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南極洲主權
2024-09-21 04:18:49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54章 南極洲主權
德國人為了發動蘇達林格勒戰役,可謂是付出了一切。
為了避免莫斯科戰役那樣兵力陷入劣勢,德國政府甚至頒布了全面動員令。
所謂的全面動員,力度遠超之前德國的動員幅度。
德國有希望將軍隊規模從500萬提高到至少1000萬,這也代表著德國軍隊的人數劣勢可以很快被彌補。
當然,這樣的動員政策也不全是好處。
雖然軍隊規模可以飆升到千萬級別,但對於人口只有八千多萬的德國人來說,這可相當於每八個德國人就有一個要奔赴戰場。
要知道,八千多萬德國人中,有接近一半是女性,剩下的一半中也有大量的老人和孩子。
真實的情況是,德國的成年男性基本都在為戰爭服務。等新的動員政策徹底完成之後,德國成年男性基本上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進入軍工廠為國家生產武器彈藥,要麼走上戰場使用那些武器彈藥。
這樣的決定是相當瘋狂的,但德國人絲毫沒有怨言。
或者說,對於德國人來說,一戰後他們所遭受的屈辱已經足夠讓他們滿懷憤怒,堅定地走向戰場。
或許在戰爭的決策上德國內部有著分歧,但在戰與不戰方面,大部分德國人的意見都很統一,那就是背水一戰。
不過在此之前,德國人還是能度過一個非常難忘的聖誕節的。
在1937年的聖誕節過後,大部分德國成年男性都要奔赴戰場,他們的人生中還有沒有下一個聖誕節,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進入12月後,英法澳三國代表齊聚在法國圖爾,商談關於新的一年的進攻計劃,順便關於目前還沒有結論的利益分配達成共識。
自莫斯科戰役的勝利之後,英法就在商議著關於加強進攻的事情。
畢竟眼看著德國人好不容易吃了一次大虧,英法的性格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坐等德國人恢復元氣的。
特別是得知德國政府更改了關於動員的政策之後,英法政府就徹底的坐不住了。
要是等到德國人動員上千萬軍隊加入戰爭,難道他們也到武裝上千萬軍隊去對抗嗎?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儘快打敗德國,避免英法在戰爭中的更多損失。
在商談中,英法代表詢問了澳大拉西亞軍隊的準備情況。
按照英法代表對新的一年進攻計劃的介紹,澳大拉西亞至少需要投入150萬左右的軍隊,並且準備好至少50萬的預備部隊隨時投入戰爭。
關於這200萬軍隊,英法希望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澳大拉西亞士兵,並且他們希望澳大拉西亞能夠更多的在武器裝備方面進行支援。
澳大拉西亞代表自然不可能什麼條件都答應。
畢竟目前澳大拉西亞在歐洲投入的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120萬,再加上提前消滅島國的功勞,讓澳大拉西亞完全不用擔心任何關於戰爭貢獻的質疑。
武器裝備的支援當然可以,但要是讓澳大拉西亞士兵不斷地投入到歐洲戰場去和德國人互相消耗的話,那就得好好談談關於利益分配的事情了。
很顯然,澳大拉西亞方面的態度也很直白,那就是謀求更多的利益分配。
投入更多的軍隊不是沒有可能,但英法也必須要拿出更多的利益來讓澳大拉西亞滿意。
這場會談是秘密進行的,甚至也隱瞞了正在倫敦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
畢竟只有英法澳三國商量出一個大概框架,倫敦會議才會正常推行下去。
從英法澳三國的話語權來看,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話語權已經超過法國,甚至並不弱於英國。
這導致英法不得不進行更多的妥協,否則,他們無法得到來自澳大拉西亞的更多支持,也就無法進行自己所設定好的計劃。
圖爾的商談進行了三天的時間,最終英法澳達成了一定的妥協。
首先是新的一年的作戰計劃,為了儘早結束戰爭,英法澳三國預計將投入550萬軍隊對德國發起全面反攻。
全面反攻分三個戰場,首先是法國戰場,法國將出動235萬軍隊,配合英國的95萬軍隊和澳大拉西亞的85萬軍隊,組成超過400萬士兵的龐大軍隊。
法國戰場將會有三個進攻方向,分別是北上反攻巴黎,東部進攻義大利以及南部攻入西班牙。
毋庸置疑的,反攻巴黎將會是法國戰場最主要的進攻選擇,光是法國人投入的軍隊就高達180萬,再加上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軍隊,反攻巴黎的英法澳軍隊總和將超過250萬,這一規模是遠超德國在巴黎附近的守軍的。
其次是進攻西班牙。西班牙位於地中海西部,地理位置對於英,法,澳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威脅的。
再加上有著西班牙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持,讓北非地區的協約國軍隊在法國殖民地肆意馳騁,法國人對此苦不堪言。
在北非的這支協約國軍隊還嚴重的影響了法國殖民地的徵兵進度。目前至少有50萬殖民地士兵被阻攔在西非和中非,法國在北非殖民地的各種設施也被德國和義大利軍隊破壞的不成樣子。
進攻西班牙的軍隊大約120萬人。其中法國投入軍隊35萬人,英國投入軍隊55萬人,澳大拉西亞投入軍隊30萬人。
雖然人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但英法奧三國所湊齊的足足120萬軍隊,也足以對抗西班牙的軍隊了。
畢竟這個國家在二戰之前還經歷了一場內戰,而且總體的人口不多,上百萬軍隊對西班牙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更何況,等到北非戰場逐漸穩定之後,位於北非的大部分軍隊也是要反攻西班牙的。
英法澳三國在北非投入的軍隊僅次於法國戰場,人數大約120萬左右。這支軍隊英國人是主力,占據了軍隊總人數的六成,大約70萬人左右。
而法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士兵就比較少了,法國士兵大約20萬,澳大拉西亞士兵大約30萬人。
第三個戰場就是巴爾幹戰場。不過相較於法國戰場和北非戰場來說,英法澳對巴爾幹戰場的士兵部署都沒有太大的意願。 畢竟從巴爾幹的位置來看,這裡已經能夠影響到德國的南部地區,也是德國軍隊重點防範的地區之一。
更何況,這裡還有著德國為數不多的小弟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其中羅馬尼亞還擁有德國非常稀缺的石油資源。
在這樣的情況下,進攻巴爾幹的難度遠遠超過進攻義大利和西班牙,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更重要的是,俄國的烏克蘭地區和巴爾幹地區相鄰。要是英法澳三國派遣軍隊進攻巴爾幹的話,豈不是代表著是在主動的為俄國人減輕壓力嗎?
一來英法澳都不願意看到俄國減小傷亡,二來進攻巴爾幹半島的難度確實很大,不如留給俄國人自己去慢慢啃。
反正現在的利益分配已經正在進行,就算俄國人意外的打下了巴爾幹半島,在英法澳三國的聯合壓力之下,俄國人也不可能吞下太多的資源和土地。
也正因為如此,在英法澳所制定的新的一年作戰計劃中,巴爾幹戰場投入的軍隊只有30到40萬,其中澳大拉西亞軍隊就占據了25萬以上。
當然,除了這投入作戰的550萬軍隊之外,英法澳三國還要準備至少200萬的預備部隊。
根據和英法達成的協議,英國和法國將準備大約150萬的預備部隊,澳大拉西亞只需要準備剩下的50萬預備部隊即可。
雖然看起來澳大拉西亞需要投入200萬的作戰部隊,但只需要保證其中的一半是澳大拉西亞士兵就能夠完成英法的要求。
畢竟英法此時軍隊的狀況也不比澳大拉西亞好上多少。特別是法國軍隊,目前已經能夠看到大量的黑色殖民地人口,身著制式法國軍裝的黑色土著走在法國的街頭,那種怪異感甚至讓很多法國人表示不如不來。
也正因為英法澳三個國家比較離譜的軍隊比例,看起來下一年的進攻要動用550萬的主力部隊和200萬的預備部隊共計750萬的軍隊,但實際上能有300萬是英法澳的正規部隊就已經很不錯了。
其中至少有450萬是三國的殖民地部隊,殖民地部隊的戰鬥力和紀律與本土正規部隊完全是兩個級別,這750萬軍隊所能爆發出的戰鬥力也值得商榷。
讓澳大拉西亞答應出動200萬軍隊的原因,當然是英法在利益方面進行一定的退讓了。
首先是關於武器裝備的貿易問題。澳大拉西亞和英法簽訂了一份總價值高達15億澳元的貿易訂單,其中包括武器裝備,彈藥,糧食和醫療物資,甚至還包括各種日用品,礦產資源和消耗品。
因為戰爭導致物價上漲的原因,這筆訂單澳大拉西亞的利潤至少也有5億澳元以上,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一筆收穫了。
除此之外,在澳大拉西亞的倡議下,英法澳三國達成了關於南極洲主權的協議。
澳大拉西亞作為橫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南半球唯一的超級大國,自然擁有南極洲大半的主權。
關於南極洲主權的判定,依託各國領土在南半球分布的範圍來劃分。這也代表著從凱爾蓋朗群島到皮特肯島範圍所對應的南極洲領土,主權已經屬於澳大拉西亞。
英法答應這份協議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目前的科技手段根本無法有效的進入南極洲進行物資開採。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在南極洲修建永久居住點都比較困難,所謂的南極洲主權在未來幾十年內都沒有任何作用。
甚至按照英法國內專家的預測,在未來200年內,人類都不可能有任何希望對南極洲的物資進行開採。
也正因為這樣的結論,還讓英法同意讓澳大拉西亞占據南極洲大半的主權。
畢竟剩下的還有南美洲和非洲所對應的南極洲土地,這也足夠英法進行瓜分了。
按照目前的世界局勢來看,等這次戰爭結束之後,全世界也就只剩下英法澳俄四個超級大國。
當然,法國人的地位在其中是最低的,但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說,也算是具備一定的優勢。
畢竟島國和奧地利已經不存在,德國註定是戰敗國,戰後是不可能維持列強地位的。
可以預料到,在戰爭之後,或許像巴西,南斯拉夫這樣的國家也能體驗體驗列強的感覺。
不過這些國家就算能夠成功的衝到世界前十,他們相較於英法澳俄這四個國家來說,所掌握的話語權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更重要的是,二戰結束之後,世界局勢也就基本的確定了下來。任何國家想要崛起成為列強,就代表著他必須要挑戰新的世界局勢。
而新的世界局勢是由英法澳三個列強國家共同維護的,挑戰世界局勢的難度不可謂不高,甚至可以說是死局。
畢竟核武器這種強大的攻擊手段已經誕生了,想要通過武力的方式挑戰世界霸主的地位,難度比一戰二戰要大得多。
英法澳三國達成妥協之後,倫敦會議的進度自然也加快了許多。
1937年12月11日,在各國代表的共同見證之下,一份嶄新的《武器貿易條約》新鮮出爐。
這份武器貿易條約規定,具備額外軍工生產能力的國家應當向自己的盟國支援武器裝備,並且出售價不得高於市場價的90%。
各國簽署這份條約的速度那叫一個快,仗打到目前為止,對武器和彈藥的消耗是極其恐怖的。
特別是那些本來體量就不怎麼大的國家,他們的軍工規模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的。
這也代表著在許多中小國家,目前武器和彈藥還有很大的缺口,這也是這份武器裝備貿易條約簽署的真正原因。
不過,雖然同意對外出口武器裝備,但澳大拉西亞可不會傻到出售最先進的飛機,坦克和飛彈,原子彈這些。
這些先進武器不僅是澳大拉西亞掌控世界局勢的底牌,同樣也是阿瑟留給威廉和小亞歷山大寶貴的財產。
憑藉著領先各國的飛機,坦克,飛彈和原子彈,能夠確保澳大拉西亞在未來三代王位的傳承之內,國家的實力都能保持在世界前列甚至是世界最強。
這也代表著威廉和小亞歷山大可以安心的做一個守成君主。他們不需要過多優秀,就可以維持阿瑟所創造的輝煌時代。
考慮到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世紀並不遜色於維多利亞女王,或許後人還能將阿瑟加冕為澳大利亞公爵到阿瑟退位的這段時期稱之為輝煌的阿瑟時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