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澳洲崛起錄> 第953章 轉進東南

第953章 轉進東南

2024-09-21 04:18:47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53章 轉進東南

  德軍敗了,而且潰敗的程度相當誇張。

  這是開戰以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甚至,哪怕是造成這一切的俄國人,都沒有想到德國人會在莫斯科經歷如此大規模的潰敗。

  在這場戰役中,德國和俄國共計投入超過500萬軍隊,其中德國軍隊大約180萬人,俄國軍隊大約340萬人。

  不過雙方巨大的人數差距並不是德國在這場戰役中失敗的根本原因。歸根結底的來說,打敗德國的是天氣和後勤。

  

  從雙方的傷亡中就能夠看出。德國軍隊大約死傷60萬人,其中只有不到22萬士兵死亡,剩下的士兵雖然傷勢不一,但相當一部分都沒有生命危險。

  對德國來說,這只是一場能夠接受的失敗。雖然這對德國在俄國的攻勢是一記重創,但至少目前的德國軍隊仍然能夠重新發動進攻,勝利的希望還沒有破滅。

  而對於俄國人來說,這是一場非常悲慘,戰果要比失敗方的德國還要慘烈的多的勝利。

  德國人的傷亡只有60萬左右,而俄國軍隊的傷亡高達150萬,接近德國軍隊的3倍。

  更誇張的是,德國軍隊的死亡人數只有22萬左右,但俄國軍隊的死亡人數高達97萬,還有著超過53萬的士兵身負不同程度的傷勢。

  按照目前俄國的醫療條件來看,最終死亡人數過百萬隻是時間問題。因為俄國的醫療條件根本無力承擔高達53萬的傷兵,更何況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傷員。

  傷亡接近德國人的3倍就已經夠誇張了,俄國人的死亡數字接近德國人的5倍,這也是為什麼說俄國人經歷了一場慘重的勝利的原因。

  不過好消息是,成功守住莫斯科之後,不僅讓德國人對俄國的進攻陷入停滯,為俄國爭取了寶貴的調整時間,同樣也直接破滅了德國人迅速消滅俄國的野望,德國所謂的巴巴羅薩計劃其實已經破產,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次發動對莫斯科的攻勢。

  畢竟整整180萬的軍隊進攻莫斯科都失敗了,想要重新發動攻勢並且避免重蹈覆轍的話,德國就必須拿出超過250萬的軍隊才行。

  但對於目前的中部集團軍群來說,別說250萬的軍隊了,就連150萬的軍隊都很難湊齊。

  更何況,對於德國目前的統帥德國首相來說,重新湊齊200多萬的軍隊進攻莫斯科,已經成了目前最不划算的計劃。

  1937年12月11日,在莫斯科戰役失敗後的第二天,德國統帥部召開了會議,商討關於對俄國作戰的下一步計劃。

  這場會議對目前的德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確定接下來的作戰計劃,那麼在莫斯科的這場失敗的影響就會變得更大,德國人想要贏得戰爭的希望也就會更加渺茫。

  德國首相在會議中並沒有著重提到中部集團軍群在莫斯科的表現,而是向統帥部的眾人提出了一個新的作戰方案,那就是放棄進攻莫斯科,率領主力軍隊南下前往蘇達林格勒。

  要知道,對於德國軍隊的進攻方向來說,莫斯科和蘇達林格勒可謂是一南一北天差地別。

  而且蘇達林格勒比莫斯科更加深入俄國內陸,如果要動員主力軍隊進攻蘇達林格勒的話,就代表著德國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對莫斯科有相應的攻勢。

  甚至為了保證進攻蘇達林格勒的兵力充足,勢必是要減少一部分中部集團軍群的兵力的。

  這麼一來,別說是進攻莫斯科了,就連守住目前的陣線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德國首相的提議遭到了德軍總司令的反對。德軍總司令的意見是,相較於蘇達林格勒來說,莫斯科才是那個明顯更加重要的城市。

  作為俄國在歐洲的交通樞紐,莫斯科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如果能夠占領莫斯科的話,德國就可以將俄國一分為二,被切斷的俄國也就不足為懼。

  反對的第二個理由,是德國進攻蘇達林格勒的戰線會被拉得太長。

  莫斯科已經足夠遙遠了,但蘇達林格勒是一座比莫斯科還要遙遠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蘇達林格勒位於整個俄國的南方,這和之前德國進攻莫斯科的道路完全相反。

  如果揮兵蘇達林格勒的話,就代表著前往蘇達林格勒的道路會非常艱巨,德國和俄國之間的鐵路也需要進行一定的修繕才能使用。

  在德軍總司令看來,進攻蘇達林格勒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來準備,就算取得了成果,對於土地龐大的俄國來說也不算是致命打擊。

  與其耗費精力進攻蘇達林格勒,倒不如重新集結兵力,然後反攻莫斯科。

  只要占領了莫斯科,俄國的反抗都將變得微不足道。這也基本符合容克貴族在之前作戰的理念,那就是簡單幹脆的進攻敵人的首都。

  這樣的理念貫穿了整個一戰和二戰前期,對於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進行決定性的會戰才是結束戰爭的首選。

  但德國首相明顯不這麼認為。

  有一句話說的好,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麼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德國首相明顯無法在容克貴族眾多的統帥部說服陸軍總司令,不過這也難不倒德國首相。

  僅僅一天過後,也就是1937年12月12日,一封來自德意志帝國最高統帥部的電令直接改變了德國軍方的形勢。

  根據這份電令的內容,德國首相罷免了包括陸軍司令,總參謀長,中部集團軍群總司令和第二裝甲集群總司令的職位,並且自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統帥,親自接管了德國陸軍的指揮權。

  因為莫斯科戰敗的原因,容克貴族縱使有所不滿,但也根本無法反抗來自最高統帥部的電令。

  畢竟這份命令名義上可是德皇威廉二世發出來的,還有著德國政府的支持,他們總不能直接造反吧?

  畢竟說白了,此時的德國首相可不是那個孤家寡人。衝鋒隊改編自黨衛軍之後,德國首相手中掌握的軍權已經超越了容克貴族。

  再加上那極其優秀的演講才能,讓德國首相在政壇和民間獲得了大量的支持。

  有著來自政壇和民間的支持,讓德國首相的統治權變得更加穩固。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是一戰已經損失了大量將領的容克貴族了,哪怕是一戰前巔峰時期的容克貴族階級,都要費一番手段才能重新拿回自己的權力。

  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之後,德國首相總算是沒了後顧之憂。

  作為德國新任陸軍總司令,他可以輕易的向陸軍下達自己的指令,並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繞過統帥部。    那些在統帥部和參謀部的容克貴族將領們,面對著這樣的現狀也根本無可奈何。

  沒辦法,手中掌握著軍權,政權和民眾支持的德國首相,手中的權力確實已經不是他們能夠撼動得了的。

  12月14日,經過德國統帥部門的友好協商,最終一致投票通過了德國首相所提出的進攻蘇達林格勒的計劃。

  德國首相在當天的演講中慷慨激昂的表示,這次的進攻目標除了攻克蘇達林格勒這座極其重要的城市之外,也要趁機南下攻占整個高加索,占領那裡的油田和工業基地。

  只要切斷了高加索到莫斯科的生命線,俄國的其他地區會損失大量的能源和物資供給,勝利的天平仍然傾斜在德國一方。

  德國首相這麼說也不是胡編亂造。根據俄國之前公開的一些消息,基本可以確定高加索是俄國非常重要的資源產地。

  高加索擁有整個俄國接近86.5%的石油儲備(當時,不是現在)、65%的天然氣儲備和56.5%的錳礦,可以說是目前俄國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地。

  如果損失了高加索,俄國那些不知道從哪來的坦克也將徹底喪失動力來源。坦克這種東西,沒了石油也不過是不能動的鐵疙瘩罷了。

  而且德國還能通過高加索和中東地區取得聯繫。長遠一點來說,如果在蘇達林格勒的進攻比較順利的話,德國還將擁有一定規模的軍隊可以進攻中東,破壞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非常重要的石油資源產地,波斯灣。

  德國首相越想越激動,並且迫不及待的向統帥著德國裝甲集群的古德里安發去電報,要求古德里安率領著第二裝甲集群迅速南下,在基輔休整短暫的時間之後,會師東進前往蘇達林格勒。

  古德里安收到這份電報的時候,整個人完全都是懵的狀態。他完全沒有想到,莫斯科的失敗沒幾天的時間,統帥部就已經向他的第二裝甲集群制定了新的計劃。

  但問題是,統帥部的這群傢伙到底有沒有考慮到他的第二裝甲集群設備和物資的損耗以及士兵的疲憊程度?

  雖然坦克兵不需要自己走,但問題是坐在坦克里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舒服。

  特別是12月份,莫斯科的嚴寒對這些坦克兵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坦克內部的空間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寬闊,甚至某些地方設計的比較狹窄,非常考驗士兵的靈活性。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招收坦克兵的時候,普遍要求身高保持在一米七以下的原因。

  畢竟只有那些個子比較矮的士兵,在這種比較狹窄的環境下才會更加靈活。

  甚至對於整個戰場來說,個子越小的士兵存活率也會越高。畢竟個子越大,敵人可瞄準的目標也就會越大,這也會無形中增加被敵人命中或者被流彈命中的機率。

  古德里安所率領的第二裝甲集群現在在哪呢?

  他們正位於莫斯科南部的圖拉,丘陵和平原的交界處。

  第二裝甲集群部署在這裡,除了防備敵人的坦克部隊對德國主力軍隊繞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尋找可以突襲到莫斯科後方的機會。

  但可惜的是,整個莫斯科戰役以來,俄國人並沒有給德國裝甲集群進行閃電戰的機會,雙方的坦克部隊更多的是互相之間的消耗,以及俄國坦克部隊的老六行為。

  從圖拉到基輔再到蘇達林格勒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000公里,對於疲憊不堪的第二裝甲集群來說絕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哪怕中途可以在基輔休整一段時間,但也不可能抵消德國士兵心中的疲憊和勞累。

  更重要的是,莫斯科戰役失敗沒幾天就著急發動蘇達林格勒戰役,這讓古德里安十分疑惑,甚至有些不解。

  他們完全可以精心準備兩個月以上的時間,調集更多的裝甲部隊和火炮部隊,在武器裝備上保持全面領先,然後再去考慮進攻蘇達林格勒的事情。

  畢竟蘇達林格勒雖然沒有莫斯科那麼重要,但也絕對是俄國在東歐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了。

  甚至可以說,莫斯科,聖彼得堡和蘇達林格勒,就是目前俄國在東歐地區最重要的三座城市。

  草率的發動對蘇達林格勒的進攻,這確定是統帥部能夠制定出來的作戰計劃嗎?

  殊不知,也正是因為蘇達林格勒的重要性,才讓德國首相在莫斯科戰役失敗之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進攻蘇達林格勒。

  畢竟光是蘇達林這三個字,就足夠讓德國首相暫時性的喪失理智。

  除了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群之外,正在從莫斯科撤向後方的德國中部集團軍群的部分火炮部隊也收到了這樣的命令。

  和古德里安一樣,不少的將軍表達了異議,但也只能乖乖的執行命令。

  畢竟表達異議和直接抗命可是完全兩種概念,對於此時的德國軍隊來說,他們還沒有直接違抗軍令的想法。

  德國這邊正在準備著對蘇達林格勒的進攻,而同盟國這邊,此時已經對莫斯科的勝利開始了慶祝。

  當然,最開心的自然是英國人了。

  用俄國人的巨大傷亡打贏了德國人,這筆買賣對精明的英國人來說,那可謂是大賺特賺。

  更重要的是,這場勝利對整個同盟國來說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不僅打破了德國軍隊強大不可戰勝的金身,也讓德國兩線作戰的局面更加艱難。

  (本章完)


關閉