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三國不演義(全三冊)> 從郡守到州牧:曹操的崛起

從郡守到州牧:曹操的崛起

2024-09-26 04:05:53 作者: 王覺仁

  自從對袁紹大盟主深感失望之後,曹操就開始卯足勁兒為自己打地盤了。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當初袁紹要擁立劉虞,曹操極力反對,為此還喊出了一句「諸君北面,我自西向」的口號,意思好像一個人要去救西邊的小皇帝。事實上,他一步也沒有西行,而是掉頭往黃河南邊去了。

  因為黃河以北是袁紹的地盤,曹操不能與之爭鋒,所以只能到南邊尋找機會。至於救小皇帝的事情,曹操已經不考慮了,至少暫時不會考慮。這首先是因為劉協被董卓挾持到了長安,關山阻隔,連猛人孫堅都不得不知難而退,更不用說眼下實力尚弱的曹操。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曹操的心態變了。

  年輕時在官場上與宦官頻頻死磕,曹操沒看到任何好的結果;之後與袁紹等人一起討伐董卓,更是不了了之,甚至以自相殘殺的鬧劇收場。這一樁樁嚴酷的現實,不能不引發曹操的反思;而反思的結果,也不可能不改變他的心態。

  說白了,人總是會成長的。

  當然,曹操不會從一個熱血青年一下黑化成大反派,但他的確已經從一個相對單純的理想主義者,變成了一個漸趨複雜的現實主義者。

  這不是變好或變壞的問題,而是世上大多數人都必然要走過的一個人生軌跡。所以,曹操不再一門心思想著匡扶漢室、救小皇帝,不是因為他變壞了,而是他首先必須考慮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必須直面越來越複雜而殘酷的現實。

  曹操做出向南發展的決定後,他的戰友鮑信也力表支持。鮑信說,袁紹身為盟主,卻爭權奪利,遲早變成第二個董卓,咱們惹不起躲得起,索性到南邊靜觀待變。

  不久,黃巾餘眾黑山軍的首領於毒、白繞、眭固糾集十萬餘人進攻東郡(治今河南濮陽市),太守王肱力不能敵。曹操抓住這個機會,立刻率部馳援,在濮陽(今濮陽市西南)大破白繞所部。袁紹樂得讓曹操趕緊離開河北,馬上做了個順水人情,表薦曹操為東郡太守。

  於是,曹操總算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盤。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曹操駐軍頓丘(今河南清豐縣西南)。這裡就是他早年當過縣令,而且還幹得不錯的地方。於毒趁其不備,打算偷襲東郡治所濮陽,替去年兵敗的白繞報仇。

  正當麾下將領們急著要去救大本營時,曹操卻說,不回去了,咱們去西邊的山裡,把於毒的老巢端了。

  眾將都愣住了:萬一東武陽丟了咋辦?

  曹操說:「於毒一旦得知我要去端他的西山老巢,必然回頭來救,東武陽之圍不就解了嗎?就算他不回兵,我把他老巢端了,他哪有心思再打東武陽?」

  眾將這才明白過來,哦,原來是戰國孫臏的「圍魏救趙」之策啊!

  果然不出曹操所料,於毒得知曹軍動向後,立即放棄進攻,回師去救老巢。而讓所有人都沒料到的是,這時的曹操既沒去打於毒的老巢,也沒回東武陽,而是虛晃一槍,掉頭去打駐紮在頓丘西北的眭固所部。

  眭固哪能想到曹操會突然來這一招,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大敗而逃。曹操馬不停蹄,又乘勝進攻附近的南匈奴流亡單于於扶羅(此人之前已挾持張楊,脫離袁紹),再度將其擊破。

  這場仗,曹操本來是處於不利境地的。因為眭固和於扶羅都在頓丘西北面,對他虎視眈眈,而於毒又去打他東北面的大本營,曹操不管怎麼做都有腹背受敵之虞,可誰也沒想到,他耍了幾下花槍之後,不但擺脫了不利境地,反而還將敵人各個擊破,打了個大勝仗。

  如此神出鬼沒的用兵之道,足見曹操的軍事天才,也足以說明他年輕時的那些兵書都沒有白讀。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謀士投到了他的帳下,令曹操頓生如虎添翼之感。

  這個人就是荀彧。

  荀彧,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市)人,名門望族出身,祖父荀淑曾是一代名士。荀彧年少時便有「王佐之才」的盛名,後舉為孝廉,拜守宮令。董卓入京後,他料定天下將亂,遂棄官歸鄉。之後董卓遷都,群雄並起,天下果然亂得不可收拾,他就對家鄉父老說:「潁川是四戰之地,很不安全,應儘早離開。」可鄉里人都安土重遷,終究沒有離開。只有荀彧帶著自己的宗族到了河北。不久,西涼軍的李傕、郭汜大舉掃蕩陳留、潁川一帶,那些沒有聽從荀彧勸告的鄉人便大多死於非命了。

  荀彧到河北後,袁紹非常熱情,以「上賓之禮」待之,滿心希望荀彧能跟他弟弟荀諶一樣為自己所用。可荀彧觀察了袁紹一段時間後,便預料他「終不能定大業」,反而是當時實力尚弱、剛剛據有東郡的曹操,入了荀彧的法眼。

  在荀彧看來,曹操才是有雄才大略之人,於是毅然離開袁紹,南下投奔了曹操。

  潁川荀氏是東漢末年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曹操當然知道,而且荀彧的盛名他也聽說過,這樣的人才當然求之不得。但畢竟之前從沒打過交道,其才學與盛名是否相符也還難說,所以曹操就有意面試了一下。

  沒想到一番攀談之後,荀彧的見識竟遠超曹操的期望值。曹操大喜,對荀彧說:「你就是我的張良啊!」旋即任命他為司馬,從此引為心腹智囊。

  而荀彧也沒讓曹操失望。此後的十數年中,他不僅為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戰略規劃和軍事路線,而且在奇謀妙策、匡正輔弼、舉薦人才等方面都卓有建樹,可以說全方位地幫助曹操奠定了霸業之基。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青州(今山東北部)的黃巾軍糾集百萬之眾,大舉進攻兗州(今山東西部及河南東部),殺了任城相鄭遂,來勢頗為兇猛。兗州刺史劉岱決定率部迎戰。鮑信勸他說:「黃巾有百萬之眾,我們則百姓震恐、兵無鬥志;但黃巾的弱點也很明顯:行軍打仗一向不帶糧草,只靠搶劫,更沒有攻城武器,所以只要固守城池、堅壁清野,他們便會軍心渙散,到時候出擊定可獲勝。」

  可劉岱不聽,執意出戰,結果就掛了。

  劉岱一死,兗州無主。曹操帳下一個謀士敏銳地發現,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一塊大餡餅啊!

  這個謀士就是陳宮。

  我們前面說過,之前在中牟縣上演「捉放曹」的人並不是他。陳宮是東郡人,所以很可能是曹操就任太守後,才來投奔了他。

  東郡屬兗州管轄,劉岱算是曹操的頂頭上司。現在劉岱死了,陳宮覺得最有資格上位的就是曹操了,於是馬上給老闆打報告,說應該順勢拿下兗州,以此為資本圖謀天下,成就王霸之業。然後,陳宮還自告奮勇,願意出面去說服州里的主政官員,讓他們敲鑼打鼓來迎接曹老闆。

  這一番話正中曹操下懷,當即批准。

  陳宮立刻趕到兗州治所昌邑(今山東巨野縣東南),面見兗州別駕和治中,說:「如今天下分裂而兗州無主,曹東郡是命世之才,若迎他來當州牧,必可造福百姓。」此時,曹操的好戰友鮑信也趕來替他站台,說了一堆好話。兗州的官員便順水推舟,派人去東郡恭迎曹操,推舉他就任兗州牧。

  東漢天下設十三個州,分別是司隸、兗州、青州、豫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交州。州下面設郡(國),郡(國)下面設縣。州本是中央派出的監察機構,長官稱為刺史;到了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由朝廷選派重臣出任州牧。從此,州就演變成了行政區,各州或置刺史,或置州牧,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董卓之亂後,各地刺史與州牧更是由封疆大吏搖身一變,紛紛成為事實上割據自立的軍閥。

  所以,此時的曹操就任兗州牧,當然就是名副其實、割據一方的軍閥了。這無疑是曹操創業生涯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從此,他真正具有了與四方群雄一較短長、逐鹿天下的資本——比如說,可以跟袁紹大盟主平起平坐,再也不用看他臉色了。

  新官上任,肯定得干點業績才能服眾。躊躇滿志的曹操立刻出兵攻擊黃巾軍,在壽張(今山東陽穀縣)東面與之交戰,不料卻吃了敗仗。曹操冷靜下來,尋找失敗原因,發現還是吃了老兵太少、新兵蛋子太多的虧,於是開始埋頭訓練新兵,嚴格賞罰,激勵士氣。

  很快,部隊的戰鬥力大為改觀。曹操再度發起進攻,晝夜不停,輪番上陣,終於把黃巾軍逼退了。可是,幾年來一直與曹操並肩戰鬥的鮑信,卻在這場戰鬥中不幸陣亡。由於連日混戰,戰場情況異常複雜,所以連屍體都沒找到。

  曹操悲痛萬分,重金懸賞尋找他的屍首,最後還是沒有結果,只好命人雕刻了一尊鮑信的木像,隆重地將其安葬。據說在葬禮上,曹操情不自禁,放聲大哭。

  這年冬天,曹操化悲痛為力量,對來自青州的這支黃巾軍窮追猛打,終於在濟北(治今山東濟南市長清區)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黃巾部眾走投無路,只好投降。

  這是曹操自起兵以來收穫最大的一場勝利——整整收編了三十餘萬士卒,外加隨軍的男女老少一百餘萬人。

  除了地盤,人口就是當時最寶貴的資源。一旦有了充足的人口,軍隊就有了兵源,可以不斷補充生力軍;剩下的人,還可以大規模開墾荒田,種植糧食,以保證軍隊和政府的糧草等物資供應。

  事實上,曹操正是這麼做的。

  他從三十萬降卒中精心遴選出一批青壯年,經過長期而嚴格的訓練,最終把他們變成了一支戰鬥力異常強悍的精銳部隊,號稱「青州兵」。從此,這支勁旅就成了曹操征戰天下的嫡系和王牌,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在稍後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則開始實行「屯田制」,即命剩下的大部分黃巾降卒及其家屬從事集體化耕作,類似於「生產建設兵團」,從而極大地保障了後勤補給。

  由此可見,濟北這一仗,顯著壯大了曹操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在他的創業之路上無疑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巧合的是,濟北正是鮑信生前擔任國相的地方。

  也許,這是鮑信的在天之靈冥冥中保佑了曹操的勝利;反過來說,這場勝利也是曹操對這位英年早逝的摯友最好的緬懷和告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