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機械之興

2024-09-19 17:42:08 作者: 柳詒徵

  中國近世之事變,原因非一,其最大之一因,則歐美之發明機械也。自西曆1769年 蘇格蘭人瓦特(James Watt)發明蒸汽機關,而世界之變更即肇於是。1807年 美人富爾登(Robert Fulton)發明汽船,1825年 英人史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發明汽車,1837年 美人摩爾斯(H.B.Morse)發明電報,皆若與吾國邈不相涉也。而其後鴉片之戰,天津、北京聯軍之役,胥此等機械成之。咸、同之交,吾國深識之士,知世局既變,吾國不可墨守故技而不之變,故以仿製機械為立國之要圖,而五千年閉關自守之國,乃崛起而與世界日新焉。

  仿造機械,始於曾國藩,

  《曾文正公奏議》同治七年《輪船工竣並陳機器局情形疏》:「中國試造輪船之議,臣於咸豐十一年七月復奏購買船炮折內,即有此說。同治元、二年間,駐紮安慶,設局製造洋器,全用漢人,未雇洋匠,造成一小輪,而行駛遲鈍,不甚得法。」

  《清稗類鈔》:「無錫徐壽,專究格物致知之學。曾文正公檄委創機器局於安慶。同治丙寅三月,造成木質輪船一艘,長五十餘尺,每小時能行二十餘里,文正錫名『黃鵠』。」

  李鴻章繼之,創建江南製造總局於上海。

  《李文忠公奏稿》同治四年八月《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御史陳廷經奏:夷情叵測,恃有戰艦機器之精利,逞其貪縱。然彼機巧之器,非不可以購求學習,以成中國之長技。請於廣東等處海口設局,行取西洋工匠,置造船炮等語,與臣所籌議不謀而合。茲經收買上海虹口地方洋人機器鐵廠一座,改為江南製造總局。此項鐵廠所有,系制器之器,無論何種機器,逐漸依法仿製,即用以製造何種之物,生生不窮。目前未能兼及,仍以製造槍炮,借充軍用為主。」

  《曾文正公奏議·輪船工竣並陳機器局情形疏》:「同治二年冬間,派令候補同知容閎,出洋購買機器,漸有擴充之意。四年五月,在滬購買機器一座,派委知府馮焌光、沈保靖等開設鐵廠。適容閎所購之器亦於是時運到,歸併一局。」「六年四月,奏請撥洋稅二成,以一成為專造輪船之用,仰蒙允准。於是撥款漸裕,購料漸多,蘇松太道應寶時及馮焌光、沈保靖等朝夕討論,期於必成。從前上海洋廠自製輪船,其汽爐機器,均系購自外洋,帶至內地裝配船殼,從未有自構式樣,造成重大機器、汽爐全具者。此次創辦之始,考究圖說,自出機杼。本年七月初旬,第一號告竣,命名曰『惠吉』輪船。其汽爐、船殼兩項,均系廠中自造。船身長十八丈五尺,闊二丈七尺二寸,先在吳淞口外試行,由銅沙直出大洋,至浙江舟山而旋,復於八月十三日駛至江寧。臣親自登舟試行至采石磯;每一時上水行七十餘里,尚屬堅緻靈便,可以涉歷重洋。原議擬造四號,今第一號系屬明輪,此後即續造暗輪,將來漸推漸精。即二十餘丈之大艦,可伸可縮之煙囪,可高可低之輪軸,或亦可苦思而得之。」又曰:「該局向在上海虹口暫租洋廠,諸多不便,六月夏間,乃於上海城南興建新廠,購地七十餘畝 ,修造公所。其已成者,曰汽爐廠,曰機器廠,曰熟鐵廠,曰洋槍樓,曰木工廠,曰鑄銅鐵廠。」

  《江南製造局記》:「同治四年創辦之初,廠中機器均未全備。

  先就原有機器推廣,造成大小機器三十餘座,用以鑄造槍炮炸彈。六年始造輪船。十三年仿製黑色火藥。光緒四年仿造九磅子、四十磅子前膛快炮。五年更造前膛四十八磅、八十磅各種開花實心彈。七年造笛式一百磅藥、碰電、熱鐵浮雷及生鐵沉雷。十年造林明敦中針槍。十一年停造輪船,專修理南北洋各省兵輪船隻。十六年仿造新式全鋼後膛快炮。十七年改造快利新槍,試煉鋼料,又造各種新式後膛快炮,及五十二噸、四十七噸大炮。十九年仿製栗色火藥。二十一年試造無煙火藥。二十四年造七密里九口徑新毛瑟槍。三十年添造銅元,旋歸江寧合辦。三十一年將船塢及輪船鍋爐機器三廠,劃歸海軍商廠辦理。」

  同時南京、天津亦設立機器局,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續纂江寧府志》:「機器製造總局,在南門外掃帚巷東首,同治四年興工,五年七月告竣。」

  《李文忠公奏稿·奏報機器局經費折》:「天津機器局,自同治六年四月開局,前任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創辦。」

  《津門雜記》:「機器局,製造局,一在城南三裏海光寺,以機器製造洋槍炮架等物,兼制小大輪船;一在城東八里直沽東北,人稱東局,專制火藥及各種軍械水雷。水師電報各學堂並附於東機器局。」

  福建則設立船政局,

  《東方雜誌》第十四卷《馬江船塢之歷史》:「船政之設,在同治五年。湘鄉左宗棠總制閩浙,實創是局,相地之宜,以馬尾為最。議既定,宗棠移督陝甘,舉侯官沈葆楨以代。聘訂法員日意格、德克碑為正副監督,並法員匠數十人以為導。同治八年,第一號萬年青輪船告成。十二年,華匠徒於製造之技漸能悟會,遂於是年遣散洋員匠回國。計九年之間,成大小兵商輪船十五號,洋人所經理全成者十二號,餘三號則皆華人完全成之。後此續制各船,截至光緒三十三年,共成船四十號。」

  雖多以製造船械為主,偏重於海、陸軍之用,然始意未嘗不為生利計也。

  《李文忠公奏稿·置辦鐵廠機器折》:「洋機器於耕織、印刷、陶埴諸器皆能製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專為軍火而設。惟其先華洋隔絕,雖中土機巧之士,莫由鑿空而談。逮其久,風氣漸開,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將自發其覆。臣料數十年後,中國富農大賈,必有仿造洋機器製作以自求利益者。」

  其時學者如徐壽、華蘅芳及壽子建寅等,皆殫心研究,具有成效。

  《清稗類鈔》:「文正設江南製造局,令雪村 總理局務。時百事草創,雪村於製造船槍炮彈等事,多所發明。建寅字仲虎,壽之仲子也,從壽精研理化製造之學。壽與華蘅芳謀造黃鵠輪船時,苦無法程,日夕凝思,仲虎累出奇思以佐之,黃鵠遂成,旋於上海製造局助成惠吉、操江、測海、澄慶、馭遠等船。光緒庚子春,在漢陽藥廠,配合棉質無煙藥轟斃。」

  光緒初,山東設立機器局,建寅實主其事。

  《光緒政要》:「光緒元年,山東巡撫丁寶楨奏設機器局,咨調徐建寅來東商辦,就省城外濼口地方買民地設局,先造子藥,次造槍炮。」

  朝鮮之變法,且遣人至天津學造機械焉。(《李文忠公奏稿》光緒六年《妥籌朝鮮制器練兵折》具載其事。)

  通商之始,各國輪船麇至,吾國航業之利,幾盡為所奪,於是議者思倡行商船,

  《李文忠公奏稿》同治十一年《試辦招商輪船折》:「同治六七年間,曾國藩、丁日昌在江蘇督撫任內,疊據道員許道身、同知容閎創議華商置造洋船章程,分運漕米,兼攬客貨。經總理衙門核准,飭由江海關道曉諭各口試辦。」

  同治十一年,始設局招股,購置輪船。

  《李文忠公奏稿·試辦輪船招商折》:「購集堅捷輪船三隻。」「光緒元年《輪船招商請獎折》計有自置輪船並承領閩廠輪船八號,現又添招股分,向英國續購兩號,分往南北洋日本、呂宋、新加坡等處貿易。」

  《郵傳部第一次統計表》:「該局資本,先後撥用直隸、江蘇、江西、湖北、東海關等處官款,計一百九十萬八千兩,自光緒六年起,分期繳還。迄今並無官款,惟商股四百萬兩。」

  光緒二年,收買美國旗昌公司船隻,其業始盛。

  《郵傳部第一次統計表》:「光緒二年,兩江總督沈葆楨,奏撥浙江等省官款,買並旗昌公司,增大小輪船十八號,而外洋船舶盡力排擠。李文忠於光緒三年二月,奏明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運官物,統歸商船經理,並請蘇浙海運漕米,分四五成,撥給該局承運,以顧商本,免為外人傾軋。賴此扶助,局基益堅定矣。」

  迄今數十年,招商局船凡三十一艘,載重六萬六千餘噸,資本八百四十萬,為吾國航業公司之巨擘。其內河商輪,亦年有增設。民國五年,統計各省內河商輪,凡一千零七十七艘,載重七萬餘噸。較之咸、同以前,航行江海專恃帆船者,其敏鈍霄壤矣。然外人在華之航業,實遠過於吾國。民國五年夏季江海關進出之航海汽船,凡一千八百三十餘艘,三百一十七萬餘噸。日本船,七百二十八艘,一百二十二萬餘噸;英國船,五百四十九艘,一百零七萬餘噸;中國船則僅有四百一十九艘,五十三萬餘噸,是則相形而見絀者也。歐戰以來,各國商船缺乏,製造亦有所不及,美國航務部乃向吾國船廠定造四艘,其大者至一萬四千餘噸,製造家詫為未有焉。

  《東方雜誌》十七卷十二號:「戰時,美國航務部因商船缺乏,特向我國上海江南造船廠定造商船四艘,其最大者為官府號,計重一萬四千七百五十噸,排水量一萬噸,速率每小時十海里半,於民國九年六月三日下水,美國公使克蘭夫人行命名典禮,計中國所建商船,以此船最大矣。」

  《東方雜誌》,近代中國刊行時間最長的大型綜合性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創刊,由商務印書館創辦。1948年底停刊。1999 年9月復刊,改名《今日東方》。

  次於船舶者為電機。同治十三年,日本覬覦台灣,沈葆楨奏請設立電報,以利軍備,事寢不行。光緒五年,李鴻章於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設線以達天津,極言其便。翌年,遂試設南北兩洋電線。

  《李文忠公奏稿》光緒六年《請設南北洋電報片》:「俄國海線可達上海,旱線可達恰克圖,其消息靈捷極矣。即如曾紀澤由俄國電報到上海只須一日,而由上海至京城,現系輪船附寄,尚須六七日到京。如遇海道不通,內驛必以十日為期,是上海至京僅二千數百里,較之俄國至上海數萬里,消息反遲十倍。」「同治十三年,日本犯台灣,沈葆楨等屢言其利,而因循迄無成就。臣上年曾於大沽北塘海口炮台試設電報以達天津,號令各營,頃刻響應,現自北洋以至南洋,調兵饋餉,在在俱關緊要,亟宜設立電報,以通氣脈。」

  初由官辦,光緒八年,改歸商辦,陸續展設水陸各線,遍及南北各省,以逮新疆、蒙古,綜計線路十餘萬里。光緒二十八年,清廷議收電報為國有,嗣因商情不協,允各股商悉仍其舊 ,而為商股官辦之局。

  《郵傳部第一次統計表》:「南北洋電報既成,由盛宣懷招集商股,於八年三月起,接歸商辦。自時厥後,行之二十年,歷辦無異。二十八年改歸官辦,特設電政大臣以督之。三十九年設立郵傳部,歸部直轄。中國新政完全屬於中國主權,無外人權力羼雜其中者,惟電報一事耳。」

  舊傳江慎修能為傳聲機,而其法不傳。

  《清稗類鈔》:「江慎修永嘗置一竹筒,中用玻璃為蓋,有鑰開之。開則向筒說數千言,言畢即閉。傳千里內,人開筒側耳,其音宛在,如面談也;過千里,則音漸澌散不全。慎修乾隆壬午年卒,則其法發明之時,尚在留聲機電話之前也。」

  通商以後,海上始有電話機。

  《淞南夢影錄》:「上海之有德律風,始於壬午季夏。其法,沿途豎立木桿,上系沿線,線條與電報無異,惟其中機括不同。傳遞之法,只須向線端傳語,無異一室晤言。」「其初有英人皮曉浦,在租界試行,分設南北二局,嗣以經費不敷,不久遂廢。癸未春,經天主教司鐸能慕谷重設,由徐家匯達英、法各界。聞此法由歐人名德律風者所創,故即以其名名之。」

  光緒末年,各省競設電話局。

  《郵傳部第一次統計表》:「上海電話局,系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分開辦。」「太原電話局,系光緒三十二年十月分開辦。」「北京、天津、廣東、奉天、河南各地電話局,表不載創辦年月。」

  民國初年,設京津長途電話。近又議設寧滬長途電話,傳達消息,日捷於前矣。

  電之為用極廣,電報、電話之外,電燈、電車之屬,皆興於光緒中。

  《清稗類鈔》:「電燈始於光緒中葉,創辦者為西人德里。創議之初,華人聞者以為奇事,一時謠諑紛傳,謂將遭電擊,人心洶洶不可抑制。當道患其滋事,函請西官禁止,後以試辦無害,其禁乃開。」「滬上通行電車,始於光緒戊申。」「上海電車乃西人所經營,華人雖亦投資,而實權皆為彼所握。初開時,華人慮或觸電,多望而卻步,西人廣為招徠,不及一年,其營業日益發達。」

  始自上海,繼則及於各地,電氣事業,殆有方興未艾之勢。然自外人觀之,則其程度較日本猶遠遜焉。

  《最近支那經濟》 (善生承助):「據最近調查,支那電氣事業經營之現在數,凡八十有七,其所在地,則支那本部二十二,滿洲二十五。」「依其性質分類,則業電氣供給等八十,製造電氣機械者三,供給電力與電氣鐵道合併經營者四。」「支那本部開設電氣鐵道之市街,僅上海三,香港、天津各一,北京則屢議敷設而未成 。其大連、撫順之電氣鐵路,則日本滿鐵會社之所經營也。」「支那全體動力用之電力,使用高現僅三萬三千馬力,比之日本北海道之三萬五千馬力,尚有不迨。又電燈全部之燭力,亦不過百三十七萬五千燭光,比之日本東京市電氣局與東京電燈株式會社所有設備之百九十萬燭光,亦遠不及雲。」

  近年海陸軍多用無線電機,

  《世界年鑑》:「北京南苑、天津、保定陸軍用無線電,乙巳年設立。北京、南京海軍用無線電,辛亥年設立。」

  且擬設西安至喀什噶爾之無線電。(據《東方雜誌》,民國七年交通部與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訂立合同,政府為設西安、喀什噶爾間安全之通信,擬購買並建設三台無線電報機器,向該公司訂購馬可尼弧光最新式無線電板機三台。)上海交通大學亦設無線電機,以供試驗而通消息,異時無線電信當代有線者而日興矣。(按民國十三年北京《交通日報》載中國境內無線電台,為中國自辦者凡十三所:即北京、張家口、武昌、吳淞、福州、廣州、崇明、上海、南苑、保定、天津、煙臺、大沽等處,又為外國所經營者凡二十處:計日本八、法國五、美國四、英國二、俄國一,大抵皆在使館及領事館、兵營中。)

  光緒二年,英商自上海租界造鐵路達吳淞,行駛火車,是為外人侵我路權之始。兩江總督沈葆楨購其路而毀之,蓋其時輿論,不僅以為損失主權,且於鐵路火車,特具一深惡痛絕之意,故不惜重資以求消毀其萌櫱也。

  《中國鐵路史》(袁德宣):「同治五年七月,英怡和洋行創設上海江灣間鐵路。光緒二年,上海江灣間鐵路延長至吳淞口,長三十里,名淞滬鐵路。時風氣未開,國人視為異物,兩江總督沈葆楨以銀二十八萬五千兩購回淞滬鐵道,毀拆棄諸河。」

  袁德宣(生平不詳),清末學者。湖南人。曾東渡日本學習軍事,其間與張翼鵬等在東京組織湖南日月學會,並接受孫中山的革命綱領,參加同盟會。著有《周甲集》、《交通史略》、《中國鐵路史》等。

  其後以外患日亟,思造鐵路以助軍用。

  《光緒政要》光緒六年《劉銘傳請開鐵路以圖自強疏》:「俄自歐洲造鐵路,漸近浩罕,又將由海參崴鐵路以達琿春,不出十年,禍將不測。日本一彈丸國耳,師西洋之長技,恃有鐵路,藐視中華,亦遇事與我為難。臣每私憂竊嘆,以為失今不圖自強,後雖欲圖,恐無及矣。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然其機括則在於急造鐵路。鐵路之利於漕務、賑務、商務、礦務、厘捐、行旅者,不可殫述。而於用兵一道,尤為急不可緩之圖。中國要道,南路宜開二條:一條由清江經山東,一條由漢口經河南,俱達京師。北路宜由京師東通盛京,西通甘肅,惟工費浩繁,急切未能並舉。擬請先修清江至京一路,與本年議修之電線相表里。」

  而開平煤礦之鐵路,遂為全國鐵路之嚆矢。

  《中國鐵路史》:「光緒四年,美國留學生唐景聲,請於直督李鴻章,創辦唐山開平煤礦,聘英人全達為技師長,築鐵路以便運輸,初用馬車,繼改用小機關車。光緒十二年改築,軌廣四尺八寸半,為中國鐵路軌道定例。」

  光緒十五年,張之洞奏辦蘆漢鐵路,

  《光緒東華錄》:「張之洞奏:鐵路之用,以開通土貨為急。中國物產之盛,甲於五洲,然腹地奧區,工艱運貴,其生不蕃,其流不廣,且土貨率皆質粗價廉,非用機器化學,不能變粗賤為精良,化無用為有用。苟有鐵路,則機器可入,笨貨可出,本輕費省,山鄉邊郡之產,悉可致諸江岸海壖,而流行於九洲四瀛之外,民之利既見,而國之利因之。臣愚以為宜自京城外之蘆溝橋起,經行河南,達於湖北之漢口鎮,自保定、正定、磁州,歷彰、衛、懷等府,在清化鎮以南,滎澤口以上,作橋以渡黃河,自河以南,則由許、鄭、信陽驛路以抵漢口。」

  《光緒東華錄》,記載光緒朝史事的編年體史著。晚清大臣、學者朱壽朋(1868~?)奉詔主編。

  雖定議而未實行。總計甲午以前,中國鐵路僅成榆關內外七百零五里。

  《中國鐵路史》:「光緒十三年,直督李鴻章募集股本,敷設由天津經大沽至灤州之古冶線,長三百十一里,謂之商路。光緒十六年,又延長古冶至關外之中後線,長三百九十四里,謂之官線,共長七百零五里。」

  中日戰後,朝野上下,始知築造鐵路為不容緩之事,遂設鐵路總公司於上海,先造蘆漢幹路,次及蘇、滬、粵、漢等。

  《光緒政要》:「光緒二十年,直督王文韶、鄂督張之洞會陳蘆漢鐵路辦法,並保津海關道盛宣懷督辦,宣懷請設鐵路總公司,先造蘆漢幹路。其餘蘇、滬、粵、漢等處,亦准公司次第展造。」

  盛懷宣(1844~1916),晚清要人,被譽為「天下第一官商」。字杏蓀,江蘇武進人。清末以官員身份從事實業,曾推行鐵路國有政策,引發四川爭路風潮,隨後爆發辛亥革命。

  於是借款購料,一切仰給於外人,而各國爭我路權者麇起。

  《約章大全》:「光緒二十三年《蘆漢鐵路商訂比國借款合同》第一條:除總公司已有成本銀一千三百萬外,並准總公司向比國銀行工廠合股公司借款四百五十萬金鎊。二十四年續訂「比國借款詳細合同章程》第二十五款:全路所需材料,除漢陽各廠所能造者先盡購辦外,皆歸比公司承辦。」

  《中國鐵路史》:「時各國鐵路政策懷抱已久,一聞募外債之議,無不踴躍爭先。首請者為美公司,次為英、德兩公司,惟比利時公司以輕便條約,商定於政府。」「比利時者,受俄、法之指使而來者也。俄、法勢力潛伏於比公司之下,比營之,即俄、法營之也。英聞之,恐礙其揚子江一帶勢力,遂扼榆營鐵路監督權,遮斷東清鐵路,弗與京漢聯絡。德聞之,又與英協商握津鎮鐵路敷設權,沿運河,出揚子江,以與京漢頡頏。」

  光緒二十九年,商部奏定鐵路簡章,以獎勵華商、抑制洋股為主。各省紳民,乃議自辦鐵路,潮汕、滇川、常辰、江西、江蘇、福建、浙江、安徽分省自築之路,同時均見於奏報,而粵漢、京漢亦次第借款贖回。然各省自辦鐵路,多鮮實力,其成者,僅潮汕、新寧、滬浙數路,而其材料機器,仍須購之國外,無完全自辦之路也。辛亥革命,起於鐵路國有之議,而民國成立以後,商辦鐵路次第收為國有,蓋民力不充,仍不能不資外力也。

  鐵路附設之學校,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為最著。

  《民國行政統計匯報·交通類》:「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創始於前清光緒三十一年。原由津榆鐵路籌資設立,民國元年,改為唐山鐵路學校。三年,改名為工藝專門學校,其學科專以鐵路工程為主。」

  而製造廠亦以唐山為巨。

  《鐵路協會報·京奉路線始末記》:「唐山有極大極完備之工廠,工人約三千名。該廠從前或裝配車輛,或建造客貨車及裝配機車,現在該廠能自行建造機車及車輛,但特別之部分仍須購自外洋。溝邦子地方有一修理車輛廠,從前機車均向英國北方機車公司購買,其餘或向美國之保魯敦或比國購買,然該廠近年亦能製造機車。」

  據民國三年京奉鐵路報告,唐山廠自造機平轉車、盤車、頂灣梁汽機、起重機等,並代道清、京張、吉長各路造車輛、汽筒、鍋爐等凡數千具,是則機械工學進步之徵也。

  吾國採礦,多恃人工,其用機械開採化煉,亦自同、光間始。

  《李文忠公奏議》光緒七年《直境開辦礦務折》:「從前江西之樂平及山西、湖南等省,皆以土法開採煤、鐵等礦,近來如台灣之基隆、湖北之荊門、安徽之池州,經營煤礦,漸用洋法。然或因創辦伊始,或因經費未敷,尚難驟得大效。光緒元年,聞灤州所屬之開平鎮煤鐵礦產頗旺,飭候選道唐廷樞馳往察勘。唐廷樞勘得灤州所屬,距開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南舊煤穴甚多。光緒四年,鑽地探試,深六十丈,得有高煙煤六層,計所得之煤,足供六十年之用。旋於五年購辦機器,按西法開提煤貫風抽水,水井開深六十丈。就所得之煤論之,可與東洋頭號煙煤相較,將來愈深愈美,尤勝東洋。開煤既旺,則煉鐵可以漸圖。」

  開平之煤,漠河之金,

  《光緒政要》:「光緒十二年黑龍江將軍恭鏜招集商股開辦漠河金廠。」

  大冶之鐵,萍鄉之煤,

  《漢冶萍公司紀略》:「光緒十六年,張文襄公督鄂,創辦漢陽鐵廠,采煉大冶之鐵。大冶鐵礦,據英倫鋼鐵會史戴德化驗之報告,為世界不多覯之佳礦。就浮面之鐵測算,年采一百萬噸,足供百年。光緒二十二年,盛宣懷接辦,於萍鄉發現一大煤田,其面積長三十里、寬十里。技師賴倫言,每年採取百萬噸,可繼五百餘年。」

  《中國工藝沿革史略》:「漢陽鐵政局,為中國最大之制鐵所,其鐵路在湖北武昌大冶縣屬之鐵山鋪,其坑之重要者,在下陸雌雄獅子山、鐵山等處。其地產鐵,自古有名。光緒十六年,兩湖總督張之洞,派德國技師至大冶縣採礦。十八年,乃創立漢陽鐵政局,一切機械,均由比利時購入。本年始開始制煉,初以管理非人,財政困難,改聘比國人為管理,至二十二年,乃讓於盛宣懷。盛氏大招股本,改為股本公司,現今之漢冶萍煤鐵礦廠有限公司,即是物也。其礦石之種類:一為磁鐵礦及赤鐵礦床,二為褐鐵床。光緒二十八年,每月磁鐵礦產二千七百噸,褐鐵礦六百噸。其產出礦石,除供給漢陽鐵廠外,每年尚有千餘萬噸,輸出於日本之八幡制鐵所。其製成鐵料,自光緒二十六年,與日本有輸出之特約,每年不下六萬餘噸。」

  《中國工藝沿革史略》,我國第一部敘述工藝史的著作。近代學者許衍灼(生平不詳)著。

  為世所艷稱。而山西、河南之煤、鐵,四川、雲南之銅、錫,湖南之銻,延長之石油,亦相繼而以西法開採。

  《約章大全》光緒二十五年《總署奏湘省嚴禁私運銻沙折》:「湘省各屬所在多銻,足供製造機器之用,因招粵商大成公司來湘,就近提煉。」「光緒二十八年,豫撫錫良奏開河南礦務,並派豫豐公司總辦。光緒二十九年,晉撫趙爾巽奏請山西礦務先盡豐公司辦理。光緒三十三年,度支部奏興復雲南舊礦,均可考見各省礦產之歷史。」

  《中華礦產調查記》(賴繼光):「四川彭縣磺銅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歸礦政局撥款開採。」

  《中國工藝沿革史略》:「光緒三十二年,有湖南洪某者,服官陝西,頗識新學,請之當道,籌資千餘萬,購買機器,並聘日本技師,在延長開採石油。凡鑿四井,內二井出油甚旺,陝西省城各機關所有燈油,皆此礦所出,因此延安石油漸為世人所注意。」

  趙爾巽(1844~1927),晚清大臣、學者。字公鑲,號次珊。清末漢軍正藍旗人。歷官安徽、陝西等省布政使、署理山西巡撫等。倡導教育改革。1914年,北京政府委託他為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稿》。

  其沿鐵道之礦,為外人攫取;若撫順、淄川各地之煤,更無論矣。

  清代貨幣,兼用銅、銀,銅曰制錢,銀曰元寶。而廣東與外人互市,多用墨西哥銀元。光緒十六年,張之洞督粵,設銀元局,自鑄銀幣,其後各省亦相繼仿鑄。

  《約章大全》光緒三十二年《財政處奏頓圜法折》:「中國鑄造銀圓,始於廣東,嗣後湖北、江南、直隸、浙江、安徽、奉天、吉林等省,亦陸續購機製造。」

  而銅元之制,亦倡於廣東,福建繼之。辛丑以後,各省競鑄銅元,制錢之用遂微。光緒三十一年,戶部設造幣廠於天津,兼鑄銅、銀各幣,民國因之,雖未能統一中國錢幣,而其規制特宏焉。

  《財政月刊·天津造幣總廠報告書》:「北洋銀圓局,踵機器局而成立。總廠既建,購機美廠,不足,調於寧、鄂各省。民國肇興,魯、豫、閩各省舊設銅圓局,相繼停辦,其機械亦先後運致,動機改用電力,以期利用。」

  甲午以前,官辦局廠之用機械者雖多,而商民之創辦公司、經營製造者,尚未大盛。自《中日條約》明訂裝運機器進口,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之條,於是土貨益為洋貨所制,而商民始知自奮,

  《約章大全·中日馬關條約》第六款第四項:「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日本臣民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內地鈔課雜派以及在中國內地沾及寄存棧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

  紡織、印刷、釀造、陶瓷、紙革、茶糖、澱粉、玻璃、肥皂、火柴之類,靡不購機設廠,競師西法。以民國三年農商統計表觀之,各省工廠用原動力者,凡三百五十九廠;蒸汽機三百五十七具,電機三百三十二具,其他機關四百七十六具。雖較之他國尚屬幼稚,而二十年間,由手工而日趨於機械工業,是實文化之一大進步也。

  機械工業之興,不過數十年耳,論者謂其歷史可分為四時期。

  《支那之工業》(東亞同文會編纂)曰:「自支那固有之工場進一步而洋式機械工業之發生者,同治初年,即距今約五十年以前之事也 。爾來經幾多之變遷,漸次舉支那工業界革命之實,以及今日。試回顧其歷史,可分為下之時期:(一)官督商辦時代 ,(二)外人企業時代 ,(三)利權收回時代 ,(四)國貨維持時代 。」

  其變遷蓋亦多矣。顧自歐戰以來,西人鑑於機械工業之害,乃轉以吾國之工業未開發為幸。蓋機械工業之害,在以人為機械,較之手工之時代,其違反人道殊甚。

  《楊端六記羅素未開發國之工業演說文》:「所痛恨於工業主義者,乃以其逼迫老幼男女,使之違反其本性,從事於不自然的不自發的人為的生活。果使工業發達至極,則人類將不復見有青草之地,新雨之後,不復嗅得泥土之氣。惟促處於數尺之地方,四圍囂而塵上,不得不竭一日多數時間之力,以營單一無趣之機械工作。婦女則大率不得不於工廠中謀生,舍其子女,求他人顧。兒童苟不入工廠,則留作學校之中,十分督責其功課,聰穎子弟,受害尤大。凡此違反本性之生活,足使從事工業之人民,日為社會所輕蔑,而激動殺人戰爭之事,將不絕於人間矣。」

  然以經濟競爭之所驅迫,目前之狀況,仍不能不隨歐、美之軌轍以進行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