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農忙假

2024-05-05 04:09:52 作者: 淡寧遠

  別人讀書是讀書,柴雨晴讀書永遠惦記著家。

  國慶假不久,就是種小春。

  一年有兩季,小春和大春。

  小春即是小麥。

  

  挖回地里的紅薯再平整土地種小麥。

  這個時候,學校要放農忙假。

  柴滿山依然在在煤礦里上班。

  午班的時候他乾脆在由萬氏送飯到山上吃,吃了就去煤礦里幹活;遇上早班,下了班也是直接去地里。

  「我們挑抬不動,就割點苕藤挖點紅苕,種點小麥,挑抬的事由你爸來干。」萬氏每天都很忙,要打理家務清洗衣服還想著要幫襯著山上的活兒。

  這一天,柴雨晴和萬氏一起到山上的時候,居然看見自己土裡有人。

  「是你師婆她們。」萬氏驚訝了:「她們在幫咱們家。」

  柴雨晴走近看時,是師婆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兒媳一個女兒在幫忙挖紅薯翻地。

  「我們的種完了,孩子們也都在家,想著他大哥一個人幹活所以就過來了。」都是同一個村的人自然知道土地有啊些:「能幫一點是一點,早一點種完也好。」

  「師娘真是想得太周到了。」萬氏是隨著兒子柴滿山這般稱呼的:「多謝你們來幫忙,雨晴啊,你在這兒做活,我回去做午飯。」

  「不用不用,我們回家去吃午飯,今天隔壁兄弟過生日,你不用忙活。」也是想著中午有地方吃飯不給柴家添麻煩這才過來的。

  光幹活不吃飯,這樣的親戚再多來一點!

  柴雨晴很是感激。

  有著師婆一家人的幫襯,等柴滿山從礦上回來的時候半山腰的小春已經點完了。

  「鋤頭鐮刀都是自帶的。」萬氏感慨嘆:「五個人幹活,利落得很,你那兩個弟弟就挑抬,女的就翻土點小麥,我送開水上山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中午說是你麼老師生日就回去喝酒了。」

  「師娘就是很賢惠。」柴滿山雖然已經丟下了老師教的石匠,但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認定了這個老師了,也很孝順這個師娘:「那幾個兄弟妹妹見我都是叫大哥大哥的,喊得很親熱。」

  「餘下的就是兩個田坎點葫豆了。」小麥點了下去柴滿山就感覺輕鬆了一半:「明天早班,晚一點回來的時候我就去挖了來點。」

  讓柴滿山沒料到的是,第二天又有人來幫忙。

  「姨婆、李大娘,你們喝口水歇歇吧。」柴雨晴覺得家裡真是遇上貴人了,今天這位來幫忙種葫豆,一個挖一個挑灰,自己就丟種。

  「又不是什麼重活兒,手腳活,大家兩下做了就好休息。」姨婆道:「昨天聽說你師婆來了做了山上的,我們想著就來挖田坎種。」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柴雨晴對此表示很高興。

  三天農忙假,柴雨晴覺得還真是起到了作用。

  山上的農活都幹完了,家裡還有一大堆的活兒。

  堆成山的苕藤要砍了漚起來餵豬。

  柴滿山經常是凌晨五點就起床砍得咚咚響,到他的早班上班的時候早就砍了一大堆出來了。

  然後,在門外田裡挖一個坑,鋪上塑膠袋,一堆堆砍細的苕藤就放進去。

  「快進去踩,踩得越緊越好。」萬氏招呼著孩子道:「踩得緊漚得越好越不容易爛,可以餵豬餵得久一點。」

  在坑裡踩豬草,這倒是兒時的一種快樂。

  果然,柴雨林就招著著鄰居小孩子們跳進去踩了,柴雨晴也不去湊熱鬧,她就將苕藤倒進去。

  砍完了苕藤,還有一陣忙碌的:洗紅苕打粉。

  紅苕粉就澱粉。

  將紅苕洗了,爛的有泥的地方削一削,然後挑到打米房去打碎,再挑回來過濾,讓澱粉沉甸下來。第二天,從缸底撈出大塊大塊的粉,扳了放在簸箕里晾曬乾。

  「這油粉可以攪涼豆腐。」萬氏將上面一層黑黑的粉單獨剝了起來,然後決定做成一道菜。

  傳統的取澱粉過程,讓柴雨晴再次感慨不已。

  澱粉在後來的三十年裡依然應用廣泛。

  特別是在一些農貿市場門口,常常聽到有人高呼賣粉條,正宗的紅苕粉條。

  其實,真正正宗,當屬這個時代的手工產品才行吧。

  柴雨晴知道,這個時代想要吃上一碗粉條估計都是難上加難。

  在鄉下出宴席的九斗碗裡,倒是有那麼一碗甜酸味的粉條。

  粉條難,涼豆腐簡單。

  萬氏將削起來的那層粉用水攪勻,小火將鍋里的水燒開,然後倒進澱粉不停的攪動,待到變色熟了就盛起來裝在陶缽里,放在水缸里用冷水浸著。

  傍晚的時候,萬氏取出一小塊切成條,然後用油煎了端上了桌。

  「真好吃!」柴雨林可不會客氣,邊喝邊說。

  「好吃就多吃一點,這東西又不好錢。」萬氏笑道:「不夠我再去煎一碗。」

  自製的涼豆腐,柴雨晴多年後都還能想起這道菜,只不過因為澱粉質量問題,也可能是手藝差的原因,她總是失敗。為此也相當的懷念。

  鄉下其實一直是不缺菜的。

  一是自己種的,二就是用豆子換豆腐。

  柴雨晴因為在外婆家長大,吃豆腐是吃得夠嗆。

  同樣是豆腐,這個占著一個涼字,而且不是豆製品,吃起來也沒有膽水味道,所以對此情有獨鍾。

  澱粉曬乾了,柴滿山也是拿去鎮上賣。

  實際上,柴家每出一次農作物能換作錢的,都無一倖免。

  這也算是柴家第二種經濟來源。

  柴雨晴很鬱悶,她明明知道很多掙錢的路子,卻無從開始。

  還是讓自己這個家無窮的窮下去。

  時間已到了八八年了,再翻就是八九年。

  離改革開放有了十年之久,小小的山村其實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比如,村裡的人開始南下打工。

  「公社組織的,招18歲以上30歲以下的女工,坐火車都要兩天一夜呢。」三五個姑娘聚在一起就在討論這個事。

  大姐原本是在村裡的茶廠摘茶葉,一個月也能掙十多塊錢,這時候聽說那邊招工人,而且,工資還不低的時候就心動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