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澳洲崛起錄> 第958章 新版諾曼第登陸

第958章 新版諾曼第登陸

2024-09-21 04:18:56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58章 新版諾曼第登陸

  在墨索里尼忙著給王室找事的時候,英法澳這邊也沒閒著。

  既然義大利士兵給了聯軍徹底包圍突尼西亞和比塞大的機會,同盟國北非聯合作戰部自然不會放過。

  1938年1月6日,超過30萬英法澳軍隊緊急前往比塞大,試圖在短時間內徹底堵住突尼西亞地區的德意軍隊後撤的路線。

  至於突尼西亞那個沿海的突出地帶,只要實現了圍堵,他們就插翅難飛。

  在比塞大駐守的軍隊原本只是不到十萬人的義大利軍隊。

  畢竟比塞大相比於突尼西亞來說也不算什麼戰略要地,再加上距離突尼西亞比較近的原因,自然不會建設港口和機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但在義大利軍隊接連不斷地投降之後,德國軍隊就猛然的意識到了不對勁。

  為了避免自己被包圍,德國軍隊在上報德國最高統帥部的同時,已經計劃著向西面的比塞大甚至安納巴突圍。

  只要逃離了突尼西亞地區,英法澳軍隊的包圍圈就基本不可能形成。同時康斯坦丁和阿爾及爾地區也有著許多的德意駐軍,再加上更西面的西班牙軍隊,基本能夠確保非洲的這支德國軍團的安全。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雖然明知道只要從比塞大突圍就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但誰又能保證比塞大周邊沒有早已經準備好的英法澳軍隊呢?

  這導致德國軍隊前往比塞大的路上幾乎是一邊偵查情況一邊前進的。雖然比塞大和突尼西亞的距離並不遠,但德國軍隊仍然用了大半天的時間才抵達。

  而此時的英法澳軍隊,也來到了比塞大周邊不遠的地方。

  得益於大量的空軍偵察,英法澳軍隊自然發現了這支想要撤離的德國軍隊。

  為了確保對德國和義大利軍隊的圍堵,這支人數只有30萬的英法澳聯軍其中大部分由三國的本土士兵組成。

  相較於殖民地軍隊來說,這些軍隊的戰鬥力還是有一定水平的。雖然英法本土軍隊的戰鬥力相比德國人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在空軍和海軍的支援下,阻攔這些德國人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乎,一場足以決定整個北非戰場命運的戰役正式打響,交戰雙方分別是英法澳的30萬軍隊和德意的40萬軍隊。

  雖然德意的士兵處於優勢,但因為義大利士兵足足十萬的原因,反而拉低了德國人的獲勝希望。

  此時的義大利軍隊正如二戰歷史上那被人所嘲笑的對象,雖然德國並沒有正大光明的嫌棄義大利,但此時的義大利確實已經變成拖德國後腿的存在。

  同盟國這邊的北非聯合作戰指揮部對戰鬥力較強的德國軍隊早有準備。為了徹底消滅突尼西亞地區的德國軍隊,英法澳三國調集了超過2000架飛機,還有大量的皇家艦隊在海岸邊等候,隨時可以在一聲令下的情況下用艦炮轟炸突尼西亞和比塞大。

  這場遭遇戰持續了四天的時間,最終以英法澳的慘勝為結束。

  同盟國聯軍這邊,澳大拉西亞的損失最為慘重,死傷人數超過15萬人,可以說不掛彩的士兵幾乎十不存一。

  英國和法國的傷亡也接近10萬人,阻攔德國撤退的聯軍幾乎沒有不帶傷的,要知道這可是在空軍和海軍都獲優勢的情況下進行的戰役。

  當然,德國人那邊的戰果也是相當慘烈的。

  德意雙方參戰的人數最終還是超過了40萬,原因是因為突尼西亞地區的義大利軍隊也參與了突圍。

  雖然一開始只是人數不足70萬的中型遭遇戰,站在雙方的援兵不斷抵達之後,最終,這場戰役的參戰總士兵人數還是過了百萬,甚至已經接近150萬。

  英法澳三國加起來的總傷亡將近34萬人,其中死亡人數就已經超過了13萬人。

  而德意也沒好到哪去,總傷亡人數同樣超過了30萬,死亡人數也在10萬人以上。

  不過比較不同的是,30萬德國軍隊承擔了其中的大部分傷亡,也是進攻英法澳軍隊的主力。

  而人數更多的40萬義大利軍隊,傷亡人數甚至不足10萬人。

  不過這不代表義大利的損失小。因為剩下的超過30萬的義大利士兵全部選擇了投降,這也讓北非地區的義大利俘虜瞬間來到了40萬以上。

  墨索里尼的擔憂還是成真了。

  北非地區的40萬義大利軍隊確實成了英法澳三國的俘虜。這是幸運的消息,同樣也是不幸的消息。

  幸運的是,義大利士兵的死傷比較小,那些士兵的家屬還是能夠接受的。但不幸的是,超過40萬義大利俘虜掌握在了英法澳的手中,如果因為墨索里尼的處置導致40萬義大利俘虜回不來的話,這些俘虜的家人可就將一切的仇恨轉移到墨索里尼的身上了。

  沒有任何辦法的墨索里尼,只能將希望放在了德國人的身上。墨索里尼吩咐手下向德國政府發去電報,詢問德國是否有想法繼續派遣軍隊前往北非營救俘虜。

  畢竟德國人也是有一部分軍隊最終選擇了投降。雖然德國俘虜還沒有義大利俘虜的五分之一多,但好歹也是幾萬人的俘虜不是。

  至於義大利單獨派遣軍隊營救俘虜的事情,墨索里尼是想也不敢想的。

  北非地區的幾十萬義大利軍隊有大半成了俘虜,如果只是派遣幾十萬軍隊的話,無非是為英法澳再贈送一批俘虜罷了。

  但凡義大利有著上百萬甚至數百萬軍隊可以調動,用這些軍隊去進攻法國,獲取戰爭的最終勝利不香嗎?

  畢竟從義大利前往北非需要渡過地中海,一旦被英法澳的艦隊發現,前往北非營救俘虜的軍隊很有可能都看不到北非的陸地,直接折損在這並不大的地中海中。

  此時的德國,首相辦公室內也是一片狼藉。

  德國首相此時心態簡直要爆炸,他根本無法相信精銳的30多萬德國軍隊有大半已經折損在了突尼西亞。

  眼下的北非戰場只剩下了西班牙軍隊和少部分德意軍隊,這些軍隊是根本翻不起任何風浪的。

  要是被英法平定了北非戰場,轉頭將目光放在法國戰場的話,法國戰場的德國士兵能守住嗎?

  「增兵!必須增兵!」德國首相在辦公室憤怒的喊道!

  「是,首相!」門口的衛兵連忙回復,剛走幾步又發現了不對勁,轉回頭詢問道·「需要向哪裡增兵?首相閣下。」

  「法國!」德國首相咬著牙給出了答案,明顯對於已經失去優勢的北非戰場沒有任何援救的想法。    「是!」衛兵也是乾脆,再也沒有任何詢問,急忙去執行命令。

  1938年1月8日,法國戰場的硝煙也重新籠罩整個法國北部。

  上百萬法國軍隊浩浩蕩蕩的從圖爾防線走出,朝著河對面的德國陣地義無反顧的衝鋒。

  在進攻的最核心圖爾到奧爾良一線,法國人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裝甲集群,目的就是為了撕破德國人的防禦陣線,儘快繞後到奧爾良甚至巴黎。

  還別說,此時的德國人確實拿不出一支能夠匹配的裝甲集群來應對。

  德國人不是沒有坦克和裝甲車,但問題是這些坦克有大部分都調到了東歐戰場,那裡的兩支裝甲集群在東歐戰場發揮了赫赫威名。

  但在法國戰場,德國僅剩的裝甲力量只有兩個坦克師,還分散的部署在圖爾和奧爾良。

  指望著這兩個坦克師來抵抗法國人所組建的裝甲集群,未免有些太難為人了。

  不過德國人也不是完全沒有抵抗的手段。雖然在裝甲方面處於劣勢,但德國人為了守住防禦陣地,在法國北部修繕了大量的軍用機場,部署了大量的飛機和轟炸機。

  在法國人的反攻正式打響的同時,上千架德國飛機成群結隊的飛了起來,浩浩蕩蕩的向著各自的目標前進。

  而英法澳這邊,數量更多的飛機從法國的後方機場、英國的機場和大西洋的航空母艦上起飛,同樣朝著前線的德國陣地前去。

  二戰的進攻是比較簡單的,比拼的就是各國的潛力,也就是飛機,坦克的數量。

  如果德國人不是兩線作戰,或許他們的軍工生產能力再加上義大利的支援,勉強能夠和英法澳三國拼一拼。

  畢竟此時的法國是殘血狀態,真正擁有強大軍工能力的只有英國和澳大拉西亞。

  但可惜,德國人如同歷史上盲目自大,他們選擇了兩線作戰,並且堅信自己能夠解決東線的敵人。

  東線的敵人是那麼好解決的嗎?別說是此時的德國了,哪怕是現在基本已經位居世界前二的澳大拉西亞,也不敢說在滅國戰役中能夠完勝俄國。

  或許澳大拉西亞能夠憑藉著各種先進的軍事科技取得戰爭的優勢,但想要徹底的消滅一個領土和人口均位居世界前列,甚至在列強本土中位居世界第一的國家,未免有些異想天開。

  德國首相宣布增兵的時候,法國的反攻已經打響三天的時間了。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法國軍隊成功的越過了羅亞爾河,並且摧毀了法國北部的多座德國軍事機場。

  在這三天的空戰,德國空軍也輸多勝少。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德國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又怎麼可能在兩線都取得空軍的優勢呢?

  更何況,這個歷史的英法澳可是瓜分了美國一部分土地的。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自然不用多說,雖然最精華的五大湖工業區獨立了出去,但美國東西海岸還是有一定的工業規模的。

  有著這些地區的輸血,再加上法國並沒有早早滅亡的原因,讓德國人並沒有歷史上那麼強大。

  1938年1月17日,經過了精心的準備,超過50萬精銳的英法澳士兵在三國軍艦的護送下,度過了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地區。

  雖然這個世界和歷史的走向並不相同,但諾曼第的重要性無論是歷史還是這個世界,都是非常高。

  原因也很簡單,諾曼第位於整個法國北部的中部地區,並且靠近法國的首都巴黎。

  而且諾曼第的對面就是英國,無論是英國的空軍還是海軍都可以迅速的支援諾曼第。

  再加上諾曼第以南就是法國的臨時首都圖爾和德國人所構建的防線,簡直就是完美的繞後地點。

  從諾曼第登陸的話,不管是順著鐵路向東南的巴黎進軍,還是順著公路南下包圍德國軍隊,都將成為非常合適的選擇。

  一旦諾曼第登陸成功,還將直接切斷德國對布列塔尼的影響。布列塔尼的德國駐軍將會如同突尼西亞那般,被圍困在三面環海的半島突出帶。

  通過突尼西亞德軍的下場就能夠判斷出,只要諾曼第登陸能夠成功實現,布列塔尼的德國軍隊也就只有被消滅這一個結果了。

  為了實現整個登陸計劃,50萬登陸軍隊全部是三國的精銳主力軍隊。更重要的是,在50萬主力登陸部隊之後,還有著超過百萬的登陸大軍。

  只要這50萬軍隊能夠在諾曼第的海灘上撕破一個口子,上百萬的大軍就會蜂擁而至,爭取將窄窄的口子拓寬成陽光大道。

  當然,仍舊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特別是登陸戰,傷亡絕對是很大的。雖然歷史上的諾曼第登陸傷亡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誇張,但那是在戰爭後期進行的。

  當時整個戰線的盟軍人數已經遠遠大於德國軍隊的人數。

  但現在可不同,雖然英法澳三國軍隊的人數仍然處於優勢,但德國軍隊也沒有窮途末路。

  雖然澳大拉西亞也要付出傷亡,但英法的傷亡明顯是更大的。

  而且還能通過這樣的戰役在諾曼第形成一個類似凡爾登絞肉機一般的戰場,瘋狂的消耗英法和德國的人力。

  這也是阿瑟沒有拒絕諾曼第登陸的原因,雖然成功之後會更快的擊敗德國,但能夠增加英法在這場戰爭中的損失,甚至是大幅度增加,阿瑟當然還是樂意見到的。

  至於英法澳的進攻會不會讓俄國人鑽了空子,阿瑟也是基本不擔心的。

  首先是前方的情報表明了德國正在策劃一次新的對俄國的進攻,結合歷史來看應該就是所謂的蘇達林格勒戰役了。

  而且此時德國想要撤回在東歐的主力軍隊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的軍隊後撤一步,也就代表著俄國的軍隊前進一步。

  如果德國不想放棄已經占領的大片波蘭和俄國領土,他們就必須要讓軍隊繼續駐守在這些土地,並且等待著國內訓練的新兵到達。

  俄國人會自己主動的拖住德國軍隊,雙方的戰爭只會不斷的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歐洲參戰的國家沒有一個能夠倖免,都要在接下來的戰役中不斷的承受更多的傷亡。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