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澳洲崛起錄> 第959章 倫敦會議結束

第959章 倫敦會議結束

2024-09-21 04:18:57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59章 倫敦會議結束

  如果說1937年是二戰最看不清局勢的一面,那麼1938年就是二戰最殘酷的一年。

  這可不是口說無憑。在1938年第一個月的前半個月時間裡,英法澳三國先後發動了北非攻勢,法國戰場大反攻和諾曼第登陸,三個戰場加起來投入的士兵高達數百萬,動用的飛機和坦克更是多不勝數。

  德國方面為了應對英法澳接踵而來的壓力,他們只能不斷的在國內動員新的士兵,經過草草的訓練就投入法國戰場。

  戰火在東歐這邊也沒有任何的停息。1938年1月22日,在法國戰場打的火熱的情況下,德國人又急迫的發動了蘇達林格勒戰役。

  按照德國首相的原話來說,他們需要在半年的時間裡儘快占領整個蘇達林格勒,然後揮兵前往高加索地區,切斷俄國的能源供應。

  只要率先解決了俄國這個麻煩,德國大可以回師法國,消滅在法國蹦噠的英法澳軍隊。

  這時候義大利和西班牙就變得更加重要。在德國進攻蘇達林格勒這半年的時間裡,西班牙和義大利將承擔防守英法澳三國軍隊的重任。

  只有這兩個國家能夠為德國承擔大部分壓力,德國才有足夠的精力來專心對付俄國這個強大的敵人。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二戰比拼的除了各國的綜合國力之外,其實還有各國背後的計謀手段。

  對於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來說,都不想在俄國還沒有大量損失的情況下過早的擊敗德國這個敵人。

  這也導致法國戰場出現了令人深思的一幕,那就是大部分英法澳軍隊前進的速度並不快,對德國的進攻也沒有想像中的激烈。

  甚至部分英法澳軍隊還出現了調動,他們將分別前往西班牙和義大利,率先進攻這兩個國家。

  進攻這兩個國家有個好處,那就是可以砍斷德國的左膀右臂。德國損失了義大利和西班牙之後,基本上就只剩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這樣的還算靠譜的盟友。

  不過一個小小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是不可能力挽狂瀾的,光靠一個德意志帝國,又怎麼可能撼動英法澳組建的強大同盟呢?

  1938年2月2日,由50萬法國軍隊、35萬澳大拉西亞軍隊和25萬英國軍隊組成的聯合軍隊抵達了義大利西北部的城市都靈,並且繼續朝著東部的米蘭前進。

  進攻義大利有個好處,只要跨過了依法邊境的阿爾卑斯山脈,再往南基本上就是狹窄的半島區域,也沒什麼易守難攻之地。

  而阿爾卑斯山脈和都靈早在之前法國和義大利的戰爭中就已經被攻破,法國軍隊縱使丟掉了首都巴黎,都沒有丟掉都靈這座城市。

  這也不得不再次讓人感慨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曾經的法國可是差點亡國的,但義大利也只是在這樣的法國手中勉強穩住了前線,並沒有收復太多的國土。

  都靈往東就是米蘭,米蘭以南就是熱那亞。熱那亞再往東南就是佛羅倫斯和羅馬等重要城市了。

  英法澳軍隊可不會和義大利客氣。大量的坦克從阿爾卑斯山脈南部的缺口浩浩蕩蕩的駛向熱那亞,並且快速突圍到佛羅倫斯的後方。

  作戰指揮部的意圖也很明顯了,那就是通過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快速的對整個佛羅倫斯以北的區域實現包圍。

  要知道,佛羅倫斯以北涵蓋了大半個北義大利,也是義大利非常重要的工業區。

  一旦對這些區域實現了占領,義大利的威脅也將徹底消失。

  在義大利地區作戰的35萬澳大拉西亞軍隊隸屬於新組建的第4集團軍,集團軍總司令是原第4軍軍長巴弗德。

  得益於軍隊的擴張,澳大拉西亞原本的九個軍的軍長基本都成長為集團軍的司令官和總參謀長,一個個都成了管理數十萬兵力的統帥。

  按照目前各支軍隊所建立的功勞來看,幾個集團軍的總司令和參謀長,在戰後的爵位基本都能夠再升一級。

  「我們的前方大約有多少義大利人?」第四集團軍司令巴弗德目光看向幾十公里之外的地區,頭也不回的詢問自己的屬下。

  「根據英國人的情報,熱那亞駐紮的義大利士兵至少15萬,義大利北部還擁有至少1500架飛機。」屬下早已經將熱那亞的意軍數量爛熟於心,聽到詢問之後連忙回答道。

  巴弗德點了點頭,略微沉思片刻,對著傳令兵吩咐道:「讓我們的裝甲軍動起來,直接穿插到佛羅倫斯的後方。我們不只要吃下熱那亞,整個佛羅倫斯以北都是我們的進攻目標。」

  「是!」

  和已經疲憊的英法軍隊不同,澳大拉西亞軍隊和島國的作戰時間也不長,此時對於戰爭還沒有明顯的疲憊狀態。

  更重要的是,澳大拉西亞的士兵建立功勞之後可以換取相應的田地和資金,甚至還能累積功勞成為貴族。

  在這樣的激勵之下,士兵們對於戰場並不排斥,甚至還希望在戰場上能夠建立一定的功勞,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別說面前只有15萬義大利軍隊了,哪怕是150萬義大利軍隊,巴弗德仍然會下令執行穿插戰術,因為150萬義大利軍隊就代表著更多的功勞。

  而且早在非洲戰場,巴福德將軍就已經清楚了義大利軍隊實際的戰鬥力。如果是15萬德國軍隊或許還需要忌憚,但義大利軍隊哪怕有150萬,該投降的時候仍然還是會投降。

  1938年2月11日,在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支持下,南美洲也爆發了一次武裝衝突。

  巴西在無限制潛艇戰政策頒布之後確實安分了一點,但不管是澳大拉西亞還是英國都不願意放過這個南美洲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特別是歐洲正在亂戰的情況下,巴西很有可能成長為南美洲甚至整個美洲唯一的列強。

  這對於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整個美洲只有一個列強的話,南美和北美都將淪為這個列強的後花園。

  這樣的事件在美國身上已經發生過一次了,無論是阿瑟還是英國,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再在巴西的身上發生。

  相較於南美洲另外的兩個強國阿根廷和智利來說,巴西幾乎沒有太大的缺點,領土面積比阿根廷和智利的總和還要多。

  這明顯並不符合英國人所奉行的地區平衡政策,也不符合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在南美洲的利益。

  於是乎,南美洲的武裝衝突是不可能避免的。    在這次衝突之前,澳大拉西亞和阿根廷簽署了關於黑土地開發的協議。阿根廷承諾將部分黑土地長期租借給澳大拉西亞從事農業耕作,雙方也建立了密切的貿易關係。

  這也算是阿瑟在為未來布局。澳大拉西亞作為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密切的聯合太平洋沿岸國家是非常重要的。

  北美洲和南美洲都在阿瑟的計劃之內,將來也會有新的太平洋同盟組建,並且關係會比現在的太平洋同盟更加密切。

  甚至阿瑟還計劃將一部分不是那麼重要的武器可以低價提供給太平洋同盟的盟國。這樣不僅能夠增強整個太平洋同盟的軍事實力,還能有效拓展澳大拉西亞的軍火市場。

  對於中小型國家來說,這樣的軍火貿易無疑是雪中送炭。因為中小型國家根本無力承擔軍事科技的開發,從研發到製造不僅需要大量的人才和長時間的積累,同樣也需要很多的資金。

  就算研製出了比較先進的軍事科技,也還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修建軍工廠,並且將其生產出來。

  與其這樣,倒不如用低於市場價的價格使用澳大拉西亞的先進武器,比自己研發武器要方便的多。

  這麼做對澳大拉西亞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弱化自己盟友的武器研發能力和軍工能力,讓他們更緊密的團結在自己的周邊。

  後世的美國就是這樣。二戰時期的歐洲可是十分輝煌的,英法德的各種武器層出不窮,軍工業也是相當強大。

  但後世歷史上的歐洲國家在軍工業方面已經衰弱了很多。擁有完整軍工能力的也只有法國一個,大部分歐洲國家都非常依賴美國的軍工貿易來維持自己的軍事力量,這也讓美國掌握了部分歐洲國家的話語權。

  目前阿瑟也正打算這麼做,將大部分太平洋沿岸國家團結到自己的周邊。

  甚至如果歐洲國家衰弱的比較多,也可以效仿歷史上的美國那樣,對歐洲提出復興計劃,並且用歐洲來對抗二戰後的俄國。

  1938年2月22日,倫敦舉行了幾個月的會談終於結束。

  這次會談劃定了各國的利益範圍,並且對德意西等協約國國家的利益進行了分割。

  首先是義大利的殖民地。

  還是和之前英法澳所商議的那樣,整個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意屬索馬利亞被英國和法國分割。

  其他參會的國家也沒有實力在義大利的殖民地上吃一口肉,只能看著英法面帶笑意的收下義大利的殖民地。

  利比亞也是同樣的道理。整個利比亞地區被英法一分為二,靠近西面的地區歸屬於法國殖民地,靠近東面的地區歸屬於英國殖民地。

  西班牙僅剩的殖民地也全部被英法接管。不過英國人占據的殖民地比較少,只有位於摩洛哥北部的休達和得土安等少量土地。

  法國拿下了梅利利亞、撒哈拉等面積比較大的地區。

  不過從重要性方面來說,肯定是英國人拿的地區重要性更高。休達和直布羅陀隔海相望,能夠更加方便英國人掌控地中海的西出海口。

  不過位於中非地區的赤道幾內亞也就歸屬於法國的統治了,算是在西班牙北非殖民地方面彌補了法國。

  澳大拉西亞並未參與西班牙殖民地的分割,作為對澳大拉西亞的補償,原本屬於美國的,現在由英國人控制的波多黎各將納入澳大拉西亞的統治。

  波多黎各位於加勒比海,算是處於北美洲和南美洲交界的地區。這裡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重要的,等到未來飛彈技術更加強大,這裡部署的武器能夠威脅到北美洲和南美洲,更加有利於澳大拉西亞世界霸主戰略。

  本來澳大拉西亞牙買加或者巴哈馬群島的,但英國人死活不願意鬆口,也就不了了之了。

  畢竟能夠拿到波多黎各已經是在阿瑟的預料之外了。澳大拉西亞對于波多黎各也不會過多開發,在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裡,波多黎各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作為澳大拉西亞在加勒比海的海軍基地和飛彈基地。

  最後就是關於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幾個國家的分割和處理辦法。

  戰爭勝利之後,這些國家不付出一些代價是根本不可能的。

  特別是在領土方面,他們必須要付出足夠的代價,才能讓他們明白肆意的發動一場戰爭是不道德的。

  其中對於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分割,英法澳三國都沒有太大的爭論。

  如果不出意料的話,羅馬尼亞從匈牙利吞併的特蘭西瓦尼亞還是要吐出去的。甚至靠近南斯拉夫的巴納特地區,基本上在戰後是要歸屬於南斯拉夫的。

  保加利亞也是同理。作為德國的幫凶,保加利亞至少也要付出唯丁,布爾加斯和哈斯科沃地區,才能滿足周邊敵國的胃口。

  真正的大頭還是對德意西三個國家的處理。

  不過在這三個國家,英法澳三國的爭論就比較大了。

  首先是三個國家都不願意看到有任何一個國家吞併太多的土地,這對歐洲的平衡是一種破壞,也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但如果讓這些戰敗國家保留太強的實力,難免又會導致一戰後再次爆發二戰這樣的局面。

  三個國家爭吵的點也就在於此,甚至還有許多個國家代表也加入其中,也是倫敦會議拖延了幾個月的真正原因。

  不過西班牙和義大利還是好處理的,真正頭疼的是德國。讓德國太強他遲早會復仇,德國太弱的話歐洲的平衡又會被打破,還會有另一個更強大的國家崛起。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