地追隨這位年輕老闆了,尤其是太史慈,更是迅速成為孫策倚重的大將之一。

  掃清了丹陽郡,接下來,孫策的目標自然就是南邊的豫章郡了。

  當時,劉繇投奔豫章不久即病故,留下了一支一萬餘人的部隊。照理這支部隊肯定會歸附豫章太守華歆,而他們確實也向華歆表達了歸附之意,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華歆居然拒絕了。

  他的理由是:身為大漢臣子,不能在未經朝廷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吞併別人的部眾。

  如果在太平年代,這樣的理由當然是成立的,問題是在眼下這樣的亂世,居然還有人固守這些完全不合時宜的規矩,這要麼是迂腐,要麼就是虛偽。

  為了弄清華歆到底是迂腐還是虛偽,以便制定下一步戰略,同時也為了兼併這支無主的部隊,孫策決定派人前去豫章。

  他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太史慈,說:「劉繇當初責怪我替袁術攻打他,要知道,我父親數千人的部隊,都在袁術之手,袁術有權做任何決定。我志在建立大業,怎能不向袁術低頭,以換取他的支援?後來,袁術篡逆,我勸他他不聽。大丈夫相交,道義為上,若是在大是大非上意見相左,就不得不絕交。我跟袁術交往的經過便是如此,遺憾的是劉繇死了,不能當面跟他解釋。現在他兒子在豫章,你替我轉達,然後將我的意思告訴他的部眾,願意跟我的,就帶他們過來;不願意的,就好生安撫。另外,觀察一下華歆這個人,看他能力如何。此行需要多少兵馬,你自己決定。」

  太史慈道:「將軍寬宏大量,赦免了我,我當盡死以報德。而今雙方並未開戰,所以不必多帶人馬,幾十人足矣。」

  此事就這麼定了下來。可左右卻紛紛勸阻孫策,說太史慈一旦得到劉繇餘部,必定一去不回。孫策卻非常自信,說:「子義(太史慈的字)若離開我,還能去投奔誰?」

  隨後,孫策親自為太史慈餞行,送他到了城門口,然後握著他的手,問他何時能回來。太史慈說,頂多兩個月。

  太史慈走後,很多人都議論紛紛,說像太史慈這種有勇略、有膽識之人,放他走就如同放虎歸山,看來孫策這回一定是失算了。孫策聽到傳言,有些不悅,就對眾將說:「你們不要多嘴,我的判斷自有根據。太史慈雖有勇略和膽識,但絕非那種縱橫天下之人。他以道義為重,一諾千金。對於知己,他寧死也不會辜負,你們不必想太多。」

  事實證明,孫策這幫手下的確是想多了。他們的老闆雖然年輕,但看人的眼光卻實在老到——兩個月時間不到,太史慈便回來了,而且帶回了一個極有價值的重大情報。

  太史慈稟報孫策,說:「華歆雖然是一個有德之人,但胸無韜略,才幹平庸,僅能自保而已。比如丹陽人僮芝就占據了廬陵(今江西泰和縣),還有番陽(今江西鄱陽縣)的豪強也自立山頭,聲稱不受豫章太守管轄。而對這些人,華歆也只能幹瞪眼,一點辦法沒有。」

  孫策聽完,忍不住拊掌大笑。

  看來,這個華歆還真不是虛偽,而只是一個墨守成規、毫無魄力的老古板而已。

  這就好辦了。摸清了華歆的底,孫策反倒不急著拿下豫章了。因為華歆根本不是對手,豫章遲早是孫策的,不論什麼時候他想要,都如探囊取物那般容易。所以,眼下的孫策,決定把精力放在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上——為父報仇。

  當年射殺孫堅的黃祖,時任江夏(治今湖北武漢市新洲區)太守。

  孫策的下一步行動,便是揮師荊州,進攻江夏,親手砍下黃祖的腦袋!

  當然,荊州劉表的實力不可小覷,黃祖也沒那麼容易殺。為此,孫策必須從現在開始就著手進行戰備。

  此時是建安三年,孫策年僅二十四歲。放在今天,這不過就是大學剛畢業兩年而已,但孫策已然縱橫江東無敵手,成了名震天下的一方諸侯。

  在這個人生的巔峰時刻,躊躇滿志、摩拳擦掌的孫策萬萬不會想到,他的生命,其實只剩下短短一年多的光陰了。所以,很多他想做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也註定只能開一個頭,永遠無法完成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